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家種植蘑菇的方法
現在由於食用菌種植的經濟效益較好,從事生產的農戶越來越多。那在家種植蘑菇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在家種植蘑菇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前期准備時,收集咖啡渣時可先將其置於冰箱,不然會發霉。等到開始種蘑菇時,應該提取24小時拿出來解凍。
第一步,在桶里裝上半桶咖啡渣,如果你的咖啡渣是乾的話,可以加點水但濕潤後要將水排干。
第二步,將蘑菇孢子分離後放入桶內,然後輕輕地按壓。
第三步,然後再放入咖啡渣,直到接近桶的頂部。
第四步,如果你的咖啡渣不夠填滿,則應在咖啡渣上面的桶的邊緣鑽一些洞。
第五步,在桶上覆蓋一層干凈的塑料薄膜,直到看到蘑菇生長就可以去掉。之後,一天噴水兩次。
1、解開菌包紮帶,開口直徑1~2厘米,向裡面噴點水(存點積水,只要積水沒有干,就不要再噴水),要平放在半陰暗、潮濕、通風的地方,不要讓陽光直射,適應溫度-40~40度(可室內栽培,最適宜溫度5--32度之間),當袋口出現小菇蕾再完全打開打開袋口;
2、用濕毛巾或餐巾紙覆蓋袋口,常向毛巾或餐巾紙噴水,保持透氣濕潤,也可以在菌包袋口處套一超市塑料袋,菌袋內存水要及時倒出,不能弄壞包裝的塑料袋,等幾天就會出菇了;
3、菌帽直徑1厘米以後,要經常對菇噴霧,保持濕潤,一般是4天左右成熟,待蘑菇慢慢長大 菌蓋邊緣呈現波浪狀就可以收獲了,採收前 1天停止噴水。採收時,一手按住菇面,另一手往菇腳的底部左右旋轉摘下。蘑菇採收後,停止噴水2~3天,清理干凈菇腳,保持高的濕度,就可以等待第2次出 菇了。
一、菌種的製造:
1.菌種的選擇。選用高溫蘑菇新登96。
2.培養基。母種採取PDA培養基,原種、栽培種採取麥粒培養基,麥粒佔98%,碳酸鈣佔2%,經過裝瓶、滅菌、接種培養後製成成品菌種。
二、栽培技巧:
1.培養料配方。採取常規稻草發酵料,具體配方為:稻草2000千克、菜餅14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石膏100千克、石灰75千克、尿素40千克。
2.培養料的堆制發酵。採取二次發酵法,在室外堆制15天左右,其間翻堆3—4次,然落伍菇房或菇棚加溫,加溫至65℃左右維持6—8小時,後降溫至52℃維持3天進行發酵。
3.播種及發菌期的管理。二次發酵停滯後,打開門窗通風,待培養料溫度降至30℃時採取2次撒播法。即先把菌種量的2/3撒於料面,此後將菌種翻入料內,再把餘下的1/3菌種撒在料層外表,用木板輕輕拍平。播種量為每平方米用麥粒種2瓶或棉殼種3瓶。播種後以關緊窗子發菌為主,溫度高時可恰當通風。
4.覆土。當菌絲基本長到料層底部時進行覆土,覆土之前必須徹底檢查是否有埋伏的雜菌和害蟲,一旦發現必須採取辦法,將其消滅在覆土之前。覆土材料用細泥礱糠土或河泥礱糠土,礱糠與泥土的比例為20:1,用前噴灑甲醛消毒。覆土厚度為3—4厘米,覆土後每平方米噴清水2。25千克,關緊窗,待土層縫隙里有菌絲冒出時補土。
5.出菇管理。覆土後約15天菌絲開端扭結成原基,此時要進行通風、噴水,使床面始終維持濕潤情況。當土縫中涌現黃豆大小的菇蕾後及時噴水,增進子實體的形成。同時,菇房(菇棚)內要維持較高的空氣濕度,通常為85%—90%。全部栽培管理進程中,要准確解決噴水、通風、保濕三者的關系。蘑菇採收要及時,不能過早,也不能過遲。
6.病蟲害防治。栽培中如果有蟲害,蘑菇外表會涌現黃褐色雀斑。一潮菇停滯後,用敵殺死4毫升加水25千克噴灑床面,平時可用蘸了敵敵畏的棉球掛在菇棚內過道兩旁驅趕成蟲。同時,要加大通風量,使水分不淤積於菇體而造成色變、爛斑。
