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茯苓種植方法

茯苓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8 21:19:43

❶ 種植茯苓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茯苓是一種普遍的中草葯,在茯苓生長發育過程中,栽培技術十分關鍵,立即決策著茯苓的收獲,那麼怎麼種植才可以提升茯苓的生產量呢?文中將為大夥兒詳細介紹茯苓栽種常見問題,期待對大夥兒栽種茯苓有一定的幫助。

2.接種7-10天後,假如發覺白螞蟻,應該馬上用殺白蟻葯撒到白螞蟻的身上或蟻道路上,開展預防。

3.茯苓產生核菌(結苓)後,如發覺茯苓外露路面應立即鬆土,多雨季節要留意排水管道。

五、採摘生產加工

茯苓一般在接種後8-10個月完善。將採摘的茯苓堆積在房間內擋風遮雨處,用麥草蓋嚴「出汗」5-6天,隨後伸開晾1-2天。待水份揮發後,再次堆成,再用麥草蓋嚴放5-6天之後,削皮(或先剝凈鮮茯苓表皮),放進籠屜內隔水蒸熟至透芯,或自來水煮開至透芯(煮時要魚缸換水3-4次,其標示是當水轉黑時便魚缸換水)。取下用利刀將其切發展×寬×厚=4cm×4cm×0.5cm的格子。隨後將白塊、赤塊各自擺在涼席或竹篩里,上覆1張薄紙,置陽光底下曬至全乾,要留意常滾動。如遇陰雨天可以用碳火烘乾處理,但不能用明火烤制,防止煙薰使茯苓片變黃,影響到產品品質。

❷ 在什麼時候種植茯苓

種植土茯苓最佳時間是4—5月,天氣回暖、雨水充足,花草樹木都適宜生長。
種植土茯苓適宜土質是半泥沙的土質,有沙的泥土有利於根部發達,帶沙的泥土透氣,植物容易生長。

