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是如何做到准確診療的
中醫診病,主要有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簡稱為「四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內臟的病變,可以從五官四肢體表各個方面反映出來。所以,通過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斷方法,診察疾病表現在各個方面的症狀,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質和它的內在聯系,從而為進一步的辨證論治提供依據。
望診,就是醫生用眼睛觀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態的變化。中醫通過大量的醫療實踐,認識到人體的外部,特別是面部、舌質、舌苔與內在臟腑有密切關系。如果五臟六腑產生了病變,就必然反映到體表。因此,通過望診可以了解機體內部的病變。醫生一開始接觸病人,看到病人的病情雖然重,但是如果病人精神很好,說明病人正氣還旺盛,治療起來效果必然較好;相反,病情看來不太重,但是精神已經萎靡不振,這就說明正氣已經衰退,治療效果可能就不如前者好。面部的不同色澤可以反映不同臟腑的病變。青、紅、黃、白、黑五色,相應地配合肝、心、脾、肺、腎五臟。如出現臉色發青,可能是肝臟的病變;臉色發黃,可能是脾胃的病變。從人的形態,也可以看出病情變化。肥胖的人,容易出現陽氣不足和「痰濕」停留的症狀;消瘦的人,容易出現陰血不足和陽盛火旺的症狀。
中醫望診中最有特色的是「舌診」,「舌診」包括看舌質和舌苔。舌質,指的是舌的本體;而舌苔是舌質表面覆蓋著的苔垢。看舌質可以了解正氣的盛衰,看舌苔可以知道邪氣的深淺;正常人舌面上有一層薄白的苔,叫舌苔。如果外來的邪氣侵入人體,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苔就要變厚。舌面光滑如鏡,那是因為正氣太虛的緣故。舌苔之所以能反映疾病,是因為它通過「胃氣」與五臟六腑發生密切的關系,「胃氣」就是脾胃的功能狀態,它的生理和病理狀態對於其他各臟的活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中醫對舌象的觀察,包括觀察舌質的顏色、舌苔的顏色和厚薄,以及舌體的形態等。在臨床中,由於舌象能比較准確地反映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所以有人認為舌象是人體生理和病理狀況的一面鏡子。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聞診,就是醫生用耳朵來聽病人的語言聲息,用鼻子來嗅病人身上或者排泄物、分泌物的氣味。這些對辨別病情的狀態也很有價值。
問診,它在中醫臨床上是很重要的。有關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過去得過什麼病,患者病痛的部位,以及生活習慣、飲食嗜好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都要通過詢問病人或家屬才能了解。古代醫生為了強調「問診」的重要和概括「問診」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