㈡ 怎樣種植凍菌,求全過程
凍菌是俗稱,學名叫做元蘑。現在介紹有關技術給你參考。
一、概 述
元蘑(Hohenbuehelia sertina)又稱凍蘑、冬蘑、黃蘑,元蘑塑料袋人工栽培生物轉化率為90—120%,元蘑是東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據報道該菌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因此代料栽培元蘑對於提高農業產業結構、改善人民的身體健康和食品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二、形態特徵
元蘑在野生條件下呈覆瓦狀,疊生在榆樹、椴樹、樺樹等闊葉樹上,菌蓋呈半球型或扇型,表面黃綠色,濕度大時有粘液,靠近基部有短絨毛,邊緣平滑,菌肉白色厚、實,菌褶稍密,白色至淺黃色,寬延生,菌柄側生,很短或無,孢子印呈白色,孢子小,臘腸形,4.5-5.5×1-1.6um,無色光滑,囊狀體梭形,中部膨大29-45×10-15µm。
1、營養特性及生態條件
元蘑是一種木腐性菌類,在自然界中,多生長在枯死的倒木、枯枝上。木質化的組織是其重要的營養來源,在椴木上較多發生。元蘑能有效地分解木糖、葡萄糖和蔗糖,利用1%的豆粉及30%木屑浸汁作為氮源及生長因子,菌絲的生長良好。
2、溫度條件
元蘑屬典型的低溫型食用菌,菌絲在10~30℃,均可生長,但以22~25℃條件下生長最好,溫度過高菌絲體宜變黃,影響出菇,出菇期間3—22℃之間均可生長。以8—16℃最為適宜,元蘑屬於穩溫結實性菌類,溫差刺激對元蘑的出菇沒有促進作用。溫度過高宜使形成的實體色澤變黃,菌肉疏鬆。
3、水 分
元蘑在野生狀態下,基質含水率往往在70%以上,故而極宜使長成的菇體脫皮,實踐證明元蘑出菇期間基質含水率在50—70之間均可生長,但以65—70%最為適宜,空氣相對濕度在菌絲體生長期間與大多數食用菌沒有區別,但在出菇期間則需要充分的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85—95%之間最為適宜。空氣相對濕度低於70%則不易產生子實體,形成的子實體也極易痿蔫。
4、空 氣
元蘑屬於好氣性真菌,營養生長期間有充分的氧,有利於菌絲體的快速生長,反之則生長速度緩慢,在生理生長期間如果通風不良則菌絲易痿縮,不能分化子實體,尤其是在溫度高濕度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菌絲體即會死亡,並形成褐色斑點,直至腐爛,元蘑子實體生長期間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才能確保子實體的形成。
5、光 照
元蘑在菌絲體生長期間不需要光照。否則容易形成菌被影響出菇,在出菇期間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方能促進元蘑的分化和菌蓋的形成。
6、PH值
元蘑對PH值的適應范圍較寬,在3.5—9.0之間,均可生長但以PH5.0為最適宜,但在人工栽培時往往要使基質PH值略高些,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雜菌滋生,且不會太影響菌絲體的正常生長。
三、栽培方法
元蘑的人工栽培沒有成熟的經驗報道,沒有專業的書籍進行過詳實的介紹,我們經過十幾年的經驗摸索參閱一些相關的技術資料,並結合我們的實踐,形成了以下技術措施。
1、備料:元蘑的人工栽培與其它食用菌相比較,栽培工藝可謂簡單易行,只需要有充分的雜木屑,玉米芯作為基本培養基即可用於生產,我們掌握的基本配方為
