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區域測查方法有哪些

區域測查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10-22 11:24:45

Ⅰ ★地理學習評價的常用方法哪些

地理評價方法多種多樣,可以從不同視角進行分類。常規的地理學習評價包 括:書面測驗法、觀察法、談話法、調查法等。按評價主體劃分的地理學習評價
有:教師測評(上述的常規評價多屬於教師測評)、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 參評等。按評價過程劃分的學習評價有: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等。按學習內容歸類可分為:地理基本知識與技能評價、地理研究性學習評價、 任務型地理學習評價、體驗型地理學習評價、表達式地理學習評價等。按表現性
質分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定性評價如檔案袋評價、表現性評價法、蘇格拉底式 研討法等;定量評價如使用量表法、各種考試評價等。按地點劃分的地理學習評
價有:課堂學習評價、實地考察評價、網路信息活動評價等。從學習成果來考慮, 評價的形式更是琳琅滿目:地理牆報、地理論文、地理攝影、地理錄像、地理標
本、地理學具,等等。 對地理學習評價而言,任何單一的評價方式都不可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發展水
平和發展過程,都不可能對學生學習情況作出全面的評價,不可能解決教學過程 中發生的所有問題,因而,我們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和運用恰當的評價方式,以
增強評價的針對性,發揮各種評價方式的優勢,克服其局限性,以發揮評價的促 進作用,體現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
思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如以學習過程的評價看,就需要根據 學生所處的不同學習階段,靈活選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方
式。實踐證明,在地理學業成績評價的所有方式中,應用最廣泛的依然是量化的 書面測試型評價,而質性評價的典範代表則是地理檔案袋評價與觀察法評價。
地理測試型評價是典型的量化評價方式,盡管新課程強調質性評價方式的應 用,但它在實際地理教育教學評價工作中依然最重要的手段和依據。根據測試的
功能,可將地理測試劃分為診斷性測試、形成性測試與終結性測試等類型。診斷 性測試是在新的學習任務開始之前,為了使教學內容適合於學生已有的地理認知
水平,而對學生的地理學習基礎進行測試,常應用於開學初的摸底檢測,以及課 堂教學初始對上節課的學習效果進行診斷。形成性測試是在地理教學方案實施、
遠程培訓課程資源•地理 課程教學進程中進行的測試,其目的在於及時獲取反饋信息,發現存在的問題與
缺陷,並以此為依據修改、完善教學計劃或幫助學生改進學習,如課堂學習效果 檢測、單元學習水平檢測等。終結性測試是指為了對已制定好的地理教育教學方
案、計劃、課程等整體效果作全面鑒定所進行的測評,如期末地理測試、地理會
檔案袋評價是一種新興的質性評價方式,也是新課程評價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學生的地理成長檔案袋評價是指根據地理教育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學生地
理學習過程中的成果收集起來,通過合理地分析與解釋,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 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並通過學
生的自我反思,激勵學生取得更高的成就。地理檔案袋內裝的材料應該是學生認 為最能反映其學習成就的實物材料,可以包括地理作業本、地理填圖冊、閱讀過
的書目及使用過的材料清單、學習日誌、自己繪制的地圖、自我反省材料、實驗 報告、調查報告、自創的公告、自己拍攝的地理景觀照片、學生訪談報告或其他
錄像資料,傳統成績測驗分數、項目設計方案、小組活動資料、卡通畫、模型照
《標准》指出:「觀察法是評價者根據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行為表現等的觀察記錄,對照事前准備的標准進行評價的方法。觀察法適用於學生評價:(1)參與
地理學習活動的表現,如在口頭表達、描繪地圖、繪制地理圖表、讀圖分析等一 般地理活動中的表現;(2)在提出地理問題、收集地理信息、討論、實地觀測觀
察、真實性情景的問題解決等地理探究活動中的表現;(3)地理方法掌握與運用
的狀況,如區域比較方法、區域綜合分析方法等方法的掌握與運用;(4)在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真實表現和發展狀況。」
【案例1】讓學生了解地理檔案袋――揚州市地理檔案袋評價計劃公告書 同學們: 新學年快樂!
本學期,大家將要完成一個地理檔案袋計劃。這個計劃是為了培養你的地理 學習興趣,幫助提高你的地理素養。具體計劃如下: 一、評價目的
1.清晰顯示你在地理學習中取得的進步; 遠程培訓課程資源•地理 2.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你的地理學習狀況; 3.幫助你學以致用;
4.使你對自己的地理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二、評價項目 1.地理測驗和考試項目
該項目包括本學期你所有的地理測驗和考試試卷及訂正記錄。每次測驗和考 試結束後,你都要對出錯的題目仔細訂正,訂正應在另一張紙上完成,並附在試
卷後面,所有的試卷和訂正都要按期提交裝入檔案袋中。 2.自繪的地圖、圖表等項目
該項目不僅包括你手繪的一些地圖和地理圖表,而且還包括你製作的計算機 演示課件。對演示課件,你要能夠提交一份製作過程報告和一份演示操作說明。
