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食管癌診斷最簡便實用有效方法

食管癌診斷最簡便實用有效方法

發布時間:2024-11-12 19:46:20

『壹』 癌症的早期發現

早期覺察自身是否患有腫瘤?
要做到早期發現與是期診斷腫瘤,除依靠腫瘤防治中心的醫師和防癌普查以外,人們應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各種癌症的報警信號,並經常進行自我檢查。下面介紹幾點簡便的自查方法:
(1)最少每月一次自行觸摸頸部、腋窩、腹股溝(大腿窩)等處,檢查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一般認為,小於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結屬於正常),腫大的淋巴結質地如何,是否固定,有無壓痛。
(2)長期咳嗽時,應注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有血絲摻雜,注意咳嗽的時間,胸痛的部位,血量的多少,血絲的顏色等。
(3)食慾不振並出現消瘦、上腹痛時,若伴有惡心嘔吐,要注意觀察嘔吐物中是否帶有黑褐色內容物,注意觀察大便是否呈柏油狀或帶血,大便的形狀是否有改變。
(4)女性月經過後一周時,對照鏡子觀察自己乳房的外形有無改變,乳頭是否凹陷,將對側手指並攏,觸摸乳房是否有腫塊;腫塊的硬度、活動度如何,是否與皮膚粘連;乳房表麵皮膚是否有"桔皮樣"改變;有腫塊的乳房同側腋窩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
(5)女性每天或每周觀察白帶中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白帶是否帶有腥臭味。
(6)每天大、小便的習慣有無改變,特別注意大便時有無疼痛感、下墜感及糞便的外形有無改變。小便時觀察射程是否縮短,有無白色分泌物排出,有無血尿,會陰部是否有不適感等。
(7)長期聲音嘶啞時,應對照鏡子,張大口深呼吸,觀察咽喉部有無腫大的扁桃體及其它腫物。
(8)長期原因不明發熱時,應注意測量體溫,每日4次,早、中、晚、夜間各一次,連測3天,並做記錄。必要時查血常規、血沉等。
(9)男性應注意陰莖包皮是否過長,尿道口是否有潰瘍結節,陰莖冠狀溝是否有易出血的菜花樣腫物。
(10)劇烈活動後出現四肢疼痛且活動受限時,應注意四肢關節有無腫物,皮下是否可觸摸到腫物。若長骨部位出現無痛性腫塊,應及明去醫院骨科就診。
(11)隨時留意身體表面各部位的黑痣變化,注意是否在短時間內生長迅速、破潰。注意身體表面有無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
2. 癌症能早期發現嗎?
對於惡性腫瘤,早期正確診斷是施行合理治療以後及治療成功的關鍵。人體發生的各種惡性腫瘤,其中的大部分是發生和生長在身體體表或是易於檢查發現的部位。例如:皮膚生長的皮膚癌;口腔頭頸部發生的唇癌、舌癌、頰粘膜癌、扁桃體癌、鼻咽癌、喉癌、腮腺癌和甲狀腺癌;乳腺發生的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統發生的陰莖癌、子宮頸癌;淺表淋巴結發生的惡性淋巴瘤;還有肛管癌、直腸癌等。只有學會自我檢查的知識,就容易早期發生在體腔內的惡性腫瘤――胃癌、肺癌、腦瘤。
隨著現代醫療設備條件的不斷更新,癌症檢查與確診也越來越容易。所以,對中、老年人來說,定期體檢極為重要;而且應當把防癌體檢作為保健檢查的一項主要內容。
開展防治結合的腫瘤普查,是早期發現惡性腫瘤的最好方式,尤其對於腫瘤高發區。
只要我們重視癌症的早期症狀和體征,及時進行檢查,或定期進行普查,大部分癌症可以做到早期發現。
3. 常見癌瘤有哪些早期信號?
任何一種病,在發病前夕總會表現某些信號。如果了解這些信號,就可掌握疾病發生的規律、特徵,就有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提高治癒率。癌症常見的信號是什麼呢?
