① 請問書法中橫的寫法
1、「橫」的六體寫法
(1)橫字起筆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異體字:櫎橫撗
基本解釋
橫héng
1、跟地面平行的,與「豎」、「直」相對。
2、左右向的,跟目視方向垂直的,與「豎」、「直」、「縱」相對。
3、地理學上指東西向的,與「縱」相對。
橫hèng
1、凶暴,不講理。
2、意外的,不尋常的。
「橫」組詞
1、橫世:充滿世間。
2、橫絲:指縱橫交織的蛛絲。
3、橫舉:謂昂首賓士。
4、橫亂:肆意擾亂。
5、橫從穿貫:融會貫通。
② 橫字在田字格的書寫順序
第一個田字格寫第一筆點 第二個田字格寫前兩筆,點和橫。 第三個田字格寫前三筆,點和橫、橫折鉤。 第四個田字格寫完了,即整個字,如下圖所示:
橫
拼 音 héng hèng 部 首 木 筆 畫 15 五 行 木 五 筆 SAMW
[ héng ]
1.跟地面平行的(跟「豎、直」相對):~額。~梁。
2.地理上東西向的(跟「縱1」相對):黃河~貫本省。
3.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跟「豎、直、縱1」相對):~隊。牆上~著寫著幾個大字。
4.跟物體的長的一邊垂直的(跟「豎、直、縱1」相對):~剖面。人行~道。~著切一刀。
5.使物體成橫向:把扁擔~過來。
6.縱橫雜亂:~生。~流。血肉~飛。
7.漢字的筆畫,平著由左向右,形狀是「一」。
8.橫豎;反正:我~不那麼辦!。事情是你乾的,我~沒過問。
9.姓。
[ hèng ]
不吉利的;意外的:~事。~禍。
(2)橫字起筆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相關詞彙
1、霸道橫行
成語拼音:bà dào héng xíng
成語解釋:橫行霸道,蠻橫無理
成語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還有等刁民惡棍,結交官府,盤剝鄉愚,仗著銀錢霸道橫行,無惡不作。」
2、橫征暴斂
成語拼音:héng zhēng bào liǎn
成語解釋:橫:蠻橫;征:征發;征稅;斂:搜刮。強橫殘暴地徵收苛捐雜稅。形容反動統治階級貪婪兇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成語出處:清吳趼人《痛史》:「名目是規劃錢糧,措置財賦,其實是橫征暴斂,剝削脂膏。」
3、滄海橫流
成語拼音:cāng hǎi héng liú
成語解釋:滄海:大海;橫流:水溢出河道四處奔流。海水泛濫;四處奔流。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盪不安;也作「橫流滄海」。
成語出處:《晉書王尼傳》:「滄海橫流,處處不安也。」
4、橫行天下
成語拼音:héng xíng tiān xià
成語解釋:橫行:縱橫馳騁,毫無阻擋。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礙。亦形容東征西戰,到處稱強,沒有敵手。
成語出處:《荀子·修身》:「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③ 怎麼寫好毛筆字里的「橫」
這里所說的[毛筆字".是指按傳統法度書寫的毛筆字.而不是用毛筆隨意寫出的字.[怎樣寫好"是一個大問題.這里只是概念性地提示掌握筆法和字法的一些基本要領.
