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親子活動方案
精選幼兒園親子活動方案3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親子活動方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活動目標:
1.開拓幼兒新視野,了解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2.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體驗徒步旅行的快樂。
3.增強幼兒體質,發現周圍的事物的變化。
二、活動時間:20xx年4月15日 9:10—11:00
三、活動地點:鐵西公園
四、拍照:杜豆
五、組織人員:張茹
六、安全負責人:牛師傅、園長、祁老師、班主任以及配班生活老師
七、活動准備:遮陽帽 、統一白色上衣、牛仔褲、運動鞋、自帶水杯、書包、水果、零食、醫葯箱、筆和紙、照相機、園旗、腰麥、布、遮陽傘等
八、活動過程:
1、9:10-9:20 家長准時帶領孩子在鐵西公園東門(LED大屏下方)集合。
2、9:20-9:30帶幼兒上衛生間
3、9:30-10:10各班級帶領孩子觀賞公園風景。觀賞公園的花草有什麼
變化?公園里邊有什麼建築?怎樣保護花草樹木?愛護身邊的環境。
4、10:10 —10:30集中幼兒坐下來休息,喝水,吃水果點心。
5、10:30-10:50做游戲:各班組織游戲。
6、10:50-11:20返園,幼兒集合清點人數,班主任帶隊舉園旗,排列整
齊的隊伍,准備返回幼兒園,在路上遇到叔叔阿姨積極打招呼。
7、過馬路時,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九、安全保障措施:
1、 加強管理和監督措施。保教主管對各個環節的安全防範措施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班主任是班級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幼兒出遊的安全工作,教師負責組織好幼兒活動,維持好紀律。生活老師負責照顧好幼兒出遊的護理工作。除此以外,各班級增配行政人員,保障出遊的安全工作。
2、 班級教師對幼兒進行春遊活動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 保健醫生攜帶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兒突發事情。
4、 春遊活動期間一切行動聽指揮,准時出發,准時返校。
5、 全體幼兒必須穿舒適的鞋子、易於穿脫的外套。
6、 參觀活動時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兒不擁擠、不追跑、不打鬧、不能大聲暄嘩。
7、 注意言行文明,愛護公物,不隨地亂扔垃圾。
8、 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時一定要清點好幼兒人數,確保幼兒安全。
9. 幼兒上廁所必須有一位老師跟隨。
幼兒園親子春遊活動方案
設計意圖:
大班上學期,我們組織幼兒開展了「有趣的編織」「芒果美食街」等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發現他們喜歡參與各類民俗活動,學習民族特色手工藝品的製作,欣賞民族歌舞等,這大大激發了教師繼續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資源的熱情。鑒於百色是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百色的人口中壯族人口佔了80%,社會文化中蘊含著濃郁的壯族文化特色,而壯族農歷三月三的「歌圩節」也是當地人極其熟悉和喜愛的傳統節日,於是,我們便思考能否以「山歌」為切入點,設計一個民族特色主題活動。
我們首先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歌圩節」的內涵。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自古以來,當地人們勞作之餘喜歡對唱山歌,這種即興歌謠淳樸自然,曲調優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改編後適合幼兒理解與欣賞。人們把對歌之處稱作「歌圩」(廣西地區稱集市為「圩」),而農歷三月三的「歌圩節」在廣西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春節。節日里人們來到歌圩,除了對唱山歌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搶花炮、跳竹竿、舞彩龍等多種民俗活動,形成趕歌圩的熱鬧場面。這一天,人們會佩戴美麗的香包,家家戶戶還會煮五色糯米飯……其次,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請家長協助我們了解幼兒關於「歌圩節」的已有經驗。接著,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將主題活動劃分為三個分主題:「三月三」「對歌樂」和「趕歌圩」,讓幼兒通過了解民俗風情、欣賞民間故事、學習民間歌舞表演、設計製作民族服裝等活動,感受廣西山歌的魅力,體驗壯族歌圩文化,孕育對家鄉的深厚情感。