(1)木屑80kg,稻糠25 kg,黃豆粉2kg,石膏1kg,過磷酸鈣1kg,玉米粉5kg,石灰0.5kg,水份60%,PH值自然。
(2)玉米芯85kg,稻糠20kg,黃豆粉1.5kg,石膏1kg,過磷酸鈣1kg,玉米粉3kg,石灰0.5kg。水份65%,PH值自然。
2、拌料:裝袋 以上配方任選一個,按量稱取各原料,除過磷酸鈣以外,其餘均干拌均勻,將過磷酸鈣用適量水溶解後澆潑於拌好的培養料當中,直至加足水份,並適當悶料30分鍾—1小時,然後即可裝袋。
裝袋應選擇17×33×5c聚丙烯或高密度低壓聚乙烯折角袋進行裝料,並用無棉蓋體封蓋。裝袋方式與栽培黑木耳、猴頭菇一樣。由於栽培元蘑是在夏季高溫季節,因此應注意盡量在拌料後8小時內將料袋裝完,並及時滅菌,以防因溫度過高導致培養料泛酸致使營養流失,出菇減少,因此在配製培養料和裝袋時應盡量快拌料,抓緊時間裝袋。料袋要求上緊下松,玉米芯培養料在料袋中間可不打眼。
3、滅菌:裝完的料袋應盡快裝鍋滅菌,滅菌鍋最好是用0.3cm厚鐵板焊製成的簡易常壓滅菌鍋以節約水份,便於大批量生產,並結合用周轉筐裝鍋,以利出鍋裝鍋,減少破損,提高工作效率。裝鍋後,封好鍋蓋,及時滅菌,待燒開鍋,鍋內蒸汽達到100℃時開始計時,維持8—10小時,並悶3—6小時,即可趁熱出鍋。
4、冷卻接種:滅菌後的料袋要連同周轉筐一起出鍋,並放入冷卻室冷卻,待料袋溫度降至30℃以下時即可進行接種。
接種時最好採用負離子發生器進行接種,這樣有利於提高接種速度,減少污染率,防止葯物對操作人員造成的危害或不適。減少葯物在生產中的殘留,由於負離子是在直流強電離子高壓下產生的O3,O3遇空氣後迅速轉變成O2,故此有氣肥效果,對於提高菌種接種後的成品率大有益處,接種速度也比使用接種箱提高工效,節省時間和人力,是值得推廣的新方法,一般情況下,每瓶二級菌種可接元蘑栽培袋25—30袋,接種完後,直接放置到培養架上,進行菌絲培養就可以了。
5、養菌:元蘑菌絲體在剛接種完後,由於機械性損傷的原故,其再生能力較緩。故菌絲體定植期較長,此時溫度不宜過高,最好維持在25~27℃左右為宜,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左右為好。如果地面較乾燥可適當噴酒2%石灰水或2‰高錳酸鉀以保持空氣濕度,如濕度過大可在地面撒些石灰粉以吸潮控濕。
四、出菇
元蘑整個發菌期從接種到出菇約需要70天左右的時間方可,在正常情況下我地區栽培在6月上旬制袋即可,8月中下旬開始劃口出菇,最好採用保護地出菇,以利保濕,便於管理,(即採用簡易塑料大棚),一部分吊袋,一部分地擺,可充分利用空間,並能很好地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劃口方式以「V」字形劃口為好,每袋劃6個「品」字形排列的口,劃口後即進入出菇管理階段。
出菇管理階段應注意以下問題:1、通風條件要好 2、空氣相對濕度要保持在85%左右。 3、光照應充足 4、溫度要相對穩定。由於元蘑屬低溫型菌類,在選擇出菇時間上要選擇在氣溫降至22℃以下才劃口出菇,故此,劃口後的氣溫往往不是很穩定,且由於秋季氣溫乾燥,易導致不發生子實體的現象,故此劃口後一定要保持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確保原基正常形成,原基形成後要根據其生長情況適量噴水,並給予充足的散射光,一般從子實體原基分化到子實體形成。約需要15—20天左右的時間。元蘑子實體成熟的標準是,子實體菌蓋顏色由深黃綠色向黃白色轉變,菌蓋邊緣微微上蹺,採收時一般要求整袋全采,元蘑不存在采大留小,均需一次性採收完畢,採收後要將料袋稍加整理,並適當養菌,約經15—20天還可長出第二朝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