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幼兒園過程與方法關鍵詞有哪些

幼兒園過程與方法關鍵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12-31 00:29:33

⑴ 幼兒園常規教育工作研究論文

常規 教育 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並具備初步獨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幼兒園常規教育研究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常規教育研究論文篇一:《幼兒園常規教育初探》
【摘要】常規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常規教育也是孩子學會適應集體生活並具備初步獨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較好的組織紀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規教育 方法 很重要。

【關鍵詞】常規教育幼兒園教育

目前我們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處於關注的中心,雖然我們不能說父母及 其它 長輩不注重對幼兒的教育,但過分的關注和寵愛使他們與長輩的交往中往往不會體驗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協作;另一方面,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與成人一樣過多地參與社會生活,對幼兒而言,幼兒園的生活無疑是這一年齡階段 兒童 感受集體和社會、接受集體生活的紀律和規則約束的最主要場所,在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情景中,如果每個幼兒都不知道哪些行為必須控制或不對某些行為進行自我控制的話,那麼教學秩序的混亂和無序也就在所難免了。因此,幼兒園教學如果缺乏常規制度或者這一常規建立得不夠完善顯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於上述背景之下,我們的常規教育在觀念和方法上也就產生了一些誤區:

1.強調有序性而忽視了自主性

在教育實踐中,經常通過檢查評比來檢測班級常規,這就迫使教師在常規教育時,還是會延續著“一步到位”或“到什麼時間就必須做什麼事情”等來要求幼兒,導致了教師在抓常規時忽視或無視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年齡特點。有時為了有一個安靜、有序的教學環境,強制性地要求幼兒要遵守成人制訂的規則,即使有些教師偶爾會組織一些讓幼兒參與的討論,其實質仍然是教師控制著討論的主動權,討論最終以符合教師意願的結論而收場。將常規視為限制,從而使常規失去了對幼兒行為指引的作用。幼兒園新綱要頒布後,指導教師在常規教育觀念上進行了轉變,更強調教師在教育中尊重幼兒自主性的特點。由於每個幼兒的個性和原有的 學習 經驗 不同,同樣的教育在每個孩子身上產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齊劃一”的有序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

2.強調共性而忽視了差異性,將“維持即時紀律”作為常規教育的唯一目標

例:托班美術活動。今天是A老師面向全園教師上公開課。事先,她精心設計了一個游戲化的美術教學活動――“青蛙跳水”,讓托班幼兒學慣用手指點畫的繪畫技能。為了保證公開課時有良好的課堂秋序,A老師在上課前專門對小朋友強調“今天,許多客人老師要到我們班來聽課,小朋友們上課的時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動,也不可以跑來跑去,如果大家表現好,老師下課後給每個小朋友臉上貼一個粘紙寶寶!”。然而,讓A老師意料不到的是,當她剛在黑板上出示畫有荷花和青蛙的圖片,播放相關的背景音樂時,小朋友們都興奮地離開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學著青蛙跳起來。這個突然出現的混亂場面讓A老師難以收拾。盡管A老師想了許多辦法讓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開課也就只能草草收場。我們暫且不討論教師用利誘讓幼兒暫時守紀的做法是否合適,但僅就結果而言,為什麼A老師同樣的做法卻收不到同樣的效果呢?這里,除了A老師作為新教師缺乏組織課堂紀律的經驗外,最主要的就在於把常規當作開展一切活動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方面,使常規教育“過分強調環境的有序性,忽視幼兒的自主性,過於強調常規教育的共性,忽視遵守常規中的個體差異”。對於托班的幼兒來說,其自控能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在面臨新奇刺激時容易興奮而難以抑制,因此當幼兒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圖片時就難免會興奮,這時老師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拋到腦後了;如果對大班的幼兒來說,其生活經驗和自我控能力的發展,使他們能夠為了事後得到老師的獎勵或肯定而放棄直接的沖動,自覺地用紀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A老師在教學活動中保持不動的常規要求,強調共性而忽視了差異性,幼兒的表現也就很難符合她的預期。

