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進度與計劃對比方法有哪些
1、將實際進度數據與計劃進度數據進行比較,可以確定建設工程實際執行狀況與計劃目標之間的差距,為了直接反映實際進度偏差,通常採用表格或圖形進行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對比分析,從而得出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超前、滯後還是一致。
2、S曲線和香蕉曲線比較法可以從整體角度比較工程項目的實際進度和計劃進度。
3、前鋒線和列表比較法既可以比較工程網路計劃中工作的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還可以預測工作實際進度對後續工作及總工期的影響程度。
(1)網路進度計劃檢查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1、橫道圖比較法是將項目實施過程中檢查實際進度收集的數據,經加工整理後直接用橫道線平行繪於原計劃的橫道線下,進行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比較方法。
2、前鋒線比較法是通過繪制基本檢查時刻工程項目實際進度前鋒線,進行工程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比較的方法。
3、當工程進度計劃用非時標網路圖表示時,可以採用列表比較法進行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比較。這種方法是記錄檢查日期應該進行的工作名稱及其已經作業的時間,然後列表計算有關時間參數,並根據工作總時差進行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比較的方法。
Ⅱ 進度計劃調整的原則和方法
進度計劃調整的方法有:
1、關鍵日期表
這是最簡單的一種進度計劃表,它只列出一些關鍵活動和進行的日期。
2、甘特圖
也叫做線條圖或橫道圖,如圖3所示。它是以橫線來表示每項活動的起止時間。甘特圖的優點是簡單、明了、直觀,易於編制,因此到目前為止仍然是小型項目中常用的工具。即使在大型工程項目中,它也是高級管理層了解全局、基層安排進度時有用的工具。
在甘特圖上,可以看出各項活動的開始和終了時間。在繪制各項活動的起止時間時,也考慮它們的先後順序。但各項活動上間的關系卻沒有表示出來,同時也沒有指出影響項目壽命周期的關鍵所在。因此,對於復雜的項目來說,甘特圖就顯得不足以適應。
3、計劃評審技術
計劃評審技術(簡稱PERT)。CPM和PERT是50年代後期幾乎同時出現的兩種計劃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龐大而復雜的科研和工程項目,它們工序繁多,協作面廣,常常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把它們組織起來,使之相互協調,在有限資源下,以最短的時間和最低費用,最好地完成整個項目就成為一個突出的重要問題。
(2)網路進度計劃檢查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按照項目不同階段的先後順序,分為以下幾種計劃:
1、項目實施計劃
承包商基於業主給定的重大里程碑時間(開工、完工、試運、投產),根據自己在設計、采辦、施工等各方面的資源,綜合考慮國內外局勢以及項目所在國的社會及經濟情況制定出的總體實施計劃。
該計劃明確了人員設備動遷、營地建設、設備與材料運輸、開工、主體施工、機械完工、試運、投產和移交等各方面工作的計劃安排。
2、詳細的執行計劃(目標計劃)
由承包商在授標後一段時間內(一般是一個月)向工程師遞交的進度計劃。該計劃是建立在項目實施計劃基礎之上,根據設計部提出的項目設計文件清單和設備材料的采辦清單;
以及施工部提出的項目施工部署,制定出詳細的工作分解,再根據施工網路技術原理,按照緊前緊後工序編制完成。該計劃在工程師批准後即構成正式的目標計劃予以執行。
3、詳細的執行計劃(更新計劃)
在目標計劃的執行過程中,通過對實施過程的跟蹤檢查,找出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之間的偏差,分析偏差原因並找出解決辦法。
如果無法完成原來的目標計劃,那麼必須修改原來的計劃形成更新計劃。更新計劃是依據實際情況對目標計劃進行的調整,更新計劃的批准將意味著目標計劃中邏輯關系、工作時段、業主供貨時間等方面修改計劃的批准。
Ⅲ qc七大手法:關系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路圖法的內容是什麼
QC7大手法的內容是什麼?
