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藜麥種植方法

藜麥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8 20:34:49

1. 中國哪裡適合種植藜麥

藜麥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食用的品種主要種植在安第斯山海拔3000米以上,降雨量在300毫米的高海拔山區。在上世紀末首先在中國西藏等地區開始實驗種植,2008年中國山西開始實驗大規模種植,2014年中國西北地區開始種植。截止2017年,我國的藜麥主要種植地區有甘肅、青海、山西、雲南、內蒙古和西藏。西藏青海地區種植環境比較接近原產地。

2. 哪裡種植藜麥

種植藜麥需要選擇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方種植,這些地區夏季最高溫度在32°C以下,要求無霜期在100天以上,降水量300mm以上,低山區不宜種植。

選擇向陽背風的地塊,以土質疏鬆,有機質含量高,排灌方便的地塊產量高。 藜麥不能連作,否則病蟲草害嚴重。精細整地,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品牌的復合肥40-50公斤,可以提高出苗率。

種植時間在春末氣溫上升到15-20℃時播種為宜,保持行距50厘米,株距15-25厘米,每畝需要種子0.4-0.5千克,播種深度1-2厘米即可。播種過淺容易倒伏,播種過深不易出苗。當幼苗長到15厘米左右時,可以適當間苗,結合間苗進行補苗和除草。及時中耕培土。籽粒飽滿堅硬,選擇晴天收獲,根據天氣預報,如果有連續陰雨,可以提前收獲。等到谷穗完全變黃,葉片枯黃,籽粒容易脫落,也容易出現倒伏現象。

藜麥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鹼等特性,是喜冷涼和高海拔的作物。適合種藜麥的地方除了西藏,還有山西忻州,以其得天獨厚的特殊氣候和水土環境與藜麥成功結合,藜麥種植基地位於山西省北部——繁峙縣金山鋪鄉,太行山西麓,北緯38°58′至39°27′,東經113°09′至113°58′之間,等地。

3. 藜麥幾月份種植

藜麥5月中旬種植:

1、藜麥生長期為:90-220天,生長期與播種時間及當地的氣候條件有關。一般播種越早生長期越長。種植要求當地無霜期在100天以上,海拔1500米以上,降水量300mm以上,最高溫度不高於32℃。

2、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有5000~7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由於其具有獨特的豐富、全面的營養價值,養育了印加民族,古代印加人稱之為"糧食之母"。藜麥種子顏色主要有黑、紅、白幾種顏色,其中黑、紅色的籽粒較小,白色口感較好。藜麥在1980年代被美國宇航局用於宇航員的太空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單體植物即可基本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聯合國將2013年宣布為國際藜麥年,以促進人類營養健康和食品安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

藜麥主要種植區:

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生產國為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等。

北美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區,少量。

歐洲:法國2010年大約種植面積300公頃。

澳洲:2010年開種植,少量。

亞洲:上世紀末在中國西藏等地區開始實驗種植,2008年中國、印度開始大規模種植。

4. 藜麥怎麼種,藜麥的種植時間及種植方法

1、播期

播種期一般應選在5月中旬左右(溫度在15℃—20℃為宜),最好是在雨後播種或看天氣預報雨前兩天播種。切忌早播,要使穀子的花期避開陰雨天。

2、播量

每畝用量要以0.3-0.4公斤為宜。留苗9000—10000棵左右

3、播深

播種深度1-2厘米左右。過深出苗困難,過淺不利防旱防倒。

4、播種方式

一般使用耬播,也可採用新研製的精播耬播下種。行距40-50厘米左右,株距25-30厘米左右。

5. 藜麥怎樣收割

藜麥的成熟標准
藜麥成熟的標準是外觀看,葉變黃變紅,葉大多脫落,干開始變干,種子用指甲掐已無水分.

藜麥種植技術收割方法
目前國內尚無藜麥收割機,建議人工使用鐮刀收割,割取藜麥大小穗即可,或用手掰藜麥穗,收割後放在田間或打穀場可晾曬,也可以及時脫粒.

