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鋼的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鋼的熱處理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 淬火:這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隨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淬火的目的在於提高金屬成材或零件的機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軸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彈簧的彈性極限,提高軸類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等。
2. 回火:回火是將淬火後的金屬成材或零件加熱到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後,以一定方式冷卻的熱處理工藝。這是淬火後緊接著進行的一種操作,通常也是工件進行熱處理的最後一道工序。回火的目的是讓金屬內組織能夠均勻分配,從而得到既有一定的強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韌性的成品。
3. 正火:正火是將金屬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度,保溫適當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與退火相比,正火冷卻速度更快,通常都是用風扇吹。正火可以改善金屬的硬度和耐磨性。
4. 退火:退火是將金屬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緩慢的冷卻到室溫。退火可以消除金屬內的應力,提高塑性和韌性,適用於金屬材料的加工和成型。
5. 調質:調質是一種復合熱處理工藝,它包括淬火和回火的組合,旨在同時提高金屬的強度和韌性。
這些熱處理方法通過改變鋼的組織結構,從而達到改變鋼的機械性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