(1)吞咽食物時有哽噎感、疼痛、胸骨後悶脹不適、食管內有異物感或上腹部疼痛,是食管癌的首發信號。
(2)上腹部疼痛 人們習慣叫它心口疼。平時一向很好,逐漸發現胃部(相當於上腹部)不適或有疼痛,服止痛、止酸葯物不能緩解,持續消化不好,此時應警惕胃癌的發生。
(3)刺激性咳嗽,且久咳不愈或血痰 肺癌多生長在支氣管壁,由於癌細胞的生長,破壞了正常組織結構,強烈刺激支氣管,引起咳嗽。經抗生素、止咳葯不能很好緩解,且逐漸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發生。此種咳嗽常被認為是肺癌的早期信號。
(4)乳房腫塊 正常女性乳房,質柔軟。如果觸摸到腫塊,且年齡是40歲以上的女性,應考慮有乳腺癌的可能。
(5)陰道異常出血 正常婦女的月經每月一次,平時不會出現陰道出血。如在性交後出血,可能是患宮頸癌的信號。性交後出血一般量不多,如果能引起注意,有可能發現早期宮頸癌。
(6)鼻涕帶血 鼻涕帶血主要表現為鼻涕中帶有少量血絲,特別是晨起鼻涕帶血,往往是鼻咽癌的重要信號,鼻咽癌除鼻涕帶血外,還常有鼻塞,這是由於鼻咽癌症塊壓迫所致。如果癌症壓迫耳咽管,還會出現耳鳴,所以,鼻涕帶血、鼻塞、耳鳴、頭痛特別是一側性偏頭痛,均是鼻咽癌發生的危險信號。
(7)腹痛、下墜、便血 凡是30歲以上的人出現腹部不適、隱痛、腹脹,大便習慣發生改變,有下墜感且大便帶血,繼而出現貧血、乏力、腹部摸到腫塊,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其中沿腸部位呈局限性、間歇性隱痛是大腸癌的第一個報警信號。下墜感明顯伴大便帶血,則常是直腸癌的信號。
(8)右肋下痛 右肋下痛常被稱為肝區痛,此部位痛常見於肝炎、膽囊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癌起病隱匿,發展迅速,有些患者右肋下痛痛持續幾個月後才被確診為肝癌。所以右肋下疼應視為肝癌的信號。
(9)頭痛、嘔吐 頭痛等多發生在早晨或晚上,常以前額、後枕部及兩側明顯。嘔吐與進食無關,往往隨頭痛的加劇而出現。頭痛、嘔吐是腦瘤的常見臨床症狀,應視為顱內腫瘤危險信號。CT檢查有助於確診。
(10)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 造血系統的癌症,如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常有發熱現象。惡性淋巴瘤臨床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在淋巴結腫大的同時,病人可出現發熱、消瘦、貧血等症狀。因此,長期原因不明的發熱應疑是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信號。
出現以上種種可疑信號,既不能草木皆兵,也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並進行必要的檢查,以免貽誤病情,造成終生遺憾。
4. 診斷癌症常用的檢查手段有哪些?
診斷癌症主要通過以下途徑:①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各種常規檢驗及具有一定特異性的化驗。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②體格檢查:由於約有75%的癌症發生在身體容易發現的部位。因此全面的體格檢查,包括望診、觸診、叩診、聽診等十分重要,常常能發現相當一部分腫瘤,並能對其性質做出初步的判斷。③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常規透視、拍片、各種造影、各種體層檢查;CT、ECT、核磁共振檢查;B型超聲檢查,核醫學檢查等。④病理學檢查:脫落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⑤內窺鏡檢查:食管鏡、纖維胃鏡及纖維結腸鏡、支氣管鏡、膀胱鏡等。⑥放射免疫學檢查:如胎甲蛋白測定、癌胚抗原檢測,EB病毒抗體檢測等。⑦醫用激光診斷。
另外,開展區域性防癌普查,也是有較大價值的早期發現途徑。通過普查,能夠發現早期癌症病人,對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5. B超檢查適用於協助診斷哪些惡性腫瘤?
