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分離,提純白蛋白球蛋白的方法
一.血清ǐ-球蛋白的初步提取
1. 血細胞與血清分離:
取人血液 1000ml,放置10min, 1000rpm離心20min .棄沉澱,留上清備用(沉澱為血細胞,上部為血清).
2. 乳糜粒分離:4000rpm 10°C離心10分鍾,採用密度梯度離心
梯度液配置:離心管下部3/4容積加血漿,上部1/4容積加0.5MnaCl+0.3MEDTA,PH7.4 乳糜粒上浮,將乳糜粒吸出,留其餘液體備用.
3. 血清蛋白分離:除去球蛋白,白蛋白及其它蛋白質.
5000rpm 10°C離心1h,密度梯度離心
梯度.液配置:管容量1/3為血清,2/3為1.31g/ml,NaCl+NaBr,攪拌後終密度為1.21g/ml .管上部1/6容積為血清脂蛋白,下部5/6為其它蛋白.
4.取2ml下部5/6血清於小試管中,加0.9%氯化鈉溶液2.0ml,邊攪拌混勻邊緩慢滴加飽和硫酸銨溶液乙4.0ml,加入PBS洗脫液2ml,混勻後於室溫中放置10min,此步驟可重復1~2次
3000rpm 離心5min.沉澱物即是ǐ-球蛋白.
二.凝膠層析提純血清ǐ-球蛋白(1)裝柱:海綿墊裝入玻璃柱底端,作為柱底支持物,裝入定量的蒸餾水(約為柱體積的1/5),以避免膠粒直接沖擊柱底支持物;用玻璃棒小心排除柱底支持物.將密實洗凈的層析柱保持垂直位置,關閉出口,柱內留下約2.0ml洗脫液.邊攪拌凝膠,邊向柱內緩慢,連續,均勻地加入凝膠,(打開柱底端的螺旋夾)不要中斷,使膠粒均勻沉降,以免膠面一次性將疑膠從塑料介面加入層析柱內,打開柱底部出口,調節流速0.3ml/min.凝腔隨柱內溶液慢慢流下而均勻沉降到層析柱底部傾斜和發生斷層;檢查裝好的凝膠柱用眼觀察有無凝膠分層.溝流和氣泡現象.最後使凝膠床達20厘米高,床面上保持有洗脫液,操作過程中注意不能讓凝膠床表面露出液面並防止層析床內出現「紋路」.用緩沖液平衡凝膠柱,流速控制在3-5s/滴.(2)上樣與洗脫:小心控制凝膠柱下端活塞,使柱上的緩沖液面剛好下降至凝膠床表面,關緊下端出口,用長滴管吸取鹽析法制備的球蛋白混合樣品,將裝有上樣液的滴管頭插入床面以上1-2cm處,小心緩慢地貼壁加到凝膠床表面.柱上樣量控制在柱體積的2%-5%.打開下端出口,將流速控制在0.25ml/min使樣品進入凝膠床內.關閉出口,小心加入少量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洗柱內壁.打開下端出口,待緩沖液進入凝膠床後再加少量緩沖液.如此重復三次,以洗凈內壁上的樣品溶液.然後可加入適量緩沖液開始洗脫.加樣開始應立即收集洗脫液.洗脫時接通蠕動泵,流速為0.5ml/min,用部分收集器收集,每管1ml.(3)洗脫液中NH4+與蛋白質的檢查:取比色板兩個(其中一個為黑色背底),按洗脫液的順序每管取一滴,分別滴入比色板中,前者加雙縮脲2滴,出現藍色混濁即示有蛋白質析出,由此可估計蛋白質在洗脫各管中的分布及濃度;於另一比色板中,加人奈氏試劑l滴,以觀察NH4+出現的情況. 合並球蛋白含量高的各管,混勻.除留少量作電泳鑒定外,其餘用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進一步純化.三.純化――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層析用DEAE纖維素裝柱約8-10cm高度,並用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平衡,然後將脫鹽後的球蛋白溶液緩慢加於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上,用同一緩沖液洗脫、分管收集.用20%磺基水楊酸溶液檢查蛋白質分布情況.(裝柱、上樣、洗脫,收集及蛋白質檢查等操作步驟同凝膠層析).四.濃縮經DEAE纖維素陰離於交換柱純化的γ-球蛋白液往往濃度較低.為便於鑒定,常需濃縮.收集較濃的純化的γ-球蛋白溶液2m1,按每ml加0.2~ 0.25gSephadex G一25干膠,搖動2~3min, 3000r/min 離心5min.上清液即為濃縮的γ-球蛋白溶液.五. 乙酸纖維素薄膜電泳鑒定ǐ-球蛋白(一)儀器與薄膜的准備1.醋酸纖維素薄膜的潤洗與選擇用竹夾子取一片薄膜,小心地平放在盛有緩沖液的平皿中,若漂浮於液面的薄膜在15—30s內迅速潤濕,整條薄膜色澤深淺一致,則此膜均勻可用於電泳;若薄膜潤濕緩慢,色澤深淺不一或有條紋及斑點等,則表示薄膜厚薄不均勻應棄去,以免影響電泳結果.將選好的薄膜用竹子輕壓,使其完全浸泡於緩沖液中約30min後,方可用於電泳.
2.電泳槽的准備根據電泳槽膜支架的寬度,剪裁尺寸合適的濾紙條.在兩個電極槽中,各倒入等體積的電極緩沖液,在電泳槽的兩個膜支架上,各放兩層濾紙條,使濾紙一端的長邊與支架前沿對齊,另一端浸入電極緩沖液內.當濾紙條全部潤濕後,用玻璃棒輕輕擠壓在膜支架上的濾紙以驅趕氣泡,使濾紙的一端能緊貼在膜支架上.濾紙條是兩個電極槽聯系醋酸纖維素薄膜的橋梁,因而稱為濾紙橋.
3.電極槽的平衡用平衡裝置(或自製平衡管)連接兩個電泳槽,使兩個電極槽內的緩沖液彼此處於同一水平狀態,一般需平衡15——20min.注意,取出平衡裝置時應將活塞關緊.
(二)點樣
1.制備點樣模板取一張干凈濾紙(10×10cm),在距紙邊1.5cm處用鉛筆劃一平行線,此線為點樣標志區.
2.點樣用竹夾子取出浸透的薄膜,夾在兩層濾紙間以吸去多餘的緩沖液.無光澤面向上平放在點樣模板上,使其底邊與模板底邊對齊.點樣區距陰極端1.5cm處.點樣時,先用玻璃棒或血色素吸管取2—3��L血清,均勻塗在加樣器上,再將點樣器輕輕印在點樣區內,使血清完全滲透至薄膜內,形成一定寬度、粗細均勻的直線.此步是實驗的關鍵,點樣前應在濾紙上反復練習,掌握點樣技術後再正式點樣.