新QC七大手法
1. 關聯圖法--TQM推行, 方針管理, 品質管制改善, 生產方式,
生產管理改善
2.KJ法--開發, TQM推行, QCC推行, 品質改善
3. 系統圖法--開發, 品質保證, 品質改善
4.矩陣圖法--開發, 品質改善, 品質保證
5.矩陣開數據解析法--企劃, 開發, 工程解析
6. PDPC法--企劃, 品質保證, 安全管理, 試作評價, 生產量管理
改善, 設備管理改善
7. 箭法圖解法--品質設計, 開發, 品質改善
新舊QC七大手法
一、QC七大手法分為:
1、簡易七大手法:甘特圖、流程圖、5W2H、愚巧法、雷達法、統計圖、推移圖
2、QC舊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圖、柏拉圖、查檢表、層別法、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3、QC新七大手法:關連圖、系統圖法、KJ法、箭頭圖法、矩陣圖法、PAPC法、矩陣數據解析法
計數值:以合格數、缺點數等使用點數計算而得的數據一般通稱為計數數據。(數一數)
計量值:以重要、時間、含量、長度等可以測量而得來的數據,一般為計量值,如長度、重要、濃度,有小數點的凡四捨五入都稱之。(量一量)
4、QC七大手法由五圖,一表一法組成:
五圖:柏拉圖、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特性要因分析圖(魚骨圖)
一表:查檢表(甘特圖)
一法:層別法
二、介紹簡易七大手法:
1、甘特圖:
用途
1、工作進度安排
2、查核工作進度
3、掌握現況
4、日常計劃管理用
是一種最容易、最有效的一種進度自我管理。
2、統計圖(條形圖):
用途
1、異常數據一目瞭然。
2、容易對照比較。
3、易看出結論。
應用最普通報章、雜志均可看到的圖表。
應用到層別法。
3、推移圖(趨勢圖):
用途
1、數據對時間變化管理使用。
2、可以把握現狀、掌握問題點。
3、效果、差異比較。
了解數據差異最簡單的方法,應用很廣。
次品率、推移圖。
4、流程圖:
用途
1、工作內容之表示。
2、容易掌握工作站。
3、教育、說明用。
工作說明、內容之簡易表示方法。
5、圓圖:
用途
1、用以比較各部分構成比例。
2、以時鍾旋轉方向由大到小排列,將圓分成若干個扇形。
3、直截了當的描繪各項所佔比例。
用到層別法。
三、介紹舊七大手法:
1、查檢表(CHECK LIST)
用途
1、日常管理用
2、收集數據用
3、改善管理用
幫助每個人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必要之數據收集
2、層別法:
用途
1、應用層別法、找出數據差異因素而對症下葯。
2、以4M,每1M層別之。
1、 借用其他圖形,本身無圖形。
2、 由大到小排列。
3、柏拉圖(計數值統計):
借用層別圖。
由生產現場所收集到後數據,必須有效的加以分析、運用,才能成為人價值的數據。而將此數據加以分類、整理,並作成圖表,充分的掌握問題點及重要原因,是時下不可缺的管理工具。而最為現場人員所使用於數據管理的圖為柏拉圖。
定義:1)根據所收集的數據,按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項目、不良發生後位置等不同區分標准而加以整理、分類,藉以尋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狀況或位置,按其大小順序後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2)從柏拉圖可看出哪一項目有問題,其影響度如何,以判斷問題之所在,並針對問題點採取改善措施,故又稱ABC圖,(分析前面2-3項重要項目之控制。)
3)又因圖後排列是依大小順序,故又可稱為排列圖。
4)柏拉圖製作說明:
A 決定數據的分類項目
分類的方式有:
a 結果的分類包括不良項目別、場所別、時間別、工程別。
b原因的分類包括材料別(廠商、成份等)。方式別(作業條件、程序、方法、環境等)、人(年齡、熟練度、經驗等)、設備別(機械、工具等)。
分類的項目必須合乎問題的症結,一般的分類先從結果分類上著手,以便洞悉問題之所在,然後再進行原因分析,分析出問題產生之原因,以便採取有效的對策。將此分析的結果,依其結果與原因分別繪制柏拉圖。
B 決定收集數據的期間,並按分類項目,在期間內收集數據。
考慮發生問題的狀況,從中選擇恰當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為期間)來收集數據。
C 依分類項目別,做數據整理,並作成統計表。
a 各項目按出現數據大小順序排列,其他項排在最後一項,並求其累積數。(其他項不可大於前三項,若大於時應再細分)。
b求各項目數據所佔比率累計數之影響度。
c其他項排在最後,若太大時,須檢討是否其他重要要因需提出。
不良率(%)=各項不良數÷總檢查數*100
影響度(%)=各項不良數÷總不良數×100
D 記入圖表紙並依數據大小排列畫出柱狀圖。