近年來,B超檢查在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已成為診斷技術中不可缺少的常規診斷方法,甚至已成為某些惡性腫瘤首選的影像協助診斷方法。
由於B超比X線、核素、CT等查方法方便、經濟、不依賴放射線,檢查時不必擔心受放射線的照射和損害。所以在腫瘤診斷中,應用非常普遍。B超切面聲像圖能從角度、多方位對病灶進行連續顯示觀察,有助於了解腫瘤的部位,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對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幫助。
目前常用B超協助診斷的惡性腫瘤有:肝癌、胰腺癌、膽囊炎、胃癌、惡性淋巴瘤、子宮癌、卵巢癌、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腫瘤、甲狀腺癌等。通常對2cm的腫物即能探測出來。還可以通過B超檢查,了解腹腔、盆腔、腹膜後等部位的其他疾患以及檢查胸、腹腔積液等。
6. 內窺鏡檢查適用於哪些腫瘤?
(1)食管鏡檢查 經細胞學檢查不能肯定診斷而需作活組織檢查者。
(2)纖維胃鏡檢查 適用於胃的良、惡性腫瘤的檢查,可通過胃鏡取活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3)纖維結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 主要對直腸、結腸的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4)支氣管鏡檢查 經細胞學檢查不能肯定診斷而X線徵象有癌瘤懷疑,需作支氣管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5)膀胱鏡檢查 對懷疑膀胱腫瘤,而需取活組織作病理診斷以確診者。
內窺鏡檢查的優點,在於能直接了解腫瘤的形態、范圍、性質等,更重要的對臨床診斷有確診價值的是可以取活組織進行病理診斷,無論對於診斷及鑒別診斷或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7. CT(斷層)檢查對任何類型的腫瘤都有必要嗎?
CT是電子計算機橫斷體層攝影的簡稱,是X線掃描檢查與電子計算機結合起來,由電子計算機將掃描信號儲存,轉換成圖像,從而判斷疾病的性質。近10年,CT已廣泛應用於腦、肝、胰等部位的腫瘤檢查。其檢查特點是:①圖像清晰、診斷效果好。②具有高度靈敏的分辨力,較常規X線攝影的敏感性大100倍,可以發現在小在1cm以上的病變,對早期腫瘤的診斷有很大價值。③為橫斷面成像,沒有影像重疊。可用於檢查全身病灶,但使用最多的是頭部,佔全部CT檢查的70%-80%。它不僅可檢查出腦血管疾病的原因,是腦出血還是腦血栓。CT檢查胸、腹腔內的癌病灶,可以明確癌病灶侵犯的范圍,是否侵犯周圍的器官。CT檢查對骨盆內的腫瘤檢查最有貢獻,因為X線檢查骨盆困難很大。
CT雖有以上優點,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於CT設備價格昂貴費用較高,所以如果應用普通放射科技術能夠明確診斷者就沒有必要再做CT檢查。所以說,不是什麼腫瘤都必須用CT檢查。
8. ECT協助確診腫瘤有什麼優點?
ECT是在CT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核醫學檢查新技術,稱為發射式計算機處理斷層攝影,取其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縮寫而成(Emi ion Compute Rized Tomography)。
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葯物引入體內作放射源,通過信息採集,計算機處理,重建圖像,顯示"靶器官"的血流動動態功能變化及各斷面的影像。
ECT檢查的優點:是受檢查者完全處於生理狀態下,更直觀地顯示臟器的形態、位置、大小,能動態地觀察臟器血流、功能變化,能重建多維空間圖像: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斜面。因而能確定臟器內有無腫瘤存在,其准確位置、大小、范圍如何,血流供應,功能及組織形態有無變化。對臨床診斷、腫瘤病程分期、治療方案擬訂、療效隨訪、預後評估均有很大實用價值。
人體全身骨骼及各種臟器都可以用ECT檢查。只要根據不同的"靶器官"選擇不同的放射性葯物引入體內即可。根據不同需要,ECT可作動態、靜態,全身、局部檢查,多門電路心臟功能顯像檢查以及各種斷面顯像。
ECT對於心臟的檢查可說是它的特色。當然,心臟患腫瘤極為罕見,但ECT檢查可提供較多的極為有效的心臟功能信息。
9. 核磁共振成像診斷癌瘤有何特點?
