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去評價一個實驗方法的可靠性
一,確定一個研究的問題要注意的問題是: 1, 要確定這個問題值不值得研究. 2, 要確定這個問題研究的困難程度,看現有的技術和手段可不可以進行這個研究; 3, 看一下這個問題是別的研究者沒有發現過的,或是漏掉的問題. 4, 問題要明確化,這樣的問題才可以方便地轉化為實驗假設,可以對所要研究的問題下一個操作性定義.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 1. 現實的需要. 2. 理論來源(1)根據不同理論觀點之間的矛盾選擇課題(2)通過對現有理論觀點提出質疑選擇課題(3)為證實他人或自己的某一理論觀點而提出相應的課題 3. 研究文獻——矛盾、忽視、過失、或原先解決不了,現在能解決了的問題. 4. 從理論、方法、學科交叉等方面的新進展選擇課題. 二,形成實驗假設,並用明確的語言表述這一實驗假設. 假設是根據已有事實及原理所作出的猜測.科學假設是在一定專業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作出的一種理論思維產物.它體現為一種知識體系.明確自變數、因變數及其關系的過程,是研究課題操作化的過程,假設形成之後,即可實施具體實驗設計及實驗. (一)假設的種類 1. 預測性假設:是指對客觀事物存在的某些情況特別是差異情況作出推測判斷. 2. 相關性假設:是指對客觀事物相互聯系具體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測判斷. 3. 因果性假設:是指對客觀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推測判斷. (二)假設的標准(1)假設應有科學性.假設必須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指導,以一定的科學實驗為基礎,以一定的科學事實為依據,並且要經過一定的科學論證,決不是毫無根據的主觀臆測. (2)假設應有預測性.假設應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變數間的關系作出推測,是否正確有待於檢驗. (3)假設應有可行性.假設應該有較強的操作性,其中所包含的概念應該可以通過自變數與因變數加以操縱. (4)假設的語言應簡單、明了,以陳述句毫不含糊地加以說明.假設一般用「如果——那麼——」的句式或根據自變數與因變數的關系直接陳述可能的研究結果. (5)假設能包括所要進行的研究的變數之間的潛在的關系,而且假設必須以事實為基礎,而且能對已有的假設做出很好的解釋,並且能夠預測未來的事件. 三,確定實驗中的各自變數,包括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的確定. 要注意的問題是: 1, 自變數的確定:(1),自變數的操作性定義,用可觀察,可測量的事件,事物或是現象對現象進行准確的描述,這樣的自變數才是客觀的,有利於別人對實驗結果進行參考和重復驗證. (2),自變數能引起我們所要研究的因變數的變化. (3),自變數必須是可以變化的. (4),在實驗過程中,要設置適當的檢查點,檢查點之間的間隔至少要大於差別閾限,這樣才能保證自變數變化時,能引起因變數相應的變化. 另外,我們在呈現自變數的時候,還要注意自變數刺激的大小,呈現方式,空間位置,呈現的時間順序和呈現時間的長短等問題. 2, 因變數的確定:因變數的選擇必須具備一些固有的性質,這是我們選擇一個好的因變數的標准. (1) 有效性,因變數的變化確實是由自變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從樣本所測得的因變數的結果能夠代表這個樣本所在的總體. (2) 可靠性,在其他所有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重復測量時因變數的變化的一致性. (3) 靈敏度,因變數能夠靈敏地反映出由自變數所引起的機體的反應變化. (4) 數量化,能數量化的指標可以更細地反映出反應變數的變化,而且能夠搜集到客觀的數據,可以進行科學地比較. 3, 無關變數的控制:一個好的實驗設計,對無關變數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無關變數影響實驗的內部效度,混淆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我們在實驗設計之前可以通過查閱文獻,作調查,或是根據自己或是前人的研究的經驗來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包括哪些影響因素,哪些是需要控制的,用怎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我們就可以在實驗設計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控制無關變數的方法來控制無關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 四,確定研究的總體,抽取樣本以及分配樣本. 我們在實驗之前, 1, 要確定我們所要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人還是動物?),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以此來確定實驗的總體,也就是說確定我們實驗的被試應該是屬於一個具有哪種特徵的總體? 