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改變自己,唯有讀書——我的讀書史
在周圍人的眼裡,我是一個愛看書的人,或許還是人如其名木木的獃獃的書獃子。仔細思量一下,我也覺得自己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因為除了讀書之外,我好像沒有其他的更大的愛好。至於自己為什麼就喜歡看書讀書,我好像從沒有想過,後來看了梁文道的一句話,自己就明白了,他的話是:「任何一本書被一個讀者拿起來的時候,他心底都有一種或許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慾望,就是要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這是一個很偉大也很卑微的慾望。」是的,從小至今,我就是想改變自己!而我改變自己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
出生於窮鄉僻壤的我,家裡世代都是農民,小時候根本不可能有書籍書香。但幸運的我,身邊有一些叔公叔婆很會講故事,每天去放牛的時候,我會給他們割草砍柴或幫一些小忙,然後換取他們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就這樣,我在口述的無字天書中喜歡上了故事,渴望更多的故事。
在小學階段,由於自己出生所處的年代及所在的鄉村小學落後,印象中自己所接觸的書本就是課本,比較幸運的是自己還能多接觸一下自己哥哥姐姐看過的一些故事書。據親人們及鄰居們對我的評價:愛讀書,以後不用耕田,是一個讀書人!
小學結束後,終於到了鎮上唯一一間中學,我猶如跳出了井裡,認識了更多的同學,接觸了更廣闊的天空,特別是還可以從同學那裡借來更多的書。在初中的生涯,我跟隨著同學們的喜好大潮流,看了古龍、金庸等的武俠小說,迷戀瓊瑤的愛情小說,更痴迷三毛《撒哈拉沙漠》的異域風情及其動人的文字。
記憶最深刻的是我閱讀的第一本名著是《少年維特的煩惱》。這一本書是在初一的時候,有一次,我到二姐家做客,無意間發現,他們家那殘破的所謂的書架上,零亂地擺放著一些書,主要是一些學習的課本,中間有一兩本故事書,還有一本就是《少年維特的煩惱》,當時並不知道它就是一本名著,我當然是先看完了故事書後,沒事幹了,繼續翻開它。然而一發不可收拾,我竟然一口氣把它看完了,我跟著書中的少年維特,似懂非懂地理解他的煩惱,非常震驚他的自殺......從此,我懵懂地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好書。
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了能還有機會繼續看更多的書,初中的最後時刻,我努力著拼搏著,最終考上了不用家裡負擔過重的師范學校。
終於到達了自己所就讀的師范學校,在這里,我真正知道了什麼叫做找到了新大陸。因為,學校有圖書館,我終於可以大飽眼福,可以看數不盡的書本了。
學校的圖書館是我最早到達的足跡,我借閱著三毛的一系列書籍,繼續如飢似渴地追逐三毛的文字。三毛的基本看完後,再來巴金的《家》《春》《秋》等,還有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錢鍾書《圍城》等。僅限於自己及同學所介紹的一些國內著名書籍基本看完後,我接著轉戰世界名著,蘇聯高爾基的《童年》、《母親》、《我的大學》、《在人間》深深吸引著我,這些書讓我知道自己與主人翁相比之下是多麼幸福幸運,自己更應該努力向上!
緊接著,我開始迷戀英國勃朗特姐妹的書籍。夏洛蒂·勃朗特 的《簡愛》讓我如痴如醉,《呼嘯山莊》更是讓我忘乎所有。
記得有一個冬天的夜晚,我和同學們都在班級里晚自習。到了第二節課時,我完成了當天的作業,便忍不住偷偷拿出藏在大衣里的《呼嘯山莊》。一看不可收拾,我完全忘記自己置身於課室中,忘記自己是正在上晚自習課的,全身心投入於故事主人翁的愛恨情仇中。
不知過了多久,課室異常寂靜的氛圍終於讓我有所覺察,我稍稍抬起頭,只見同學們的目光都投向於我,還在偷偷地笑,我不知何故。於是,我轉了一下身子,這下可被身後站著的班主任嚇得魂不附體了。不知何時,老師悄然到了課室,還發現了我在偷偷看書。當時我們讀師范的時候,各方面的紀律是相當嚴格的,晚自習也是有嚴格要求的。看著站在身旁多時的老師,我膽戰心驚的等著的批評。然而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老師沒有責怪,沒有說什麼,只是目光祥和的看了看我。雖然害怕的我卻並沒有收斂,當天晚上還打著電筒,躲在被窩里把《呼嘯山莊》看完了。
我喜歡俄國的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復活》,特別是《安娜卡列尼娜》,書中的女主人翁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 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看完之後,我很難相信、很難走出的安娜卧軌自殺的那一幕。
在讀師范的日子裡,我貪婪地看著世界名著,有《巴黎聖母院》、《茶花女》、《漂亮朋友》、《傲慢與偏見》、《湯姆叔叔的小屋》《十日談》、《牛虻》、《老人與海》《基督山伯爵》、《福爾摩斯探案集》、《飄》、《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白雪公主》、《海的女兒》、《魯濱遜漂流記》、《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福爾摩斯探案集》、《遠大前程》
《霧都孤兒》、《湯姆·索亞歷險記》、《百萬英鎊》、《堂吉訶德》、《亞馬遜漂流記》、《羊脂球》、《漂亮朋友》、《德伯家的苔絲》、《格列佛游記》、《安妮日記》、《浮士德》、《變形記》、《伊索寓言》、《嘉莉妹妹》、《名利場》、《熱愛生命》、《了不起的蓋茨比》、《娜娜》、《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希臘羅馬神話》、《木偶奇遇記》、《死魂靈》、《珍妮姑娘》、《獵人筆記》、《父與子》、《秘密花園》、《拿破崙》......
