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企業績效_企業績效評價方法
企業績效是指一定經營期間的企業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人力資源中的企業績效又是什麼意思呢?來看看下面我為你帶來的企業績效小知識吧,看完你就明白了!
什麼是企業績效
企業績效是指一定經營期間的企業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企業經營效益水平主要表現在盈利能力、資產運營水平、償債能力和後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經營者業績主要通過經營者在經營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對企業經營、成長、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貢獻來體現。
什麼是企業績效評價企業績效評價概述
所謂企業績效評價,是指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原理,特定指標體系,對照統一的標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過定量定性對比分析,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做出客觀、公正和准確的綜合評判。需指出的是,當前我國企業信息管理領域正逐步流行的ERP,也同樣需要企業績效評價,不過它與我們這里所講的企業績效評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ERP中採用的企業績效評價是特指評價其資源管理項目實施的效益和企業整體應用ERP後的效果。
我國當前實施的企業績效評價,實質上是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實行的一項企業監管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也正在朝著運用市場經濟原則間接管理的方向不斷轉變。推進國有企業績效評價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核,已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當務之急。目前各級政府部門正逐步把開展企業績效評價作為國有企業監管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並要求國有大型企業集團也要結合集團內部管理的要求開展 對子 (分)公司的評價工作,以加強企業集團內部的監督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由財政部每年定期公布。績效評價結果與經營者年薪制、股票期權等收入分配方式改革試點工作也正在逐漸結合,成為國企管理人員業績考評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們中介機構逐步參與的企業績效評價,主要是國家對重點國有企業集團經營效益、經營者的業績的考評,以及國有企業集團自身對其所屬子(分)公司經營效益、經營者的業績的考評。
企業績效評價雖然是政府考核國有企業經營業績的一種手段,但政府部門今後的主要職責應側重於制定評價規則、發布評價標准、執行委託任務、監督評價質量等,具體的評價事務應交由中介機構組織完成。中介機構參與企業績效評價工作,可以使監管部門把主要精力放在評價結果的應用和監管決策上,而且因為社會中介機構有豐富的專業 經驗 ,可以提高評價工作效率、質量和公正性。在國外,聘請民間審計執行對企業經營績效的評價,也是一種普遍的作法。社會中介機構年度報表審計和管理咨詢業務也是依據企業財務會計信息進行的,所以中介機構可以將企業績效評價工作與會計報表審計、管理咨詢等業務結合起來,進一步開拓自己的業務,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企業績效評價 方法 的演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社會公眾越來越重視企業績效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近百年來,國外經濟學者和管理專家從不同角度對這一領域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與探索,取得了許多有影響的研究成果,並推動了企業績效管理與績效評價的實踐應用與推廣。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的學者和專家已開始重視企業績效管理和績效評價問題,一些管理部門和研究機構也進行了許多非常有益的探索。
(一)成本績效評價階段(19世紀初-20世紀初)
這一階段的績效評價主要是以成本為主,其成本評價的基本原理是一種非常樸素的以本求利思想,該時期的績效評價指標主要是成本。隨著成本會計第一次革命和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產生,原有的僅以計算盈利為目的的成本控制思想逐漸被如何提高生產效率,盡可能多地賺取利潤的思想所取代。1911年,美國會計工作者哈瑞設計了最早的標准成本制度,實現了成本會計的第二次革命。標准成本及差異分析制度的建立,實現了成本控制由被動的事後系統反映分析轉變為積極、主動的事前預算和事中控制,達到了對成本進行管理的目的,並且為以後企業績效考評奠定了基礎。
財務績效評價階段(約20世紀初-20世紀90年代)
隨著市場自由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為控制風險,紛紛從事多種經營,其結果導致跨行業的企業集團大量增加,為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可能。1903年杜邦公司的管理者設計出以投資報酬率為主要內容的績效評價體系,從而開創以財務為主體的企業績效評價方法之先河。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在績效評價指標方面,先後經歷了以銷售利潤率和投資回報率為主要評價指標體系的企業績效評價方法的演變過程。20世紀80年代後,企業經營績效的評價逐步形成了以財務指標為主,非財務指標為補充的績效評價體系。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許多公司已意識到過分強調短期財務績效是美國公司在與歐洲和日本企業競爭時處於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於是他們便把企業評價的重點更多地轉向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形成和保持上。在注重企業短期財務業績狀況的同時,更關注非財務指標在績效評價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這一時期績效評價的特徵是以財務指標為主,非財務指標為輔。
(三)企業績效評價創新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
20世紀90年代,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形成,新經濟時期的到來,金融工具的頻繁使用以及市場的瞬息萬變,導致競爭在全球范圍內加劇。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將績效評價與戰略規劃和遠景目標相結合。為了實現企業的戰略規劃和遠景目標,就必須形成和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許多企業發現主要依賴於傳統財務指標的績效衡量方法導致了種種問題,並已成為妨礙企業進步與成長的主要原因。為了克服企業在績效評價方面產生的問題,就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績效衡量方法,並將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加以結合並在財務 報告 中披露,以改進傳統財務報告和為制定 企業戰略 規劃服務。於是,“平衡記分卡”等企業績效評價方法應運而生。
