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利中的調洪演算怎麼做,具體步驟
水利中的調洪演算做法及具體步驟:
首先,設計洪水過程每一時段的調洪演算都需經過反復的假定、試算,計算工作量很大;
其次,計算溢洪道的下泄流量也是相當繁瑣的,以最簡單的無坎寬頂堰為例,其流量系數要分直角形翼牆進口、八字形翼牆進口、圓弧形翼牆進口三種形式,分別根據下圖公式
b(b為閘孔凈寬,B為進水渠寬,為八字形翼牆收縮角,r為圓弧形翼牆的圓弧半徑)查表計算確定,其側收縮系數則要根據過流孔數、單孔凈寬、墩頭形式、堰頂水頭來計算確定;
最後,還要整理計算結果,繪制調洪演算曲線。
上述工作不僅消耗設計人員大量的精力,而且要求設計人員具有豐富的水利計算和水力學計算方面的專業知識。
水庫調洪演算是分析水庫調節洪水過程的一種重要方法,常用的方法如下:
1、線性調洪演算方法:將水庫調節洪水過程視為線性過程,即認為入庫流量和出庫流量之間的關系是線性的。這種方法簡單易行,計算速度快,但忽略了非線性因素的影響,可能導致調洪結果不準確。
2、非線性調洪演算方法:考慮了水庫調節洪水過程中的非線性因素,如水庫泄流過程中流量的突變、閘門的啟閉等。這種方法計算精度高,但需要較為復雜的計算方法和大量的數據支持。
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計算機技術、數值模擬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發展,水庫調洪演算的計算精度和實用性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顯著,水庫調洪演算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水庫調洪演算也將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提高計算效率和精度。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水庫調洪演算的數據共享和模型驗證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促進國內外技術交流和合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水庫調洪演算也將不斷創新和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防洪減災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3. 水庫調洪計算調洪計算的原理和方法
洪水湧入水庫後,其流動特性屬於不穩定流。在這一過程中,水庫沿程的水位、流速以及過水斷面均隨時間動態變化,這一現象可以通過聖維南方程組來描述。然而,由於聖維南方程組在求解精確解析解時通常存在較大難度,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多採用瞬態法、直接差分法及特徵線法等近似解法來進行分析。
水庫調洪計算的實用方法主要分為兩類:靜庫容法與動庫容法。其中,靜庫容法假定庫內流速接近於零,庫水面保持水平狀態,由此認為庫容與壩前水位之間存在單值函數關系,從而忽略了動力方程對調洪過程的影響。在這一方法下,連續方程被轉化為有限差的水量平衡方程,並建立起水庫下泄流量與水庫蓄水量之間的關系。
與之相對,動庫容法適用於水庫尾部地形較為開闊或回水尾端庫水面曲線顯著上翹的情況。在這些條件下,動庫容(即實際庫水面與水平庫面之間的庫容)不能被忽略。這種方法通過分段計算洪水演算,以模擬不穩定流的特性。然而,這種方法的工作量非常大,實際應用中通常採用回水曲線法和近似法來簡化計算過程,從而提高效率。