師范畢業後,我被分配回原來就讀的小學。時間過去了六年了,重返家鄉,我雖然身份發生了變化,但鄉村落後依舊,交通,通信等的閉塞,以及生活的艱苦,讓我又回歸到了無書的時光。然而我已不是我,我通過各種途徑,開始沒日沒夜地自學,參加自學大專考試,考完後又繼續自學本科考試。與此同時,我還虛心學習教學教法。於是,我在當地獲得了各種獎項。
後來,由於婚後家庭的緣故,我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到了一個三四小城市裡立足教書!由此,我又可以更多途徑獲得書籍,我開始悠閑地涉獵著各種類型的書籍。但還是以閑書小說為主。如莫言的《豐乳肥臀》是看的有滋有味的,特別喜歡他的東北高密鄉,還把他的大部分書籍看了。我特別喜歡以近代史為大北景的書籍,如《白鹿原》《陸犯焉識》等。後來喜歡上余華,從他的《活著》、《浮躁》、《兄弟》等,一本接一本地看。當然,紅火的劉慈欣也吸引我的眼球,於是找來他的《三體》《鄉村教師》等。
近十年,看教書育人的書籍,特別是育兒的書籍是越來越多的,如《正面管教》、《六A的力量》《刻意練習》、《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等。我數學教學方面的,主要看吳正憲老師的及華應龍老師的,家中收藏了共十幾本。
由於時代科技的發展,在偶然的機會上,遇見了王君老師,於是喜歡的不得了,把她的書籍也看了個遍,還在喜瑪拉雅不斷地聽。由於王君老師的緣故,關注了張麗鈞老師、李鎮西老師的微信公眾號,他們的每日推文是必看必學的,書籍也是不斷購買來學習的!
看書不算少的我,至今非常遺憾的是,自己看書不求甚解,沒有做讀書筆記,有深入的思考,只是為了追求書中故事的情節,只是為看而看,往往就是看過之後很快就忘記了。
然而,我還是相信三毛說的: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一路走來,始終相信,想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唯有讀書、讀書、再讀書!
⑵ 讀書遇見美好一一《讀書與用書》讀後感
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中《讀書與用書》一文,我對讀書及用書有了更深的體悟。
陶行知先生反對「先生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工人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的惡性循環,倡導「活的教育」,希望大家「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陶先生認為,書僅僅是教育和學習的工具之一,主張在生活中用書,而不是把讀書當成教育的全部,書只有用在為人的成長和追求幸福上才有意義。
讀書不斷遇見美好,我和我的同事們讀書的經歷,就是不斷遇見美好的過程。記得我剛參加工作那會,手中僅有課本和教參,所以整天忙於備課上課,可是心中仍然很空洞、迷茫,甚至時有恐懼、擔憂和埋怨,害怕擔憂自己的教學成績不好,埋怨學生不聽話,工作環境不好,家人不體貼,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等等,生活工作全成了灰色調。
2018年5月,學校組織讀書會,我和我的同事們開始共讀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本教育書籍,日本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並隨之加入了縣里的讀書群,原來許多學校的老師們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讀書。從此,我開啟了我的業余讀書生活之旅。我開始在網上購書,一本一本地讀起來,有時也陪孩子一起讀,有時偶爾寫篇小文章。讀了一段時間後,我感覺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原來我的工作也很好,學生們也是如此的可愛,家人們對我也是很體貼,我的孩子也有很多的優點,突然覺得我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甚至走在上班的路上,也能找尋到其中的美妙,是讀書感化並改變了我。我想起了曾讀過的一句話:「一個人或許會走的更快,但一群人會走的更遠。」我把讀書帶給我的美好分享給我的同事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讀書的隊伍中,並從中受益。