❸ 茯苓大棚種植技術視頻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❹ 土茯苓的種植方法

土茯苓的種植方法(一)概述
別名雲苓、松茯苓。
為多孔菌科卧孔屬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菌核,為低等植物,是寄生在松樹上的真菌。葯用部分為乾燥菌核體。性味甘、淡平。有滲濕、健脾、寧心等功能。用於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泄瀉、心悸、眩暈。茯苓皮,利水消腫,用於水濕浮腫等症。各國各地均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茯苓多寄生於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長發育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菌絲(白色絲狀物)階段和菌核階段。菌絲生長階段,主要是菌絲從木材表面吸收水分和營養,同時分泌酶來分解和轉化木材中的有機質(纖維素),使菌絲蔓延在木材中旺盛生長。第二階段是菌絲至中後期聚結成團,逐漸形成菌核(亦稱結等)。結苓大小與菌種的優劣、營養條件和溫度、濕度等環境因子有密切關系。不同品種的菌種,結苓的時間長短也不同,有的品種栽後3~4個月開始結苓,有些則較慢,需6~7個月。早熟種栽後9~10個月即可收獲,晚熟的品種則需12~14個月。 (三)生長特性
茯苓喜溫暖、乾燥、向陽,忌北風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廣。溫度以10~35℃為宜。菌絲在15~30℃均能生長,但以20~28℃較適宜。當溫度降到5℃或升到25℃以上,菌絲生長受到抑制,但尚能忍受-1—-5℃的短期低溫不致於凍死。 土壤以排水良好、疏鬆通氣、沙多泥少的夾沙土(含沙60%~70%)為好,土層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實、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適宜菌絲生長。切忌鹼性土壤。 (四)栽培技術
1.備料
茯苓生長的營養主要靠菌絲在松樹的根和樹干中蔓延生長,並分解和吸收其中養分和水分之特點,選用松樹作為茯苓的生活原料。為了充分發揮松樹的利用效率,目前生產上主要採用椴木栽培和樹蔸栽培兩種方法。 (1)段木備料
每年10~12月松樹砍伐後,立即修去樹椏及削皮留筋,具體要留幾條筋,要看樹的大小而定,削皮要露出木質部,順木將樹皮相間縱削(不削不鏟的一條稱為筋),各寬4~6厘米,削皮留筋後全株放在山上乾燥。經半個月以後,將木料鋸成長約80厘米的小段,然後就地在向陽處難疊成「井」字形,待敲之發出清脆響聲,兩端無松脂分泌時即可供用。 (2)樹蔸備料
即利用伐木後留下的樹蔸作材料。在秋、冬季節伐松樹時,選擇直徑12厘米以上的樹樁,將周圍地面雜草和灌木砍掉,深挖40~50厘米,讓樹樁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後在樹樁上部分別鏟皮4~6向,留下4-6條約3~6厘米寬未鏟皮的筋(也叫引線)。樹樁下的粗大樹根也可用來栽茯苓,每條樹根鏟皮3向,留3條引線。根留1~1.5厘米長,過長即截斷不要,使樹蔸得到充分暴曬至干透。干後可用草將樹蔸蓋好,防止降雨淋濕。 2.選地挖窯
(1)選地
宜選排水良好的向陽緩坡地,土質深厚、疏鬆的砂質壤上(含沙量60%~70%)為好。黏土、透氣性差的土壤不宜採用。最好選生荒土或放荒3年以上的莊稼地;栽過茯苓的地塊即應放荒5~10年方可再種。 (2)挖窯
挖窯時間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底進行。先清除場地的草根、雜木蔸、石塊等雜物,然後依備料段木的大小與長短挖窯。窯形為長方形(長度視段水長短而定),深挖20~30厘米,寬30~50厘米,窯地按坡度傾斜,清除窯內雜物。挖出的土也要保持清潔。場地沿山坡兩側開溝以利排水,如坡度較陡,可在被頂築壩攔水。 (3)下窯與接種
下窯接種時間在春分至清明前後進行。下窯應選連續晴天土壤微潤時,把干透心的段木按大小搭配下窯,一般每窯2至多段。細料應墊起與大料一樣高,兩節段木留皮處應緊靠,使鏟(削)皮成「V」形,以便於接種。以重量計,每窯2節段木在15千克左右,最少不宜少於10千克。 栽培茯苓所用的苗種,歷來沿用菌核組織,通稱「肉引」;將其壓碎成糊狀作種用稱為「漿引」;把「肉引」接種於段木,待菌絲充分生長後挖起,鋸成小段作種的稱「木引」。用「肉引」和「漿引」栽種一窯要耗費茯苓0.2~0.5千克,用種量大,不經濟;「木引」操作繁瑣,菌種質量難以穩定,穩產高產也難以保證。近年來採用純菌種接引,即可獲得高產,又可節約大量商品茯苓,是當前廣泛應用的最好方法。菌種是用小松木塊(長寬厚1.2厘米*O.2厘米*1.0厘米)裝瓶消毒,加適量的培養基質,經接上茯苓原種培養在瓶內長滿旺盛的乳白色菌絲,而作為大面積茯苓的接種菌種。 接種時在兩段木的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長15厘米*10厘米的新口,然後用消毒過的鉗或鑷子將瓶內的菌種(長有菌絲的鬆土塊)取出,平擺在兩段木間的新口處,並加蓋松木片或松葉,上面可再放一條段木(若兩段水重20千克以上,則不放第三段段木),覆土10~15厘米,整個窯面成龜背形。每窯需菌種1/3~1/2瓶。 利用樹蔸栽培在茯苓則於根蔸上削2~3個新口,然後將菌種分別接種在新口處,蓋上松片或松葉,覆土高出樹蔸15~18厘米,每樹蔸一般用菌種0.5~1瓶。 3.田間管理
(1)查窯補引
段木接種7~10天,使長出白色的茯苓菌絲,檢查時若發現段木上不長菌或污染雜菌即應進行補缺。方法是將窯的蓋土扒開,露出段木,取去一段,以菌絲生長旺盛的窯中取出一段補上,然後將土覆回;或是將不上菌窯內的段木全部取出,曬去水分,再將段木重新削口,放回原窯用菌種接種。 (2)培土
茯苓形成菌核(結苓)後,苓體不斷增大或因大雨沖刷表土層而露出土面,使茯苓停止生長。故要勤檢查,發現窯土裂開或苓體露出要及時用細立培土,同時還應注意拔除雜草和防止人畜進入地內踏踩。 4.病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是白蟻,危害嚴重。接種後當年7~9月和第二年5-6月份地溫高,白蟻繁殖快。 防治方法:發現蟻路,及時用葯噴在蟻身上,使之帶回窯內互相傳染中毒死亡,或用煤油或開水灌水蟻穴,並加蓋砂土,滅除蟲源。 (五)採收加工
(1)採收
茯苓一般在接種後8~10個月內成熟,成熟茯苓的一個特徵是外皮帶黃褐色,屆時可以控;另一個特點是長菌核的段木變疏鬆呈棕褐色,一捏就碎,表示養料已盡,應立即採收。通常是小段木先成熟,大段木後成熟。宜成熟一批收獲一批,不宜拖延。一般每窯15-20千克段木約收鮮茯苓2.5~15千克,高產可達25~40千克。 (2)加工
將採收茯苓堆放室內避風處,用稻草或麻袋蓋嚴使之發汗,析出水分,再攤開晾乾後反復堆蓋,至表皮皺縮呈褐色時用刀剝下外表黑皮(即茯苓皮)後,選晴天依次切成塊片(長、寬、厚4厘米*4厘米*O.5厘米),將切出的白塊,赤塊分別攤竹席或竹篩上曬干。也可直接剝凈鮮茯苓外皮後置蒸籠隔水蒸干透心,取出用利刀按上述規格切成方塊,置陽光下曬至足干。一般折干率為50%左右。 產品質量:成品以足干,去凈外皮,成正方形塊,厚薄均勻,白色者為優質。