3.地理研究性學習項目 本學期要求你能自己提出問題並進行研究。這將需要你提出推測和假設、收
集資料和信息、進行調查或實驗,並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最終必須把一份研究 過程報告和你的研究結果提交並裝入檔案袋中。 4.其他項目
除了上述三個項目,你還可以把自認為最能代表你的地理學習進步狀況的作 品提交並裝入檔案袋中,如地理小製作、地理模型、課外閱讀的有關地理的書籍
和文章的清單等,但該清單上的每一本書或文章,都應該附有你對它的介紹或思
三、注意事項1.你的檔案袋必須包含以上四個項目。第四個項目中包含的內容你可以任 選一個提交。
2.每一項都必須在規定的日期提交,地理教師會在這一日期收齊。 3.地理教師會在學期中間適當的時候和學期結束時分兩次對檔案袋中的項
目進行評價,屆時會請你自己、同學和家長一起參與評議。 四、地理檔案袋評價表 遠程培訓課程資源•地理 檔案內容 地理 作業 地理 測試 模型項目
設計 方案 研究 資料 研究 報告 最佳 作品 量化 等級 教師寄語綜合等級 說明:評價等級採用A、B、C、D 四級制,其中A 為優秀,B
為良好,C
為不合格。在評定綜合等級時,依所有評價等級中出現頻率最多的等級而定;如果相鄰等級出現次數相同,本著鼓勵的原則,優先取較高的等級;如果不
相鄰的等級出現次數相同,可取中間等級。 【案例1 解讀】 本案例是對開展地理檔案袋評價的宣傳,除了向學生介紹檔案袋評價的意義
與基本要求外,也指明了建立檔案袋的基本思路,實際上也是一份評價方案。 本評價方案強調對地理學習過程性進行跟蹤評價,其優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檔案袋評價目標具有發展性特徵。依照評價方案的計劃,學生建立檔案 袋的過程,就是展示自己地理學習成果的過程,它能夠不斷促進學生地
遠程培訓課程資源•地理 理素養的提高。 2.檔案袋評價主體具有多元化特徵。本案例注重多主體參與評價,教師不 再是唯一
評判者,對每一項目的評價都關注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與同學 之間的相互評價,並且尊重家長的意見,因此評價結論能夠更客觀地反 映學生的地理學業成就。
3.檔案袋評價內容具有多樣化特徵。方案中評價內容豐富多彩,大致分為 地理作業類、測試類、地圖類、模型類、最佳作品類、研究性學習的設
計方案及資料、報告類,能夠比較全面地記載學生地理學習的各項收獲。 4.檔案袋評價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從檔案袋評價表看,檔案袋
質量將定性的評價項目用A、B、C、D 四個等級加以評定,這是一種量化 的等級評價,同時對檔案袋整體質量要求學生個體、同學、家長、教師
分別給予表述性評定,肯定取得的成績,指出不足。因此體現定性評價 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案例2】思維過程的考查――一道有趣的試題
下列材料為日本學生小丸子所寫的一則日記,請判斷下劃線處的正誤,並 對你認為錯誤的說法闡述判斷理由。 材料:小丸子的春假日記
最近爸爸要到中國內地經商,我買了一本中國旅遊手冊。正巧班上同學來家裡玩,大家都對此本書感到相當好奇。 書中寫到「晝夜溫差大,年降水量約為 500
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氣候干 燥。」美環說:「這樣的氣候狀況應該是屬於(1)乾燥氣候吧!」小玉看封面窯洞的圖
樣,大聲的說:「這種建築大多位於(2)雲貴高原上。」豬太郎說:「中國的東南部現在
正處於(3)梅雨季節!噗!」野口說:「梅雨將影響(4)黃河中下游地區!」花輪說:「寶
貝們,台灣現在正受到中國大陸(5)沙塵暴的影響喔!」感覺大家都好厲害,不用 看書就可以知道這么多。
大家問我看完這本書有什麼感想,我說:「一胎化政策使中國出生率減少,現 遠程培訓課程資源•地理
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6)印度,所以我們日本要努力增產報國,登上世界排名第
一的國家。」爺爺說:「因為出生率減少,也使老年人口有增加的趨勢。目前老年人
口數居世界首位的國家是(7)中國喔。」奶奶說:「小丸子的爸爸要到四川工作,聽
說那裡氣候相當濕熱,主要是受到(8)緯度影響所致。」媽媽:「聽說中國南部的房
屋都有騎樓,爸爸出差的地方應該也會有(9)騎樓的設計吧!」為了要顯示我有專
心念這本書,我大聲說到:「中國的交通特色是南船北馬,主要是受(10)氣候的影 響喔!」呼!一時之間,感覺大家都以佩服的眼光看著我。 正確的選項
(填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2解讀】 本案例是一道形式新穎的測試題,它將一名日本學生的日記作為命題素材,
考查學生對中國地理特徵的掌握情況以及地理綜合分析的能力。 本試題考查的知識突出綜合性與地域性特點。首先,解答此題需要對中國
地理的概況有綜合性的了解,地理基礎知識涉及氣候特徵及成因、地形區分布、 聚落形態與環境的關系、人口特徵等內容,還要求對中國、印度、日本的人口特
征進行比較,因此說試題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徵。其次,試題材料多 處涉及到具體的區域情境,如對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台灣、四川等區域的空間
分布、區域差異特徵需要加以分析,判斷正誤,這是地域性特徵的考查。 本檢測題對地理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通過創設實際情境材料,考查學生
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並要將地理信息加以比較、分析、推理、判斷,從而判斷 正誤,這也是考查學生應用地理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錯誤選項的原因分析,
則對闡述地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Ⅱ 埋在地下的水管漏水,有什麼辦法可以檢查測嗎