核磁共振成像或稱磁共振是一新興的醫學影像診斷技術,是70年代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低溫超導等技術綜合發展的產物。自從80年代正式應用於臨床以來,顯示了獨特的優越性,對腦深部腫瘤、腦干腫瘤、脊髓腫瘤、縱隔內腫瘤、心臟腫瘤等可以明確診斷。盡管核磁共振檢查作用獨特,但是否要做核磁共振檢查應由有關醫生根據具體情況謹慎決定。目前CT設備已較為普及,價格較核磁共振相對為低,故用CT可以確診的一般癌症,就沒有必要用核磁共振檢查。
10. 放射性核素檢查能協助診斷哪些癌症?
有的醫院叫同位素檢查;有的醫院叫同位素掃描;有的醫院叫核醫學檢查。准確地說,同位素檢查應該稱為"放射性核素檢查"。同位素即指元素周期表上序數相同,原子質量不同的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即指此元素具有效性放射性。將放射性元素製造成各種示蹤劑,讓其進入人體,並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最後進入到需要檢查的臟器中。根據示蹤劑的不同和腫瘤類型的不同,有的示蹤劑進入到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而不進入腫瘤組織,表現為病變區域的放射性缺損。有的進入到腫瘤組織中("親腫瘤"示蹤劑),則表現為腫瘤部位放射性增高,再用探測器如閃爍掃描機等探測體表放射線分布並列印出圖像或拍成照片。根據放射線分布情況,就能估計出腫瘤的部位、大小等。放射性同位素診斷具有無創傷、簡便等特點。對腫瘤的診斷,特別是甲狀腺、腦、肺、肝等處腫瘤的診斷有較大的幫助。
11. 確診腫瘤有無必做免疫學檢查?
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療效和預後均與機體的免疫狀態有密切關系,因而應用免疫學檢查,對腫瘤的確診及預後均有幫助。所以說,確診腫瘤做免疫學檢查是有必要的。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腫瘤免疫診斷方法有:(1)甲胎蛋白的測定 甲胎蛋白對原發性肝細胞癌有早期診斷價值,可以於症狀出現數月前在血中測出,現已廣泛應用於肝細胞癌早期普查。腫瘤切除後或有效治療後,血清中甲胎蛋白濃度往往下降,復發時則升高,故目前常用作判斷肝細胞癌根治效果及預後。(2)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是消化道腫瘤中發現的一種相關抗原,連續測定癌胚抗原,對結腸癌病人的療效及預後判斷有一定的價值。起源於腸道以外的惡性腫瘤和肺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亦有增高顯著者。(3)鐵蛋白和同功鐵蛋白測定 在腫瘤病人的血清中,鐵蛋白的濃度顯著上升。有報道上說,85%的肝癌症人血清中鐵蛋白濃度升高,其陽性率高於其它腫瘤,故鐵蛋白濃度的測定,常被作為肝癌病人的第二種標記。(4)胃癌的胚性硫糖蛋白抗原測定 這是檢驗病人胃液中的胃癌抗原,假若病人胃液中的胃癌胚性硫,糖蛋白抗原陽性,則患胃癌的可能性較大。(5)血清EB抗體的測定 EB病毒是一種有誘發腫瘤作用的病毒,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常有很高的抗EB抗體,故本法對鼻咽癌的早期診斷以及為病人進行隨訪觀察提供了有效線索。
12. 腫瘤確診的依據是什麼?
