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遙感技術可以運用到哪些方面
遙感可以分為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多譜段遙感、紫外遙感和微波遙感。
1、可見光遙感: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遙感方式。對波長為0.4~0.7微米的可見光的遙感一般採用感光膠片(圖像遙感)或光電探測器作為感測元件。可見光攝影遙感具有較高的地面解析度,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晝使用。
2、紅外遙感:又分為近紅外或攝影紅外遙感,波長為0.7~1.5微米,用感光膠片直接感測;中紅外遙感,波長為1.5~5.5微米;遠紅外遙感,波長為5.5~1000微米。中、遠紅外遙感通常用於遙感物體的輻射,具有晝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紅外遙感器是光學機械掃描儀。
3、多譜段遙感:利用幾個不同的譜段同時對同一地物(或地區)進行遙感,從而獲得與各譜段相對應的各種信息。將不同譜段的遙感信息加以組合,可以獲取更多的有關物體的信息,有利於判釋和識別。常用的多譜段遙感器有多譜段相機和多光譜掃描儀。
4、紫外遙感:對波長0.3~0.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遙感方法是紫外攝影。
5、微波遙感:對波長1~1000毫米的電磁波(即微波)的遙感。微波遙感具有晝夜工作能力,但空間解析度低。雷達是典型的主動微波系統,常採用合成孔徑雷達作為微波遙感器。
這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探測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感測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並最後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通過遙感技術,可查詢到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資源三號等國產高解析度遙感影像。
遙感技術是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或自身輻射的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技術。例如航空攝影就是一種遙感技術。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大大推動了遙 感技術的發展。
現代遙感技術主要包括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和處理等環節。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統稱為遙感系統,其核心組成部分是獲取信息的遙感器。遙感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照相機、電視攝像機、多光譜掃描儀、成像光譜儀、微波輻射計、合成孔徑雷達等。傳輸設備用於將遙感信息從遠距離平台(如衛星)傳回地面站。信息處理設備包括彩色合成儀、圖像判讀儀和數字圖像處理機等。
任何物體都有不同的電磁波反射或輻射特徵。航空航天遙感就是利用安裝在飛行器上的遙感器感測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特徵,並將特徵記錄下來,供識別和判斷。把遙感器放在高空氣球、飛機等航空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空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