(三).電泳用竹夾子將點樣端的薄膜平貼在陰極電泳槽支架的濾紙橋上(點樣面朝下),另一端平貼在陽極端支架上,要求薄膜緊貼濾紙橋並綳直,中間不能下垂.如一電泳槽中同時安放幾張薄膜,則薄膜之間應相隔幾毫米.蓋上電泳槽蓋,使薄膜平衡10min.用導線將電泳槽的正、負極與電泳儀的正、負極分別連接,注意不要接錯.在室溫下電泳,打開電源開關,用電泳儀上細調節旋扭調到每厘米膜寬電流強度為0.3mA(8片薄膜則為4.8mA).通電10—15min後,將電流調節到每厘米膜寬電流強度為0.5mA(8片共8 mA),電泳時間約50—80min.電泳後調節旋扭使電流為零,關閉電泳儀切斷電源.
(四).染色與漂洗
1.血清蛋白染色與漂洗脫色用解剖鑷子取出電泳後的薄膜,放在含0.5%氨基黑10B染色液的培養皿中,浸染5min,取出後再用漂洗液浸洗脫色,每隔10min 換漂洗液一次,連續數次,直至背景藍色脫盡.取出薄膜放在濾紙上,用吹風機的冷風將薄膜吹乾.
(五)透明將脫色吹乾後的薄膜浸入透明甲液中2min,立即放入透明乙液中浸泡1min,取出後立即緊貼於干凈玻璃板上,兩者間不能有氣泡,約2—3min薄膜完全透明.若透明太慢可用滴管取透明乙液少許在薄膜表面淋洗一次,垂直放置待其自然乾燥,或用吹風機冷風吹乾且無酸味.再將玻璃板放在流動的自來水下沖洗,當薄膜完全潤濕後用單面刀片撬開薄膜的一角,用手輕輕將透明的薄膜取下,用濾紙吸干所有的水分,最後將薄膜置液體石蠟中浸泡3min,再用濾紙吸干液體石蠟,壓平.此薄膜透明,區帶著色清晰,可用於光吸收計掃描.長期保存不褪色.
(六)結果判斷與定量血清蛋白電泳經蛋白染色後,可顯示出區帶,未經透明處理的電泳圖譜可直接用於定量測定.可採用洗脫法或光吸收掃描法,測定各蛋白組分相對百分含
Ⅱ 植物病毒檢測的血清學技術都有哪些
植物病毒的外殼是一種核蛋白,在蛋白的表面帶有抗原決定簇,當植物病毒進入動物體內時,即可產生與抗原相應的抗體,這種帶有抗體的血清即為抗血清。相應的抗原抗體之間可產生專化性的結合,即抗體只能與其相應的抗原結合並產生一定的反應,此即血清反應。這種反應在植物體外也能進行,根據這種反應可以測定兩種病毒間的關系。因而,血清學檢測成為植物病毒的重要鑒定技術。常見的血清反應主要有以下幾種:
中和反應:使含有植物病毒的汁液與相應抗血清中的抗體充分結合,當抗體過量時,可將所有植物病毒抗原全部吸收掉,此時因植物病毒汁液中已沒有病毒粒子存在而失去侵染性。此即為中和反應,不僅可對植物病毒進行定性,還可用於定量測定。
沉澱反應:將一系列稀釋度的抗原(病毒)和一系列稀釋的抗體(抗血清)分別混合,在兩者稀釋比例適宜范圍內可出現沉澱物,此即為沉澱反應。此類反應如:微量沉澱反應,瓊脂雙擴散反應,及免疫電泳等,都是在植物病毒檢驗中最常見的血清學技術。
凝集反應:把病毒的抗體先吸於一種與免疫無關的顆粒表面,然後使其與相應的抗原結合而出現的凝集,即為凝集反應。常用於吸附抗體的顆粒有皂土、乳膠、炭末、血細胞、A蛋白等。
抗體標記:對抗體用熒光素、酶或同位素等進行標記,然後通過對標記物的檢測追蹤抗原,常用的有酶聯免疫吸附、熒光免疫、同位素免疫實驗等,這類檢測技術靈敏度極高,適於對微量抗原的檢測。
現將在植物檢疫中常用的幾種血清學技術介紹於下。
1.微量沉澱反應
在溶有抗原的溶液內按適當比例加入抗血清時,抗原與抗體互相結合而沉澱。其方法如下:
(1)用蠟筆在培養皿底部各劃8條橫豎線形成方格。
(2)取兩排小試驗管,每排7~8個,一排用於抗原,一排用於抗血清,每試管中加0.2ml的緩沖液。
(3)制備1mg/ml純化病毒原液,在抗原稀釋排中加0.2ml原液於第一試管,用1ml的移液管再從中吸0.2ml移至第二管,然後再移0.2ml於第三管,一直移到最後一管,各管的稀釋度分別為原液的1/2至1/128。
(4)在小試管中加1.5ml含0.025%防腐劑NaN3的緩沖液,在緩沖液內混入0.1ml未稀釋的抗血清,制備出1/16稀釋度的抗血清作為原液;在第二排的第一試管中加0.2ml的原液,混合後移0.2ml至第二管,如此一直到最後一管,制備出1/32~1/2048的稀釋系列的抗血清。
(5)用微量移液管從抗血清最高稀釋度(1/2048)開始,在培養皿的第七橫排的每個方格滴加1滴,同樣將1/1024稀釋度的抗血清加到第六橫排,這樣將板上所有的方格均滴加各種稀釋度的抗血清。
(6)用另一移液管從最稀的抗原液開始,在第七縱排每方格內滴加1滴,按同樣方法在第一至第七縱排各方格內滴加各種稀釋度的抗原。在所有第八橫排和縱排的方格內滴一滴緩沖液做對照。隨後在反應液滴上復蓋一層液體石蠟油防止蒸發。
(7)將制備好的培養皿在室溫濕潤環境下孵育2h後,在暗室用雙目解剖鏡觀察,然後在普通冰箱內過夜,第二天繼續觀察結果,此時沉澱已清晰可見。
以最濃的沉澱為四,以下逐漸減弱的梯度分別記為三、二、一,以三為抗原最大稀釋度和產生沉澱的最小血清用量,作為抗原抗體最適比例
微量沉澱技術測定抗原抗體最適反應濃度表
(8)實際測定時,用最適稀釋度的抗血清與其相應的抗原和異種抗原進行反應,或用最適稀釋度的抗原與其相應的抗血清和異種抗血清進行反應,均可觀察它們間的血清學關系。如表0-4-2所示,
微量沉澱技術測定多種抗原間血清學關系表
各供試抗原的稀釋度為1.56mg/ml,與1/4至1/1024的不同稀釋度的抗血清反應結果表明,第一、二、五、六、七橫排的抗原與抗血清的相應抗原是相同的,第三、四兩排抗原與抗血清的相應抗原雖然不同,但有一定親緣關系,第八、十排抗原則與抗血清的相應抗原有遠緣關系或無血清學關系,第九排的抗原則完全無關。
2.瓊脂雙擴散試驗