首先是執筆.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里介紹一般所用的[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了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就是指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時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唯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筆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一開始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經之路.不臨帖.全憑自己的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古人都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至於筆和紙沒有強求.一般的狼毫筆和舊報紙就是很好的毛筆字書寫練習材料.初學者建議從練習楷書入手.由淺到深.循序漸進才可以穩步提高
④ 楷書橫的寫法
楷書技法 橫的寫法
一個筆畫的書寫都有以下幾個步驟:起筆、行筆、收筆。橫畫也不例外,由於起筆的方式不同,又有圓筆和方筆之分。
一、圓筆橫的寫法
以顏真卿《勤禮碑》和柳公權《玄秘塔碑中的「三」字為例,它們的上橫部是典型的圓筆橫畫。它的書寫方法如下:
① 向右上逆鋒起筆;② 提筆圓轉;③ 中鋒向右行筆;④ 提筆圓轉;⑤ 回鋒收筆。
為什麼要逆鋒起筆且要回鋒收筆?寫橫畫中鋒運筆不逆鋒起筆和回鋒收筆兩頭是尖的,古人將它稱為「棗核」。不完美、不含蓄。
圓頭橫如果沒有①後兩步,就難成其為「圓頭」。
然而,僅有①、②和行筆③就將毛筆直接提起離開紙面,就會出現有些地方有墨。有些地方沒有墨的「折木」的現象。「折木」是橫畫的病筆。④、⑤收筆的目的是為了將「折木」部分填滿寫實,而不是為了收筆而收筆。
初學者在寫圓筆橫畫時,即使按上述步驟寫,還是難寫出像字帖上那樣的橫畫來,往往在橫畫的兩頭出現如啞鈴一般的大墨團。造成這一弊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 對元書紙的吸水性能掌握不夠,筆上的墨蘸得太多、太飽,一下筆,墨就漲出來了,形成大墨團。
(2) 書寫速度太慢,加上起筆和收筆的地方都有逆鋒、回鋒的往復動作。
(3) 有的家長、老師要求孩子練字起筆時將筆在紙上頓幾下,到收筆時再將筆頓幾下。只知道起收筆的動作,不知道起收筆的目的,頓出了兩個大疙瘩來。
(4) 起筆逆鋒或收筆回鋒時幅度過大,按筆過重,甚至將筆肚子也當作筆鋒逆進去了,這樣在起筆、收筆時將筆轉一大圈子,當然會在筆畫的兩頭大出許多來。其實,所謂逆鋒、回鋒的「鋒」,是筆尖上的那麼一丁點的地方。逆鋒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在筆畫外有尖鋒的外露,因此,逆鋒和回鋒的動作要小,速度要快。
(5) 有一個很關鍵的步驟——「提筆」,被忽略了,特別在最後的④⑤要提筆、圓轉、收筆。如果沒有提筆,筆仍處於下按下的狀態就回轉、收筆,必然會出現大墨團。
二、方筆橫的寫法
以柳體「一」字和顏體「五』字為例。它們是典型的方筆橫畫。書寫的方法如下:
① 切筆直下;② 提筆;③ 折鋒後中鋒行筆;④ 向右上提筆;⑤ 頓筆;⑥ 提筆、圓轉收筆。
切筆直下,就是起筆時直接下筆,沒有逆鋒的動作,應該說方筆的稜角處就是露鋒的一種表現。切筆就是把筆鋒直接切入,古人稱之為「欲橫先堅」。