可以用閥栓聽音法,地面聽音法,下面具體介紹一下方法:

1、首先要確認是不是真的水管漏水了,把兩頭堵上,找一個水管測試壓力的機器,試試看加點壓力機進去,然後等個半小時,看看是不是有壓力明顯減小的情況,有的話就是確實漏水了。用這個方法確認具體是哪一段水管漏水,確認之後有條件的話,就把漏水的那一段水管換掉,沒條件的話可以另外鋪設一條替換使用,原來的廢棄掉。不推薦做修補,因為水管內壓力大,修補的話保不了多長時間的,還會漏;

2、地面聽音法
當通過預定位方法確定漏水管段後,用電子放大聽漏儀在地面聽測地下管道的漏水點,並進行精確定位。聽測方式為沿著漏水管道走向以一定間距逐點聽測比較,當地面拾音器靠近漏水點時,聽測到的漏水聲越強,在漏水點在上方達到最大。

(2)區域測查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埋在地下的水管漏水的方法有互利管道查漏告訴可以用音聽檢漏法找出漏點進行維修,音聽檢漏法分為閥栓聽音和地面聽音兩種,前者用於查找漏水的線索和范圍,簡稱漏點預定位。

拾音器放置間距與管道材質有關,一般說來,金屬管道間距為1~2米,而非金屬管道為0.5~1米,水泥路面間距為1~2米,土路面為0.5米。

參考資料:地下水管-網路

Ⅲ 區域地質調查地質填圖時觀測路線布置方法有哪些

區域地質調查地質填圖時觀測路線布置方法一般有兩種方法:
一是大致垂直於(橫穿)填圖區的岩層和構造線的走向布置路線,稱為穿越法;
二是沿各地質體界線或對其他地質現象進行追索觀察,稱為追索法。
在野外填圖過程中一般以穿越法為主,並輔以追索法。將各條填圖路線中的各觀察點,根據所觀測到的內容(如岩性)的相似性、地質體產狀及區域地質構造現象等,並按所確定的填圖單位,合理地互相連接起來便圈繪出了填圖區域內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形成了野外地質圖(原始地質草圖)。