腫瘤的生化、免疫及影像診斷雖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要確定腫瘤的性質,仍然主要依賴病理學診斷。病理檢查是診斷腫瘤最標准最可靠的一種方法。它是將患病器官的分泌物製成塗片,或直接取下病灶小塊組織製成切片或印片,放置顯微鏡下觀察其細胞形態、結構等,確定腫瘤的性質。
病理學通常分為組織病理學和細胞病理學兩大部分。病理學診斷不僅可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及其預後,更重要的是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但病理診斷也有局限性。因其活檢標本、巨體取材和切片檢查均屬抽樣檢查,最終在光鏡下見到的僅是病變的極小部分,有時不能代表整個病變。另外病理診斷是否可靠也與病理標本的選取有關。有時也有假陰性的結果。對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不符者,應及時復查病理診斷,若病理診斷確切無誤,可考慮病理標本的選取是否相當。必要時重新取材,做再次病理診斷。以免造成誤診,貽誤治病時機。
13. 病理診斷的取材方法有哪幾種?
(1)脫落細胞學檢查 取分泌物(痰、乳頭溢液)、吸取液(胸、腹水)、刮出物(陰道分泌物)及尿等,作成塗片進行顯微鏡檢查。常用於子宮頸癌、食管癌、賁門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以及癌性胸、腹水的檢查等。
(2)鉗取活組織檢查 從病變部位取小塊活組織作檢查,叫活組織檢查,簡稱"活檢"。它是通過外科直接鉗取或內窺鏡下鉗取為主要手段。常用於皮膚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賁門癌、胃癌、膀胱癌、肺癌、陰莖癌、子宮頸癌、結腸癌、直腸癌或腫大之淋巴結等。
(3)吸取活檢 腫瘤較大又無潰瘍且處於身體表淺部位者,常可用吸取活檢來代替切取活檢,此法簡便易行,不用手術切開等復雜過程,還能減少病人的痛苦。臨床常用於甲狀腺腫瘤、乳腺腫瘤等的診斷。
(4)經皮穿刺活組織病理診斷 需要藉助於B超,X線電視,CT等導向下,將穿刺針穿入病變部位,取活組織作病理診斷,臨床可用於肝癌、膽囊癌、胰頭癌的確診。但因其仍有針道種植和導致癌瘤出血的可能,故臨床不作常規使用。

『貳』 物理療法和化學療法

化學療法就是利用能治療疾病,但不導致病人死亡的化學物質治療某種疾病。保羅·恩利希最先使用了這個名詞,他是一所研究感染性疾病和血清研究所的所長。
在利物浦,己有人試著用一種合成的砷化合物來治療寄生蟲的感染。但當恩利希試圖重復這些結果時,他發現疾病產生了對這種葯物的耐葯性。他要求化學家試著合成許多不同的砷化合物。
圖:一個18歲的病人因癌症化療後頭發脫落。
後來,另一位德國科學家弗里茨·紹丁在1905年發現了引起梅毒(一種經性傳播的疾病)的微生物。恩利希就用他的化合物來試驗對這種新微生物的治療作用。他高興地發現,606號化合物有效果。他把這種化合物稱為灑爾氟散,並戲稱它為「神奇的子彈」,因為它對梅毒有特效。1911年,它第一次運用於梅毒的治療。
從那以後,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能殺傷腫瘤細胞、不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的化學物質。在發現有效的化學物質之前,科學家得對幾千種化學物質進行測試。
許多種癌症現在能被治癒。干擾素是人體針對某些病毒發生反應後而自然產生的蛋白質。它們刺激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殺傷一些癌症細胞。它們已經被成功地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白血病,並能延緩一些腫瘤的發展。
化學療法是將葯物經血管帶到全身,對身體所有細胞都有影響。這種療法有時也稱為「胞毒療法」,因為所用葯物都是有害,甚至是帶毒性的,體內細胞,無論是否惡性細胞,都受到破壞。
化學治療的臨床應用有四種方式
1.晚期或播散性腫瘤的全身化療
因對這類腫瘤患者通常缺乏其它有效的治療方法,常常一開始就採用化學治療,近期的目的是取得緩解。通常人們將這種化療稱為誘導化療(Inction Chemotherapy)。如開始採用的化療方案失敗,改用其它方案化療時,稱為解救治療(Salvage Treatment)。
2.輔助化療(Adjuvant Chemotherapy)