2020年元月,我校再次成立了讀書會,並命名為「1+1」悅讀悅寫俱樂部,我們動員老師們積極加入,並制定了相關的規則,指定了讀書的專門統計人員統計並按時公布老師們的讀寫情況 ,學校統一購書發放。我們已經共讀了《靜悄悄的革命》《做最好的老師》《帕夫雷什中學》《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愛心與教育》《教育,向美而生》等教育書籍 ,這些書籍每次都是學校統一購買發放給老師。參與的小夥伴不僅有年輕老師,還有50歲左右的中老年教師;不僅有普通老師,還有我們的兩位校長。
2020年,共讀的老師們共寫了一千多篇文章。今年六月份,我們把2020年老師們寫作的文章擇優分類編輯成冊,取名為《讀書,遇見最好的自己》,共分六冊,分別為《疫情篇》《親情篇》《師生篇》《讀書篇》《生活篇》,我們自主列印成冊發放到小夥伴們手中,極大地調動了小夥伴們讀書寫作的熱情。
有些老師讀書已經堅持了1000多天,有不少小夥伴們的讀書音頻已經超過了1000個,有些老師幾乎每天五點多就把讀書音頻發到了群中,我們的李校長有一段時間因工作繁忙而嗓子沙啞,晚上仍在堅持讀書。長春老師在醫院陪護生病的母親期間,一有時間就在醫院的角落裡讀書。一次,長春老師在縣立醫院的一個角落裡讀書,一個小孩子走了過去,好奇地聽他讀書,長春老師對此還寫了一篇文章呢!今年暑假,長春老師帶著母親到濟南的醫院檢查,他一直把我們共讀的書本帶在身邊,每天堅持讀書。一些老師和自己的孩子共讀,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帶領班級的學生在雙休日和假期積極讀書。
這學期,我們開啟了教師全員閱讀,書本循環閱讀模式,老師們讀書的熱情積極高漲。從早晨4點多到晚上11點多,不斷有讀書音頻發到群中,國慶假期開會,王秀玲老師提前到校半個小時,我聽見她說:「我利用這個時間得去讀書。」我當時聽了是很感動的,讀書真的成了我們老師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老師們真正地從讀書中遇見了更多的美好。
華應龍說:「別人說是因為工作忙碌不讀書,而我認為是因為不讀書而導致工作忙碌。」「不讀書的人,思想總在自己的圈子裡;讀書的人,自己就會在思想的圈子裡。」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以讀書修身養性,方能成為一個懂情趣、有溫度、會思考的人。以讀書不斷充實自我,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以遇見疊加遇見,使生活、工作更加豐盈、充實,不斷收獲幸福與美好。
⑶ 讀書成就了不一樣的華應龍
華應龍老師是一位傳奇教師,他從小縣城走到大京城,從讀書中、思考教學,提出的「容錯教育」,讓我們重新看待孩子,重新看待數學。一切的成功都歸因於讀書。
華老師愛看書也愛買書,他工資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來了買書,隨著教學任務的加重和其他的管理事物,華老師放棄了好多的愛好,唯獨一直讀書的習慣堅持著。書讀的痴情到了,口袋裡隨身攜帶著書籍,在零碎的時間里,等車、地鐵,公交車上都會隨時的拿出一本進行翻看。不但看書也瀏覽報紙、雜志。數學界相當出名的《小學數學教師》也是華老師必讀的內容之一。華老師總是能夠把所讀的跟自己所教的學科進行融合,以其恰當的形式融入到數學的教學中。有人讀書讀的數量很多,但是收獲卻很少,原因是不能再自己的教學中進行應用,沒有跟自己的教學實際相結合。
如何把數學「冰冷的美」轉換成「火熱的思考」。在華老師的課堂中就能夠找到答案,「角的度量」「我會用計數器」「孫子定理」等課總是讓人眼前一亮,讓學生感覺數學很好玩,數學就在身邊。在華老師的課堂中還能聽到一句句出口成章的成語,這個本事是他經常翻閱成語詞典的結果。那本是他在小學時候的獎品,他沒事就翻,日子就久了,便能熟記於心,妙語連珠了。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課堂中他妙語連珠,一個個知識點魔術般拋出來,孩子們的熱情被點燃,充滿生命熱情有溫度的課堂,孩子們怎能不喜歡?讀書與不讀書的教師的差別在於:愛讀書的人的課堂上充滿了激情,有信心,有底氣。而不愛看書的教師大多數習慣於照本宣科。
華老師在談到他成功之道,說,不讀書,他就不能成為特級教師。書給了他不斷成長的力量。他家的書櫃里有三種書:教育類書籍、人文社類書籍和數學類書籍。書多的多了,知識之間了聯通路徑就多了,當持續的閱讀也為持續的思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能量之源,華老師那高妙的課堂設計都是從生活中汲取的營養,而開放生活資源的功力,顯然是從持久的閱讀和思考中獲得的。
總結自己專業成長之路,華老師畫出了讀書、思考、教學、讀書的無限循環。我們也只有走上閱讀、實踐、思考的道路上,才能成就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