分主題一: 三月三
活動一: 三月三的傳說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完整、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
2.感受壯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萌生民族自豪感。
准備: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通過多種方式收集、了解關於「三月三」的民間故事(通常包括「歌仙劉三姐」「英雄韋達桂」等故事版本)。
2.與故事內容或人物相關的圖片。
過程:
1.「三月三」故事會
(1)組織談話活動,引出活動主題:「三月三」是一個熱鬧的傳統節日,壯族有很多關於「三月三」的民間傳說,你們都收集或聽說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2)幼兒分組說一說自己收集到的故事,然後每組推選一名幼兒到集體面前來講述。
(3)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個民間故事,為什麼。通過談論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徵,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勤勞、勇敢和智慧。
2.「三月三」的習俗
向幼兒介紹壯族「三月三」的節日習俗:做五色糯米飯、戴香包、搭彩棚、擺歌台、拋綉球、碰彩蛋等。
延伸活動:
在圖書角參與「三月三」故事連環畫製作,教師從旁指導。
活動二: 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
目標:
1.感受「三月三」製作糯米飯、吃糯米飯的歡樂氛圍。
2.了解從植物中獲取染料的過程,感受壯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准備:
1.糯米(幼兒淘好並浸泡一定的時間),用植物製成的染料,製作各色染料的植物,舂、搗用的工具。
2.小盆5個,電磁爐,蒸鍋。
過程:
1.神奇的染料
(1)出示製作染料用的植物,讓幼兒聞一聞植物的清香,認一認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徵等。出示已經製作好的染料,幫助幼兒理解這些染料就是用這些植物製成的。
(2)出示舂、搗用的工具,讓幼兒試著舂一舂、搗一搗,感受植物做成染料的奇妙過程。幼兒端出已洗凈、浸泡好的糯米,分成五份分別浸到各色染料中,並持續浸泡一段時間。
2.香噴噴的糯米飯
現場煮熟後,教師和幼兒圍坐在一起品嘗,還可按當地習俗蘸食芝麻粉等佐料,以增添別樣的風味。
延伸活動:
1.在接近「三月三」的日子裡,提示家長帶幼兒到附近的菜市場了解製作五色糯米飯的各種植物,感受家家戶戶准備過節的熱烈氣氛。
2.把舂、搗用的工具和各種植物投放在「小餐廳」角色游戲區,也可投放各色膠泥,讓幼兒製作「五色糯米飯」。
3.在科學區投放舂、搗用的工具,鼓勵幼兒尋找、收集自然界中的各種花草,舂一舂、搗一搗,配製自己喜歡的.植物染料。
活動三: 美麗的香包
目標:
1.了解香包的由來和作用。
2.學習製作香包的方法。
3.體驗兩兩合作的快樂。
准備: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香包,在活動室布置一個香包展覽區。
2.布料、硬紙板、剪刀、綵線、珠子、彩穗等。
過程:
1.美麗的香包
(1)與幼兒一起欣賞展覽區的香包,引發幼兒製作香包的願望。讓幼兒了解香包是壯族人民節日里佩戴在身上用以寄託美好願望的飾物。香包里的花瓣、香料、葯材等有提神醒腦、預防疾病的作用。
(2)引導幼兒觀察香包的外形特點,說說香包要用哪些材料製作。
2.製作香包
幼兒兩兩合作,運用剪、貼、纏、繞等方法進行創意製作,感受壯族飾品特有的裝飾方法。教師巡迴指導。
3.作品展示
鼓勵幼兒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動:
1.在科學區,鼓勵幼兒利用收集來的花草、樹葉等自由配製香料,對比不同材料搭配後散發的不同香味。
2.把製作好的香包投放於「小劇場」,幼兒可在表演對歌時進行適當裝飾,增添表演的趣味。
活動四: 三月三,歌圩樂
目標:
1.了解「歌圩節」的由來及內容,感受壯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2.初步體驗對歌時一問一答的特點。
准備:
1.歌圩節活動的視頻或課件。
2.電影《劉三姐》中的經典對歌片段《什麼結子高又高》。
3.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了解「三月三」節日的活動內容。
過程:
1.有趣的歌圩
(1)開展談話活動,輪流說一說自己了解到的「三月三」節日的活動內容。
(2)播放歌圩節活動的視頻或課件,和幼兒一起觀看其熱鬧的場景,引導幼兒回憶以往過節的經歷,幫助幼兒了解歌圩節豐富的活動內容,知道「三月三」這一天,除了家家戶戶要蒸五色糯米飯和做彩蛋以紀念祖先和招待親友外,人們還會舉行盛大的「歌圩」活動,「對歌」是其中主要的演唱形式。