❺ 茯苓是怎麼種植的

1.選蔸
松樹砍伐後留下的樹蔸,凡直徑在16厘米以上都可用於栽培茯苓。一般是用頭年秋天或當年春砍伐的樹蔸,要求樹皮沒有脫落,木質無蟲蟻蛀蝕,不腐朽。
2.削皮
在3-6月或頭年冬季,把松蔸周圍1米內的雜草鏟除,在樹蔸上削去大部分樹皮,只剩下間距相等的4條1指寬樹皮,直徑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樹皮,只留一條樹皮與樹蔸留皮相連,以便傳到菌種。
3.挖地
將樹蔸周圍1米內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撿凈雜草根、石頭,使樹蔸主根及側根露出地面,並把直徑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處砍斷,以防菌種向外傳行。
4.下種
在樹蔸樹根周圍撒下防白蟻葯粉,蓋一層薄土,再接菌種。接種方法有兩種:①高樁接種法:松樹蔸較高,則在樹蔸近根處鋸一個深10厘米的缺口,將菌種木片緊放在缺口內,捆緊,用濕草紙包住後蓋土。②矮樁接種法:適於矮樹蔸,在粗根基部側面削去樹皮,並將一根松段木(直徑10厘米,長80厘米,留一條一指寬樹皮,其餘削皮至木質部)曬干後靠在此處,然後把菌種木片緊靠粗根的去皮處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蓋,壓緊。凡松蔸粗則接3-4個種點。

❻ 茯苓種植技術要點是什麼它的畝收益如何

茯苓,作為一種傳統的中葯材,具有很好的葯用保健功能 , 是我國重要的大宗葯材之一 。由於野生資源銳減,人工栽培茯苓成為主要的獲取途徑

安徽,江西,浙江,福建,雲南等省份,以前葯材市場上有獲苓(即湖北,安徽產),有閩苓(即江西,浙江,福建產),有雲苓(即雲南,廣西產),這是以前中醫葯上講究道地,因茯苓生產產地所用松樹品種不同,赤松苓場以背風向陽、地勢乾燥、排水方便、坡度在15左右的酸性(pH值為5~6)黃色砂質土壤為最好。要翻墾過冬,深挖30~50厘米,消除石塊及樹根,四周開好排水溝。有白蟻的應進行清除,

根據木材部分的厚度木段粗細採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層放置中等大小,使用新挖的茯苓每個在250-1000克,中等大小,選用汁漿足的茯苓切片,用茯苓肉表面靠近木材貼緊,茯苓皮面朝外。菌種是用小松木段片裝瓶(塑料)消毒,加適量培養基質,接上茯苓原種培養後,在瓶內長出白色旺盛的菌絲體。鮮茯苓個繁殖則是選用皮薄、嫩紅褐色的鮮茯苓個,用竹刀切成帶皮。

