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脾胃不好的人如何調理
脾胃不好每天敲打100下
脾胃不好每天敲打100下。現代社會物質條件逐漸變好,很多人開始海吃胡喝不注意飲食,導致脾胃不好的大有人在,那麼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有哪些養胃辦法,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第一、敲打帶脈,身體中有很多重要的經絡,帶脈就是其中一條,在腰部一圈的位置,大家可以試試這個動作,站在地板上、兩手握拳放在腰部,從肚臍位置開始向左右兩側敲打,能刺激到脾經、強健脾胃。
第二、墊腳走路法,腳上有很多重要的經絡和穴位,養護脾胃也可以試試從腳部開始,站在地板上、放鬆身體,踮起兩腳的腳尖、抬起腳後跟,做原地走路的動作,堅持鍛煉的話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第三、揉捏頸部,頸部有膀胱經走行,坐在椅子上將手放在頸椎上,拇指與其餘四指分開,從後方發際開始向下揉捏頸椎就可以了,能疏通血管、補養氣血、養護脾胃,想要收到更好的效果,還可以搭配飲食。
不妨多吃些蓮藕和小米,蓮藕能養肺健脾、補血活血,但是要注意的是蓮藕性質偏涼,要熟制之後再使用,小米性質溫熱。能強健筋骨、養護脾胃健康,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保養脾胃不妨試試哦
脾胃不好的症狀
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系。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從而滋養全身,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胃氣降,則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臨證指南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胃屬燥,脾屬濕,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兩臟燥濕相濟,陰陽相合,方能完成飲食物的傳化過程。故《臨證指南醫案》又說:「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
由於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聯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即可影響胃的受納與和降,可出現食少,嘔吐,惡心,脘腹脹滿等症。
反之,若飲食失節,食滯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響及脾的升清與運化,可出現腹脹泄瀉等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真脹。」這是對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證的病理及臨床表現的概括。
如表現為脾氣虛則見: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無力。
如表現為脾陽虛則見: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體困重,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白帶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怎樣調理脾胃不和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調理脾胃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在生活中應以飲食調攝、體育鍛煉為主,必須堅持以下幾方面:
第一、飲食有規律。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索搭配,要常吃綠色蔬果,以滿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東西,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
第二、適當的鍛煉。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以步代車,上下樓梯盡量少坐電梯,飯後去散步,早上應該進行慢跑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強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
第三、控制好情緒變化,切忌大喜大悲,保持良好的情緒等於保持良好的食慾。情感因素對食慾、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不良的情緒可影響食慾,引起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第四、注意冷暖。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這的確是經驗之談,注意保暖十分重要。在冬季到來之際,有胃寒的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的人,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葯,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可在早上服用一杯生薑泡出來的開水,暖暖胃。
⑵ 推拿調理脾胃
推拿調理脾胃一般情況下是採取穴位刺激的方法,能夠有效的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脾胃功能。
脾胃虛弱可能是先天稟賦不足、後天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原因引起,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通過推拿主要是採取學會刺激的方法,能夠有效的疏通局部的經絡系統,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強肝腎功能,可以對中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進行推拿,有利於促進脾胃功能、調節中焦。
脾胃虛弱在飲食上也要有所調整,避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飲食清淡,適當的參加一些戶外運動,增強體質。
⑶ 按摩穴位可以調理脾胃
穴位,在中醫中是非常重要的。中醫中的養生要從穴位開始,每個不同的穴位的功效和給人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脾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營養吸收的問題,如果我們的脾胃不好的話,就沒有辦法吸收營養,女性健康也就無法保證。因此如果脾胃虛弱了,一定要調理好哦。中醫中選擇用穴位進行調理脾胃也是比較常見的方法,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常見的穴位。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調理脾胃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鍾,至局部產生發熱感。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症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始重復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後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准,這樣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的作用。
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胃功能,達到養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艾灸,也是中醫採取的最多的一種養生的方式,中醫中用艾條灸穴位非常的有效果。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鍾,或用艾罐灸20-30分鍾。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這些穴位對於人體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保養脾胃的方法,經常按壓這些穴位可以幫助養胃,而且還可以疏通經絡,對身體是非常好的。所以中醫養生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復雜,也可能是因為你的幾個動作的長時間的堅持就能讓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希望這些常識能夠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