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對軍人進行國防教育
一是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從教育形式看,經常教檔頌育和集中教育是國防教育的兩種基本形式。經常教育就是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等大眾傳媒的國防教育節目、欄目和學校中列入教學安排的國防教育課程,以及結合思想工作、業務工作等所進行的國防教育,使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熏陶,通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增強人們的國防觀念。集中教育通常是結合重大的國家和國防紀念活動、部隊和民兵訓練、徵兵、學生軍訓、舉辦國防教育學習以及戰爭動員等時機所進行的系統的國防理論和國防知識教育。經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深化和提高。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國防教育更好地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戰爭勝利服務。
二是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悉蘆結合。從教育對象看,國防教育可以分為普及教育和重點教育兩種類型。普及教育是對全體公民進行的普遍教育,主要是進行國防建設和戰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育,如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法規教育、「三防」知識教育等。重點教育是對重點團體、重點單位和重點地區的教育對象,進行較系統的國防建設和戰爭的專門理論知識及技能教育,如各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領導幹部、民兵預備役人員、大中學生以及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從事國防軍工科研和生產的單位的幹部職工等就是重點教育的對象。普及教育和重點教育是個有機整體。普及教育是基礎教育、共性教育、長期教育,是全體公民必須接受的教育。沒有普及教育,國防教育就沒有堅實的基礎,國防觀念、國防意識就不可能深入到每個公民的心中。重點教育是在普及教育基礎上的提高教育,不抓好重點教育,那些擔負特殊任務的團體和人員,那些作為國家和社會後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就不可能得到應有的提高,就不能勝任自己所擔負的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任務。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國防教育才能深入地進行下去,適應國防建設的需要。
三是理論教育和行為教育相結合。就教育內容和方法看,國防教育包括理論教育和行為教育兩個方面。理論教育包括國防建設理論、國防知識、國防法規、戰爭理論和軍事理論等教育;行為教育包括參加和支持國防建設教育、參軍參戰和支前教育、愛護和保護國防設施教育以及軍事訓練、實際操作、戰備演習等。理論教育和行為教育的作用雖然各不相同,但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只有將兩者行陸鄭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受教育者提高國防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保持國防教育的正確方向,有效地增強教育效果。
2. 部隊經常性思想教育有哪些內容
1. 對部隊進行歷史使命教育,強調軍隊的根本職責和任務,確保官兵深刻理解並積極履行我軍的使命。
2.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官兵對國家和軍隊的堅定信任和追求,作為軍隊精神動力的核心。
3. 開展戰斗精神教育,強化官兵在戰斗中的決心和勇氣,作為軍隊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4. 實施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八榮八恥」為指導,提陞官兵的道德觀念,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3. 部隊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採取下列方法實施:
(一)課堂教育灌輸。採取集中授課、舉辦講座和報告會、宣講輔導等方法,學習科學理論,灌輸先進思想。
(二)集中學習整頓。根據學習科學理論和重大主題教育需要,組織集中輪訓,開展專題教育,進行思想整頓。
(三)群眾自我教育。運用民主討論、平等交流、思想互助等方法,引導官兵在自覺參與、相互啟迪中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
(四)隨機教育啟發。根據工作任務和官兵思想變化,隨時隨地進行一事一議、談心交心、現場鼓動等,因勢利導,析事論理。
(五)用好信息網路。運用全軍政治工作網和部隊區域網,開展網上學習交流、思想互動、文化娛樂、嘉賓訪談和格言徵集等活動,增強先進思想影響的覆蓋面和時效性。
(六)新聞輿論引導。組織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觀看優秀影視節目,開展讀報評報、新聞點評和影視評介等活動,運用大眾傳媒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七)典型激勵警示。宣揚先進典型事跡,剖析反面典型教訓,思想啟發與典型引導相結合,分清是非、榮辱、美醜界限,形成奮發向上的軍營風氣。
(八)軍營文化熏陶。廣泛開展讀書演講、文藝演唱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用好歷史、榮譽等教育資源及各種文化設施,建設富有濃郁戰斗氣息的軍營文化,營造健康向上的軍營政治環境和文化氛圍。
(九)儀式慶典激勵。舉行升旗、授槍、授裝、授銜等儀式,組織入伍、入團、入黨宣誓,開展重大節日和紀念日慶典活動,拍攝製作士兵軍旅生活紀念光碟,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十)行為規范養成。把說服教育與規范行為結合起來,發揮幹部骨幹模範作用,加強日常道德修養和行為養成。
(十一)心理教育疏導。普及心理科學知識,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做好心理調節工作,組織心理行為訓練,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質。
(十二)法律咨詢服務。發揮軍隊政法部門、軍隊律師和基層法律骨幹隊伍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咨詢活動,為官兵提供各種法律服務,增強學法用法、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
(十三)部隊、社會、家庭共育。運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各種紀念場館,發揮官兵親屬和家鄉政府的積極影響,藉助社會、家庭教育資源進行共教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