綜上所述,水庫調洪計算涉及對洪水流動的復雜性進行建模與分析。通過靜庫容法與動庫容法的不同假設與簡化,我們能夠在實際中運用合理的計算方法來預測和管理洪水對水庫的影響,從而保障水庫安全與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水庫調洪計算 reservoir routing 在規劃設計階段,水庫調洪計算的目的是為了找出當一定防洪標準的設計洪水入庫後能滿足防洪要求的防洪庫容、泄洪建築物型式和尺寸。在水庫建成後,調洪計算的目的是尋求合理的、較優的水庫汛期控制運用方式。
4. 何謂防洪設計標准和設計洪水推求設計洪水有哪些途徑和方法
防洪設計標准指防洪工程抗禦洪水能力的規定限度。防洪水工建築物設計時,選用過於大的洪水作為設計依據,雖然安全,但不經濟;若選擇的洪水偏小,投資雖然減少,但不安全或達不到預期的防洪要求。因此,需權衡安全和經濟兩個方面,為工程的防洪能力規定一個恰當的限度,即防洪設計標准。符合此標準的洪水即為設計洪水。防洪設計標准一般用洪水出現的概率或重現期表示。個別工程和有些地區的防洪規劃,也有以防禦某次大洪水作為防洪設計標準的。通常分為正常運用設計標准(簡稱設計標准)和非常運用設計標准(簡稱校核標准)兩種。當洪水超過正常運用設計標准時,工程的正常運用將遭到破壞;當洪水超過非常運用設計標准時,工程的安全將受到威脅。不同規模和不同重要性的工程分別採用不同的防洪設計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8年頒布了《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標准》(山區、丘陵區部分)(SDJ12-78)(試行),表中所列的是永久性水工建築物正常運用的洪水標准。對於特別重要的工程,在上述文件中規定以可能最大洪水作為校核標准。
設計洪水,為防洪等工程設計而擬定的、符合指定防洪設計標準的、當地可能出現的洪水。即防洪規劃和防洪工程預計設防的最大洪水。設計洪水的內容包括設計洪峰、不同時段的設計洪量、設計洪水過程線、設計洪水的地區組成和分期設計洪水等。可根據工程特點和設計要求計算其全部或部分內容。
設計洪峰、洪量和洪水過程線的計算
根據工程的性質和水文資料條件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在一般情況下,採取多種途徑計算,綜合分析論證和合理選用成果。常用的計算方法有:
①直接法
即根據流量資料推求設計洪水。當工程所在地或其附近有較長的洪水流量觀測資料,而且有若干次歷史洪水資料時,逐年選取當年最大洪峰流量和不同時段(如 1天、3天和7天等)的最大洪量,分別組成最大洪峰流量和不同時段最大洪量系列,然後進行頻率分析,以確定相應於設計標準的設計洪峰和時段設計洪量。最後,選擇典型洪水過程線,按求出的設計洪峰和各時段設計洪量,對典型洪水過程線進行同頻率或同倍比放大,作為設計洪水過程線。
②間接法
即根據雨量資料推求設計洪水。當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洪水流量資料系列過短,不足以直接用洪水流量資料進行頻率分析,但流域內具有較長系列雨量資料時,可先求得設計暴雨,然後通過產流和匯流計算,推求設計洪峰、洪量和洪水過程線。該法假定,一定重現期的暴雨產生相同重現期的洪水。
③地區綜合法
如果工程所在地的洪水流量和雨量資料均短缺,可在自然地理條件相似的地區,對有資料流域的洪水流量、雨量和歷史洪水資料進行分析和綜合,繪製成各種重現期的洪峰流量、雨量、產流參數和匯流參數等值線圖,或將這些參數與流域自然地理特徵(流域面積和河道比降等)建立經驗關系,然後藉助這些圖表和經驗關系推算設計地點的設計洪水。
指當河流設計斷面發生設計頻率的洪水時,其上游各控制斷面和區間相應的洪峰、洪量和洪水過程線,它表示下游斷面的設計洪水和上游各個控制斷面設計洪水之間的關系。在制定流域開發方案、分析單一水庫的防洪作用和研究梯級水庫或水庫群的聯合調洪作用時,需分析設計洪水的地區組成。為了分析和比較設計洪水不同地區組成的防洪效果,常需擬定若干種地區組成方案,經調洪演算和綜合分析,從中選取能滿足工程設計要求的,作為設計的依據。
計算方法
設計洪水的地區組成的計算方法有:
①典型年法。即從實測資料中選出若干次在地區組成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如洪水主要來自上游,或主要來自區間,或在全流域均勻分布)、對防洪不利的大洪水作為典型洪水,以設計斷面某一時段設計洪量為控制,按同一倍比對各斷面及區間同一時段的典型洪水進行放大,求得各斷面及區間相應的洪量或洪水過程線。