瓊脂凝膠的含水量極高,允許分子質量20萬u以下的大分子物質自由通過,絕大多數的抗原和抗體分子質量都在20萬u以下,在瓊脂凝膠中的運動所受阻力甚小,可自由擴散,免疫雙擴散就是應用這一原理,在一塊瓊脂凝膠板上打幾個小孔,分別置入抗原及其相應抗體,抗原與抗體分別向凝膠中擴散,形成濃度梯度,在抗原抗體濃度最適比例處,形成肉眼可見的抗原抗體結合物的沉澱帶,帶的大小形狀數量和密度決定於所測試的抗原抗體的特性。本法適於檢測植物粗汁液、澄清液和高度純化的抗原。試驗時需設置健康植物汁液及標准抗原作為陰性和陽性對照。本法的特點是可同時檢測一種抗原對多種抗體,或一種抗體對多種抗原間的血清學關系,對病毒的鑒別極為方便。缺點是靈敏度較低,抗血清用量大,檢測時間長。具體檢測技術如下:
(1)稱取瓊脂加入適當的緩沖液中,用水浴或微波爐加熱至瓊脂溶解,按0.1%加疊氮化鈉。置培養皿或玻璃平板於水平檯面,當瓊脂冷卻至60℃時,倒適當量於板上厚2mm(50mm*9mm的板需9ml,100mm*13mm的板需26ml)。靜置至凝固。
(2)將模式圖置於板下,用打孔器打孔,挑除孔中瓊脂,孔的排列有多種形式,常用的排列,由一個中央孔和周圍六個孔組成,孔的直徑7mm,周圍孔與中央孔的距離為3~4mm。
(3)用緩沖液或生理食鹽水在小試管中稀釋抗原,在周圍孔中加最適稀釋度的抗原,在中央孔中加最適稀釋度的抗血清。外圍孔中加倍比稀釋系列的抗原,中央孔加倍比稀釋系列的抗血清,產生緻密狹窄的沉澱線的組合為最適濃度。
(4)將培養皿在保濕環境下進行孵育,次日在暗背景下觀察沉澱線出現情況。在印有排列模式團的紙上,圖記沉澱線的形式,沉澱線圖形可用照相或染色保留。
(5)結果的判斷:根據沉澱線的形狀分析抗原與抗體,及抗原互相間的關系。
對長形病毒進行瓊脂雙擴散檢測時,可在瓊凝膠介質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鈉(SDS),此劑為一種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可將病毒裂解成具有抗原活性的可擴散的片斷利於檢測。
3.對流免疫電泳
在以瓊脂凝膠為介質的情況下,免疫球蛋白帶有微弱負電荷不能抵消電滲作用,故在電泳時向負極遷移,而一般抗原蛋白帶有較強的負電荷,抵消電滲後仍向正極遷移。依此設計的對流免疫電泳是將瓊脂電泳與免疫沉澱相結合的方法,將抗原病毒放在瓊脂凝膠靠近陰極一側,抗體放在靠近陽極一側,在直流電場中,抗原遷向正極,免疫球蛋白遷向負極,相遇後形成免疫沉澱線。具體技術如下:
(1)凝膠床的制備。取定量瓊脂粉用蒸餾水浸泡2~3d,每日換水1~2次,用硼酸緩沖液配成1%~1.2%的瓊脂液,加0.1%疊氮化鈉。將玻璃放在水平台上用吸管將緩沖液瓊脂注到板面,製成2mm厚的凝膠床並打孔。
(2)將制好的凝膠床放在電泳槽內,加緩沖液(用配製瓊脂凝膠的緩沖液稀釋1倍)離床面2~4cm,在瓊脂板陰極一端孔中加入抗原,在靠陽極一端孔中加入特異性抗血清,在瓊脂床的兩端用兩層紗布使瓊脂板與電泳槽中的緩沖液相連,進行電泳。
(3)進行電泳時,電壓、電流和時間,根據緩沖液離子強度、電泳床大小和抗原性質而有所不同。只要不使病毒抗原變性,盡量保持較高的電壓,如電流超過2mA,電泳應在低溫下進行。
(4)電泳完畢後,將電泳板放在黑色背景處觀察,也可將電泳完畢的瓊脂凝膠板先浸在生理食鹽水中30min,然後放在苦味酸溶液中20min,可將背景染成黃色,沉澱為白色,便於觀察。
免疫電泳與瓊脂雙擴散相比有三個優點,快速、靈敏並可用於在瓊脂中擴散慢的長形病毒。
4.乳膠凝集試驗及A蛋白乳膠凝集試驗
用特異性抗血清提純的免疫球蛋白,將其吸附在乳膠粒子上,制備抗體免疫球蛋白致敏乳膠。當與相應的抗原相遇時即可產生凝集反應。這是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血清學技術,但是每次都要特異性抗血清提取抗體γ球蛋白,制備手續繁雜不便應用,如直接用抗血清致敏乳膠則顯著影響效果。其後Querfurth(1979)發現A蛋白可吸附免疫球蛋白且不影響與相應抗原結合。這樣就可先使A蛋白與乳膠粒子結合,再與抗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結合,形成A蛋白-乳膠-免疫球蛋白的復合體。這種乳膠凝集試驗可簡化致敏免疫球蛋白的過程,而獲得同樣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1)免疫球蛋白致敏乳膠的制備。
將特異抗血清用33%飽和硫酸鹽析法提取球蛋白,懸浮於0.05mol/L、pH7.2的Tris-HCl(含0.02%PVP)緩沖液內,取10%空白乳膠稀釋15倍後與等量適宜濃度的球蛋白液混合,置室溫2h後移入冰箱內過夜。經低速離心(7000r/min,20min)取沉澱懸浮於緩沖液內,經反復離心洗滌2次後將最後沉澱物懸浮於緩沖液內即可得抗體球蛋白的致敏乳膠。
(2)A蛋白乳膠致敏抗體的制備。
將市售A蛋白溶於0.1mol/L、pH8.2的甘氨酸緩沖液內,製成A蛋白溶液,與等量稀釋15倍的空白乳膠液混合,置室溫3h,移入冰箱過夜。低速離心(7000r/min20min)後將沉澱懸浮於甘氨酸緩沖液,反復離心洗滌2次,沉澱懸浮於甘氨酸緩沖液制備A蛋白乳膠溶液,與等量適宜稀釋度的抗血清混合,置室溫下3h後移入冰箱過夜。再反復離心洗滌2次,最後將沉澱懸浮於與抗血清等等量的甘氨酸緩沖液內,即可得A蛋白乳膠致敏抗體。
(3)檢測法。
用0.05mol/L、pH7.2的Tris-HCl緩沖液(含0.02%PVP,0.02%NaN3)按等倍比稀釋抗原,製成20、40、80、160、320、640、1280的系列濃度,在一潔凈玻璃板上,用筆畫好方格,每格加2滴不同稀釋度的抗原,然後再加1滴乳膠致敏抗體(或A蛋白乳膠致敏抗體)用微量血液振盪器以120r/min振盪混合後,用肉眼或10~25倍解剖鏡觀察結果。同時設空白乳膠液和健汁液對照。
陽性反應表現有明顯的絮狀或顆粒狀凝集物,背景清明透亮,陰性反應則仍為均勻的牛乳狀液。也可用濁度計檢測其凝集度。