基於常規教育中的相關誤區,我們有必要對這項常規性的工作進行新的思考和調整,從而使我們的常規教育更趨合理、有效。

2.1常規的建立由教師規定轉變為教師引領下的幼兒自我管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下,我嘗試將常規內容由老師安排制定,幼兒被動接受轉變為重視幼兒體驗習得,主動構建自我管理。體現在三個方面:

2.1.1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與發展要求,變空泛的教育為適時適度的引導。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有這樣的闡述:“兒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綱來學習的,他們所經歷的階段的順序性,是由兒童從周圍環境中攫取什麼來決定的。”這首先表現在他們學習或游戲什麼是由興趣和需要決定的,他們對什麼感到有興趣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由成人來選擇的。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時要依照幼兒自身大綱來進行。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長時間的積極引導與耐心指導。

2.1.2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變被動接受常規為規則的主動建構。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紀就提出“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形象地解釋為:聽到了,隨後就忘了;看到了,就記住了;親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說明孩子是在體驗中學習的。因此,必須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修改並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教師要給幼兒提供真正能自己選擇和決定的機會,這樣既給幼兒從錯誤和成功的結果中學習的機會,同時也使他們學會自覺規范行為和承擔起行為後果的責任,教師的任務不是替代兒童做出“明智的”選擇,而是幫助幼兒作出自己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感到規則是他的內在需求而不是強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擺放的常規,我們完全可以把它交給幼兒自己討論建立。再如例:游戲時有些小朋友為了能進入自己喜歡的區域而爭搶,導致游戲前的秩序混亂。我與小朋友一起商量,對規則做了新的調整:事先規定每次進入游戲區選擇的順序,讓每一組小朋友都有輪到優先選擇游戲區的機會。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過常規教育,引導幼兒運用合理的社會規則來解決日常游戲活動中遇到的沖突。在規則的調節下,幼兒逐漸學會放棄原先的沖動,不再通過爭搶來達到目的,而是自覺地輪流、等待,從而使游戲活動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亂逐漸變得有序。在這一常規教育中,我並沒有強迫幼兒接受某一個規則,而是通過具體事件讓幼兒參與常規的制定,體驗有規則和無規則對游戲活動的影響,從而自覺調節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游戲常規。

2.1.3抓住沖突情境加以引導,變外在的常規要求為幼兒的內在需要。在常規教育中,教師如果能敏感地抓住沖突情境並加以合理引導,就能為幼兒提供大量運用規則解決交往沖突的機會,從而使幼兒學會用規則來調節、約束自己的行為。

3.常規的功能由限制幼兒活動轉變成以幼兒發展為目的

例:午睡時間到了,孩子們陸續進了午睡教室。老師因為正在招呼活動室里的孩子,還沒有進午睡室,那些先進去的小朋友們就開始大聲地嬉笑打鬧起來,有的拿毯子當披風裝扮奧特曼、有的把脫下來的衣服拋來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聲怪腔引逗別人……老師聞聲進來後大聲地訓斥道“哪個小朋友還想鬧?等會兒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讓他再補睡,而且我也不會帶他到外面玩游戲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靜下來了。那麼這種依靠教師權威和懲罰威脅的常規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從短期看,這種常規教育的效果的確非常明顯,老師訓斥後,沒有一個小朋友敢胡鬧了。那麼,其長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這種暫時的秩序和即時的紀律都不是真實的。由於幼兒不理解教師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靜的規則,是為了讓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擾地入睡,他們就不會認識到在午睡室里大聲吵鬧的行為有什麼不妥當,因此也就不會有遵守這些午睡紀律的內在動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聲和守紀律,只是因為害怕老師和懲罰,或者是為了得到獎勵,而並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為自身給集體和他人帶來的後果。而當遵守紀律的動力不是來自幼兒自身時,一旦沒有人監督,幼兒就特別會違反紀律。蒙台梭利指出採用種種強迫的手段培養的外表紀律,完全是虛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紀律是積極的、活動的、主動的、內在的和持久的。這就是說,常規教育不僅要落實維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標,更要追求兒童發展的長遠目標,我們對幼兒常規教育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成為更聽話的人,而是希望他們能成為具有一定是非判斷能力和能夠根據社會規范約束自己行為的“懂事”的孩子。許卓婭教授指出,“紀律”本身並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過紀律、管理等手段來促進學生“自律品性”的發展才是課堂紀律和管理所要達到的“真實性的教育目的”!用這一觀點去 反思 我們在常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無疑有助於確立正確的常規教育目標。