Ⅳ 區域物探

一、概述

1985年在開展寶安等4個圖幅1∶5萬區域地質(礦產部分)調查工作時,以縱坐標20°帶200km線為界分東、西兩區,東區448km2面積採用1∶5萬比例尺500m×50m測網;西區443km2面積採用1∶10萬比例尺1000m×100m的測網,進行磁法測量普查。通過以上工作,共圈定磁異常47個。根據磁場變化特徵,全區劃分為8個磁場區(帶)並進行地質解譯。同時系統測定了該區各類岩石(礦)的磁參數,掌握了岩石的磁性特徵。在電法測量方面,沒有系統開展電法工作,僅在區內打鼓嶺鐵礦區和山仔下多金屬礦區進行過1∶1萬和1∶1000的電法剖面工作。此外,羅湖-深圳水庫一帶開展構造地質電法普查,及羅湖橋-南頭開展水文與工程地質電法普查工作。2008年開展的「深圳市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危險性評價」中,第一階段進行了淺層地震勘探和活斷層深部結構大地電磁陣列探測。鄰近香港地區進行過區域重力調查,該區重力場通過632個站(包括499個陸地站和133個海底站)測取。同時根據數字岩區模式進行了岩區校正。

二、磁法測量

(一)區域磁性特徵

1.地磁要素

從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70年編制的地磁圖中,獲悉深圳地區的地磁要素為:

1)正常地磁場水平分量(Ho)為37958nT。

2)正常地磁場垂直分量(Zo)為22577nT。

3)地磁傾角(I)為30°40′2″。

4)地磁偏角(D)為1°24′1″西。

5)地磁場垂直分量緯度變化為13nT/km。

到1980年後,地磁傾角增大12′,對推斷解釋無影響。

2.岩石的磁性特徵

(1)測定方法

1985年利用實測地質剖面和異常區採集的岩石標本,以磁秤法第二位置的方式測定,並將儀器向南轉一角度使儀器靈敏度提高至3 nT左右,測定標本的3個軸6個面共24次讀數進行計算整理,對讀不出數的標本視為無磁性。

(2)沉積岩磁性特徵

1)泥盆系:泥盆系沉積岩分布於深圳市的中北部和東部,局部岩石具有磁性,主要為含鐵細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和雲母石英片岩。磁鐵礦物為磁鐵礦,呈浸染狀,其磁化率幾何平均值在(90~1200)×10-6 4π(SI)之間變化,剩磁較強,幾何平均值為(50~6770)×10-3 A/m,一般能形成200~800nT。

2)下石炭統:石磴子組地表出露僅見於葵沖豐樹山、高圳頭等地,由灰岩和大理岩組成,磁測反映不具磁性。測水組主要沿深圳斷裂帶分布,其下段的下部磁性岩石由於鐵質含量不均,磁性變化較大,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100~800)×10-64π(SI),剩磁幾何平均值為(200-1200)×10-3A/m,最大可達12500×10-3A/m,一般可引起200~600nT連續的磁異常帶;測水組上段上部的含鐵砂岩、石英片岩等磁性比下段下部稍弱,其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30~380)×10-6 4π(SI),剩磁為(80~2600)×10-3 A/m,一般可引起100~200nT的磁異常。

3)下侏羅統:金雞組和橋源組主要分布在東部葵沖之北,金龜—羅屋田一帶。岩性為石英砂岩和泥質頁岩等,一般無磁性。但在金雞組的局部地段因受蝕變、變質等作用,局部含磁性礦物富集,其岩性主要為變質砂岩、絹雲母板岩等,經岩礦鑒定鐵質含量為3%~5%,其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70~765)×10-64π(SI),剩磁較強,幾何平均值為(70~2800)×10-3A/m,一般可引起200~400nT的磁異常。

4)下中侏羅統:塘廈組分布於布吉-橫崗一帶,岩石一般不具磁性,但局部地段因夾有中酸性熔岩而具有一定的磁性,或因侵入岩侵位圍岩受接觸變質形成磁鐵礦,而具有磁性。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70~390)×10-6 4π(SI),剩磁為(50~500)×10-3 A/m,一般可引起100~200nT的磁異常。