此法受健康植株蛋白的干擾較小,適於直接采自病株的澄清液,不但適合球狀病毒,對桿菌狀病毒,棒狀病毒,線狀病毒也適用,並有較高的靈敏度。但對效價低的抗血清或含有乳狀膠體的植物不適用。
5.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是一種固相吸附和免疫酶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將抗原或抗體包被在固相支持物上,使免疫反應在固體表面進行,並藉助標記在抗體上的酶與底物所產生的顏色,檢測相應的抗原。此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快速簡便極適宜植物檢疫應用。常用的檢測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直接法。
將待測樣品抗原(病毒)加入聚乙烯多孔板內,保溫後洗滌,使附著於壁上的抗原與加入的酶標抗體γ球蛋白反應,洗滌後保留與抗原結合的酶標γ球蛋白,加入酶的底物,用分光光度計進行檢測。
(2)間接法。
先用抗兔球蛋白山羊抗體與酶結合制備酶標記抗體,將待檢抗原包被於固相載體,經過孵育洗滌,加入特異性兔抗血清,孵育洗滌後加羊抗兔酶標記抗體,孵育洗滌後加入底物,觀察結果。
(3)雙抗體夾心法。
先將特異抗體免疫球蛋白包被於固相載體,保溫洗滌後,加待測抗原,使與吸附於載體上的抗體反應,保溫洗滌後再加入特異抗體的酶標記物,最後加底物觀察反應結果。
(4)A蛋白酶聯法。
將A蛋白用pH9.6的甘氨酸緩沖液稀釋後包被微板,加入特異性抗血清,使其與已固定在微板上的A蛋白結合,再加入待測抗原使其與特異性抗體反應,再加入特異性抗體,使其與抗原反應,再加酶標記A蛋白,最後加酶的底物測其光密度值。
(5)異種動物雙抗體夾心法。
先將第一抗體(兔血清抗體)包被微量反應板,加待測抗原後,加適宜濃度的第二抗體(鼠腹水抗體),再加入市售羊抗鼠酶標記物,最後加底物觀察反應,一般8h即可得出結果。此法保持了雙抗體夾心法快速准確靈敏度高的特點,對球狀病毒、桿狀病毒、線狀病毒、棒狀病毒均可應用。抗體不必純化可直接使用(但未純化的抗血清需先選擇其最適工作濃度),使用市售酶標記物,可省去制備酶標記抗體的復雜手續,還可克服間接法非特異性反應干擾大的弱點。
(6)生物素抗生物素酶聯法。
生物素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是抗原抗體反應的1萬倍,兩者一旦結合就難以離解,且不受酸鹼變性劑蛋白溶解酶及有機溶劑的影響,具有高度穩定性,生物素一經活化可與蛋白質呈偶聯結合,即一個大分子可結合多個生物素分子,生物素又可大量結合在酶標記物上,使酶標記物成為多價,而抗生物素本身又是一個多價分子,每一亞基均可結合一個生物素分子,因此,這種方法可產生多級放大,使靈敏度提高10倍以上,並降低非特異性反應,把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又提高一步。具體方法如下:
先將第一特異抗體(兔抗體或鼠腹水抗體)包被在固相載體,加待檢抗原,加第二特異性抗體(鼠腹水抗體或兔抗體),再加入相應生物素化(羊抗鼠或羊抗兔)免疫球蛋白,再加抗生物素酶結合物,最後加入底物觀察O.D.值。
(7)膜上斑點酶聯法。
先用軟鉛筆在一張適宜大小的硝酸纖維素膜上劃好邊長1cm的方格網,把纖維素膜浸入TBS緩沖液漂洗30min,然後將膜放在兩張濾紙之間,在室溫下風干,用移液器將抗原抽提液滴在各方格中央,室溫下風干,用TBS-T緩沖液(含0.5%Tween的TBS液)洗膜5min,取出後放在濾紙上至膜表面水滴消失,然後浸入封閉液(含1%牛血清蛋白,和2%聚乙烯吡咯烷酮的TBS-T液),在37℃下保溫1h,取出晾乾後,浸在用封閉液稀釋的第一抗體溶液,在37℃下保溫1h,用TBS-T液洗膜10次,每5min換液一次。將膜浸入稀釋度1/200的酶聯球蛋白,室溫保溫1h,用上法洗膜後,用鹼性磷酸酯酶緩沖液沖洗兩次,每次10min,將膜浸入酶底物溶液內,室溫下避光5~15min,顯色完全後棄去底物液,用終止液(10mmol/LTris-HCl,pH7.5,5mmol/LEDTA)洗膜30min,置膜於濾紙內徹底風干後觀察結果。
此法可克服塑料板的不足,只用目測就可對結果定性,不需要復雜的儀器,所需抗原抗體量均很少,靈敏度比常規酶聯法高10倍以上,適合大量抗原的檢測。
6.免疫電鏡
電鏡檢測可快速確定病毒粒子的形狀,是鑒定病毒不可缺少的技術,但有的樣品濃度很低,用普通的電鏡技術不易觀察,如將病毒粒子包被後,抗體可把病毒粒子捕捉成聚集物便於觀察。同時還可從病毒粒子與抗體的結合情況,觀察兩者間的血清學關系。通常使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1)葉片浸沾血清技術。
把一滴稀釋的抗血清,滴在有膜的銅網上,將葉片的新鮮切口浸入血清滴中1~2s,置於室溫下5~10min,使血清與相應的病毒聚集並裝飾起來,再進行負染檢鏡。
(2)Derrick氏法。
把火棉膠膜銅網在24℃下,置於按1∶10比例稀釋於Tris緩沖液的抗血清內,然後將銅網用緩沖液沖洗後使用。把病毒的粗提液稀釋於含HCl的Tris緩沖液內,將已用血清包被的銅網浮於0.1ml的病毒稀釋液內1h(24℃),先用Tris-HCl液再用水沖洗,然後乾燥噴鍍。
(3)聚集法。
把抗血清用磷酸緩沖液稀釋到1/100的濃度,取10μl滴於載玻片,將切成2mm見方的病葉在血清滴中壓碎,在濕室中保濕15min,用鑷子持有膜銅網蘸取液滴,用20倍磷酸緩沖液沖洗後,再用蒸餾水洗,最後用5滴醋酸氧鈾染色觀察。
(4)修飾法。
取2mm見方的病葉在載玻片上的10μl蒸餾水中壓碎,持有膜銅網沾此液滴,將病毒粒子吸附於銅網上,然後將銅網用20滴的磷酸緩沖液沖洗,吸去水分後加1滴稀釋成1/100的抗血清,在濕室中保濕15min後,將銅網用20滴磷酸緩沖液和30滴蒸餾水沖洗,最後用醋酸氧鈾染色檢鏡。