是指局部治療(手術或放療)後,針對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病灶,防止其復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例如骨肉瘤、睾丸腫瘤和高危的乳腺癌病人術後輔助化療可明顯改善療效,提高生存率或無病生存率。
3.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針對臨床上相對較為局限性的腫瘤,但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有一定難度的,可在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先使用化療。其目的是希望化療後腫瘤縮小,從而減少切除的范圍,縮小手術造成的傷殘;其次化療可抑制或消滅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現已證明新輔助化療對膀胱癌、乳腺癌、喉癌、骨肉瘤及軟組織肉瘤、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及頭頸部癌可以減小手術范圍,或把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經化療後變成可切除的腫瘤。
4.特殊途徑化療
(1)腔內治療 包括癌性胸腔內、腹腔內及心包腔內積液。通常將化療葯物(如絲裂黴素、順鉑、5-氟脲嘧啶、博來黴素)用適量的流體溶解或稀釋後,經引流的導管注入各種病變的體腔內,從而達到控制惡性體腔積液的目的。
(2)椎管內化療 白血病及許多實體瘤可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腦膜最容易受侵。治療方法是,通常採用胸椎穿刺鞘內給葯,以便腦積液內有較高的葯物濃度,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椎管內常用的葯物有甲氨喋呤及阿糖胞苷。
(3)動脈插管化療 如頸外動脈分枝插管治療頭頸癌,肝動脈插管治療原發性肝癌或肝轉移癌。
合理用葯原則
盡管目前已有40餘種常用的抗腫瘤葯物,而且新葯還在不斷地發展,但欲取得好的療效,還必須有合理的治療方案,包括用葯時機、葯物的選擇與配伍、給葯的先後次序、劑量、療程及間隔時間等,才能做到全面、合理、有效地選擇聯合化療方案。通常聯合化療方案的組成要考慮以下原則:
1.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葯物,以便發揮協同作用;
2.葯物不應有相似的毒性,以免毒性相加,患者不能耐受;
3.單一用葯必須有效。
化療注意事項
(1) 開始治療前診斷必須明確,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與惡性組織細胞瘤必須得到血液學和骨髓細胞學診斷。惡性淋巴瘤與其它各種實體瘤必須得到局部組織的病理診斷,化療葯物一般不用於診斷性治療,更不能作為安慰劑使用,以免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 患者一般情況較好,血象及肝、腎功能正常,才能耐受化療。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慎重考慮葯物的種類與劑量:[1] 年老體弱;[2] 以往經過多種化療或與放療同時進行;[3] 肝、腎功能異常;[4] 明顯貧血;[5] 白細胞或血小板低於正常值;[6]營養不良、血漿蛋白明顯減少;[7] 腫瘤骨髓轉移;[8] 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9] 有發熱、感染或其它並發症;[10] 心肌病變等;[11] 慢性肺功能不全。
化療失敗的原因
1.病人方面
骨髓與其它重要器官(肝、腎、心、肺等)的功能不全,患者的一般情況太差,不能耐受化療。
2.腫瘤方面
原發或繼發性抗葯;增殖比率較低處於靜止期細胞多;腫瘤的負荷過大,瘤細胞在1011 以上。
3.葯物方面
選擇性不強,對腫瘤和正常組織細胞的損傷差別不大;對GO期細胞無效或效力太差;不能作用於「避難所」內的瘤細胞如不能通過血腦屏障而進入顱內;最有效的使用方法尚未找到。
基本概述
應用各種物理因素作用於人體,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稱為物理療法,簡稱理療。
物理療法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70年代以來,擴大了理療的適應證,提高了理療效果。隨著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更有效的物理療法,將不斷充實到理療學科中來。