4.常規的內容由一刀切轉變為隨年齡逐步深化

很多老師認為小班和托班是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如果錯過了剛入園時抓常規的最佳時機,到了中班和大班後幼兒自主性萌發後就難管教了。於是,對這些剛入園的幼兒,教師通常會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進行常規訓練,當然,這樣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小年齡的幼兒確實抑制性能力相對較弱,對規則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較差,大年齡的幼兒抑制性能力強,對規則的理解和內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對嚴格的常規教育。正是基於孩子之間存在的這些客觀因素,我認為在幼兒園常規教育中,我們更需要改變以往過多的統一管理模式,不斷調整不同年齡幼兒的常規教育重點,如對於低年齡的小班和托班幼兒,常規教育的重點應立足於幫助幼兒完成家庭和幼兒園生活的過渡;對於中班的幼兒,常規教育的重點也應從適應幼兒園生活轉變為讓幼兒學會與其他幼兒和諧共處;對於大班的幼兒,面臨著從幼兒園生活到小學的過渡,常規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養幼兒認知活動的自控能力上,幫助幼兒理解和內化規則。教師對幼兒行為的監督和控制應隨年齡增加而減少,處理好牽手和放手的關系。

在幼兒園常規教育中教師應站在尊重幼兒,有利於幼兒長遠發展的角度,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幼兒園常規教育研究論文篇二:《淺析幼兒園的常規教育》
摘 要:電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兒園新生方槍槍的“坎坷”生活為主線,記錄了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從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兒園常規教育中部分常規內容不合理、幼兒園常規教育目的異化、教育策略單一等問題,並據此提出了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幼兒案例;常規管理;幼兒天性

一、案例――方槍槍的 故事

電影講述的是四歲男孩方槍槍被父親送到幼兒園之後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個電影的鏡頭都是在幼兒起床、吃飯、上課、盥洗等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來回穿梭。然而,正是這些普通的生活鏡頭卻透露出深刻的含義,片段中過分強調整齊劃一、教師誇張的處理方式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已發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認,片段中的某些現象還依然存在。這就反映出當今幼兒園的常規教育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二、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分析

從字面上看,幼兒園常規教育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幼兒園常規”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認為對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分析需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幼兒園常規的內容,另一方面是常規教育的主體――幼兒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採取的策略與方法。

(一)部分常規內容不合理

現階段,幼兒園常規的內容包括生活常規、學習常規和活動常規三個方面。

與《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規不同,當今幼兒園的常規中已經沒有像“每天早上必須大便”這樣明顯不合理的內容,但是細則還需考究。舉例來說,“吃飯時保持安靜”“迅速安靜入睡”“上課時坐姿端正,兩腳並攏、眼睛看老師、手放膝蓋上”等。因此,幼兒園常規的合理性還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規也還存在。

(二)幼兒園常規教育目的異化,且策略單一

1.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目的異化

常規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社會化,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規則,發展幼兒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兒園實踐中常規教育的目的出現了異化,諸多教師傾向於把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目的理解為管理兒童。

2.幼兒教師常規教育的策略單一

在幼兒園實踐中,教師傾向於採用簡單高效的方法,這類方法比較單一,通常就是說教、獎勵和懲罰。

(1)說教

說教是指教師通過直接給予指令或勸說的形式讓幼兒遵守常規。教師在工作中看到幼兒的違規行為時,一般都會立即提醒他們,讓他們改正。遇到有的幼兒無反應時,教師會進行勸說。

(2)獎勵

獎勵是對個體行為某種程度上的肯定。在行為主義理論中,獎勵又可以被稱為正強化,它是能滿足人們需求的刺激。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五部分。幼兒也同樣有這些需要。教師可能給幼兒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歸屬與愛的需要相對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他們便自己抓住一切機會來獲得這些需要。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早上大便的時候,方槍槍一直蹲到最後一個,直到老師來喊他,老師說今天沒有就算了,他小聲地問老師:“那今天會扣我的小紅花嗎?”在老師回答不會之後,他高興地提起褲子跑走了。