(5)誘捕修飾法。
先將銅網用稀釋1/10或1/100的特異性抗血清包被,再把病毒樣品滴於銅網,保濕15min,用緩沖液及蒸餾水沖洗吸干,再加1滴稀釋成1/100的特異性抗血清,孵育15min後,用緩沖液和蒸餾水沖洗,吸干染色檢鏡。
(6)羊抗兔血清誘捕修飾法。
在誘捕修飾法未染色以前,再加1滴稀釋1/20的羊抗兔血清,孵育15min,洗滌後染色鏡檢。此法因病毒粒子外殼包被有兩層血清,明顯加粗,在2000倍的低倍電鏡下即可清晰地看到病毒粒子。
(7)A蛋白誘捕修飾法。
在福爾馬膜的銅網上滴1滴50mg/ml的A蛋白液,孵育後洗去多餘的A蛋白,再包被稀釋100倍的特異性抗血清,滴加抗原,再滴加特異性抗血清,最後染色鏡檢。此法比一般誘捕修飾法靈敏度高,能捕捉更多病毒粒子。
Ⅲ 蛋白質分離提純方法
1、鹽析法:
鹽析法的根據是蛋白質在稀鹽溶液中,溶解度會隨鹽濃度的增高而上升,但當鹽濃度增高到一定數值時,使水活度降低,進而導致蛋白質分子表面電荷逐漸被中和,水化膜逐漸被破壞,最終引起蛋白質分子間互相凝聚並從溶液中析出。
2、有機溶劑沉澱法:
有機溶劑能降低蛋白質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與鹽溶液一樣具有脫水作用;其二、有機溶劑的介電常數比水小,導致溶劑的極性減小。
3、蛋白質沉澱劑:
蛋白質沉澱劑僅對一類或一種蛋白質沉澱起作用,常見的有鹼性蛋白質、凝集素和重金屬等。
4、聚乙二醇沉澱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鈉等水溶性非離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質發生沉澱作用。
(3)粗提血清球蛋白的最簡便方法是擴展閱讀:
吸附層析
1、吸附柱層析
吸附柱層析是以固體吸附劑為固定相,以有機溶劑或緩沖液為流動相構成柱的一種層析方法。
2、薄層層析
薄層層析是以塗布於玻板或滌綸片等載體上的基質為固定相,以液體為流動相的一種層析方法。這種層析方法是把吸附劑等物質塗布於載體上形成薄層,然後按紙層析操作進行展層。
3、聚醯胺薄膜層析
聚醯胺對極性物質的吸附作用是由於它能和被分離物之間形成氫鍵。這種氫鍵的強弱就決定了被分離物與聚醯胺薄膜之間吸附能力的大小。
層析時,展層劑與被分離物在聚醯胺膜表面競爭形成氫鍵。因此選擇適當的展層劑使分離在聚醯胺膜表面發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連續過程,就能導致分離物質達到分離目的。
Ⅳ 沉澱蛋白質的幾種方法及應用實例
1.鹽析法——多用於各種蛋白質和酶的分離純化
在蛋白質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鹽以破壞蛋白質的膠體穩定性而使其析出,這種方法稱為鹽析。常用的中性鹽有硫酸銨、硫酸鈉、氯化鈉等。各種蛋白質鹽析時所需的鹽濃度及pH不同,故可用於對混和蛋白質組分的分離。例如用半飽和的硫酸銨來沉澱出血清中的球蛋白,飽和硫酸銨可以使血清中的白蛋白、球蛋白都沉澱出來,鹽析沉澱的蛋白質,經透析除鹽,仍保證蛋白質的活性。調節蛋白質溶液的pH至等電點後,再用鹽析法則蛋白質沉澱的效果更好。鹽析法分為兩類,第一類叫Ks分段鹽析法,在一定PH和溫度下通過改變離子強度實現,用於早期的粗提液;第二種叫b分段鹽析法,在一定離子強度下通過改變PH和溫度來實現,用於後期進一步分離純化和結晶。影響鹽析的因素包括:蛋白質濃度、離子強度和類型、PH值、溫度等。針對溫度這一條,需要強調:在低離子強度或純水中,蛋白質溶解度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濃度下,蛋白質、酶和多肽類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上升而下降。在一般情況下,蛋白質對鹽析溫度無特殊要求,可在室溫下進行,只有某些對溫度比較敏感的酶要求在0-4℃進行。
使用硫酸銨沉澱蛋白需要注意:硫酸銨中常含有少量的重金屬離子,對蛋白質巰基有敏感作用,使用前必須用H2S處理:將硫酸銨配成濃溶液,通入H2S飽和,放置過夜,用濾紙除去重金屬離子,濃縮結晶,100℃烘乾後使用。另外,高濃度的硫酸銨溶液一般呈酸性(PH=5.0左右),使用前也需要用氨水或硫酸調節至所需PH。
2.有機溶劑沉澱法——多用於生物小分子、多糖及核酸產品的分離純化;
有機溶劑的沉澱機理是降低水的介電常數,導致具有表面水層的生物大分子脫水,相互聚集,最後析出。該法優點在於:1)分辨能力比鹽析法高,即蛋白質或其它溶劑只在一個比較窄的有機溶劑濃度下沉澱;2)沉澱不用脫鹽,過濾較為容易;3)在生化制備中應用比鹽析法廣泛。但是,在常溫下,有機溶劑沉澱蛋白質往往引起變性。例如酒精消毒滅菌就是如此。因此,操作要求在低溫下進行。有機溶劑的選擇首先是能和水混溶,使用較多的有機溶劑是乙醇、甲醇、丙酮,還有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乙腈和2-甲基-2,4戊二醇等。
3.等電點沉澱法——此法單獨應用較少,多與其它方法結合使用;
兩性電解質分子上的凈電荷為零時溶解度最低,不同的兩性電解質具有不同的等電點,以此為基礎可進行分離。如工業上生產胰島素時,在粗提液中先調PH8.0去除鹼性蛋白質,再調PH3.0去除酸性蛋白質。利用等電點除雜蛋白時必須了解制備物對酸鹼的穩定性,不然盲目使用十分危險。不少蛋白質與金屬離子結合後,等電點會發生偏移,故溶液中含有金屬離子時,必須注意調整PH值。等電點法常與鹽析法、有機溶劑沉澱法或其他沉澱方法聯合使用,以提高其沉澱能力。
很全面實用的答案,望採納!