(3)火山岩磁性特徵

深圳市的火山岩分布於中部梧桐山、東部壩光-筆架山、七娘山等3處,岩石一般不具磁性。但局部英安-流紋質凝灰岩,由於含磁性礦物而具有較強磁性,磁性率幾何平均值為(400~1300)×10-64π(SI),剩磁為(50~11000)×10-3 A/m,一般可引起100~300nT的磁異常。

(4)侵入岩磁性特徵

1)中侏羅世大嶺山序列:鹽田坳單元為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片麻狀花崗質混染岩等,一般屬弱磁性或無磁性。其磁場普遍反映為較高背景值,強度一般為100~150nT,磁化率為(30~600)×10-6 4π(SI),剩磁為(30~170)×10-3 A/m,能在高背景的磁場上產生個別點的跳躍。

2)晚侏羅世龍崗序列:王母單元和屯洋單元主要岩性為黑雲母花崗岩,因局部磁性礦物富集而具有一定的磁性,其磁化率一般為(200~5000)×10-6 4π(SI),剩磁為(70~1700)×10-3 A/m,一般可產生200~400nT的局部磁異常;在屯洋單元西南側大梅沙一帶具較強磁性,磁化率為(200~1700)×10-6 4π(SI),剩磁為幾十10-3 A/m至4000×10-3 A/m,此處出現明顯的磁異常,實測強度為200~500nT。

3)早白堊世高潭序列:主要分布有白芒、南頭、赤澳、下徑心、鵝公等單元。其中白芒單元普遍具有一定的磁性,而南頭單元僅在北側與元古宙變質岩接觸帶的局部地段見石英正長岩具有較強磁性。白芒單元經岩礦鑒定含磁鐵礦,通過重砂分析磁鐵礦含量達23g/10km。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630~12000)×10-6 4π(SI),剩磁變化較大,幾何平均值為(60~1600)×10-3 A/m。

4)晚白堊世樟洋序列:主要有大新、插旗山、半天雲等單元,岩性以花崗斑岩為主,一般不具磁性。

(5)變質岩磁性特徵

變質岩分布於西部福永、梅林至深圳水庫一帶,磁測岩性主要為石英片岩、雲母片岩、黑雲母斜長變粒岩和混合花崗岩等。這類岩石一般不具磁性,反映多為平穩的負磁場,強度在-50nT至-100nT。

(二)區域性磁場分布與解釋

深圳市的沉積岩一般以平緩的負磁場並局部有異常變化為其特徵,而岩漿岩則常以正磁場出現。全區大致劃分為8個磁場區(帶)。

1.白芒-南頭正、負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西部九圍一白芒-板田、南頭一帶。

1)白芒跳躍正磁場區:位於九圍-白芒-板田一帶,面積約180km2。強度一般為50~100nT正異常。該磁場區是由白芒單元侵入岩體所引起。

2)南頭-福田低弱平緩磁場區:位於南頭-蛇口-福田一帶,以土50nT並以負值為主的平緩磁場與特徵。磁場區的東北部一般為低弱平緩的正值,南部為低弱平緩的負值,其分布范圍與南頭單元侵岩體邊界基本吻合。另外,南頭與白芒兩單元之間,地表為無磁性的元古宙變質岩,在其東部相應部位出現升高的磁場,推測在變質岩的下部兩個單元侵入岩體可能相連;而在西部相應位置強度則為負磁場,推測兩個侵入岩體不相連或埋藏較深,該處變質岩厚度較大。

2.黃田-西鄉平緩負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西部福永-西鄉一帶,北東側與白芒跳躍正磁帶相接,以-50nT至-100nT的平緩磁場為其特徵。該區地表出露變質岩、混合花崗岩及第四系,經測定這些岩石均不具磁性,磁場帶基本是變質岩系的反映,因此推測第四系覆蓋層之下,仍是變質岩的分布區。

