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醫扶陽派脈學左手脈詳解
扶陽醫學,一個在中醫領域受到廣泛關注與學習的學術流派,尤其在近十年間形成一股學習潮。歷經近200年的傳承、探索與總結,扶陽醫學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理法方葯體系,應用於臨床實踐並展現出顯著效果。其核心思想強調陽氣的扶助,與《黃帝內經》中的「謹守病機」相呼應,理論根基和辨治原則與《傷寒論》一脈相承。
扶陽醫學在脈診方面有獨特的見解,其中左手脈的解析尤為重要。輕取脈法主要考察整體,通過輕輕搭上去的方式,了解心包、膽、小腸的氣機,以判斷是否存在膽病。而沉取脈法則著重於檢查腎脈,強調脈象的緩、力、神,以及腎脈是否沉取至骨、有力有神,這反映著正氣的盈虧。若出現浮、緊、滯等脈象,提示病邪入侵或正氣虧損。
膀胱脈是扶陽醫學的一個重要脈象,它反映了膀胱氣化功能以及外邪入侵的情況。浮緊之象提示可能有風、寒邪氣入侵,而臨床中需要結合病情綜合判斷。腎脈的考察則進一步深入,不僅看其是否沉取至骨、有力有神,還關注其是否浮起,這反映著正氣的流失或外越。左尺脈浮時,多為病情危重或虛陽外越的跡象,需根據臨床情況妥善處理。
在其他脈象的解析中,膽脈主要考察受風、膽囊炎、熬夜、飲酒等情況,而肝脈則需玄而有力、暢達,反映出肝氣的條達與否。心包脈滯或緊等現象提示心包受邪,需注意心包與心臟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肺對心臟的護衛作用。
心脈洪勾有力,反映了心氣、心血充沛,功能正常。洪勾脈的形成,猶如如意的勾起,呈現為心脈內部的回漩渦,體現心脈的標准形態。在理解心脈的同時,需關注其與五臟的整體關系,以及心臟作為人體泵的作用,維護心臟健康對於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貳』 教你在睡覺中養陽——一天中的陰陽特點(轉載)
時下,中醫養生方興未艾,猛龍過江各顯其能,中醫的火神派開創的扶陽理論似乎深得人心,並演化出各式各法。什麼附子興陽,火療壯陽,艾灸補陽,小分子水扶陽固腎……。殊不知,我們在追求各種各樣的養陽方法的時候,花了大量的時間,不少的銀子,卻未達到想要的目的,反而將自己的身體搞得亂七八糟,越來越差了。
其實,普通人養生扶陽的方法根本無需外求,就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將睡功貫徹落實到每天的實際行動中,人體的陽氣自然旺盛充沛,外邪不幹!
下面來說說一天中的陰陽之氣是怎樣交替變換的,人應該怎樣按此要求進行養陽
將一天分成四等分:
子時(23——1點)到卯時(5——7點)為陰出陽的過程,
卯時(5——7點)到午時(11——13點)為陽發散的過程,
午時(11——13點)到酉(17——19點時)為陽入陰的過程,
酉時(17——19點)到子時(23-1點)是陰收藏的過程。
在這四個區域中,早上子時到卯時,是陰出陽的過程,也就是將人體中的陰氣轉化為陽氣的過程,這個時間段,如果人能早起,並舒展身體,無論是練功、活動、幹活,都是在將人的陰氣轉化成陽氣的過程,就有扶陽、補陽、壯陽的作用。
卯時到午時,它是陽氣發散升騰的過程,這個時間段多多活動,鍛煉身體,就能使人的陽氣更好的輸布到全身的各個部位,不至郁結。
午時到酉時,它是陽氣入陰的過程,這個時候適當的小睡,就能幫助陽氣更好的入陰,具有很好的滋陰、助陰、固陰的作用,還能將人外在的陽氣導入體內,幫助體內的陰氣更好的向陽轉化。
酉時到子時,它是陰氣進一步收藏的過程,使陰的物質回歸到人體的最深層、臟腑與骨髓之中。
早起能夠將自身的陰氣更多的轉化成陽氣,可助陽興陽,這個好理解,那早睡就理所當然的成了養陰了,沒有養陽的作用,還有砍伐陽氣的作用。錯了,大錯而特錯!!!
早起是純粹的養陽之道,而早睡才是真正的養陽養陰之道。早睡,既可養陽又可養陰,它能陰陽同養。
什麼是陰氣,簡單的說,天中的氣濁了、多了,陰氣就多了。天中的氣清了、氣少了,陽氣就多了。故經言,「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就是說,濁的東西,不管是氣也好,塵也好,都要歸之於地,天空清靜了,陽自然就多了。
氣多則濁,濁氣為陰。試想下,我們平常看到的天空,如果烏雲滾滾,陰雲密布,那是不是陰氣太多,濁氣太重,陽氣不布的結果。這個時間是通過給地球艾灸壯陽、將烏雲驅散呢,還是讓其下場雨好。不用講,下場雨自然就清靜了,陽氣就來復了。
下雨,就是地球自然界陽入陰的過程。同樣的,我們人早睡,就能使體表的濁氣在睡眠狀態下,在心無旁婺的狀態得到清靜,得到雨降。
早睡養陰,同時養陽,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孩學習玩撒了一天,到晚上疲勞了,通過睡一覺,第二天又精神百倍。
早起,將陰氣轉化成陽氣,是最簡單最易做的養陽方法。
早睡,將陰氣收回人體之中,滋陰助陽,也是最簡單既養陰又養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