[編輯本段]主要種類
1.人工物理因素療法
(1)電療法
包括靜電療法、直流電療法、低頻電療法、中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超高頻電療法、特高頻電療法、離子導入療法、電離空氣療法、電水浴療法、射頻療法、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等。
(2)磁療法
包括靜磁場療法、脈動磁場療法、低頻磁場療法、中頻電磁場療法、高頻電磁場療法等。
(3)光療法
包括紅外線療法、可見光療法、紫外線療法、激光療法等。
此外,還有超聲波療法、水療法、傳導熱療法、冷凍療法、運動療法、拔罐療法、電子生物反饋療法等。
2.自然物理因素的療法
包括礦泉、氣候、空氣、日光、海水療法等。
[編輯本段]主要作用
1.共同性作用和特殊性作用
(1)共同性作用:如充血、消炎、鎮痛等。
(2)特殊性作用:如低頻電流引起肌肉收縮;紫外線促進維生素D的形成;直流電流的電解、電泳,能將葯物離子導入體內;超聲波的振盪霧化;高頻電可使組織內部產生「內生熱」等。
2.直接作用和反射作用
(1)直接作用:如高能量激光治療疣、胎痣、血管瘤;紫外線刺激皮膚細胞和殺菌;直流電場內的離子移動;超高頻電場促使偶極分子振盪以及電解拔毛等。
(2)反射作用:是間接作用,是理療的主要作用機制,是不同於其他療法的主要特點,是借機體的反射作用和防禦性反應,來保持和恢復生理平衡,從而消除病理過程。
[編輯本段]應用范圍
1.預防
許多種物理因素應用於健康人,可以增強抵抗力,預防某些疾病。
2.治療
(1)消炎作用,理療都可促進炎症的吸收消散,按炎症的性質,可分別選用各種療法。
(2)鎮痛作用,主要對神經、關節、肌肉疼痛以及內臟的痙攣性疼痛。
(4)興奮作用,主要用於神經麻痹、肌肉萎縮、局部感覺障礙等。
(5)緩解痙攣作用。
(6)松解粘連、軟化瘢痕。
此外,有脫敏、殺菌、治癌、解熱及發汗作用等。
3.康復
物理療法在病後恢復和傷殘者功能重建中,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在病後,物理因素可以增進食慾,促進體力恢復,如紫外線療法、水療法、溫泉療法、日光浴療法等。對傷殘者功能恢復,如電療、光療、水療、體育療法均可廣泛應用,能提高勞動能力和降低殘廢率。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1.理療方法的綜合應用
(1)復合療法:即同時在同一患者或同一部位,進行2種以上的方法。
(2)聯合療法:先後連續應用2種以上的理療方法。
(3)交替聯合療法:是兩療法間隔時間較長的聯合作用,也即是交替應用。
2種以上理療方法之目的是利用物理因素的協同或相加作用以增強療效。
2.加劇反應的發生和處理
在某些理療過程中,出現症狀、體征惡化現象。這種加劇反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多在理療進行中自然消退。局部加劇反應如持續l周以上,或症狀進一步加重,則宜減少劑量,延長時間,或停止理療。全身加劇反應時應停止數日,從小劑量開始或更換其他理療方法。
3.適應和禁忌
(1)適應
應選擇適當的理療方法,針對治療某種病證,理療適用范圍包括各種炎症、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疾病、骨傷科疾病等。
(2)禁忌
嚴重的心臟病、動脈硬化、有出血傾向、惡病質及可刺激腫瘤細胞生長的物理因素,均屬禁用范圍。

閱讀全文

與食管癌診斷最簡便實用有效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甲狀腺超聲檢測方法 瀏覽:377
敦煌壁畫風化解決方法 瀏覽:626
日本電腦配置方法 瀏覽:222
松花粉的鑒別方法 瀏覽:194
手機設計表格的製作方法 瀏覽:337
有什麼方法支付寶充值 瀏覽:581
二期梅毒的治療方法 瀏覽:784
重症肌無力的治療方法 瀏覽:541
有什麼提神醒腦的方法 瀏覽:776
98乘以98簡便方法 瀏覽:620
碘伏消毒方法是怎麼樣的 瀏覽:246
金蝶專業版存貨計價方法在哪裡 瀏覽:231
實驗治療學方法的研究目的 瀏覽:588
培訓評估方法有哪些 瀏覽:23
閉孕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579
快速吃透比熱容的學習方法 瀏覽:926
調查群落密度用什麼方法 瀏覽:500
鑒別硬碟的方法 瀏覽:79
如何學習寫字方法 瀏覽:139
腰突後遺症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