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工程量怎麼算啊
鋼筋工程量計算是建築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其計算方法多樣,其中較為常用的平法算量方法適用於多種情況。具體計算公式為:鋼筋凈用量=∑Li×gi(kg),其中Li為鋼筋長度,gi為每米鋼筋的重量。鋼筋長度的計算公式則根據構件的圖示長度及施工細節進行調整,包括兩端保護層厚度、彎鉤長度、彎起長度、搭接增加長度及錨固增加長度等。不同的鋼筋類別和混凝土強度等級會影響鋼筋的錨固和搭接方式,具體增加長度需參照相關規范。
對於鋼筋彎鉤,Ⅰ級鋼筋應帶180°彎鉤,每個彎鉤長度增加6.25d;Ⅱ級鋼筋則需帶90°彎鉤,按彎折長度計算。鋼筋的彎起增加值根據彎起角度的不同而變化,常見的彎起角度有45°、60°和30°等。具體選用哪種角度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目前市場上的鋼筋工程量計算費用差異較大,建議多方咨詢。有提供代算服務的公司、建築工程預算公司以及在線平台均可選擇。工程算量造價的收費標准大致為工程造價的0.2%-0.5%,具體費用還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針對造價預算,收費標准也有所不同。部分公司按造價預算的0.2-0.5%收費,專業公司如小螞蟻算量工廠則按造價預算的0.1%-0.2%收費。此外,還有部分公司按照各省市造價預算定額建議來收費。
對於工程量計算收費標准,一般咨詢公司的收費基於安裝預算造價,而小螞蟻算量工廠則按造價預算的0.05%-0.1%收費。
建議在計算工程量時選擇算量公司,而在進行造價預算時,可先找專業算量公司計算工程量,再由專業團隊進行套價,這樣能有效降低成本。
㈡ 鋼筋工程量如何計算
鋼筋工程量的計算方法如下:
一、計算鋼筋工程量的基本步驟:
1. 確定建築物的結構形式及施工圖紙。
2. 根據施工圖紙,識別並統計各部位所需的鋼筋類型、規格和數量。
3. 根據統計結果,計算總鋼筋工程量。
二、具體計算方法:
1. 柱鋼筋工程量計算。根據柱的截面尺寸和高度,計算主筋和箍筋的數量。主筋的數量取決於柱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強度等級,箍筋的數量則與柱的高度和箍筋間距有關。
2. 梁鋼筋工程量計算。梁的鋼筋包括上部鋼筋、下部鋼筋和抗扭鋼筋等。根據梁的截面尺寸、跨度和荷載,確定各類鋼筋的數量和規格。
3. 板鋼筋工程量計算。板的鋼筋分為底筋和麵筋。底筋的數量取決於板的面積和布置方式,麵筋的數量則與板的厚度和受力情況有關。
4. 牆鋼筋工程量計算。牆的鋼筋包括垂直筋和水平筋。根據牆的厚度、高度和混凝土強度等級,計算各類鋼筋的數量和規格。
三、注意事項:
1. 在計算鋼筋工程量時,應充分考慮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如鋼筋的連接方式、彎曲調整等。
2. 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及施工規范進行計算,確保工程量的准確性。
3. 鋼筋工程量的計算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因此建議由專業人員完成或經專業培訓後再進行計算。
通過以上步驟和注意事項,可以有效地計算出鋼筋工程量,為工程施工提供准確的數據支持。
㈢ 如何匯總工程量植筋數量
1. 植筋數量的匯總是通過軟體自動生成的。例如,在砌體加筋時,選擇植筋方式進行參數化設置。完成後,軟體報表內會自動顯示植筋的總數量。
2. 使用廣聯達軟體的操作流程分為三步:
- 第一步是處理鋼筋,使用廣聯達鋼筋軟體繪制模型。如果有電子圖紙,可以通過軟體的導圖功能導入,並進行識別計算鋼筋工程量。
- 第二步是將鋼筋模型導入圖形軟體,定義和繪制除鋼筋外的其他構件,並進行工程量匯總計算。
- 第三步是在計價軟體中列出清單,套用定額,進行組價。將鋼筋工程量和圖形軟體中的工程量匯總到計價軟體中。在分部分項中描述清單項目特徵,進行定額換算。計算完分部分項工程費後,繼續計算措施費、其他項目費、人材機調差,最後取費,得出整個工程的造價。隨後,在報表中導出造價成果文件。
3. 廣聯達軟體的打開和使用方法如下:
- 在電腦上插入加密鎖,電腦檢測到加密鎖後,可以打開廣聯達計價軟體。
- 打開計價軟體後,會彈出一個小窗口,點擊離線登錄。如果有個人賬號,也可以登錄個人賬號。
- 在個人模式中點擊新建,根據需求選擇是進行審核、結算、招投標還是概算,然後新建工程。
- 新建工程後會彈出一個小窗口,根據實際需求選擇計價模式。
㈣ 鋼筋工程量要怎麼手算啊
鋼筋工程量的手算方法涉及多個方面,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單跨梁鋼筋的計算:
- 直鋼筋凈長:L(梁長度)- 2C(兩個支座間的距離)
- 彎起鋼筋凈長:L - 2C + 2 × 0.414 × 彎起高度(其中0.414、0.268或0.577為系數,依據彎起高度確定)
- 彎起鋼筋兩端帶直鉤凈長:在彎起鋼筋凈長的基礎上加上2 × (梁高 - 保護層厚度 × 2)
2. 多跨梁鋼筋的計算:
- 首跨鋼筋:上部貫通筋長度 = 通跨凈跨長 + 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端支座負筋長度 = 設計構造長度 + 端支座錨固值
下部鋼筋長度 = 凈跨長 + 左右支座錨固值
- 中間跨鋼筋: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 兩邊跨設計構造長度 + 中間支座值
- 箍筋:箍筋長度 = (梁寬 - 2 × 保護層 + 2d)× 2 + (梁高 - 2 × 保護層 + 2d)× 2 + 14d 或 24d
箍筋根數 = (梁凈長 - 100MM)/ 設計間距 + 1,加密區另計
- 腰筋、拉筋、吊筋:根據構造要求計算其長度
3. 現澆板鋼筋的計算:
- 受力筋長度 = 軸線尺寸 + 左錨固 + 右錨固 + 兩端彎鉤(針對Ⅰ級筋)
根數 = (板凈長 - 100MM)/ 布筋間距 + 1
- 負筋長度 = 負筋長度 + 左彎折 + 右彎折
負筋根數 = (布筋范圍 - 扣減值)/ 布筋間距 + 1
- 分布筋長度 = 負筋布置范圍長度 - 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 = 負筋的長度 / 分布筋間距 + 1
- 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和根數。
以上步驟是鋼筋工程量手算的基本方法,需要依據具體的設計圖紙和構造要求進行調整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