這時實際上筆毫是倒下去的,筆鋒在上,筆肚子在下,如果直接右行寫橫畫,勢必出現偏鋒,所以緊接著就是提筆②,這個在切筆直下處原地提筆十分重要,它是使筆毫轉變成中鋒運筆的關鍵。這一點,明代的董其昌早已在他的書論中闡明:「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千古不傳語。」發筆處就是起筆的地方,就要把筆提起來;「不使其自堰」,就是不讓它偏鋒運筆。因此可以說「提筆」是下一步運筆的關鍵,也是中鋒運筆的前提,提筆以後是折鋒右行。所謂折鋒,是指筆鋒毫面的折換。譬如切筆直下是用「南面」的筆毫,提筆折鋒後用」東面」的筆毫中鋒書寫橫畫。折鋒也是轉換成中鋒運筆的一種手段,古稱為「翻折」。
初學提筆折鋒有一定的難度,要求筆挺起來的程度恰到好處。提不到位,筆鋒仍處於偏鋒狀態;提過了頭,又會出現起筆切下的墨痕大、中鋒行筆的筆道細,被稱之為「釘頭」的病筆;提筆不夠或不提筆,橫畫的上方露出直下起筆的鋒尖,是古人稱之為「喙」(hui如鳥的嘴巴)的病筆。古代書法家要求寫毛筆字橫畫要「左去喙,右去吻」,說的就是要藏鋒起筆,去除如鳥嘴一樣的「喙」;收筆提筆藏鋒,去掉如嘴巴一樣的或「折木」等缺陷的「吻」。
橫畫除了方筆、圓筆之外還有一種,起筆不是切筆直下而是逆鋒,屬於逆鋒起筆的方筆。其書寫方法是在方筆切筆直下起筆之前加進逆鋒起筆即可,這里不另贅述。
方筆、圓筆的起筆方法是各種書體和各種筆畫的基本運筆方法之一。康有為稱:「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舉其要,盡於方圓。」可見方筆、圓筆的重要。我們將楷書根畫的方筆、圓筆寫熟練了,其他筆畫的方圓寫法無不相類,也很容易過關。此關一過,以後不論寫
行書還是草書,其方筆、圓筆也都以此法人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要先學楷書的緣故之一。
三、橫的主次及態勢
橫畫有主筆、次筆的區分。如「三」字和「五」字的底橫均為主筆,其他的橫畫為次筆。我們將這兩個字的橫畫主筆和次筆作一比較就會發現:主筆長、次筆短,主筆重輕起伏大。次筆變化小,尤其是起筆、收筆,主筆強調,次筆馬虎。譬如,主筆橫畫的收筆,與次筆相比多一頓筆的動作。
橫畫除了有主次之分外,還有態勢的變化。它不是平直如尺,而是有一定的斜勢和俯仰的態勢變化。不同的字和不同位置的橫畫其態勢也各不相同,因字而異,不可生搬硬套,須掌握其一般的規律。
(一)橫的斜勢
橫畫是有一定斜勢的。如果每橫都平直無變化,那麼這個字必然僵硬死板,缺乏生氣。因此,顏真卿、柳公權及歷代眾多楷書大家的作品中的根畫都有一定的斜勢。一般橫畫的斜勢都是以左低右高的形式出現。這與從古到今強調寫毛筆字要用右手執筆有關。因為以右手手腕為圓心、以手掌為半徑寫一橫畫,必然會出現左低右高的現象,並形成帶有一定弧度偏勢的橫畫。因此,這一橫畫的態勢是自然的,是右手握筆的必然結果。
一般楷書橫畫的傾斜度往往與水平線呈5度左右的夾角。正因為這左低右高的斜勢,使字體形成略微左傾的態勢,從而產生一些動感。
(二)橫的俯勢
以柳體「三」字的底橫為例,橫呈中間拱、兩頭低的態勢,叫俯勢,也叫「覆勢」。「覆」,底朝天往下蓋的意思。也就是說,其態勢像是一隻底朝天的盤子。如果在「三」字下橫底部畫一直線,就會發現橫的兩端基本呈水平狀態。這就告訴我們『三」字下橫雖有斜勢,且中拱,但支撐點仍然是很平穩的。
(三)橫畫的仰勢
與俯勢相反的是仰勢。柳體「三』字的上橫就是仰勢。它的中間呈微微的凹陷狀,好像一隻能承接雨露的淺盆。柳體字在一個字里如果出現兩個以上的橫畫時,往往仰勢的橫畫在這個字的上方,平勢的橫畫在中間,俯勢的橫畫在下面或底部,但主筆根畫一般均為俯勢。顏體橫畫也有此特性,不過不若柳體那麼明顯,相對而言,顏體橫畫趨於平緩。
根畫的俯仰之勢是否有一定的規律,能否任意擺布呢?這恐怕跟字形的安穩與美觀、合理有一定的關系。譬如同樣寫一個「二」字,它的兩個橫畫的俯仰可有四組變化:
(1)上仰下仰。兩個橫畫均為仰勢,下底呈圓弧狀態,如不倒翁一般。使人覺得這個字很容易搖晃。不穩定。
(2)上俯下俯。兩個橫畫均為俯勢,重心是平穩了,但兩個橫畫同向平行的弧形態勢,給人以重復雷同的感覺,不夠完美。
(3)上俯下仰。上橫是俯勢,下橫是仰勢,重心不穩。
(4)上仰下俯。上橫仰勢,下橫俯勢,這一組應該說是最合理的搭配。這種組合既能重心平穩,又有勢態的變化,既安穩又美觀,故成為歷代書家經常採用的態勢,也是橫畫俯仰規律的體現。
四、橫的病筆及其糾正方法
(一)柴擔
「柴擔」是指俯勢橫畫寫得過於彎曲,如挑擔時的扁擔——兩頭抵、中間拱。
形成原因:俯勢橫畫的弧度是很小的,如果起伏過大,走勢不是直線而是弧線,必然顯得軟弱無力。
糾正方法:將所寫的病筆橫畫與字帖上的橫畫仔細加以對照,減小弧度起伏。具體一點說,假設橫畫的起筆到落筆有一根中心線的話,俯勢弧度的筆畫下邊不能離開中心線,保持平穩。橫要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平中要有態勢變化,沒有一定幅度的變化,就缺少果敢的力度。
(二)骨節
「骨節」是指橫畫起筆、收筆處粗壯如肉骨頭。其形成原因及糾正方法.請見圓筆橫的寫法。
(三)折木
「折木」是指橫畫收筆處呈折斷的木片狀。
形成原因:收筆時,缺少提筆回鋒的運作。
糾正方法:注意在收筆前提筆、圓轉並回鋒,參見圓筆橫的寫法。
(四)鳥喙
「鳥喙」指橫的起筆處呈上翹的鳥嘴狀。形成原因及糾正方法,請見方筆橫的寫法。
(五)釘頭
「釘頭」指橫的起筆呈釘頭狀。形成原因及糾正方法,請見方筆橫的寫法。
(六)蜂腰
「蜂腰」指橫畫的中間部分太細,如蜜蜂的腰那樣。
形成原因:寫橫畫行筆到中段時提筆太高,即提筆幅度過大,使筆畫過細。
糾正方法:寫橫畫到中間行筆時稍作提筆,但要注意適度。
(七)運算元
「運算元」是古代計數用的籌碼,這里指方筆橫畫過於方整刻板,如僵死的竹片、木塊一樣,缺少變化。
形成原因:運筆沒有提拔起伏,一味地平移。
糾正方法:加強起筆、收筆和提按的起伏動作及斜勢,使其富有變化。
⑤ 練字時,橫的筆鋒怎麼寫,一直寫不好看。
毛筆字橫的寫法:
橫寫的不好看,主要還是沒有用上筆力。感受毛筆筆鋒的運行軌跡,從起筆、行筆、收筆都要注意——中鋒運筆。
起筆:無論是尖鋒起筆、兩面換、三面換還是四面換(隸書起筆),目的都是開鋒。
行筆:必須取得正鋒位置,有一定弧度或覆勢,或仰勢,避免過於平直刻板。
收筆:三種形式頓筆——圓尾;揭筆——尖尾;搓筆——斷尾。風格不同,各有各的用處。
希望對問者有所啟悟!
⑥ 毛筆楷書橫的寫法,起筆之後行筆之前,需要「轉筆」向右「鋪筆」,轉和鋪分別怎麼做到
這樣吧!楷書橫的寫法,首先要理解每個動作的原因,它為什麽要這樣走。
一筆寫到尾,分起、行、收三步。
1、起筆:側入,然後調鋒(也就是你所說的所謂「轉筆」,其實是筆鋒的轉向,並不是一定要你轉動筆桿,要達到的效果就是從起筆的向右下用力改為向右發力),調至向右的中鋒。
2、行筆:即鋪毫(筆毛鋪開)向右行筆。
3、收筆:回正筆鋒(回復到書寫前的狀態,筆毫直而挺)。
所有這些動作是為了什麽,就是為了書寫,為了行筆。側入然後向右上調鋒筆毫就鋪開了,就可以書寫了,不然你一個側入怎麼向右行筆。
至於你說要怎麼用力,那麼教你一個最笨,但實用的方法——雙鉤填墨,用薄紙蒙在筆劃上,用細線鉤出點畫的輪廓,然後用毛筆設法一筆將它填滿,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正確的筆法,至於怎麼用力,怎麼運筆,自己體會,選最科學的方法為已用就行。
可借鑒:李松老師《張猛龍碑》筆法分析。
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只能這樣,反復雙鉤填墨,然後與原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