幼兒園老師在常規教育中經常使用獎勵這一手段。獎勵在幼兒園有多種形式,如評小紅花、小貼畫、教師擁抱、撫摸、給予特權、小小的物質獎勵等。

(3)懲罰

懲罰與獎勵相對,心理學中對它的定義是能夠減弱行為或者降低反應頻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現厭惡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變幼兒的行為的依據主要在於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條件反射原理,懲罰可以引起兒童的焦慮或恐懼,教師在幼兒出現違禁行為之後對其施以懲罰,使幼兒的違禁行為與焦慮或恐懼聯系在一起形成條件反射,幼兒為避免產生焦慮或恐懼反應,不得不終止違禁行為。對於一些違規的行為,教師一般會通過剝奪幼兒游戲權利和語言威脅來對幼兒進行懲罰。

三、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建議

(一)遵從幼兒的天性,合理制定適宜的常規內容

教師不能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靜,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給幼兒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規則。因此,教師在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時應減少不必要的常規,避免過多的限制和統一的管理,提供“有準備的環境”,讓幼兒體會規則帶來的和諧和自由。

因此,在常規教育中,教師要改變幼兒僅是常規的被執行者、運用者的現象,讓幼兒參與到常規的制定中,只有幼兒的內心得到滿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規。

(二)幼兒教師常規教育要有計劃性

幼兒常規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長期的、反復的強化才能保持的。教師在剛開始接觸幼兒時就要有一個計劃。對於出現違規行為的幼兒,教師應該從提醒→說理→懲罰→重復動作→懲罰→剝奪游戲慢慢過渡,逐步加深教師教育行為的程度。教師切不可出現為了獲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懲罰的管理方式,這樣的管理方式不利於維持長遠的效果。

(三)常規教育中要考慮幼兒的個性,不要過分強調共性

班級的常規是針對幼兒園整個班集體的要求,這就要求班級的幼兒要完全整齊劃一。教師總是要求全體幼兒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就像電影中李老師命令所有幼兒起床後一起拉大便一樣,這樣的現象在幼兒園也很常見。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環境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盡管每個幼兒所面對的常規是相同的,但是在規則的遵守上每個幼兒所需要的指導卻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指導的時候要考慮到個體差異。

參考文獻:

[1]喻琴.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策略談[J].家庭與家教:現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兒童心理發展理論[M].華東師大版出版社,2000.

[3]張艷娟.對幼兒園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8.
幼兒園常規教育研究論文篇三:《談小班幼兒的校園常規教育》
摘要: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是為了幫助幼兒學習群體的生活方式,學習享受社會生活,這是幼兒生長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規環境的創設,有利於幼兒認識常規要求。其次,要進行日常生活的指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一貫一致的教育,是培養良好校園常規的必需。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常規教育

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是為了幫助幼兒學習群體的生活方式,學習享受社會生活,這是幼兒生長的需要。校園常規雖然所處的地域不廣,但是它所涉及的點也還是比較多的。小班幼兒剛入幼兒園,對幼兒園的常規一點都不懂,更別談是遵守了,因此,我們要想讓孩子學知識、學做人,首先就要先讓幼兒學會遵守幼兒園的常規。常規教育的開展形式很多,只要我們能夠抓住教育的點與面,那我們就能在很多教育環節中開展常規教育,亦能夠利用多方面的素材來培養幼兒的校園常規。筆者通過多年的日常教育與經驗的積累,在小班的校園常規教育中有了自己的點滴感想,現訴諸筆端,與大家共勉、進步。