企業績效評價的新指標——EVA企業的經營業績評價,指的是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資產經營、會計收益、資本保值增值等經營成果,進行真實、公正、客觀的綜合評價,它包括企業經濟效益的評價和經營者業績的評價。業績評價是適應特定歷史條件下 企業管理 要求的一種方法,當某種特定評價方法所賴以存在的環境和管理要求變了,其業績評價方法也應進行適當的變革,從而適應企業經營管理的要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正確切實地評價企業績效的重要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成為政府、企業界和會計界的一個重大課題。尤其對政府管理部門,只有了解企業的實際績效,才能正確制定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政策,更好地完成宏觀調控的職能;同時正確地評價企業的績效,也是管理部門公正、客觀地評價企業管理者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一、目前我國企業業績評價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系統多年來一直是一種以根據現行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計算的凈利潤指標為主。1992年,國家計委、國務院生產辦、國家統計局聯合下發了工業經濟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包括六項指標。1993年頒布的“兩則”、“兩制”中,規定了8項財務評價指標。1995年,財政部發布了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10項指標。1997年,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又修改了原來的工業經濟評價考核指標,由6項調整為7項。1999年,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人事部、國家計委聯合頒布了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包括8項基本指標、16項修正指標和8項評議指標。盡管該套指標體系以資本運營效益為核心,採用多層次指標體系和採取多因素逐項修正的方法,以統一的評價標准值作基準,運用系統論、運籌學和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實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其科學性、規范性、公正性均克服了過去評價體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由於其選擇的核心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因此,它並未改變我國傳統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以凈利潤以及在凈利潤基礎上計算出的指標為主的主要特點。根據現代財務理論,利潤並不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更不是企業價值的體現。企業的利潤只是會計學權責發生制的產物。它是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將一定期間的全部收入與全部成本費用配比的結果。因此,這些指標難以公正、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經營者業績,只會使企業績效狀況產生扭曲。這種以建立在會計收益基礎上的凈利潤評價指標為主的經營業績評價系統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❷ 基本薪資中上浮20%作為績效考核工資什麼意思假如基本工資是1700那績效獎是多少
拿基本工資的百分之二十的數額來做績效考核,比如1700的基本工資,那麼績效考核工資就是1700*20%=340元,那麼每個月工資浮動在1700到2040之間。
制定部門考核項目標准:可分為三大類:一:品質,二:產量,三:5S:或根據公司情況制定,有了考核的項目在加以量化,例如:公司按員工的總薪資給予20%作為獎金:
如果一個員工的月薪是1400元,獎金即是300元,在拿300元的獎金相乘於品質得分、產量得分、5S得分,「每一個公司都想讓員工每一項達到100分,
比如員工只能做到品質得分85分、產量90分、5S80分,就是300乘於0.85X0.9X0.8=183.6元,那這300元的獎金按照員工所在部門的績效考核得分只能拿到183.6元,那這個月能拿1400加183.6=1583.6。
(2)企業集團績效考核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績效工資的實施需要具備一些條件,包括:
(1)工資范圍足夠大,各檔次之間拉開距離;
(2)業績標准要制訂的科學、客觀;業績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結果應與工資結構掛鉤;
(3)有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支持業績評估系統的實施和運作,使之起到獎勵先進、約束落後的目的;
(4)將業績評估過程與組織目標實施過程相結合,將工資體系運作納入整個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運作系統之中。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第252、411號令)事業單位一般要接受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絕大部分由國家出資建立,大多為行政單位的下屬機構,也有一部分由民間建立,或由企業集團建立。
與企業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❸ 績效工資怎麼算
績效工資由四部分組成:基本工資、年齡工資、崗位工資、獎勵工資。
績效工資又稱績效加薪,獎勵工資和與評估掛鉤的工資。是以職工被聘上崗的工作崗位為主,根據崗位技術含量、責任大小、勞動強度和環境優劣確定崗級。
以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力價位確定工資總量,以職工的勞動成果為依據支付勞動報酬。
是勞動制度、人事制度與工資制度密切結合的工資制度。
(3)企業集團績效考核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績效工資的實施需要具備一些條件,包括:
1、工資范圍足夠大,各檔次之間拉開距離;
2、業績標准要制訂的科學、客觀;業績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結果應與工資結構掛鉤;
3、有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支持業績評估系統的實施和運作,使之起到獎勵先進、約束落後的目的;
4、將業績評估過程與組織目標實施過程相結合,將工資體系運作納入整個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運作系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