Ⅳ 免疫球蛋白提取實驗注意事項及原因
IgG的分離與提純
(一)材料與試劑配製
1.動物血清
2.硫酸銨飽和溶液
硫酸銨 800g~850g
H2O 1 000ml
加熱至絕大部分溶質溶解為止,趁熱過濾,置室溫過夜,然後以28%NH4OH調pH至7.0(不調pH值也可以)。
註:硫酸銨以質量優者為佳,因次品中含有少量重金屬對蛋白質巰基有影響。如次品必須除去重金屬,可在溶液中通入H2S,靜置過夜後濾過,加熱蒸發H2S即可。
3.0.01Mol/L pH7.4PB液
A液:0.10Mol/L NaH2PO4液
NaH2PO4•2H2O 15.60g
加H2O至 1 000.ml
B液:0.10Mol/L Na2HPO4液
Na2HPO4•12H2O 35.80g
加H2O至 1 000ml
取A液19ml,B液81ml加水至1 000ml即可。
4.1%BaCl2溶液
5.納氏液
HgI 115.00g
KI 80.00g
加H2O至 500.00ml
溶化後過濾,然後再加20%NaOH500.00ml,混合即可。
6.0.50 Mol/L的HCl液和0.50 Mol/L的NaOH液。
7.洗脫液:0.03Mol/L的NaCl液。
8.透析袋(或玻璃紙)。
(二)操作方法
1.取20ml血清,加生理鹽水20ml,再逐滴加入(NH4)2SO4飽和溶液10ml,使成20%(NH4)2SO4溶液,邊加邊攪拌,充分混合後,靜置30min。
2.3 000r/min離心20min,棄去沉澱,以除去纖維蛋白。
3.在上清液中再加(NH4)2SO4飽和溶液30ml,使成50%(NH4)2SO4溶液,充分混合,靜置30min。
4.3 000r/min離心20min,棄上清。
5.於沉澱中加20ml生理鹽水,使之溶解,再加(NH4)2SO4飽和溶液10ml,使成33%(NH4)2SO4溶液,充分混合後,靜置30min。
6. 3 000r/min離心20min,棄上清,以除去白蛋白。重復步驟5,2~3次。
7. 用10ml生理鹽水溶解沉澱,裝入透析袋。
8. 透析除鹽,在常水中透析過夜,再在生理鹽水中於4℃透析24h,中間換液數次。
以1%BaCl2檢查透析液中的SO42-或以納氏試劑檢查NH4+(取3~4ml透析液,加試劑1~2滴,出現磚紅色即認為有NH4+存在),直至無 SO42-或NH4+出現為止。也可採用SephadexG25或電透析除鹽。
9. 離心去沉澱(去除雜蛋白),上清液即為粗提IgG (即γ球蛋白,如以36%的飽和硫酸銨沉澱血清的產物即為優球蛋白,Euglobin,含γ球蛋白)。
10.過DEAE-纖維素層析柱。(裝柱過程見層析技術)。以0.01Mol/L pH7.4PBS(0.03Mol/L NaCl)洗脫,收集洗脫液。
也可採用SephadexG150或G200柱。
11.蛋白質及其定量鑒定(見本章第八節)。
12.IgG的純度鑒定 可採用下列方法之一鑒定。
⑴ 區帶電泳:玻片瓊脂或醋酸纖維膜電泳均可。加樣電泳後,只在γ—球蛋白的遷移部位出現一條帶。操作時,同時可用全血清樣品,不同濃度(NH4)2SO4鹽析樣品進行電泳,以資比較。
⑵ 瓊脂雙相雙擴散鑒定:預先准備該IgG免疫異種動物所獲的抗IgG血清。將IgG與抗IgG血清進行雙相雙擴散,如IgG提純的話,則在兩樣品孔之間出現一條沉澱線。
⑶ 免疫電泳鑒定:(操作見第三章免疫電泳部分)。孔內加待測樣品,電泳後,在槽內加抗IgG血清,瓊脂擴散24h,觀察結果。如果提取的IgG純的話,則只出現一條弧形的沉澱線,且沉澱線位於γ—球蛋白區。此鑒定必須同時進行全血清及抗血清抗體的免疫電泳,以資比較。
⑷ 圓盤電泳鑒定:用全血清樣品及提純樣品同時進行圓盤電泳。全血清樣品在圓盤電泳上出現數十條區帶,而純化的IgG則只有一條區帶。
13.IgG的濃縮與保存
⑴ IgG的濃縮:參看本章第九節。
⑵ IgG的保存:一般濃縮至1%以上的濃度,再分裝成小瓶凍干保存,或加0.01%硫柳汞在普通冰箱或低溫冰箱保存,注意防止反復凍融。
(三)IgG的簡易快速提取法
應用硫酸銨鹽析及DEAE-纖維素層析法提純化的IgG,不僅操作復雜、需時較長,處理過程中樣品體積大大增加,而且透析時變性嚴重,容易引起抗體效價降低等。為了克服這一不足,特別是當大量提取IgG時,則往往採取下列的簡易辦法。
1. DEAE-纖維素直接提取法
取樣品直接過DEAE-纖維素柱。下面介紹的是最為簡單的燒杯法。
⑴ 以一定數量的DEAE52放入燒杯中,加入0.01Mol/L pH8.0PB緩沖液,靜置30min,去上清細粒,再重復一次。
⑵用布氏漏斗(內放兩層濾紙)過濾。
⑶以5g濕重的DEAE-纖維素加1ml血清及3ml蒸餾水混合液的比例,加入各成分,充分攪拌。
⑷於4℃中放置1h,中間攪拌數次。
⑸用布氏漏斗抽濾,再用0.01Mol/L pH8.0PB緩沖液沖洗纖維素,抽濾。濾液即為提取的IgG液。
2.DEAE-SephadexA-50為弱鹼性陰離子交換劑,經NaOH將Cl-型轉變為OH-型後,可吸附酸性蛋白,血清中除γ-G屬中性蛋白外其餘均屬酸性蛋白。當溶液的pH在6.5時,酸性蛋白均被DEAE-SephadexA-50吸附,只有γ-G留在溶液中。因此利用這一原理可以提取γ-G。這種提取法流程大大縮短,純化前後樣品體積變化不大,而且所得γ-G無變性現象。經過四次處理,其純度也較好。缺點是收集量少,損耗大。
⑴ DEAE—SephadexA—50的處理。取DEAE-SephadexA-50若干克,懸浮於蒸餾水中,1h後傾去上層小顆粒,然後用0.50Mol/L NaOH處理1h,蒸餾水洗至中性,再用0.5 Mol/L HCl處理0.5h,水洗至中性,最後以0.01Mol/L pH6.5PB液平衡、抽干。
⑵ 取一定的血清量,加等量的0.01Mol/L pH6.5PB液,再加液體體積1/4的濾乾的DEAE-SephadexA-50,混合、4℃放置1h,不時攪拌、抽濾、收集濾液。