a 於圖表用紙記入縱軸及橫軸。縱軸左側填不良數、不良率,或損失金額,縱軸右側刻度表示累計影響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則依收集數據大小做適當刻度。橫軸填分類項目名稱,由左至右按照所佔比率大小記入,其他項則記在最右邊。
b 橫軸與縱軸應做適度比例,橫軸不宜長於縱軸。
E 繪累計曲線:
a點上累計不良數(或累計不良率)。
b 用折線連結。
F 繪累計比率:
a 縱軸右邊繪折線終點為100%。
b 將0~100%間分成10等分,把%的分度記上(即累計影響度)。
c 標出前三項(或四項)之累計影響度是否>80%或接近80%。
J 記入必要的事項:
a 標題(目的)。
b 數據收集期間。
c 數據合計(總檢查、不良數、不良率…等)。
d 工程別。
e 作成者(包括記錄者,繪圖者…)。
繪圖注意事項:1)柏拉圖之橫軸是按項目別,依大小順序由高而低排列,[其他]項排在最後一位。
2)柏拉圖之柱形圖寬度要一致,縱軸與橫軸比例為3:2。
3)縱軸最高點為總不良數,且所表示之間距離一致。
4)次數少的項目太多時,可考慮將後幾項歸納成[其他]項;其他項不應大於前幾項,若大於時應再分析。有時,改變層別或分類的方法,亦可使分類的項目減少。通常,項目別包括其他項在內,以不要超過4~6項為原則。
5)改善前後之比較時:
a 改善後,橫軸項目別依照出現大小順序由高而低排列。
b 前後比較基準須一致,且刻度應相同,則更易於比較。
4、管制圖:
(1) 何為管制圖:
為使現場之品質狀況達成吾人所謂之「管理」作業,一般均以偵測產品之
品質特性來替代「管理」作業是否正常,而品質特性是隨著時間、各種狀況有著高低的變化; 那麼到底高到何種程度或低至何種狀況才算吾人所謂異常?故設定一合理之高低界限,作為吾人探測現場製程狀況是否在「管理」狀態,即為管制圖之基本根源。
管制圖是於1924年由美國品管大師修哈特博士所發明。而主要主義即是【一種以實
際產品品質特性與依過去經驗所研判之製程之能力的管制界 限比較,而以時間順序
用圖形表示者】。
(2) 基本特性:
一般管制圖縱軸均設定為產品的品質特性,而以製程變化的數據為分度;橫軸則為檢測製品之群體代碼或編號或年月日等,以時間別或製造先後別,依順序將點繪於圖上。
在管制圖上有三條筆直的橫線,中間的一條為中心線(Center Line,CL),一般以藍色之實線繪制。左上方的一條稱為管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UCL),在下方的稱為管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LCL),對上、下管制界限之繪制,則一般均用紅色之虛線表現之,以表示可接受之變異范圍;至於實際產品品質特性之點連線條則大都以黑色實線表現繪制之。
(3) 管制圖原理:
1)品質變異之形成原因
一般在製造的過程中,無論是多麼精密的設備,環境,其品質特性一定都會有變動,絕無法做完全一樣的製品;而引起變動的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偶然(機遇)原因,一種為異常(非機遇)原因。
2)管制圖界限之構成:
管制圖是以常分配中之三個標准差為理論依據,中心線為平均值,上、下管制界限以平均數加減三個標准差(±3σ)之值,以判斷製程中是否有問題發生,此即修哈特博士所創之法。
(4) 管制圖種類:
1)依數據性質分類:
A 計量值管制圖:所謂計量值系指管制圖之數據均屬於由量具實際量測而得;如長度、重量、濃度等特性均為連續性者。常用的有:
a 平均數與全距管制圖(X(—)-R Chart)
b 平均數與標准差管制圖(X(—)-σChart)
c 中位數與全距管制圖(X(~)-R Chart)
d 個別值與移動全距管制圖(X-Rm Chart)
e 最大值與最小值管制圖(L-S Chart)
B 計數值管制圖:所謂計數值是指管制圖之數據均屬於單位計算數者而得;如不良數、缺點數等間斷性數據均屬之。常用的有:
a 不良率管制圖(P Chart)
b 不良數管制圖(Pn chart ,又稱np chart或d chart)
c 缺點數管制圖(C chart)
d 單位缺點數管制圖(U chart)
2)計數值與計量值管制圖之應用比較
計量值
計數值
優點
1、甚靈敏,容易調查真因。
2、可及時反應不良,使品質穩定。
1、所須數據可用簡單方法獲得。
2、對整體品質狀況之了解較方便。
缺點
1、抽樣頻度較高、費時麻煩。
2、數據須測定,且再計算,須有訓練之人方可勝任。
1、無法尋得不良之真因。
2、及時性不足,易延誤時機。
(5) 管制圖之繪制:
介紹:計量值管制圖(X-R)常用
1)先行收集100個以上數據,依測定之先後順序排列之。
2)以2~5個數據為一組(一般采4~5個),分成約20-25組。
3)將各組數據記入數據表欄位內。
4)計算各組之平均值X。(取至測定值最小單位下一位數)
5)計算各組之全距R。(最大值-最小值=R)
6)計算總平均X。
X=(X1+X2+X3+…+Xk)/k=ξXi/k(k為組數)
7)計算全距之平均R:
R=(R1+R2+R3+…+Rk)/k=ξRi/k
8)計算管制界限
X管制圖:中心線(CL)=X
管制上限(UCL)=X+A2R
管制下限(LCL)=X-A2R