❼ 白茯苓怎麼種的

茯苓栽種技術

1、茯苓的生物學特性
①茯苓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是 22 ℃,菌絲在 15 ─ 35 ℃都能生長, 23 ─ 28 ℃最適, 5 ─ 10 ℃生長緩慢, 0 ℃以下停止生長。菌絲能耐 40 ℃以上的高溫,對嚴寒抵抗力也很強。
②菌絲發肓要求較乾燥的環境,在含水分 40 ─ 50 %的段木中發肓較好。 要求土壤濕度在 25 %左右,空氣濕度為 70 %左右為宜。形成菌核後,窖內濕度 60 %即可。
③主要營養物質是纖維素, 某些微量元素和灰分物質。
④好氣, 菌絲及菌核在生長過程都要求有新鮮空氣供應。
⑤最適酸鹼度 PH 值為 5 ─ 6 ,切忌在鹼性條件下培養。菌核的形成需有砂土和變溫刺激,菌絲才能集束生成菌核。
⑥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陽光,強光對它有抑製作用。但從提高地溫和變溫角度看,陽光有一定作用。

2、分離培養茯苓純菌種
培養基:馬鈴薯 250 克,糖 50 克,尿素 3 克,瓊脂 20 克,酵母片 2 片,水 1000 毫升, pH 值 6.5 。按常規方式進行如下操作:
①組織分離;
②孢子分離;
③二級種子培育;
④栽培種培育;

3、段木(筒木)栽培
①樹種:主要是松木,但採用純菌種接種時,漆、櫟、杉、柏、桉、桑、桔、玉蘭等樹種,甚至玉米稈,鮮松針等都可用來栽培。楚雄州山區面積遼闊,茯苓適生樹種不少,只要小型試驗成功,大型生產也能得到滿意結果。一般選擇中齡樹較好,操作方便,但直徑 3 厘米以上的枝杈和樹根都可利用。
②伐樹:由於採用純菌種接種,只要做到接種後溫度在 20 ℃左右,茯苓菌絲生長良好,因此何時伐樹得視實際情況而定。
③苓場選擇:首先必須排水良好,通風向陽,最好是背北向南的山坡地,土質疏鬆、酸性。切忌在陰濕、肥沃和雜木很多的地方栽培。選好場地後,應清除雜木野草,刨去表土。四周開好排水溝。然後開穴。每畝約挖 300 ─ 400 穴。挖出的土壤讓太陽曝曬滅菌,每畝撒入 3 公斤 6 %可濕性農葯防蟲蟻。段木入穴前 10 天,最好再清理一次,徹底清除石塊、草根、木根,以防菌絲分散影響結苓或跑苓。
④種植:接種工作應與段木入穴同時進行。
⑤管理:接種後 7 天,即行查漏補缺。在菌絲生長階段, 最易受白蟻為害。除用白蟻粉,用白僵菌劑防治。同時還要注意排水、除草、防旱等工作。
⑥採收加工:快的 4 至 5 個月,慢的 7-8 個月,地表已不再開裂, 段木腐爛變棕褐色,茯苓長口處已經彌合,茯苓皮呈棕色,質堅實無彈性,白色嫩口呈褐色,就可收苓,可收留小,熟一批收一批。收苓一定要選擇晴天或陰天進行。採收時還要注意茯苓會沿草根,樹根跑到另一個穴或鄰近土層里結苓,所以當發現穴內不見苓個時,要注意菌絲走向,爭取個個歸倉。在楚雄地區的茯苓種植經驗表明,在每年的 3-4 月份下窖, 第一次在當年的 11-12 月份採收,第二次在翌年的 3-4 月份採收, 11-12 月份還有部分收獲