一、常規環境的創設,有利於幼兒認識常規要求

形象的兒童 人物畫 面以及可愛的動物形象畫面是幼兒最喜歡的圖片,這樣的畫面中所表現出的內容更能讓幼兒感興趣,能激發幼兒多次觀看,而在幼兒看的同時亦能夠慢慢照著畫面中的要求來做。因此,我們就選擇了一些類似的常規習慣圖片,例如:正確搬椅子的方法、排隊倒水、來園時跟老師相互問早等圖片,分別布置在我們班級的一些牆面上。在老師布置之後,幼兒就經常會聚在一起看看、講講,有的說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樣搬椅子的,有的說自己今天也跟老師說早安了……在潛移默化中,幼兒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常規要求,同時也能慢慢照著常規要求來做。又如我們引導孩子養成有序入廁的習慣,但由於班級中孩子人數較多,進出廁所門口時常會有擁擠情況,因此,我們在廁所的門口貼上進出的剪頭標記,並且注意進出標記都是靠右側地面貼,這樣幼兒就學會了看標記、沿著標記進出,慢慢也就養成習慣,同時在這個習慣的養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側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導,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常規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常規指導是很有必要,並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問題,剛開學時幼兒洗手尚不會弄濕衣服,但是穿了長袖衣服後,就發現常有幼兒弄濕衣袖,因此,我們就教幼兒捲袖子。幼兒的早點是在早操之後的,因此,我們就利用從操場走到活動室這一路段上的時間,提醒並指導幼兒捲起衣袖,為洗手提前作準備。雖然從操場走到活動室的時間不長,但老師天天提醒幼兒,並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幫助,因此幼兒學得很快,並且在之後也養成了習慣,洗手時把衣服弄濕的情況也就不會再有了。又如學習穿脫衣服的問題。我們除了在生活活動中教會幼兒穿脫衣服的方法之外,還經常在午睡前後,讓幼兒進行脫衣服、穿衣服的比賽。老師先向幼兒提出比賽的要求:把脫下的衣服按平時的要求疊好放整齊,如果遇到困難,可以相互幫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夠先睡下。雖然說這是一次比賽,但我們能夠看到幼兒之間的相互幫助,如你幫我拉袖子、我幫你拉褲管。在比賽中,老師還給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數以上的幼兒貼了小紅花,這也激勵了平時速度比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進行比賽時,就有好幾個以前速度慢的幼兒也貼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發幼兒有效模仿的良葯

幼兒都喜歡聽故事,因為故事中的情節幼兒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讓幼兒接受。“巧虎”是許多幼兒都熟悉的一個動畫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點正是我們小班幼兒常表現出的情況,因此,我運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對幼兒進行相應的規則教育,也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許多習慣的養成。例如剛開學時,由於幼兒剛進入幼兒園這一集體生活,第一次這么長時間地離開自己的家人,離開平時一直幫著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還是不習慣自己動手,習慣於讓老師阿姨幫著做。我就讓幼兒觀看巧虎視頻《自己能做好》,讓他們看到故事中剛上幼兒園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兒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後,我再舉例表揚一些平時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的幼兒。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都能開始自己動手了,慢慢地學著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飯之前,我讓幼兒看巧虎的視頻故事《我不偏食》,然後根據故事中的內容進行提問與教育,使幼兒懂得“多吃水果身體好,多吃蔬菜營養好,多吃魚肉身體壯,多吃米飯長得高”。然後在幼兒吃飯的時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兒都有偏食的情況,通過故事中的巧虎的經歷,使幼兒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魚肉、米飯的用處,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這是在飯前進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

四、一貫一致的教育,是培養良好校園常規的必需

在校園常規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級中老師與老師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師跟保育員對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們班級的保教人員就應該先一起簡單商量一下,對班級中的一些常規要求有一個相同的認識。在第一次向幼兒提出一些規定之後,班級中的全體師生就必需堅持執行下去,而不能隨意去違反或者是去除。並且在培養幼兒良好的校園常規中,我們還可以借用家長的力量,例如,我們要求幼兒飯後養成漱口的衛生習慣,就要請家長一起配合,讓孩子在家也能堅持做到。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是為了讓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並具備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較好的組織紀律性。而我們把各種游戲化的形式滲入到常規教育中,這能使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游戲性體驗,使常規活動更加游戲化。

總之,常規是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則,它對於維持班級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形式推動細節管理的常態化,有效地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及良好的 文明禮儀 行為,使幼兒養成學會等待、室內不奔跑、出入門口右行和慢行,活動時會保護自己和別人的行為習慣,把開展“平安校園”活動落到實處。
猜你喜歡:
1. 淺談幼兒園大班常規教育的論文