②同頻率地區組成法。指根據防洪要求,選定某一時段一個分區的洪量與設計斷面的洪量為同頻率,其餘各分區的相應洪量和某一次洪水的地區組成作為典型,進行分配,並以同頻率洪量和分配的時段洪量作為控制,放大典型過程線作為設計洪水和各地區的相應洪水過程線。
根據流量資料計算 依據實測或調查洪水流量資料,分析洪水的某些特徵值的出現頻率,推求設計洪水的頻率分析方法,已被許多國家廣泛採用。中國現行設計洪水計算規范規定,當設計斷面或其上下游有20年以上實測洪水資料,並有歷史洪水調查和考證資料時,可根據流量資料分析計算設計洪水。其主要步驟如下:
(1)資料的搜集整理及插補延長。流量資料的插補延長多採用與長系列站的資料建立相關的方法。此外,還要重點復核大洪水資料的可靠性。
(2)歷史洪水調查及考證。包括野外洪痕、洪水發生年代、時間的調查,以及洪峰、洪量的推算;進行歷史文獻記載的考證,藉以確定歷史洪水的排位順序,估計其重現期。
(3)系列代表性分析。一般通過與鄰近地區長系列站資料的對比分析,以及根據實測及調查考證的歷史洪水資料,分析洪水豐枯年變化情況、大洪水出現的周期、不同年段大洪水出現的頻次以及分段計算的統計參數的變化情況等,以判別系列代表性的好壞。
(4)進行洪水頻率計算。
(5)成果的合理性檢查。常用的檢查方法:①本站洪峰流量及不同時段洪量的頻率分析成果相互比較;②與上下游及鄰近地區河流的頻率分析成果相比較,以分析判斷統計參數和設計值是否符合地區變化規律;③與通過暴雨推求的設計成果和比較。
(6)根據設計要求,推求設計洪水過程線、分期設計洪水或施工設計洪水、擬定設計洪水的地區組成等。
根據雨量資料計算 暴雨是形成洪水的主要因素,許多流域暴雨觀測年限大於流量觀測年限。中國現行設計洪水計算規范規定,當設計斷面所在流域及鄰近地區的雨量站有20年以上實測暴雨資料,並且有實測或調查大暴雨和多次可供產流匯流分析用的暴雨洪水對應觀測資料時,可根據暴雨資料,採用頻率分析方法,計算流域設計暴雨,通過流域產流匯流計算(參見暴雨徑流關系、單位線),推求相應頻率的設計洪水。
此外,對於短缺暴雨洪水資料的小流域,可採用推理公式(參見小流域設計洪水)、經驗公式或單位線等推求設計洪水。
經驗表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採用幾種方法推算設計洪水,並根據資料的長短與可靠程度,有側重地對計算成果綜合分析,合理確定具體工程的設計洪水數據,是提高成果精度的有效方法。
以實際年洪水作為設計洪水 世界各地大江大河較多地採用某一實際發生過的大洪水作為設計洪水。如1954年長江洪水是近百年長江中下游出現的一次最嚴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在《長江流域綜合規劃簡要報告》(1990年修訂)中,長江中下游平原區以1954年實際洪水作為主要防禦對象。考慮上游水庫建設情況、中下游防洪情況和中下游防洪狀況,確定以1954年洪水實際最高洪水位為基礎,適當提高堤防設計水位。
分期設計洪水
指年內不同季節或時期,如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其他指定時期的設計洪水。在水庫調度運用、施工期防洪設計或其他需要時,要求計算分期的設計洪水。分期的原則是:①要使各分期的洪水不僅在成因上,而且在數量級和洪水特性等方面有明顯差異。一般根據洪水成因,把全年劃分為暴雨洪水期、凌汛期和融雪洪水期等。在可能條件下,暴雨洪水期還可進一步劃分為梅雨期和台風雨期等。②滿足工程設計的需要。例如,為選擇截流時間,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常需求出枯水期、平水期和洪水期的設計洪水或分月設計洪水。分期一般不宜短於一個月。分期設計洪水的計算方法原則上與全年設計洪水的計算方法相同,但其計算成果一般誤差較大,要作認真的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