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

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8 01:50:27

① 雞樅菌人工種植

雞樅菌不適合人工養殖,它生長中需要白蟻幫忙的,人工種植有成功長出來的,但是成本很高,收益低 ,很多人研究都失敗了,建議做其他菌類種植。

② 雞樅菌人工栽培技術

雞樅菌的栽培及繁殖方法
1 菌絲體的液體培養
⑴液體深層培養的研究和菌絲體化學成分的分析
華西醫學大學生物系(趙呈裕等,1988)曾對雞樅菌採用不同培養基進行液體深層培養的研究,並對所培養的菌絲體進行成分的分析,其要點及結果如下:
所用菌種系采自四川西昌,經組織分離並經提純獲得的菌株。所用的液體培養基配方為:蛋白腖2%,蔗糖2%,硫酸鎂1.5%,磷酸二氫鉀0.3%,維生素B1每100毫升1毫克。酵母膏0.1%,蔗糖3,硫酸鎂0.05%,磷酸二氫鉀0.1,硝酸鈉0.3%,氯化鉀0.05%。多腖2%,其餘同配方1。以上各配方PH調至6。
三種液體培養基配方,滅菌後接入液體菌種,接種量為10%,在溫度26,振盪速度為110轉/分的條件下振盪培養36小時後測定菌絲體乾重,測定結果是配方①的菌絲乾重為805克/升,配方②為11.5克/升,配方③為10克/升。再繼續培養24小時,生物量開始下降。
收集干菌絲體進行化學成分分析,測定結果是:蛋白質含量49.2%,脂肪805%,碳水化合物10.8%,灰分3.9% ,鈣每100克36.8毫克,磷每100克15.0毫克。每100克干品中含18種氨基酸,總量為31.76克,其中人體8種必須氨基佔15.15克。在18種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為3.29克,其次是異亮氨酸3.23克,再次是天門冬氨酸2.59克。

③ 雞樅菌可以人工種植嗎

雞樅現在是可以人工種植的。

雞樅菌以春季栽培為益,在蜀南竹海地區3~4月份氣溫在12~18℃,是雞樅菌菌絲體生長最適宜溫度范圍,此時制袋接種,不許加溫,成功率高,待40~50天菌絲長滿袋,氣溫回升可埋入土中,很快就能長出第一批子實體,並可延續採收到當年的9~10月份.

雞樅菌栽培場地宜選南北朝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酸性的菜園地或房前屋後的空閑地,先整成寬40~100厘米,長視場地而異,深15厘米的凹畦。根據雞樅菌喜酸性環境和對殺菌劑如多菌靈,托布津不敏感的特性,不宜與栽培其他食用菌那樣在畦底撒石灰粉,卻可撒食糧的多菌靈或托布津,畦周圍開好排水溝。

(3)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雞樅菌的食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所載,雞㙡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

明代楊慎曾把雞㙡菌比作仙境中的瓊汁玉液,其質地細膩,兼具脆、香、鮮、甜等風味特色,品嘗一次,終生難忘。雞㙡菌性平味甘,有補益腸胃、療痔止血、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可治脾虛納呆、消化不良、痔瘡出血等症。雞㙡菌色澤潔白,肉質細嫩,清香四溢,口感清脆,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1、雞樅菌能健脾和胃,令人食慾大增。

2、雞樅菌內含鈣、磷、鐵、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是體弱,病後和老年人的佳餚。

3、雞樅菌的另一特點是含磷量高,是需要補磷人士的佳餚。

4、常食雞樅菌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抵制癌細胞,降低血糖。

5、雞樅菌有養血潤燥功能,對於婦女也很適合。

④ 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是什麼

雞樅菌,別名:傘把菇、雞肉絲菇、雞肉菌、雞腳蘑菇、蟻棕、斗雞公、三塔菌、白蟻菇,品種在我國有20種以上。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一種野生菌種,它的生長與野外生存的白蟻有很重要的關系。生長環境比較高!

第二:培養技術

雞樅菌現在基本主要採取熟料袋栽技術,當氣溫穩定在12℃ - 24℃左右,可以進行接種,此時是最適宜的溫度,進行發菌培育40天-50天後,溫度升高,濕度適宜後,即可進行野外培育。

⑤ 答案:雞樅菌可以人工種植嗎

雞樅現在已經可以人工種植。2017,黑皮雞樅菌的種植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並以規模化種植。