❽ 茯苓的繁殖方式是什麼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葯材,可食用亦可入葯。根據全國中葯資源普查資料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品年銷售量達1000萬公斤。其栽培方法如下:
一、 選地整地
茯苓種植場地宜選擇排水良好的東、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為宜。土壤以黃砂土為好,粘土、砂礫土不宜種植,且不宜連作。選好地後,深翻時要除凈雜物,有白蟻危害的地區需用殺白蟻葯進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種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塊,徹底除凈雜物。
二、 備料
茯苓菌生長要依賴松木提供養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樹為材料。在生產上主要分為干段木栽培和樹蔸栽培兩種。
1.干段木備料法 選擇直徑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樹砍倒(或取材後留下的頭尾),砍去其部分枝條,留下樹尾的樹葉,然後用鏟刀按樹的大小鏟去4~5面樹皮(以鏟至木質部為宜),鏟面間要留下兩指寬的樹皮4~5條,從上至下不宜有斷痕,留下的樹皮稱為引線(俗稱「留筋」)。經10~15天,待樹干曬干至出現有裂口後將其鋸成長70~80cm的小段,並按「井」字形堆垛於乾燥向陽處。段木垛上蓋草料,垛的四周開好排水溝,地面上撒殺白蟻葯。
2.樹蔸備料法 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時,選擇直徑12cm以上的樹樁,將其周圍1�5m范圍內的雜草、表土鏟除干凈,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讓樹樁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後在樹樁上鏟去4面樹皮,留下4條兩指寬的引線。露出地面的樹根最多留4~6條,將其餘的根截斷。對樹根也要鏟皮3面,左右側各留1條手指粗的引線,留根長度1~1.5m。上述各項工作,宜在上年冬季進行。
三、接種
1.接種季節
茯苓接種分春、秋兩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進行。桂南、桂東南、桂西地區氣溫回升較早,在清明前後接種較適宜;桂北、桂西北地區宜到立夏前後接種。秋季各地氣溫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後接種。
2�接種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種或鮮茯苓個(菌核)作為「種子」進行繁殖。菌種是用小松木段片裝瓶(塑料)消毒,加適量培養基質,接上茯苓原種培養後,在瓶內長出白色旺盛的菌絲體。鮮茯苓個繁殖則是選用皮薄、嫩紅褐色的鮮茯苓個,用竹刀切成帶皮、重為0.1~0.15kg的片塊作為接種用的繁殖材料。
接種前,在整好的種植地內順著坡向開窖,窖深20cm,寬40~50cm,長度依段長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殺白蟻葯並與土拌勻,將段木順坡向擺入窖內。先放入兩段。用菌種接種時,先在兩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長×寬=150cm×10 cm的新口,用鑷子將瓶內長有菌絲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擺在段木間新口處,加蓋松木片或松葉,上面再放一條段木(兩段木重20kg以上則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鮮茯苓塊接種則在段木的上端鋸幾處,將鮮茯苓塊貼上,輕輕摩擦後用手壓緊,用土覆蓋。樹蔸接種則是在樹蔸上削2~3個新口,然後將菌種和鮮茯苓塊分別接種在樹蔸的新口處,蓋上松木片和松葉,蓋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龜背形。
四、田間管理
1.查窖補缺 接種後7~10天,便可長出白色的茯苓菌絲,這時應檢查各窖內的菌情,以便及時補缺。1清晨露水未乾時在種植地內察看,若窖內段木已長有茯苓菌絲,則窖上土乾燥無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則說明段木未長有茯苓菌絲。2從窖旁把土挖開,發現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絲生長,聞之有茯苓氣味,可確定為茯苓菌絲。如發現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應隔7~10天再檢查1次。如第2次檢查仍不見茯苓菌絲,才可開窖從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調到未上菌的窖內。或將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曬干水分,將剝口重新削過,另接上菌種。3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種上菌1個月左右,在木面是見不到菌絲的。此時,大部分菌絲已入木生長。茯苓接種後1個月,不見基面菌絲,就誤認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開,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2.接種7~10天後,如果發現白蟻,應立即用殺白蟻葯噴灑在白蟻身上或蟻路上,進行防治。
3.茯苓形成菌核(結苓)後,如發現茯苓露出地面應及時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
五、採收加工
茯苓一般在接種後8~10個月成熟。將採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內避風處,用稻草蓋嚴「發汗」5~6天,然後攤開晾1~2天。待水分蒸發後,重新堆起,再用稻草蓋嚴放5~6天後,去皮(或先剝凈鮮茯苓外皮),放入蒸籠內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時要換水3~4次,其標志是當水轉黑時便換水)。取出用利刀將其切成長×寬×厚=4cm×4cm×0.5cm的方塊。然後將白塊、赤塊分別擺放在竹席或竹篩里,上覆1張白紙,置陽光下曬至全乾,要注意常翻動。如遇陰雨天可用炭火烘乾,但不可用明火烘烤,避免煙熏使茯苓片變黃,影響產品質量。