2.我來學對歌
(1)播放電影《劉三姐》的經典對歌片段,幫助幼兒了解何為對歌。
(2)播放音樂,請幼兒分成兩隊結伴學習對歌。
延伸活動:
在語言區中嘗試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你說我猜」的游戲,進一步感受對歌的形式。如:「什麼飛呀飛上天?小鳥飛呀飛上天。什麼動物跳跳跳?小白兔呀跳跳跳。」在此基礎上.請幼兒分享、表演自己和同伴的創作,教師進行記錄,匯編成《對歌集》,激發幼兒創作的積極性,以不斷豐富《對歌集》的內容。
分主題二: 對歌樂
活動一: 猜一猜,唱一唱
目標:
1.學唱歌曲《對歌》。
2.進一步熟悉對歌的演唱形式,通過剪影表演體會合作的快樂。
准備:
自製的影幕(飾有歌詞中出現過的石坡、小河、大樹等背景)、歌曲中各個角色的剪影。
過程:
1.有趣的剪影
(1)出示剪影表演的影幕,激發幼兒觀看剪影表演的興趣。
(2)出示歌曲中各角色的剪影,請幼兒猜一猜分別是什麼角色。
(3)結合剪影表演示範演唱歌曲。
2.唱一唱、演一演
(1)通過提問、討論幫助幼兒了解歌曲中對唱的形式』:分為兩隊,一隊問,一隊答;各隊既可以集體演唱,也可以推選代表演唱。
(2)再次利用剪影表演,請幼兒根據剪影角色出場的提示,嘗試演唱與各角色對應的歌詞。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靈活操作,以增加幼兒邊猜邊唱的趣味性。
(3)請幼兒分為兩隊分別扮演歌曲中的角色,表演對歌。
延伸活動:
1.在美工區,鼓勵幼兒剪下收集來的廢舊圖書中的各種人物形象,並貼上小竹簽,做成剪影角色。
2.將自製影幕和剪影角色投放到「小劇場」,鼓勵幼兒編排不同的對歌故事,以豐富「小劇場」的表演內容。
3.鼓勵幼兒和同伴分享自己創作的剪影故事,幫助幼兒用文字進行記錄,進一步豐富《對歌集》。
活動二: 細話歌
目標:
1.初步了解百色那坡細話歌①的特點,知道緊綳的繩子能傳播聲音。
2.製作傳聲筒,享受探究的樂趣。
准備:
繩子、紙杯若干,傳聲筒一副。
過程:
1.欣賞細話歌
(1)兩位教師手持傳聲簡表演壯族細話歌,引發幼兒興趣。
(2)介紹細話歌的特點,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傳聲筒的作用。
2.學習製作傳聲筒
(1)製作前的討論。請一名幼兒嘗試將一根繩子拿在手裡搖晃,聽一聽繩子能否發出聲音。再請一名幼兒用雙手將繩子拉直,另一名幼兒用手在繩子中間做提放繩子的動作,聽一聽繩子能否發出聲音。
(2)製作活動。在兩個紙杯底部分別打一個小孔,將棉線的兩頭分別從兩個小孔中穿過後綁在牙簽上,固定在紙杯底部。
3.游戲:細話歌
請兩名幼兒利用自製的傳聲筒以一唱一聽的方式嘗試表演細話歌。
活動目標:
1、通過小游戲,增進孩子和家人的情感,激發孩子感恩之情。
2、通過游戲,讓幼兒和家長熟悉感恩節各活動室的活動內容,為「感恩節」當天活動順利開展做准備。
前期准備:游戲內容的初定稿。
活動過程:
一、游戲創編
通過集體研討,將幼兒生活中關心關愛家人,變成「親子游戲稿」,讓家長在家中跟幼兒一起進行游戲。
(一)游戲名稱:猜猜看
游戲目標:
1、幼兒根據圖片做動作,家長正確猜測動作內容,使幼兒體驗聾啞人的生活狀態。
2、通過親子游戲,增進幼兒與家長的情感。
材料准備:各種動作卡片,如:洗臉、刷牙、穿衣等等
玩法:
1、爸爸出示圖片給寶寶,幼兒模仿圖片動作。
2、媽媽根據寶寶所作動作進行猜測,若猜測正確則擁抱獎勵。
3、爸爸媽媽交換游戲角色再次進行游戲。
註:本游戲至少有2個大人1個幼兒參與。處游戲外,爸爸媽媽可以在家為孩子講一些關於聾啞人的故事,讓孩子知道聾啞人的生活狀況,激發他們關愛聾啞人的情感。
(二)游戲名稱:給盲人引路
游戲目標:通過體驗盲人走路的不便,激發幼兒幫助關愛殘疾人的意願。
材料准備:蒙住眼睛的布、障礙物若干(椅子、礦泉水瓶、繩子)
活動過程:用布將幼兒雙眼蒙住,家長在終點用語言提示幼兒躲避障礙物走向終點,順利到達為勝利。
(三)活動名稱:穿衣本領大
游戲目標:在游戲過程中,根據兒歌復習鞏固穿衣過程,能正確穿戴自己的衣服。增加自我服務能力。
材料准備:幼兒前期會念穿衣兒歌
活動過程:爸爸和寶寶人數一件衣服,媽媽說開始後,寶寶和爸爸比賽穿衣,先穿好者為勝利!
附:《穿衣歌》一件衣服四個洞,寶寶套進大洞洞,腦袋鑽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
《穿褲子》寶寶自己穿褲子,好像火車鑽山洞,嗚嗚嗚,嗚嗚嗚,兩列火車出山洞。
《小扣子》小扣子,圓溜溜,歡迎朋友找眼睛,小洞洞,忙招手,歡迎扣子鑽洞洞。
(四)游戲名稱:心有靈犀一點通(一名幼兒,兩名家長)
游戲目標:通過問答的形式讓孩子更深的了解家人並懂得關愛家人的重要。
材料准備:答題板兩份,
玩法:媽媽和寶寶背靠背做,爸爸出示各類問題卡片(問題如:媽媽平時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並念出問題,請幼兒將答案以畫畫形式出示,媽媽以文字形式解答;然後爸爸提示出示答案時,媽媽與幼兒共同舉牌,答案相同即為心有靈犀(得到獎章)若答案不同則進行下一輪問答。
幼兒園感恩節親子活動方案,感恩節我們的活動可以讓幼兒知道父母對於自己的恩情,讓幼兒能夠理解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的意義,能夠對父母的付出抱有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