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條的八種配方
在油條製作中,傳統配方的面團製作較為復雜,需要摻入礬、鹼、鹽等成分,其中礬的使用量需控制在10-16克之間,過多會使油條發澀。傳統油條風味獨特,但含鋁量高,不宜長期食用。現代配方則更注重健康,如加臭粉方式,需控制臭粉用量,醒面時間根據季節調整,夏季4小時,冬季7小時。
泡打粉作為現代配方中一種廣泛應用的膨鬆劑,其使用量需與小蘇打匹配,如中筋麵粉500克,小蘇打4克,泡打粉4克,還需加入嫩豆腐和色拉油,靜置2小時以上,以確保油條口感。
另一種配方則採用泡打粉、糖和無鋁泡打粉,中筋麵粉1斤,無鋁泡打粉15克,糖8克,小蘇打2克,鹽6克,水300克,通過三次擂面,醒面8小時再炸,且不建議用油溜,需乾麵溜制。
酵母、泡打粉、小蘇打和糖的組合方式,麵粉1斤,小蘇打5克,無鋁泡打粉4克,酵母2克,鹽8克,糖10克,油15克,水350-400克,需醒面時間較長,一般晚上和面放冰箱一晚,早上炸制。
酵母為主的方式,面1斤,油20克,鹽4克,酵母6克,小蘇打2克,泡打粉3克,酵母用水和開,然後與加泡打粉的麵粉混合,醒面半小時,用蘇打水踹面,靜置40-60分鍾,油條即可炸制。
最後,使用油條專用復配膨鬆劑的配方最為簡單,半斤麵粉,油條炸粉6.25克-10克,鹽2.5克,水160克,糖可加可不加,建議小於5克,和好面後醒面半小時,醒面時間長效果更佳。
每種配方都有其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配方,既可滿足口感需求,又能確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