❾ 伏苓的種植方法

茯苓的種植技術

1.茯苓簡介
茯苓為兼性寄生菌,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葯材,被譽為中國傳統葯物的「白銀」。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葯材,可食用亦可入葯。根據全國中葯資源普查資料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品年銷售量達1000萬公斤,市場需求量大,效益好。
2. 茯苓的生物學特性
① 茯苓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是 22 ℃,菌絲在 15 ~35 ℃都能生長, 23~28 ℃最適, 5~0 ℃生長緩慢, 0 ℃以下停止生長。菌絲能耐 40 ℃以上的高溫,對嚴寒抵抗力也很強。
② 菌絲發肓要求較乾燥的環境,在含水分 40 ~ 50 %的段木中發肓較好。 要求土壤濕度在 25 %左右,空氣濕度為 70 %左右為宜。形成菌核後,窖內濕度 60 %即可。
③主要營養物質是纖維素, 某些微量元素和灰分物質。
④好氣,菌絲及菌核在生長過程都要求有新鮮空氣供應。
⑤土壤以排水良好、疏鬆通氣、沙多泥少的夾沙土(含沙60%~70%)為好,土層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實、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適宜菌絲生長,切忌在鹼性條件下培養。
⑥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陽光,強光對它有抑製作用。但從提高地溫和變溫角度看,陽光有一定作用。
3.栽種方法
茯苓菌生長要依賴松木提供養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樹為材料。在生產上主要採用干段木栽培和樹蔸栽培兩種。
3.1干段木栽培法
3.1.1備料
每年10~12月選擇直徑300px以上的松樹砍倒,砍去其部分枝條,留下樹尾的樹葉,然後用鏟刀按樹的大小鏟去4~5面樹皮(以鏟至木質部為宜),鏟面間要留下兩指寬的樹皮4~5條,從上至下不宜有斷痕,留下的樹皮稱為引線(俗稱「留筋」)。經10~15天,待樹干曬干至出現有裂口後將其鋸成長70~2000px的小段,並按「井」字形堆垛於乾燥向陽處。段木垛上蓋草料,垛的四周開好排水溝,地面上撒殺白蟻葯,待敲之發出清脆響聲,兩端無松脂分泌時即可供用。
3.1.2選地整地
茯苓種植場地宜選擇排水良好的東、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為宜。土壤以黃砂土為好,粘土、砂礫土不宜種植,且不宜連作。選好地後,深翻時要除凈雜物,有白蟻危害的地區需用殺白蟻葯進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種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塊,徹底除凈雜物,四周挖人字形排水溝。接種前1周按15g/㎡遍撒白蟻粉於窖底及上面覆土層,防治白蟻危害。
3.1.3接種下窖
茯苓接種分春、秋兩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進行。桂南、桂東南、桂西地區氣溫回升較早,在清明前後接種較適宜;桂北、桂西北地區宜到立夏前後接種。一般當氣溫回升,土壤溫度達到10℃以上,料筒(干段木,以下同)含水量低於25%,用小錘敲擊料筒,發出「咚、咚」的清脆響聲,表明料筒已干,就可以進行栽培了。敲擊料簡時,如果發出沉悶的響聲,就表明料筒太濕,還需讓其繼續乾燥。最佳栽培時間宜選在農歷2月中下旬至3月份天晴的時間內。栽培前一天,先要將栽培場地中的塊狀土壤打碎,平整;用0.1%的高猛酸鉀溶液將料筒噴霧消毒,次日便可開始栽培了。
接種前,在整好的種植地內順著坡向開窖,窖深500px,寬40~1250px,長度依段長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殺白蟻葯並與土拌勻。用菌種接種時,首先,在盛有10斤清潔水的塑料桶內放1湯匙食鹽,搖勻,讓其溶解;將料筒的一個去皮部位呈直線狀用刀或斧砍3個小口,然後,將每2節料筒的砍口部位橫向緊靠;把袋裝或瓶裝的茯苓菌種在盛裝食鹽水的桶內滾動消毒,接種者的雙手也要進行消毒,然後,將盛裝茯苓菌種的塑料袋撕開,把茯苓菌種掰成小塊狀,放在料筒的砍口部位和料筒兩頭的鋸截面處,放葯者在戴上膠手套和口罩後,在料筒上和周圍,再均勻撒上防治白蟻的「滅白蟻葯」,從料筒兩頭鏟起細土,輕輕地蓋在料筒上,蓋土厚度10~375px;間隔750px,再栽培下兩節料筒。如此重復進行。一廂種完,自然就成了田埂狀,要求表面呈魚背形,並蓋上寬幅(規格2m)地膜,壓緊。間隔1250px,再種下一廂。每種完兩廂,與廂平行開挖一條深1000px的排水溝,一塊場地栽培完畢,周圍要開挖深1250px的排水溝。具體要求是:在栽培時,要從栽培場地的高端向低端進行;一袋茯苓菌種可接種12節料筒,一袋「滅白蟻葯」可撒在12節料筒周圍;每10斤食鹽水可消毒10袋茯苓菌種後,重新更換。一般一畝地需要料筒1776節,茯苓菌種150袋,「滅白蟻葯」150袋。所有栽培者在進食前,雙手先用清水清洗一遍,然後擦上肥皂,再清洗,最後,用清水將雙手清洗干凈。
用鮮茯苓塊接種則在段木的上端鋸幾處,將鮮茯苓塊貼上,輕輕摩擦後用手壓緊,用土覆蓋。