藜麥種植技術脫粒
使用四分離脫粒機機脫粒,脫粒後需要及時晾曬.沒有脫離機的農戶,需要藜麥晾曬干後人工敲打或碾壓.

6. 黎麥怎麼種

種植條件
土壤:排水良好的壤土,有機質含量高,坡度適中,養分含量中等。盡管通常種植在鹼性(高達pH9)和酸性(高達pH4.5)土壤,但是藜麥喜歡中性土壤。
氣候:沙漠、溫暖乾燥、寒冷乾燥、溫和多雨、溫和但相對濕度高,以及和高原和高山地區。有適應各氣候的品種或生態型。
水:雖然藜麥是碳三植物,但是它可有效利用水,因為它的生理機制使其能夠避免水分不足,耐受和抵禦土壤水分低。
溫度:理想的平均溫度是15-20C左右,但它可承受38C到-8C的極端溫度。
輻射:它能夠承受強烈的太陽輻射,從而獲得所需的熱量時間來完成其生長和繁殖期。
光照期:有適應短日照、長日照或對光照期不敏感的品種或生態型。
海拔高度:它種植在從海平面到海拔約4000米的范圍。

7. 紅藜麥種植技術

紅藜麥種植技術:
藜麥具有較強的抗旱、抗寒、耐鹽、耐瘠薄等特性,適宜高海拔冷涼地區生長。藜麥籽粒營養豐富,幼苗可加工成蔬菜,秸稈飼用價值高。種植開發藜麥,有利於調整優化種植結構。
(一)選擇良種。在選擇品種上要針對市場需求,結合當地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選擇已鑒定的優質品種。在肥水條件好、生產水平高的地區,應選用抗倒、增產潛力大的高產品種;在旱薄地區,應選用耐旱、耐瘠薄能力強、穩產性好的品種。良種質量標准為純度≥99%、凈度≥98%、發芽率≥85%、水分≤13%。花期應盡量避開當地的高溫多雨期,亦可選擇種植青貯飼用品種,避免高溫多雨導致產量下降甚至絕收。
(二)整地施肥。整地按照「齊、平、松、碎、凈、墒」六字原則。藜麥忌重茬,可與小麥、馬鈴薯、胡麻、豆類等作物輪作。藜麥不耐除草劑,前茬作物若施用除草劑,需播前深翻。有灌溉條件的地塊應進行冬灌或來年春灌,做到灌足、灌透。茬地適墒深翻,耕深一般25厘米為宜。播前施足底肥,建議每畝施有機肥1.5—3噸,尿素5—10公斤,磷酸二銨10—20公斤,硫酸鉀3—5公斤。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測土配方精準施肥。
(三)適期播種。播期一般為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不能晚於5月底,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根據土壤墒情適時播種。播種方式可採用撒播、條播、穴播或育苗移栽。有條件的地區,可採用配套的播種機或覆膜播種一體機作業。乾旱地區可採取全膜覆蓋播種,並鋪設滴灌設施。一般播種行距為30厘米、40厘米或50厘米,株距15—30厘米為宜,播種深度為2—3厘米,播後適當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
(四)合理密植。適量播種,及時查苗補種,間苗管理是實現高產的關鍵措施。在確保種子活力較高的前提下,條播每畝播種量一般為0.2—0.4公斤,穴播每穴4—6粒為宜。幼苗出土後,及時查苗補缺,若缺苗可補種或催芽播種,補苗後澆少量水(或雨後補播)。出苗5—6葉後間苗,除去病、弱苗;8—10片葉時即可定苗,每穴留苗1—2株,保留壯苗。糧用藜麥每畝定苗一般為7000—12000株,飼用藜麥適當增加密度,一般每畝定苗1.5—1.8萬株。
(五)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藜麥目前沒有專用除草劑。苗期要及早中耕,以疏鬆土壤、提高地溫、蹲苗促根,中耕2—3次為宜,深度以鬆土而不損傷根系為原則。苗期5—6葉時第1次除草鬆土,初花期時第2次除草鬆土,第3次中耕除草根據雜草生長情況而定。
2.水肥管理。施肥情況根據土壤肥力情況確定。為確保藜麥高產,可在初花期進行葉面噴肥,建議每畝50克硼肥+翠姆礦質磷酸二氫鉀兌水噴施,防止藜麥「花而不實」。全生育期澆水次數及每次澆水量要依據土壤墒情和雨水多少而確定,現蕾期是藜麥水分臨界期,對土壤水分反應敏感。開花期對水分要求迫切,視藜麥長勢和田間持水量,一般灌水2—3次,總灌水量每畝180—200方。中後期灌水要盡量避開大風天氣,以減少因灌水引起的倒伏。
3.病蟲害防治。霜霉病、葉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立枯病、蚜蟲、蠐螬、螻蛄、地老虎等是藜麥常見的病蟲害。應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首先選擇抗病品種,播種前進行嚴格種子消毒,土傳病蟲害頻發的地區可進行種子包衣。培育無病蟲壯苗,及時拔除病株,摘除病葉。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可採取黃板誘蚜,性誘劑和頻振式殺蟲燈等物理防治措施。
4.適時收獲。當植株葉片變黃變紅,葉片大多脫落,莖稈開始變干,種子進入蠟熟期時即可收獲。可人工收割或採用聯合收割機機械收獲,為保證藜麥品質,收獲前必須將病穗、雜株移除,收割後及時晾曬,防霉爛變質。

