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煙氣控制的方法包括哪些
煙氣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劃分防煙分區和選擇合適的防煙、排煙方式。防煙的目的是確保安全疏散區域的氣壓高於煙氣區域,防止煙氣向非火災區域蔓延,特別是保證樓梯間、前室等疏散通道和封閉避難所等區域不受煙霧污染。而排煙則是將火災產生的煙霧或流入的煙霧排出、稀釋,防止煙霧濃度升高。
自然排煙是一種利用火災時產生的熱煙霧流的浮力和外部風力作用,通過建築物的對外開口將煙霧排至室外的排煙方式。這種排煙方式的實質是熱煙霧與室外冷空氣之間的對流運動。其驅動力是火災時產生的熱量使室內溫度升高,密度減小,熱壓增大,從而在室內外空氣之間產生熱壓差。
高層建築火災逃生方法包括:1、高層住宅樓梯口嚴禁堆放雜物。現在的高層住宅中,公攤面積較大,室內面積相對較小,家中一些舊衣服、報紙等無處存放,容易堆放在樓梯口。然而,如果不慎發生火災,這些堆放在樓梯口的物品不僅會成為火災的助燃物,也會成為居民逃生的障礙物,影響正常的逃生。2、高層住宅區應設置公共消防器材存放點(室),配備消防水槍、水帶、滅火器、消火栓扳手等常用消防器材,以及滅火防護裝備,以滿足撲救初起火災的需求。3、高層住宅物業管理服務公司應根據每戶內部建築結構、裝飾布置、人口年齡結構等特點,定期將消防安全培訓引導至每戶人家中,有針對性地對每名成年人講解家庭消防安全知識,強調火災的危害及防火的重要性,使其掌握撲滅初起火災、火場逃生等消防安全技能。
Ⅱ 煙氣控制的方法包括哪些
煙氣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劃分防煙分區、選擇合適的防煙、排煙方式。
一、合理劃分防煙分區。
1、按用途劃分。對於建築物的各個部分,按其不同的用途,如廚房、衛生間、起居室、客房及辦公室等。
2、按面積劃分。在建築物內按面積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基準防煙分區,這些防煙分區在各個樓層,一般形狀相同、尺寸相同、用途相同。
3、按樓層劃分。
在高層建築中,底層部分和上層部分的用途往往不太相同,如高層旅館,建築,底層多布置餐廳、接待室、商店、會計室、多功能廳等。
煙氣控制的目的:
1、保證人所在的空間的煙氣濃度在允許濃度之下,防止煙氣可能產生的危害,確保人們的安全疏散和為消防撲救創造條件。
2、使安全硫散區的氣壓高於煙氣區,防止煙氣流向非火災區,特別是保證樓梯間、前室等疏散通道和封閉避難場所等不受煙的污染,而排煙則是將火災產生的煙或流入的煙排出、稀釋,防止煙氣濃度上升。
3、對安全疏散區採用加壓防煙方式來達到防煙的目的。憑借機械力是一種常用的加壓防煙技術,將室外新鮮的空氣送入應該保護的疏散區域,如前室樓梯間、封閉避難層(間)等,以提高該區域的室內壓力,抵擋煙氣的侵入。
Ⅲ 煙氣控制的方法包括哪些
1. 減少火災煙霧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盡可能控制建築物中可燃物質的數量,應該採用不燃或不燃材料來構建建築構件。在人員密集場所,室內裝修材料應該選擇甲類或乙類材料,而聚合物化合物如海綿、塑料、纖維等不應用於室內裝飾。此外,辦公場所和居住建築的室內裝修也應盡量減少木材用量,窗簾和傢具應符合防火要求。
2. 採取有效的防排煙措施對於火災後的疏散和人員安全至關重要。有效的煙氣控制可以為人員疏散提供安全的環境,控制和減少煙氣從火區向周圍相鄰空間的蔓延,為消防人員提供安全保障,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控制建築物內煙氣蔓延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合理劃分防煙分區和選擇合適的防排煙設置。防煙區的劃分是在有限的區域內使用耐火性好的物體或材料來阻擋煙霧,防止其蔓延到可能對人和物造成危害的場所。而防排煙系統可分為防煙系統和排煙系統,分別利用機械加壓送風或自然通風防止煙氣進入疏散通道,以及利用自然通風或機械排煙將煙氣排到建築物外,消除煙氣的有害影響。
3. 在火災發生時,人們應該避開火煙進行逃生。由於煙氣比空氣輕,會迅速向上蔓延,因此在逃離火場時,人們應該緊貼地面爬行。如果人被困室內需要逃生,可以用手摸門,如果門是熱的,說明外面有大火,很難通過火和煙逃生,這時候應該關上門,用棉絮和床單把門堵死,倒水降溫,防止煙霧進入,想辦法逃生。如果必須通過煙霧逃生,可以使用毛巾防煙法,即折疊毛巾捂住口鼻,確保口鼻蓋得嚴嚴實實,以防中毒。消防人員在滅火救援過程中也要做好個人防護,佩戴空氣呼吸器進入火災現場滅火救人,防止煙霧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