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系統科學理論中的系統方法包括哪幾種
系統科學方法是一種科學研究手段,它運用系統科學的理論與視角,將研究對象置於系統框架內,從整體和全局的角度進行觀察。這種方法強調的是系統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以此來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具體而言,系統科學方法包含了多個層面的分析。首先,它注重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通過研究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來理解系統的整體功能。其次,系統科學方法也重視要素與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試圖通過分析要素之間的復雜關系來揭示系統的運行機制。此外,結構與功能是系統科學方法中的另一重要概念,它探討了系統的組織結構如何影響其功能表現。最後,系統科學方法還關注系統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通過研究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動態關系,來探索系統在不同環境下的行為模式。
在實際應用中,系統科學方法可以應用於眾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生態學、經濟學、社會學、工程學等。例如,在生態學中,通過系統科學方法可以研究生態系統中生物與非生物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更好地理解和保護生態系統。在經濟學領域,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市場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為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總之,系統科學方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和工具,使得我們能夠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解決復雜問題。通過這種方法,我們不僅能夠觀察到系統的表面現象,還能深入探索其內在規律,這對於促進各個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② 系統脫敏法對恐怖症患者有哪些作用
系統脫敏療法也叫交互抑製法。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患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焦慮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習慣的目的。治療包括三個步驟,即排列出由弱到強的焦慮層次表,進行焦慮反應與肌肉放鬆技術的結合訓練。當病人想像第一個焦慮層次時,同時放鬆肌肉,若不感到緊張害怕,則進入下一個焦慮層次。如此漸進,直到通過最後一個焦慮層次。系統脫敏療法有四個變式,即快速脫敏法、接觸脫敏法、自動脫敏法和情緒性表象法。一些研究者發現,在愉快環境下逐漸暴露恐怖刺激比想像恐怖刺激更有效。
系統脫敏療法對有明顯環境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症、強迫症特別有效。其應用一般包括三個過程:一是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焦慮和恐懼是由什麼樣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找出各種條件和相應的焦慮反應,由弱到強按次序排列成"焦慮層級";二是訓練患者學會一種與焦慮對抗的鬆弛反應;三是把鬆弛反應逐步地有系統地和那些不同焦慮層次的反應由弱到強地配對呈現,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如此循序漸進,最終把焦慮狀態消除,讓患者重新建立一種習慣於接觸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為。
一、建立引發焦慮(刺激)事件的等級層次
即:評定主觀不適單位。也稱為建立引發焦慮事件等級層次。簡稱為SUD,建立引起不良反應情境的等級層次。
1、圍繞治療靶目標(焦慮或恐懼)找出一系列使來訪者感到焦慮(或恐怖)的不適反應的事件。
2、確定評定主觀不適單位的等級。可以根據來訪者接受的程度和症狀的輕重來劃定。
3、對找出的引發焦慮或恐懼的事件進行評定主觀不適單位的等級評定。
4、將事件按評定主觀不適單位的等級程度由小至大(或由低向高)順序排列和列表。
二、訓練及掌握放鬆技術
掌握放鬆技術應達到:
1、能較快(在幾分鍾內)直接用意念控制達到放鬆狀態;
2、能進入全身(包括肌肉、唿吸和情緒上的)的鬆弛狀態;
3、意識上能感受到並相對能保持放鬆狀態。
系統脫敏療法對社交恐怖症狀確實具有顯著效果,關鍵點有三:
1、放鬆訓練要反復進行,達到顯著的放鬆感覺,才能對抗焦慮;
2、焦慮等級劃分要合理,每個相鄰等級之間差距要基本均等,而且不能太大,一般採用0-100分制,從低到高分成5-10個等級,第一級焦慮程度不能高於25分;
3、必須再上一個級別能夠完全放鬆,不再引起焦慮情緒之後,才能進行下一個等級,如果新的等級引起的焦慮分數超過50分,說明級差太大,分級不合理,要重新劃分焦慮等級。
多數情況下,系統脫敏療法最好在心理咨詢師的直接指導下進行,才能避免失誤,循序漸進地收到預期效果。相信您一定能堅持不懈,早日走上輕鬆快樂的心身健康之路!
系統脫敏法的變式主要有:
1、快速脫敏法或稱真實生活脫敏法。此法的主要特點是用造成恐懼反應的實際刺激物代替對它的想像,治療者陪伴著病人通過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懼的情景,直到抵達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緊張為止。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廣場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例如,對於一個害怕擁擠和同生人接觸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讓他在治療者的陪同下於清晨外面人少時乘車到鬧市區去。到達後先讓病人在車內坐幾分鍾,如果不感焦慮,可鼓勵他下車到商店門口走走......直到病人敢於進人擁擠的商店購物而無焦慮反應止。
2、接觸脫敏法。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特殊物體恐怖症,例如對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觸脫敏法也採用按焦慮層次進行的真實生活暴露方法,與其它脫敏方法的不同之處是增加了兩項技術—示範和接觸。讓病人首先觀看治療者或其他人處理引起病人恐懼的情境或東西,而後讓病人一步一步地照著做。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種東西,如蛇,那就讓病人觀看過治療者觸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範後,先從事一些與接近、觸摸蛇有關的一些活動,而後逐漸接近蛇、觸摸它,直到敢於拿起它而無緊張感為止。
3、自動化脫敏法。根據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談的結果,治療者將所識別出的病人的焦慮情境(如喧鬧嘈雜的聲音、擁擠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錄音、錄像,而後利用這些制備好了的錄音、錄像對病人進行治療。這種方法的突出優點是:
(1)病人可以在家裡獨立使用,而不必花費治療者太多的時間;
(2)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況自己決定脫敏的速度和進度,這有助於減少脫敏治療中的一些不良反應;
(3)錄言和錄像中可加入治療者的指導和有關的治癒範例,從而也可起到指導與示範作用。自動化脫敏法可用於對即將接受接觸脫敏、快速脫敏和沖擊治療的病人的准備中,也可以作為其它脫敏法的一個補充,在其它脫敏治療的間歇期作為一種家庭作業而採用。此外,對於非恐怖症患者,例如對即將到來的臨床檢查和治療而感到有些緊張不安的病人,自動化脫敏法也可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4、情緒性意象法。這個方法由拉扎拉斯(1962)等最先提出。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形象化的描述,誘發病人興奮、驕傲和歡樂等積極的情緒情感活動。這些積極的情緒情感活動顯然與由恐懼刺激物所引起的焦慮反應互不相容,從而就可以逐漸抑制和消除恐懼的心理。據報道,情緒性意象法最適用於兒童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