8. 藜麥幾月份的種植

  1. 藜麥生長期為:90-220天,生長期與播種時間及當地的氣候條件有關。一般播種越早生長期越長。種植要求當地無霜期在100天以上,海拔1500米以上,降水量300mm以上,最高溫度不高於32℃。

  2. 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有5000~7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由於其具有獨特的豐富、全面的營養價值,養育了印加民族,古代印加人稱之為"糧食之母"。藜麥種子顏色主要有黑、紅、白幾種顏色,其中黑、紅色的籽粒較小,白色口感較好。藜麥在1980年代被美國宇航局用於宇航員的太空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單體植物即可基本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聯合國將2013年宣布為國際藜麥年,以促進人類營養健康和食品安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

  3. 藜麥主要種植區:

    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生產國為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等。

    北美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區,少量。

    歐洲:法國2010年大約種植面積300公頃。

    澳洲:2010年開種植,少量。

    亞洲:上世紀末在中國西藏等地區開始實驗種植,2008年中國、印度開始大規模種植。

——藜麥穗

9. 藜麥是什麼 藜麥的相關種植技術

A:地塊選擇。
種植藜麥要選擇海拔2500~3500米地勢較高,陽光充足,通風條件好,肥力較好的嶺地、二階地。嚴禁在陰暗濕潤、通風採光條件差的河灘地、溝坎地栽種,地塊土壤最好選擇紅粘土或紅砂土。

B:輪作倒茬。
藜麥不宜重茬,連作一片病害嚴重,雜草多,土壤中的營養要素消耗量大,易造成「歇地」。因此,選擇合理輪作倒茬易於藜麥豐產豐收。擬以蕎麥、糯玉米與小米輪作倒茬前茬以大豆、薯類最好,其次是玉米,高梁,向日葵、蓖麻較差,輪作年限至少二年。
C:精細整地。藜麥種植於旱坡嶺地帶,提高雨水利用率至關重要。早春土壤剛解凍,趁氣溫尚低,土壤水分蒸發慢的時候,施足底肥,達到土肥融合,壯伐蓄水。播種前每降一次雨及時耙耱一次,做到上虛下實,乾旱時只耙不耕,並進行壓實處理。
D:施足底肥。
肥料種類應為高溫發酵處理後的羊糞,其次是農家有機肥。嚴禁使用化學肥料,包括無機肥,如硝酸磷等。基肥在播種前結合深耕整地一次施入,一般以農家肥為主,如將磷肥與農家肥混合漚製作基肥效果最好。基肥以秋施或早春施入較好。
追肥增產作用最大的時期是抽穗前15~20天的孕穗階段,一般以純氮5公斤/畝左右為宜。氮肥較多時,分別在拔節始期施「座胎肥」,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在藜麥生育後期,葉面噴灑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也可促進開花結實和子粒灌漿。
2、播種
A:播期。
播種期一般應選在5月中旬左右(溫度在15℃—20℃為宜),最好是在雨後播種或看天氣預報雨前兩天播種。切忌早播,要使穀子的花期避開陰雨天。
B:播量。
每畝用量要以0.3-0.4公斤為宜。留苗9000—10000棵左右
C:播深。
播種深度1-2厘米左右。過深出苗困難,過淺不利防旱防倒。
D:播種方式。
一般使用耬播,也可採用新研製的精播耬播下種。行距40-50厘米左右,株距25-30厘米左右。