2, 再確定我們所要研究的是總體還是總體中的一部分(能代表總體的樣本)? 3, 如果是研究一個樣本的話,再確定怎樣從總體中抽取樣本?樣本的大小?以及樣本如何分配到實驗處理中去. 這里最重要的就是抽取的樣本能最大程度的代表所要研究的總體――樣本的代表性. 五,進行實驗設計及其對實驗的控制. 實驗設計有好多種,從廣義上來就,實驗設計包括真實驗設計,准實驗設計和非實驗設計.首先我們要根據我們的研究的類型確定我們要採用哪一種實驗設計?在選擇進行哪一種實驗設計的時候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參考:樣本的大小,被試的特徵,自變數是否可以進行操縱,以及自變數的多少,自變數的性質. 另外在進行實驗設計時還需考慮對實驗的控制,從自變數的操縱,因變數的測量以及無關變數的控制幾方面入手. 六,實施實驗應該注意的問題: 1,指導語的確定:指導語是指主試為了交代實驗任務向被試所說的一系列話. 指導語的制定應注意以下要求:(1) 在實驗實施之前,研究者根據實驗目的和要求,嚴格確定被試的指導語.確保指導語能將實驗的實驗過程,所要注意的事項,被試的實驗任務都體現出來. (2) 在指導語中需要把被試應該知道的事項交代完全.告訴被他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3) 要確保被試確實懂得指導語.最好在被試看完指導語之後,要他重復一下實驗要求他做什麼?怎麼做? (4) 指導語要標准化.即前後應該一致,統一. 2,在進行實驗之前,一定要進一步地從頭至尾地考慮一下,實驗是否地真的按照實驗設想進行的,還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試和被試的時間的安排是否已經妥當了?實驗儀器是否正常運行?實驗程序是否正常運行?實驗數據的搜集准備是否完備? 3,無關變數的控制.利用各種無關變數的控制手段,控制好實驗過程中的無關變數. 4,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額外的刺激的干擾! 5,注意主試的態度,言行,語氣和行為穿著等一些方面對被試的影響. 七,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解釋. 要注意的問題是,要用合理的統計方法對我們搜集到的數據進得統計而且還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評價.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解釋的時候要注意推論的范圍,不能太大. 八,寫出實驗報告在寫實驗報告時要注意格式規范,這樣有利於研究成果的交流.而且語言要准確,簡潔.結果的報告要客觀,分析要有根據,討論部分根據我看的一本國外論文發表的書上面的要求就是「tell a good story」(講一個好故事).
⑵ 如何評價實驗方法的精密度
評價實驗方法的精密度:系指用該法測定同一勻質樣品的一組測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它們越接近就越精密。
在葯物分析中,常用標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或S); 相對標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deviation,RSD),也稱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
制度須知
通常採用高、中、低三種濃度的同一樣品各7-10份,每種濃度的樣品按所擬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開機後,一一測定。計算每種濃度樣品的SD值及RSD值。
批內精密度也可視為日內精密度(with -in-day precision)。所得RSD應爭取達到5%以內,但不能超過10%。批間精密度(between-run precision):是不同次測定的精密度。通常採用高、中、低三種濃度的同一樣品,每種濃度配製7-10份,置冰箱冷凍。
⑶ 實驗方法的性能評價有哪些方面內容
定量實驗和定性實驗的性能評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准確性:實驗結果是否與理論值或其他實驗結果相符合,包括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的影響。
精密度:實驗結果的重現性和穩定性,即實驗數據的離散程度,主要由隨機誤差決定。
靈敏度:實驗方法的響應能力,即對樣品中低濃度成分的檢測能力。
特異性:實驗方法的針對性,即能否准確檢測目標物質而不受其他干擾物質的影響。
重現性:實驗方法的可重復性,即在不同實驗室或不同實驗者之間,是否能夠得到相似或一致的實驗結果。
穩定性:實驗方法的長期穩定性,即實驗方法在不同時間段內,是否能夠得到相似或一致的實驗結果。
適用范圍:實驗方法的適用性,即能否滿足特定的實驗需求和檢測要求。
這些性能評價指標可以用來評估實驗方法的可靠性、准確性和適用性,為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和可信度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