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見幾種裝置檢查氣密性方法
裝置形成密閉體系→合適的操作方法(微熱、手捂、熱毛巾捂等)→描述現象→得出結論
裝置A:將導管伸到盛水的水槽中,雙手緊捂圓底燒瓶,燒杯中導管口有氣泡逸出;雙手鬆開後,導管中產生一段高於燒杯或水槽中水面的水柱:靜置,若水柱的高度保持不變,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手捂法:適用於只有一個儀器時)
裝置B:向燒杯中加水,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用酒精燈微熱圓底燒瓶,燒杯中導管口有氣泡逸出:撤走酒精燈後,導管內產生一段水柱; 靜置,若水柱的高度保持不變,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微熱法:適用於多個儀器時)
裝置C:用止水夾K夾緊橡皮管(若為活塞或旋塞則應關閉),從長頸漏斗中向試管內加水,至浸沒下端管口,且在長頸漏斗中形成一段高於試管中水面的水柱;靜置,若水柱的高度差保持不變,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注水法)
拓展:
裝置D:關閉活塞或旋塞K,將量氣管固定在鐵架台上,從量氣管向裝置內加水,至量氣管內液面高於左側容器內液面;靜置,若液面高度差保持不變,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