3、田間管理
A:苗期管理。
查苗補苗
藜麥出苗後,要及時查苗,發現漏種和缺苗斷壟時,應採取補種措施:一是將種子浸入水中3-4小時撈出,用濕布撈出,用濕布蓋上,放在20-25攝氏度處,悶種10小時以上,開溝補種,二是對少數缺苗斷壟處,可在4-5葉時,雨後移苗補栽,對移栽穀苗,連續三天早晚用水澆苗,保證成活率。
間苗定苗
藜麥出苗後應及早間苗,並注意排拔除雜草。幼苗長到10cm時,進行第一次間苗,可適當多留苗,留好苗幼苗長到20-30cm時,進行第二次間苗,留壯苗,保全苗,合理密植。

10. 藜麥在中國的種植地區和種植面積怎樣種植技術呢

中國藜麥的主產區為蘭州、青海、山西等地,目前的種植面積為約10萬畝,但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預計,2017年的總產量將達到約30萬畝。
藜麥一般4月播種,5月長葉,6、7月拔高、8月開花、9月灌漿,10月收獲,有些地方9月中下旬也開始採摘收獲。
藜麥發源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被古印加人譽為「糧食之母」,距今已經有5000~7000年的食用和種植歷史。
藜麥營養功效
2013年,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設為「國際藜麥年」,將之定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物」,被國際營養學家們稱為丟失的遠古「營養黃金」,還被素食愛好者奉為「素食之王」備受愛戴。
藜麥屬於易熟易消化食品,口感獨特,有淡淡的堅果清香或者人參香,具有均衡補充營養、增強機體功能、修復體質、調節免疫和內分泌、提高機體應激能力、預防疾病、抗癌、減肥、輔助治療等功效,適合所有群體食用,尤其適合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慢性病,以及嬰幼兒、孕產婦、兒童、學生、老年人等特殊體質和生活不規律人群。
但是,藜麥也並不是吃的越多越好,而是要適量,每天50克即可滿足人體的基本營養需求。

閱讀全文

與藜麥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速退燒的方法用什麼 瀏覽:614
水光瑰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340
紙做帽子的方法圖片簡單 瀏覽:316
什麼叫腹直肌分離鍛煉方法 瀏覽:771
蟎蟲過敏怎樣治療方法 瀏覽:411
食用鹽釣魚的方法 瀏覽:950
如何二次長高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19
梵潔詩ee霜使用方法 瀏覽:64
u行山葯種植的方法 瀏覽:861
敷完臉變白的正確方法 瀏覽:602
羊魚湯如何製作方法 瀏覽:298
魔方第二層最簡便方法 瀏覽:867
通信線的連接方法 瀏覽:683
工傷堵門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304
如何分離小三方法 瀏覽:196
瘦後背最有效的方法視頻 瀏覽:983
華為手環b5使用方法 瀏覽:57
黏土小烏龜製作方法步驟 瀏覽:703
如何清洗豬大腸好的方法 瀏覽:512
鐵核桃用什麼方法炸出油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