2. 小班幼兒常規教育研究論文

3. 關於幼兒園教育方面的論文

4. 幼兒園教育經驗論文

5. 幼兒園對養成教育科研論文

⑵ 幼兒園教學三維目標怎麼

教資備考|教學設計中的三維目標的書寫規則和技巧

莉莉老師幼教考試
2019年08月31日
一、三維目標的確立

三維目標主要有三個:

1、知識與技能目標(Knowledge and Ability )

2.過程與方法目標(Process and method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Emotion , Attitude and Value )

二、三維目標的書寫

(一)書寫規則:

1、學生是主體。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理解,課堂教學必須是以學生為主體,所以我們在書寫的過程中就不能用「培養」「發現」學生,或者是「讓」學生怎麼樣,這都是老師為主體的表現,正確的應該是學生「理解」「掌握」「了解」等形式的。

例: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說出、列舉、識別,解釋、說明、分類、對比、歸納,檢驗、證明、嘗試、模仿,操作、製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經歷、感受、參與、嘗試、尋找、討論、交流、合作、考察、接觸、體驗等」——「了解、體驗、掌握、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關注、認同、接受、欣賞、稱贊、喜歡、感興趣;尊重、愛護、擁護,幫助;形成、養成、具有、熱愛、樹立、建立、堅持、保持、確立、追求等。

2、要有行為動詞。

歸納起來主要有這些:

3、要用行為條件。

不管做什麼事情不可能無限制的利用時間,而且在現實的教學環境中,咱們的時間也是被定下來的,所以我們要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合理的安排,以達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時間。例如如果是語文,讓學生去朗讀、或者背誦,那你就能規劃出一段時間,如果是數學課要讓學生做練習,那也是要規定多長時間做完,如果是化學課,讓學生做實驗的話也需要規定出時間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能完成所有的實驗等等。而時間的規劃不宜過短,學生根本就完成不了,這種規劃肯定不合理,當然也不宜過長,如果過長的話,一方面不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再者當學生完成之後教學秩序也不利於維持,而且對於學生來說學到的知識也少,因此要合理規劃。

一般建議是3—10分鍾即可,當然每個學科根據自己的教學時間、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可以進行有效的安排。

4、要有結果。

當你讓學生對一個項目進行操作時,你得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規范和要求,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一定注意要有結果。

例如:讓學生背誦全文。

學生能在三分鍾內對全班同學背誦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說詞全文,語氣的停頓和語調的變化應與該演說風格一致。

(二)書寫技巧

1、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指的是課本主要知識知識與本節課需要運用的技能技能。

2、過程與方法:學習過程:小組討論式、發現式、分組競賽式等。通過過程可以初步掌握的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能力:獲取、分析信息能力;提出問題、假設的能力;交流表達能力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合作意識,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體驗戰勝困難、解決問題時的喜悅;

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並與他人交流的願望(小學)

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三)範例

案例1

【知識與技能】能用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分析濃硫酸的氧化性,能舉出三個表現出硫酸強氧化性的實例,並熟練寫出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實驗、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等,知道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獨立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理解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案例2:小學數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解決問題、探索算理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數學無處不在。在經歷探索算理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信心。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過程與方法關鍵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間放魚缸的正確方法 瀏覽:670
新手媽媽快速入睡的方法 瀏覽:353
地上儲存紅薯方法視頻 瀏覽:156
電腦彈出刪除快捷方式處理方法 瀏覽:701
逼孩子學習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689
快速退燒的方法和葯物 瀏覽:906
教育原則與方法案例分析題 瀏覽:556
怎麼用最簡單的方法畫魔法棒 瀏覽:697
敷皮硝的正確方法 瀏覽:361
寫出不少於五種的教學方法 瀏覽:751
4線led變色燈帶安裝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758
三種背闊肌機械鍛煉方法 瀏覽:263
唱歌正確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26
老年人有腹水怎麼用土方法消腫 瀏覽:777
水桶腰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63
治療老年斑方法視頻 瀏覽:363
如何用化學方法刷碗使碗更干凈 瀏覽:821
小孩成長問題解決方法 瀏覽:483
雅萌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725
回鍋肉的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