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蒜覆膜種植技術
1、精細選種
大蒜蒜種要選用脫毒品種。按蒜瓣大小分級進行栽培:500克/100瓣為一級,400克/100瓣為二級,300克/100瓣為三級。土壤鹼性大的地塊種植大蒜時不可去皮,以防返鹼腐蝕種瓣。
2、適時播種
秋播大蒜適宜播期為5厘米地溫保持在18-20度,以10月上旬播種為宜。此期播種,越冬前植株長出5-6片葉,株高25厘米左右,根約30餘條。
3、施足基肥,精耕細作
秋播大蒜在上茬作物收獲後,將化肥與有機肥一起撒施於地表,耕層翻深25厘米以上,使肥料在土壤中均勻分布;然後間隔5-7天播種,以防燒苗;有機肥每畝用量4000-5000公斤,要完全腐熟,以防引發蒜蛆發生。
化肥用量:根據地力情況每畝施用硫酸鉀復合肥80-100公斤
4、正確栽種
採用溝播法,畦寬2-3米,每畦播8-12行,按行距15-20厘米開溝,將種瓣按株距15-18厘米栽入土中,保持直立,排種時應使種瓣的背腹連線與溝向平行,以便蒜苗展開的葉片與行向垂直,每畝栽35000株較為適宜,用種量160-180公斤。栽種後覆土1.5-2厘米,澆透水。間隔2-3天,噴灑除草劑乙草胺或除草通,具體用量參見農葯使用說明,而後覆膜。
注意:播種深度要適宜。過深,出苗遲,蒜頭受到土壤擠壓,難於長大;過淺,大蒜生根時會把蒜瓣頂出土面(跳瓣),影響發育。
5、及時破膜
栽種5-7天後出苗,多數大蒜芽鞘可以頂破地膜露出膜面,少數蒜苗需人工輔助打孔放苗。此期應每天檢查1遍,發現未露出膜面的蒜苗,用掃帚輕輕拍打。
6、合理澆水、適當追肥
出苗到越冬前要控制澆水,如果土壤濕度過大,大蒜提前爛母,影響根系發育。爛母期發生在次年春分前後,此時結合澆返青水,追施高氮高鉀復合肥, 每畝20-25公斤,以避免或減輕黃尖現象。返青以後大蒜生長進入旺長期,每隔半月澆一次水,采薹前3-4天停止澆水。抽薹前應結合澆水追施高氮高鉀復合肥,每畝20-25公斤。抽薹後及時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到收獲前5-7天停止澆水。
注意:肥料應在容器中溶化後隨水沖施。
7、及時收獲
蒜薹收獲,其成熟的標志是花苞變大,顏色變白,薹頂部彎成大鉤。蒜薹收獲後18-20天,蒜頭可以收獲;蒜頭成熟的標志是植株葉片大部分乾枯,假莖變軟。收獲太遲,易於散瓣。
栽培過程中常出現的生理性問題
一、「燒苗」現象
初生根系萎縮、退化,呈鐵銹色,植株易被從土壤中拔起,播種一個月後,苗呈深綠色,3-4片葉,葉片短而小,苗高8-10厘米,植株停止生長。「燒苗」現象田間症狀是植株矮小,停止生長,整片不出苗。
燒苗原因:
1、耕地深度淺,達不到25厘米以上,旋耕地深度一般在10-15厘米,肥料在表土層中濃度過高。
2、撒施肥料翻地時,土壤濕度大,致使肥料在土層中的分布不均,局部濃度過高。
3、種植時間緊迫,施肥與播種間隔期短。
4、有機肥的投入量小,土壤有機質含量低。
5、施用化肥過量。
二、提前退母
原因:出苗後受連續降雨影響,土壤濕度過大,土壤含氧量低,大蒜根系缺氧、發生窒息、漚根,提前退母,影響蒜母養分供給。
三、次年4、5月份溫度低,降雨量大,影響蒜頭發育,造成蒜頭個小。
原因:4-5月份是蒜薹伸長和蒜頭膨大的時期,這個階段白天需要15-20度的氣溫和每日8小時以上的日照數,否則將影響蒜頭發育。
四、無薹蒜、獨頭蒜
播種過晚,經受(0-4度)低溫時間不足(一般為30-40天),而後在8小時以上日照和較高的溫度下,花芽不抽生蒜薹,此時如果缺乏營養供應會形成獨頭蒜。
五、黃尖、干葉
產生的原因:重茬、蒜蛆危害、退母時營養轉換等。解決的方法:合理輪作,及時澆水施肥,及時防治蒜蛆。
六、二次生長
大蒜的正常生長過程中,新形成的蒜瓣繼續生長和分化葉片,形成次級植株,甚至產生次級蒜頭的現象。
原因:種瓣過大(10克以上)、播種過早、種植過稀或過早追肥、灌水等都會加重二次生長的發生。
病蟲害防治
1、蒜蛆
退母期發生較重,主要危害地下鱗莖。
建議用葯:
48%樂斯本(毒死蜱)乳油250克/畝,1000倍液,灌根。
1.8%阿維菌素乳油,500毫升/畝,灌根。
52.25%農地樂乳油(毒死蜱+氯氰菊酯)250克/畝,800倍液,灌根。
50%韭保(吡蟲啉+辛硫膦)乳油200-300克/畝,1000倍液,灌根。
2、白腐病
病株須根軟化、腐爛,鱗莖初生水浸狀病斑,潮濕時長出白色絨狀菌絲體。
建議用葯:
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克/畝,1000倍液,噴霧。
50%多霉威(萬霉靈)可濕性粉劑,250克/畝,800倍液,噴霧。
40%施佳樂懸浮劑75-100克/畝,800-1000倍液,噴霧。
3、銹病
主要危害葉片和假莖,病部初為梭形退綠色斑點,後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黃色皰疹斑。
建議用葯:
43%好力克懸浮劑,20-25克/畝,4000-6000倍液,噴霧。
40%福星乳油,12-15克/畝,6000-7000倍液,噴霧。
10%世高水溶性粒劑,80-100克/畝,1000-1200倍液,噴霧。 銹病
4、紫斑病
田間發病多始於葉尖或花梗中部,幾天後蔓延至下部,初呈凹陷白色小斑點,中央微紫色,擴大後呈黃褐色紡綞形或橢圓形病斑。濕度大時,病部出現黑色霉狀物。
建議用葯:
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100克/畝,1000倍液,噴霧。
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克/畝,1000倍液,噴霧。
52.5%抑快凈可分散粒劑,30-50克/畝,2000-3000倍液,噴霧。
5、葉枯病
主要危害葉和花梗,病部初呈白色斑點,擴大後呈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灰黃色或灰褐色病斑,其上生出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葉枯死。
建議用葯:
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100克/畝,1000倍液,噴霧。
72%克露可濕性粉劑,100克/畝,1000倍液,噴霧。
6、細菌性軟腐病
大蒜由地下假莖開始腐爛,有惡臭味,並出現乳白色細菌溢膿。隨著病情發展,病株逐漸表現生長不良,矮小,葉失水呈萎蔫狀,葉色變紅,新葉難以抽出,最後,病株地下部分
腐爛殆盡,地上部分枯死。
建議用葯:
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100克/畝,1000倍液,噴霧。
72%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150-200克/畝,4000倍液噴霧。
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125-165克/畝600-8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