⑥ 「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

雞樅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蟻共生的菌類,白蟻構築蟻巢的同時培養了雞㙡菌菌絲體,形成一個共同的生態系統,這種菌本來是在南方的森林中才有。
雞樅菌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含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鈣、磷、核黃酸等物質。雞樅的吃法很多,可以單料為菜,還能與蔬菜、魚肉及各種山珍海味搭配,可無論炒、炸、腌、煎、拌、燴、烤、燜,清蒸或做湯,其滋味都很鮮,為菌中之冠。
雞樅與白蟻共生。黔西南州白蟻種群最多,與雞樅共生的有7種。
雞樅菌常見於針闊葉林中地上、荒地上和亂墳堆、包穀地中,基柄與白蟻(Odontotermes sp.)巢相連,散生至群生。夏季高溫高濕,白蟻窩上先長出小白球菌,之後形成雞㙡子實體。
1. 雞樅菌與白蟻營共生生活。在自然條件下雞㙡菌與白蟻營共生生活,與之共生的白蟻是大白蟻亞科的某些種,比較常見的土棲白蟻有黑翅土白蟻、雲南土白蟻、黃翅大白蟻等。
(1)白蟻在建巢中為雞㙡菌傳播菌種 。
(2)白蟻又從雞樅菌的小白球獲得各種營養和抗病物質。
(3) 雞樅菌又從白蟻巢菌圃及周圍環境獲得營養源。
2. 蟻巢是白蟻與雞㙡菌共生理想的生態環境。蟻巢多建於地下20~100厘米處,體積從0.1~1.0立方米不等,有中央大巢和分散的衛星巢,之間有蟻道相互連接。蟻群在蟻巢中會長期繁衍達幾年至數十年之久,一蟻巢群白蟻個體可達1,000,000~2×10,000,000個。
(1)蟻巢內有穩定的生態條件,適宜白蟻與雞㙡菌共同生存。
①穩定的溫、濕度。
②pH低而穩定。
③高濃度的二氧化碳。
(2)雨季來臨是雞㙡菌形成子實體的有利條件 每年只有當雨季來臨時,雨水滲入蟻巢周圍的土壤,有利於雞㙡菌菌絲體向外生長。
3. 蟻巢中的生物群體。白蟻巢中存在著許多微生物種群,除以雞㙡菌為主要菌物外,還有細菌、青黴、麴黴等十餘種。
雞樅菌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含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鈣、磷、核黃酸等物質。
雞樅菌每100克含蛋白質28.8克,糖類42.7克,灰分5.6克,維生素B21.20毫克,煙酸64.2毫克,鈣23毫克,磷750毫克。每100克鮮雞樅含維生素C 5.41毫克。
雞樅菌生長有特性,它如一年在這地方長,不擾動它,第二年它還會在原地方長,這叫「雞㙡窩」,什麼時出窩,也如約定了般不爽。這雞縱出頭的「窩」下,必有一種類似白蟻巢結構的土塊。若動蟲遷,第二年此處就不會有雞樅了。

⑦ 雞樅菌可以人工種植嗎

雞樅菌不適合人工養殖,它生長中需要白蟻幫忙的,人工種植有成功長出來的,但是成本很高,收益低
,很多人研究都失敗了,建議做其他菌類種植。

⑧ 「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

人工種植雞樅菌時,氣候特別重要,它最適合在二十五度左右的環境中生長,另外種植環境的濕度也很重要,如要環境濕度太高,種出的雞樅菌就會水分過大,如果濕度過低則生長出的雞樅菌就會特別干,因此種植戶要注意濕度的調節。

⑨ 雞樅菌的種植方法與過程

野生雞樅菌目前還不能人工種植。現在人工種植的叫做黑皮雞樅。跟真正的雞樅菌不是一回事。

⑩ 雞樅人工可以種植嗎

可以的。

人工栽培:

純種的分離和培養

1、 母種,分離的培養基配方為:馬鈴薯200克,蟻巢2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滅菌『接種後在18±1℃下培養286小時,菌絲長滿管。菌絲濃密,粗壯,潔白,匍匐型(賴井平,1993)。

2、原種,栽培種 比較適宜的培養基配方:

闊葉樹木屑78%,麩皮20%,蔗糖1%,石膏1%,料與蟻巢浸出液之比為1:1.2。滅菌後接入母種塊2平方厘米,在18±1℃恆溫培養,63天菌絲長滿瓶,菌絲濃密,較壯。

木屑100千克,麩皮25千克,蟻巢土25千克,石膏1千克,糖1千克,料水比1:1.2,滅菌後接入母種塊約2平方厘米,在18±1℃恆溫培養,60天菌絲長滿瓶,菌絲濃密,健壯。

3、菌種保藏,雞樅菌菌絲體在溫度低於8℃的條件下,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因此,不適合在冰箱低溫保藏,一般多採用常溫保藏,具體做法是:

按上述原種培養基配方,裝料時要比平常稍微緊些,滅菌後接入母種,在18℃左右培養,當菌絲向下吃料至4~5厘米時,用牛皮紙包好棉塞,套上干凈紙袋,置陰涼保存,可保存5~8個月。

(10)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營養成分:

雞樅又名雞宗、雞松、雞腳菇、蟻樅等,是雲南的著名特產,因肥碩壯實、質細絲白、鮮甜脆嫩、清香可口,可與雞肉相媲美,故名雞樅。

它含有鈣、鎂、鐵、磷、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熱量、灰分、核黃素、尼克酸等成份。等多種營養成分,雞樅中的氨基酸含量多達16種,含磷量高是雞樅的一大特點。人體需要補充磷時,可常吃雞樅。

雞樅雨季多生於山野的白螞蟻窩上,剛出土時菌蓋呈圓錐形,色黑褐或微黃,菌摺呈白色,老熟時微黃,有獨朵生,大者可達幾兩,也有成片生。烹制食用,切片肉質酷似雞白肉,且有雞肉的清香,故而得名雞樅。

閱讀全文

與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趕猴子的最佳方法 瀏覽:846
音樂氣息交叉解決方法 瀏覽:66
阿詩丹頓熱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551
三菱fx27plc指令解決方法 瀏覽:774
blum五金安裝方法 瀏覽:740
火腿配紅酒食用方法 瀏覽:31
企業前景分析方法 瀏覽:919
治療壓力強迫症的方法 瀏覽:56
模仿小罐茶的最佳方法 瀏覽:916
按部就班的分析方法 瀏覽:9
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怎樣的 瀏覽:759
有效學習方法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瀏覽:443
九陽c91t的使用方法 瀏覽:645
幼兒手工折衣服襯衫的方法視頻 瀏覽:364
折衣服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654
鋼筋蓋的厚度計算方法 瀏覽:397
直發劑使用方法 瀏覽:37
狸窩的使用方法 瀏覽:778
幽門螺桿菌糞便檢測方法 瀏覽:401
茶桶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