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醫怎麼號脈比較准
中醫切診方法是指醫生用手指觸按病人的動脈搏動,以探查脈象,從而了解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
切脈的部位可分為遍診法、三部診法、寸口診法三種,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診法和。寸口位於兩手腕後橈動脈搏起動處,分為寸、關、尺三部。掌後高骨處為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寸口脈可分候臟腑之氣,左寸候心,小腸;左關候肝、膽;左尺候腎、膀胱;右寸候肺,右關候脾、胃;右尺候腎。
切脈應注意時間、姿勢、指法。時間應選在清晨病人未活動時,若病人活動,應休息15分鍾左右再進行脈診。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與心臟接近於同一水平。切診時,三指要同時切脈,用力要平衡,由輕到重,分為浮取、中取、沉取三種指力。診脈時間應不少於1分鍾。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鍾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數脈:脈搏急促,(每分鍾脈搏在90次以上)。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脘腹是人體的重要部位,臍上屬胃,臍下屬腸,大腹屬脾,臍腹屬腎,少腹屬肝。通過手指的觸摸、按壓可了解局部的冷熱、軟硬、脹滿、腫塊及壓痛等情況,有助於了解臟腑的病情。一般以觸摸、按壓虛里穴(心夾搏動處)診斷病況.
虛損病證:跳動明顯,按之搏指。
肺氣虛證:跳動散漫而數
肝氣郁滯:兩脅脹痛,痛處按此連彼。
肝虛:脅痛喜按,脅下按之空虛無力。
瘀血:脅下腫塊,刺痛拒按,痛處不移。
肝癌:脅下腫塊,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則應警惕肝癌。
肝氣犯胃:胃部脹痛,按之旁及兩脅。
胃寒:胃痛驟烈,疼痛拒按,發冷怯寒。
氣虛:胃腹痛經久不愈,按之痛緩或痛止。
虛:腹痛喜暖喜按,按腹軟無力。
實:腹痛脹滿拒按,按腹充實,叩之聲音重濁,或按之有包塊不移者
凡是看過中醫的患者,往往會看到醫生先給病人「號脈」教科書上叫「切脈」,切脈的同時醫生會先「看」,看病人的「動」、「靜」,也就是病人的「神」然後觀察病人氣色、通過氣色的明快和晦暗以及脈象的遲數和尺膚的寒溫,分清疾病屬「陰」屬「陽」屬「寒」屬「熱」,再看病人的舌,舌體分上、中、下,舌質,舌底,上以求上「心、肺、頭、上焦」,中以求中「脾胃、中焦」,下以求下「肝腎、下焦」。通過舌苔的厚薄,以及脈象的浮沉,探求疾病的「表裡」,通過脈象的有力、無力,分清患者的「虛實」。「八綱」既明,通過病人對疾病的主訴,進一步辨明疾病所屬的臟腑、經絡。以此辯證,論治。
㈡ 中醫是怎麼把脈的
中醫的把脈方法是通過手指輕輕按壓患者的脈搏,以此來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根據中醫理論,人體的五臟可以通過兩手的寸、關、尺三個位置來對應,其中左手的寸、關、尺分別對應心、肝、腎,而右手的寸、關、尺則對應肺、脾和命門。
通過號脈可以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如左手寸脈若摸不到,則說明心血不足,患者可能有心悸、接不上氣的現象;左手關脈正常為不強不弱,若太強則說明肝氣太盛,太弱則可能患有胃炎;左手尺脈太弱則可能表現為頭暈、頭痛或頭腦不清醒。
右手寸脈太弱則說明肺虛,患者可能會有咳嗽現象;關脈太弱則說明脾弱,可能有便溏、腹痛等症狀;尺脈太弱則可能表現為腰痛、身體沉重。
中醫認為,通過脈象可以了解疾病的具體情況。浮脈表示疾病在體表,洪脈表示疾病為陽盛,實脈表示疾病為實證。脈象的變化可以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如浮脈分為浮緊、浮緩、浮滑等,每種脈象都對應不同的疾病類型。
此外,沉脈表示疾病在體內,微脈表示氣血不足,伏脈表示真氣不行,弱脈表示精血不足。而虛脈表示身體虛弱,牢脈表示精氣虧損,革脈表示氣血兩虛,遲脈表示疾病在內,緩脈表示氣血不足,結脈表示疾病有郁結,代脈表示氣血衰弱,澀脈表示氣血不暢,數脈表示熱證,緊脈表示寒證,弦脈表示肝氣郁結,滑脈表示痰濕或食滯,動脈表示驚悸,促脈表示火盛,濡脈表示血虛。
通過脈象的變化,醫生可以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脈象的變化可以幫助醫生了解疾病的性質和程度,進而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