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詩歌賞析手法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古詩詞鑒賞方法:常見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2.間接抒情: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3.借景抒情: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徵意義,如柳象徵離別,梅象徵高潔,月象徵團聚,雁象徵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4.融情於景:即詩人提筆之際內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於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5.因情造景: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於一時一地或並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6.虛實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7.誇張:誇張是指誇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規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白常用誇張)
8.象徵:象徵是指通過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10.對比:對比就是使對比的雙方的特徵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揭示某一種現象,闡釋某一個道理。
11.反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蟬噪」襯「林靜」,以「鳥鳴」襯「山幽」。與對比相比,不難看出反襯是以相反的一方寫另一方,「犧牲」相反的一方來突出另一方,如以動寫靜、以樂寫悲、以黑寫白等;對比卻不具備這樣的特質,對比雙方不存在誰為誰服務的問題,而是雙方都為某一個目標服務。
12.正襯(烘托):是綠葉對牡丹的襯托,是雲彩對明月的烘托。如《山園小梅》的頸聯「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在這里是虛擬「霜禽」和「粉蝶」對梅的喜愛,烘托自己對梅花的喜愛。正襯與反襯的性質一樣,只是正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同一「立場」,反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相反「立場」。
13.化用:詩詞的詩句是由前人的詩句變化而來。如王實甫《牡丹亭·長亭送別》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14.借代: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門」是朱紅色的大門,這里代指權貴豪門之家;「絲竹」,「絲」本指琴瑟一類的弦樂器,「竹」本批簫笛一類的管樂器,這里「絲竹」一起代指音樂。
15.通感:一種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觸覺「冰泉冷澀」寫聽覺琴聲低沉(「弦凝絕」),傳達出琴聲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時斷時續。
16.互文:一種特殊的省字法,使詩句更精練。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實際是說「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即古時的明月,古時的關;「秦」字後省去了「漢」,「漢」字前省去了「秦」,不僅語言精練,而且給讀者一種時空闊大之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實際上是說「迢迢皎皎牽牛星,皎皎迢迢河漢女」。「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辭》),實際上說「雄兔腳撲朔眼迷離,雌兔眼迷離腳撲朔」,所以兩兔在地上跑時很難分辨出誰雄誰雌。
② 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一、寫景抒情詩。
寫景抒情詩主要描繪的是山水名勝、唯美的自然風光,其寫景手法通常採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反襯、對比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寫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簡要概況一下詩中呈現出的景象和寫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詩人抒發的是何種感情,有的是贊揚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僅是抒發對眼前美景的喜愛,有的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反襯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這主要從寫景手法和詩人當時所處的背景展開論述。
二、詠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主要描繪所詠之物的形與神,以此寄託詩人高尚的情懷,表現詩人的志向。這類詩主要是狀物,描寫手法包括比喻、誇張、擬人、反襯、正襯、對比、欲揚先抑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是將詩人所狀之物的形給概括的描述出來;第二步將形反映出來的神加之於詩人身上,可結合詩人歷來的形象和所處的背景來綜合判斷。
例如,陶淵明詠菊,菊花可能並不能給人帶來淡泊名利的神韻,但是結合對詩人的了解可知,陶淵明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綜合判斷詩中所傳之意。
三、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主要通過緬懷歷史英烈或描述歷史典故,來表明詩人的立場和情感。這類詩主要是繪史,描寫的方法最常見的有對比和襯托。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點明詩人所描繪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第二步就是要結合作者寫詩當下的時事背景,兩者加以比較;第三步就是道明詩人的主觀看法和抒發的情感,這類詩多半是借古諷今,亦或是抒發滄桑巨變、物事人非的悵然之情。
四、邊塞征戰詩。
邊塞征戰詩主要通過描繪邊塞壯麗的風光和將士們的軍旅生活,來表現將士們的思鄉之情。這類詩的繪景通常大氣豪邁、恢弘壯麗,故而多採用誇張、比喻等手法。
在賞析時,第一步簡要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和邊塞將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和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第三步就是以詩人的立場表達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對將士們的敬意。
五、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主要描繪自然風光和農家生活,詩境大多清新淡雅,寧靜雋永。這類詩一般融合寫景和記事,手法多變,詞藻優美。
在賞析時,第一步描繪自然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發詩人對恬靜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結合詩人背景,考慮是否還表達了詩人想要歸隱田園的隱居之意。
1、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畢扮的妙用,古詩詞散肢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
2、修辭手法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
3、深化理解
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沖數世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