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朗讀指導的方法及建議
朗讀指導的方法及建議如下:
一、適時范讀,指導朗讀
教師的范讀是鋪路的石子,織網的梭子。葉聖陶先生曾說:「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里曲曲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范讀,是一種最直接的引導。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的深層情感。
而且朗讀可以營造課堂氣氛,使其達到最高點。教師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
例如像《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深厚友誼,朝鮮人民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依依惜別之情,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又如《月光曲》這類文章因離學生的年代有點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往往難以准確。這時可將朗讀定位為范讀渲染氣氛,以朗讀帶領學生入境。通過入情的范讀將學生帶到當時的情境之中,讓學生閉眼聽讀,想像當時的畫面,具有一定的畫面感,再讓學生讀。
這時他們的朗讀,無須再強調哪兒應讀重音,哪兒應讀低沉些,緩慢些,他們自己就已經做到了。除了教師的范讀外,教師還可根據不同風格的文章,在不同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
二、找准讀點,指導朗讀
「讀點」應緊扣教學的目標、重難點,精心選擇。
1.體現主題處。找准文中最能體現主題、最能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詞句作為「讀點」,讓學生在深層朗讀中品語體情,領會文章的主旨,受到強烈的情感熏陶。
如《搭石》中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這一句時,抓住「協調有序」這個關鍵點,創設情境。
通過「我們是在走什麼」「不小心會掉進水裡」等情景渲染,讓學生採用合作朗讀「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後面的??」體驗朗讀的協調有序,進而感悟人們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
抓住「協調有序」,在用聯繫上下文、合作朗讀體驗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它的大意後,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大家面前,尤其把「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這一部分作為朗讀訓練重點,以多種方式練讀,以整齊優美的朗讀聲領略美好的意境。
2.疑難問題處。一些文中有學生難以理解的語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多用心讀,設計理解這些語句的巧妙策略。
3.寫法精妙處。課文中一些語段寫得精彩,有些詞語很准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當讀到《難忘的一課》中的「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
現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和「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台灣教師的手,但是想不到還有什麼話,比他剛才教給孩子的那句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這些語句時,就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
然後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個禮堂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在光復了,畫上了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誼使作者的眼睛濕潤了。確實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才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全部感情。
教師通過對精彩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加深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訓練語感,為提高朗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② 小學語文指導朗讀的具體方法
小學語文指導朗讀的具體方法如下:
4、能像平日說話那樣自然地朗讀。
5、有感情:能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選擇自己覺得合適的語氣、語調和語速來朗讀。
6、學習根據課文體裁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語氣、語調和語速來朗讀。能注意詩歌、散文、透過童話故事和科普文章的不同讀法,嘗試用不同的讀法,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