❿ 茯苓種植方法

1.接種季節

茯苓接種分春、秋兩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進行。桂南、桂東南、桂西地區氣溫回升較早,在清明前後接種較適宜;桂北、桂西北地區宜到立夏前後接種。秋季各地氣溫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後接種。

2.接種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種或鮮茯苓個(菌核)作為「種子」進行繁殖。菌種是用小松木段片裝瓶(塑料)消毒,加適量培養基質,接上茯苓原種培養後,在瓶內長出白色旺盛的菌絲體。鮮茯苓個繁殖則是選用皮薄、嫩紅褐色的鮮茯苓個,用竹刀切成帶皮、重為0.1~0.15kg的片塊作為接種用的繁殖材料。

接種前,在整好的種植地內順著坡向開窖,窖深20cm,寬40~50cm,長度依段長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殺白蟻葯並與土拌勻,將段木順坡向擺入窖內。先放入兩段。用菌種接種時,先在兩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長×寬=150cm × 10cm的新口,用鑷子將瓶內長有菌絲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擺在段木間新口處,加蓋松木片或松葉,上面再放一條段木(兩段木重20kg以上則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鮮茯苓塊接種則在段木的上端鋸幾處,將鮮茯苓塊貼上,輕輕摩擦後用手壓緊,用土覆蓋。樹蔸接種則是在樹蔸上削2~3個新口,然後將菌種和鮮茯苓塊分別接種在樹蔸的新口處,蓋上松木片和松葉,蓋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龜背形。

閱讀全文

與茯苓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速回復信息的方法視頻 瀏覽:743
快速退燒的方法用什麼 瀏覽:614
水光瑰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340
紙做帽子的方法圖片簡單 瀏覽:316
什麼叫腹直肌分離鍛煉方法 瀏覽:771
蟎蟲過敏怎樣治療方法 瀏覽:411
食用鹽釣魚的方法 瀏覽:950
如何二次長高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19
梵潔詩ee霜使用方法 瀏覽:64
u行山葯種植的方法 瀏覽:861
敷完臉變白的正確方法 瀏覽:602
羊魚湯如何製作方法 瀏覽:298
魔方第二層最簡便方法 瀏覽:867
通信線的連接方法 瀏覽:683
工傷堵門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304
如何分離小三方法 瀏覽:196
瘦後背最有效的方法視頻 瀏覽:983
華為手環b5使用方法 瀏覽:57
黏土小烏龜製作方法步驟 瀏覽:705
如何清洗豬大腸好的方法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