R管制圖:中心線(CL)=R
管制上限(UCL)=D4R
管制下限(LCL)=D3R
A2,D3,D4之值,隨每組之樣本數不同而有差異,但仍遵循三個標准差之原理,計算而得,今已被整理成常用系數表。
9)繪制中心線及管制界限,並將各點點入圖中。
10)將各數據履歷及特殊原因記入,以備查考、分析、判斷。
(6) 管制點之點繪制要領:
1)各項工程名稱、管制特性、測定單位、設備別、操作(測定)者、樣本大小、材料別、環境變化…等任何變更資料應清楚填入,以便資料之分析整理。
2)計量值變更管制圖(X-R,X-R…等)其X管制圖與R管制圖的管制界限席寬度取法,一般原則以組之樣本數(n)為參考,X管制圖之單位分度約為R管制圖之1/n倍。
(縱軸管制界限寬度約20-30m/m;橫軸各組間隔約2-5mm)
3)中心線(CL)以實線記入,管制界限則記入虛線;各線上須依線別分別記入CL、UCL、LCL、等符號。
4)CL、UCL、LCL之數值位數計算比測定值多兩位數即可。
(各組數據之平均計算數則取比測定值多一位數)
5)點之繪制有[•]、[○]、[△]、[×]…等,最好由廠內統一規定。
6)變管制圖,二個管制圖之繪制間隔最少距20mm以上,可行的話最好距30mm左右。
(7) 管制圖之判讀:
1)管制狀態之判斷(製程於穩定狀態)
A 多數點子集中在中心線附近。
B 少數點子落在管制界限附近。
C 點子之分布與跳動呈隨機狀態,無規則可循。
D 無點子超出管制界限以外。
2)可否延長管制限界限做為後續製程管制用之研判基準:
A 連續25點以上出現在管制界限線內時(機率為93.46%)。
B 連續35點中,出現在管制界限外點子不超出1點時。
C 連續100點中,出現在管制界限外點子不超出2點時。
製程在滿足上述條件時,雖可認為製程在管制狀態而不予變動管制界限,但並非點子超出管制界限外亦可接受;這此超限之點子必有異常原因,故應追究調查原因並予以消除之。
3)檢定判讀原則:
A 應視每一個點子為一個分配,非單純之點。
B 點子之動向代表製程之變化;雖無異常之原因,各點子在界限內仍會有差異存在。
C 異常之一般檢定原則:(如圖所示)
(8) 管制圖使用之注意事項:
1)管制圖使用前,現場作業應予標准化作業完成。
2)管制圖使用前,應先決定管制項目,包括品質特性之選擇與取樣數量之決定。
3)管制界限千萬不可用規格值代替。
4)管制圖種類之遴選應配合管制項目之決定時搭配之。
5)抽樣方法以能取得合理樣組為原則。
6)點子超出界限或有不正常之狀態,必須利用各種措施研究改善或配合統計方法,把異常原因找出,同時加以消除。
7)X-R管制圖里組的大小(n),一般采n=4-5最適合。
8)R管制圖沒下限,系因R值是由同組數據之最大值減最小值而得,因之LCL取負值沒有意義。
9)製程管製做得不好,管制圖形同虛設,要使管制圖發揮效用,應使產品製程能力中之Cp值(製程精密度)大於1以上
Ⅳ 進度計劃的檢查方法有
具體方法如下如改:
1、橫渣閉道圖比較如橡裂法。
2、「S」形曲線比較法。
3、香蕉」曲線比較法。
4、公路工程進度表。
5、前鋒線比較法。
6、一般網路圖,進度檢查的割線法——完工時點計演算法。
Ⅳ 進度計劃監測檢查方法有哪些
進度計劃監測檢查方法多種多樣,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作用。首先,比較計劃與實際進度是評估項目進展的基本手段,通過對比已完成的任務與計劃完成的進度,可以准確判斷項目是否落後於原定計劃。
其次,里程碑進度監測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它通過設立關鍵的節點來跟蹤項目的進度,以此確保項目能夠按時完成。這些節點不僅能夠幫助團隊明確項目的重要階段,還可以作為評估進度的重要依據。
再者,關鍵路徑分析能夠幫助識別項目中的關鍵任務,通過分析項目的關鍵路徑,可以排除與項目進度不一致的因素,從而更好地優化項目進度。這種方法對於保證項目按時完成至關重要。
此外,成本監測也是項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監測項目的實際成本與預算之間的差異,可以及時發現並調整成本超支的情況,從而確保項目的財務健康。
交付時間監控則關注於項目的最終交付日期,確保項目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交付。這對於滿足客戶需求和維護項目聲譽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風險管理也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識別和監控項目中的潛在風險,可以及時採取措施減輕可能對進度造成的負面影響。
最後,團隊進度監測是確保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監控團隊的進度,可以確定每個人是否完成了他們的任務,以及是否存在士氣或合作方面的問題。這有助於維護團隊的凝聚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