⑶ 再用同樣重量的DEAE-SephadexA-50處理濾液。反復處理三次。(全程共四次)。獲得濾液即為γ-G製品。
⑷ DEAE-SephadexA-50的回收。用0.5Mol/L的Na2HPO4洗脫,抽濾至濾液中無蛋白(OD280﹤0.04)後,再用蒸餾水洗至中性即可回收使用。
Ⅵ 求分離,純化,鑒定γ球蛋白的具體方法(包括原理,步驟,預期結果,注意事項)謝謝
[原理]
血清中蛋白質按電泳法一般可分為五類: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其中γ-球蛋白含量約佔16%,100ml血清中約含1.2g左右。
首先利用清蛋白和球蛋白在高濃度中性鹽溶液中(常用硫酸銨)溶解度的差異而進行沉澱分離,此為鹽析法。半飽和硫酸銨溶液可使球蛋白沉澱析出,清蛋白則仍溶解在溶液中,經離心分離,沉澱部分即為含有γ-球蛋白的粗製品。
用鹽析法分離而得的蛋白質中含有大量的中性鹽,會妨礙蛋白質進一步純化,因此首先必須去除。常用的方法有透析法、凝膠層析法等。本實驗採用凝膠層析法,其目的是利用蛋白質與無機鹽類之間分子量的差異。當溶液通過SephadexG--25凝膠柱時,溶液中分子直徑大的蛋白質不能進入凝膠顆粒的網孔,而分子直徑小的無機鹽能進入凝膠顆粒的網孔之中.因此在洗脫過程中,小分子的鹽會被阻滯而後洗脫出來,從而可達到去鹽的目的。
脫鹽後的蛋白質溶液尚含有各種球蛋白,利用它們等電點的不同可進行分離。α-球蛋白、β-球蛋白的PI<6.0;γ-球蛋白的PI為7.2左右。因此在PH6.3的緩沖溶液中,各類球蛋白所帶電荷不同。經DEAE(二乙基氨基乙基)纖維素陰離子交換層析柱進行層析時,帶負電荷的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能與DEAE纖維素進行陰離子交換而被結合;帶正電荷的γ-球蛋白則不能與DEAE纖維素進行交換結合而直接從層析柱流出。因此隨洗脫液流出的只有γ-球蛋白,從而使γ-球蛋白粗製品被純化。其反應式如下:
用上述方法分離得到γ-球蛋白是否純凈,單一?可將純化前後的γ-球蛋白進行電泳比較而鑒定之。
[操作]
(1)鹽析――中性鹽沉澱:取正常人血清2.0ml於小試管中,加0.9%氯化鈉溶液2.0ml,邊攪拌混勻邊緩慢滴加飽和硫酸銨溶液乙4.0ml,混勻後於室溫中放置10min,3000r/min離心10min。小心傾去含有清蛋白的上清液,重復洗滌一次,於沉澱中加入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0.5~1.Oml使之溶解。此液即為粗提的γ-球蛋白溶液。
(2)脫鹽――凝膠柱層析
①裝柱
洗凈的層析柱保持垂直位置,關閉出口,柱內留下約2.0ml洗脫液。一次性將疑膠從塑料介面加入層析柱內,打開柱底部出口,調節流速0.3ml/min。凝腔隨柱內溶液慢慢流下而均勻沉降到層析柱底部,最後使凝膠床達20厘米高,床面上保持有洗脫液,操作過程中注意不能讓凝膠床表面露出液面並防止層析床內出現「紋路」。在凝膠表面可蓋一園形濾紙,以免加入液體時沖起膠粒。
②上樣與洗脫:可以在凝膠表面上加圓形尼龍濾布或濾紙使表面平整,小心控制凝膠柱下端活塞,使柱上的緩沖液面剛好下降至凝膠床表面,關緊下端出口,用長滴管吸取鹽析球蛋白溶液,小心緩慢加到凝膠床表面。打開下端出口,將流速控制在0.25ml/min使樣品進入凝膠床內。關閉出口,小心加入少量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洗柱內壁。打開下端出口,待緩沖液進入凝膠床後再加少量緩沖液。如此重復三次,以洗凈內壁上的樣品溶液。然後可加入適量緩沖液開始洗脫。
加樣開始應立即收集洗脫液。洗脫時接通蠕動泵,流速為0.5ml/min,用部分收集器收集,每管1ml。
③洗脫液中NH4+與蛋白質的檢查:取比色板兩個(其中一個為黑色背底),按洗脫液的順序每管取一滴,分別滴入比色板中,前者加20%磺基水楊酸溶液2滴,出現白色混濁或沉澱即示有蛋白質析出,由此可估計蛋白質在洗脫各管中的分布及濃度;於另一比色板中,加人奈氏試劑應用液l滴,以觀察NH4+出現的情況。
合並球蛋白含量高的各管,混勻。除留少量作電泳鑒定外,其餘用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進一步純化。
(3)純化――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層析:用DEAE纖維素裝柱約8-10cm高度,並用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平衡,然後將脫鹽後的球蛋白溶液緩慢加於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上,用同一緩沖液洗脫、分管收集。用20%磺基水楊酸溶液檢查蛋白質分布情況。(裝柱、上樣、洗脫,收集及蛋白質檢查等操作步驟同凝膠層析)。
(4)濃縮――經DEAE纖維素陰離於交換柱純化的γ-球蛋白液往往濃度較低。為便於鑒定,常需濃縮。收集較濃的純化的γ-球蛋白溶液2m1,按每ml加0.2~ 0.25gSephadex G一25干膠,搖動2~3min, 3000r/min 離心5min。上清液即為濃縮的γ-球蛋白溶液。
(5)鑒定――乙酸纖維素薄膜電泳 取乙酸纖維素薄膜2條,分別將血清、脫鹽後的球蛋白、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純化的γ-球蛋白液等樣品點上。然後參閱實驗二十四:乙酸纖維薄膜電泳法進行電泳分離、染色。比較電泳結果。
[注意事項]
(1)凝膠及DEAE纖維處理期間,必須小心用傾瀉法除去細小顆粒。這樣可使凝膠及纖維素顆粒大小均勻,流速穩定,分離效果好。
(2)裝柱是層析操作中最重要的一步。為使柱床裝得均勻,務必做到凝膠懸液或DEAE纖維素混懸液不稀不厚,一般濃度為l:l,進樣及洗脫時切勿使床面暴露在空氣中,不然柱床會出現氣泡或分層現象;加樣時必須均勻,切勿攪動床面,否則均會影響分離效果。
(3)本法是利用γ-球蛋白的等電點與α-、β-球蛋白不同,用離子交換層析法進行分離的。因此層析過程中用的緩沖液pH要求精確。
(4)電泳注意事項見實驗二十四。
(5)凝膠貯存:凝膠使用後如短期不用,為防止凝膠發霉可加防腐劑如0.02%疊氮鈉。保存於4℃冰箱內。若長期不用,應脫水乾燥保存。脫水方法:將膨脹凝膠用水洗凈。用多孔漏斗抽干後,逐次更換由稀到濃的乙醇溶液浸泡若干時間,最後一次用95%乙醇溶液浸泡脫水,然後用多孔漏斗抽干後,於60~80℃烘乾貯存。
(6)離子交換劑的再生和保存;離子交換劑的價格較貴,每次用後只需再生處理便能反復使用多次。處理方法是:交替用酸、鹼處理,最後用水洗至接近中性。陽離子交換劑最後為Na型,陰離子以Cl型是最穩定型,故陰離子交換劑處理順序為鹼一水一酸一水。由於上述交換劑都是糖鏈結構。容易水解破壞,因此須避免強酸、強鹼長時間浸泡和高溫處理,一般纖維素浸泡時間為3-4h。
離子交換劑容易長霉引起變質,不用時,需洗滌干凈,加防腐劑置冰箱內保存。常用0.02%疊氮鈉防腐。疊氮鈉遇酸放出有毒氣體,也是劇毒與易爆的危險品。使用時要加倍小心。
除用凝膠層析法去除無機鹽類外,最常用的去鹽法就是透析。細的透析袋效率高,所需時間短。將透析袋一端折疊,用橡皮筋結扎,試驗是否逸漏,然後倒入待透析的蛋白質溶液。勿裝太滿,將袋的上端也結紮好,即可進行透析。開始可用流動的自來水,待大部分鹽被透析出後,再改為生理鹽水、緩沖液或蒸餾水。透析最好在較低的溫度下,並在磁力攪拌器上進行。此法簡單,易操作,儀器及試劑要求不高,但不如凝膠層析法效率高。
濃縮γ-球蛋白粗提液除上述方法外還可用透析袋濃縮。將待濃縮的蛋白質溶液放入較細的透析袋中,置入搪瓷盤內。透析袋周圍可撒上聚乙二醇6000(PEG6000),或聚乙烯吡咯酮,或蔗糖。以上物質在使用後(吸了大量水)都可以通過加溫及吹風而回收;將裝有蛋白質溶液的透析袋懸掛起來,用電風扇高速吹風(10℃以下),也可達到濃縮目的,以上兩法雖不如 SephadexG一25干膠快,但價格較便宜,方法也不煩瑣。
[試劑]
(1)飽和硫酸銨溶液:稱固體硫酸銨(分析純)850g,置於1000ml蒸餾水中,在70一80℃水溫中攪拌溶解。將酸度調節至pH7.2,室溫中放置過夜,瓶底析出白色結晶,上清液即為飽和硫酸銨溶液。
(2)葡聚糖凝膠G一25的處理:按每100ml凝膠床體積需要葡聚糖凝膠G一25干膠 25g。稱取所需量置於錐形瓶中。每克干膠加入蒸餾水約30ml,用玻璃棒輕輕混勻,置於90~100℃水溫中時時攪動,使氣泡逸出。1h後取出,稍靜置,傾去上清液細粒。也可於室溫中浸泡24h,攪拌後稍靜置,傾去上清液細粒,用蒸餾水洗滌2~3次,然後加0.017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平衡,備用。
(3)DEAE一32(二乙基氨基乙基一32)纖維素的處理:按100ml柱床體積需DEAE纖維素14g稱取,每克加0.5mol/L鹽酸溶液15ml,攪拌。放置30min(鹽酸處理時間不可太長,否則DEAE纖維素變質)。加約l0倍量的蒸餾水攪拌,放置片刻,待纖維素下沉後,傾棄含細微懸浮物的上層液。如此反復數次。靜置30min,虹吸去除上清液(也可用布氏漏斗抽干),直至上清液pH>4為止。加等體積lmol/L氫氧化鈉溶液,使最終濃度約為0.5mol/L氫氧化鈉,攪拌後放置30min,以虹吸除去上層液體。同上用蒸餾水反復洗至pH<7為止。虹吸去除上層液體,然後加入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平衡,備用。
(4)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
A液:稱取磷酸二氫鈉(NaH2PO4.2H20)2.730g溶於蒸餾水中,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ml。
B液:稱取磷酸氫二鈉(Na2HPO4.12H20)6.269g,溶於蒸餾水中,加蒸餾水稀釋至 1000mL。
取A液77.5ml,加於B液22.5ml,混勻後即成。
(5)20%磺基水楊酸溶液
(6)奈氏(Nessler)試劑應用液
①貯存液;稱取碘化鉀(KI)7.58於250ml三角燒瓶中,用蒸餾水5ml溶解,再加入碘(I2) 5.5g溶解,加7~7.5gHg用力振搖10min(此時產生高熱,須冷卻),直至棕紅色的碘轉變成帶綠色的碘化汞鉀液為止,過濾上清液傾入100ml容量瓶,洗滌沉澱,洗滌液一並倒入容量瓶內,用蒸餾水稀釋至100ml。
②應用液:取貯存液75ml加10%NaOH 350ml,加水至500mL。
(7)0.9%氯化鈉溶液
(8)乙酸纖維素薄膜電泳有關試劑(見實驗二十四)
(四)親和層析
生物體中許多高分子化合物之間具有專—性可逆結合的特徵,例如:酶蛋白和輔酶,抗原和抗體,激素與受體,核糖核酸與互補的脫氧核糖核酸等。生物分子間的這種專一性結合能力稱為親和力,根據生物分子間親和力大小產生吸附和解吸作用而建立的層析方法稱為親和層析。
親和層析的基本過程如下:具有親和力的一對分子,其中一種分子作為配基,固定化結合在不溶性載體上裝入層析柱成親和柱,當含有另—種分子的混合液作為流動相流入親和柱時,能與配基親和結合的分子被吸附,其它雜質直接流出,再改變流動相的溶液,使配基與其親和物解離從而解吸出待分離的分子來。
親和層析中最常用的具有親和力的生物體系有:
酶:底物、抑制劑、輔酶
抗體:抗原、病毒、細胞
外源凝集素:受體、載體蛋白
細胞:細胞表面特異蛋白,外源性凝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