3.布吉-橫崗正負跳躍低值磁場區

該磁場區分布於羅湖-布吉-李朗、橫崗一帶,西與白芒磁場帶相連,東側為赤水洞-橫崗異常帶,以±20nT至±80nT的跳躍磁場為其特徵,地表出露塘廈組,磁場區南部為變質岩,北部有小面積的測水組出露,這些地層岩石一般為無磁性,但局部地段塘廈組含火山碎屑岩,具有一定的磁性,因此在低弱磁場背景上出現較明顯的局部異常。

4.赤水洞-橫崗正負伴生異常帶

該異常帶位於中部赤水洞-橫崗一帶,基本沿深圳斷裂帶(田螺坑斷裂南段西側、橫崗斷裂北段東側)展布,走向北東。異常帶由赤水洞和橫崗4個異常組成,呈帶狀分布,正負相間,負值在北西測,其中有兩個異常規模較大,長6~10km,寬200~1000m不等。峰值強度200~800nT,最小值為-200nT至負數百納特(nT)。呈鋸齒狀跳躍,梯度大,連續性好,與斷裂帶分布有關。異常所對應的地層為下石炭統測水組,據異常展布與岩石磁參數測定結果分析,岩層本身含有鐵質,是由於受強烈的動熱變質形成磁鐵礦所致,同時異常帶受深圳斷裂帶控制。

5.梧桐山平穩正磁場區

該磁場區分布在梧桐山周圍,以強度100~130nT的平穩正磁場為其特徵。出露的岩石為梧桐山群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一般不具磁性,這表明磁場的成因與出露的火山岩關系不大,而可能是深部磁性岩體的反映。在磁場區東部與鹽田一小梅沙(中侏羅世或晚侏羅世中酸性侵入岩)升高磁場帶相接,且與相接部位的磁場反映基本相同。另從區內岩石磁性資料分析,推斷深部磁性岩體可能為中酸性侵入岩體。

6.鹽田-小梅沙升高正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東部鹽田-小梅沙一帶,向南延伸入海,陸地面積約13km2。以300~500 nT的升高正磁場為其特徵。異常區出露中侏羅世花崗閃長岩和晚侏羅世黑雲母花崗岩,岩石磁性測定結果,普遍具較強的磁性,這表明異常是與對應的磁性岩石所引起。

7.鹽田坳-屯洋正負伴生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東部三洲田-赤澳-屯洋一帶,磁場總體特徵為正負伴生,負值在北部,正值強度一般為50~150nT,負值相對較弱,一般為-20~-100nT,個別達-200nT。該區主要出露中侏羅世鹽田坳單元、晚侏羅世屯洋單元、早白堊世赤澳單元等侵入岩,北部邊緣出露泥盆系沉積岩。以上岩體和地層一般屬無磁性或弱磁性,這表明磁場起因與地表出露岩石關系不大。從磁場反映的特徵來看,可能是深部磁性體的反映,推斷有隱伏的具磁性的岩體存在。

8.壩光-南澳低弱負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東部葵沖金龜-壩光-南澳一帶,以-30~-80 nT的平緩磁場為其特徵,與相鄰磁場區有明顯的區別,在其局部地段疊加了各種性質不同的局部異常。該區出露的地層岩石,如火山岩、泥質粉砂岩、砂岩、灰岩以及花崗岩等,一般為無磁性,顯然這平穩低弱磁場區是其本身的反映。

三、電法測量

(一)打鼓嶺鐵礦區和山仔下多金屬礦區

1.岩(礦)石電性特徵

經對野外岩石露頭採用小四極及小測深法進行電阻率及極化率測定,區內的大理岩電阻率平均值為657Ω·m,極化率平均值為22%;中粒黑雲母粉砂岩電阻率平均值為1152Ω·m,極化率平均值為6.4%;絹雲母粉砂岩電阻率平均值為1745Ω·m,極化率為14.7%;變質砂岩電阻率平均值為800Ω·m;絹雲母片岩電阻率平均值為2049Ω·m;極化率平均值為16.5%;花崗岩電阻率平均值為590Ω·m;半風化花崗岩電阻率平均值為730Ω·m極化率平均值為153%;風化花崗岩電阻率平均值為1098Ω·m,極化率平均值為11.5%;塊狀黃鐵礦電阻率平均值為0.2Ω·m;浸染狀黃鐵礦電阻率平均值為9Ω·m;磁鐵礦矽卡岩電阻率平均值為16Ω·m。

由此可見,山仔下黃鐵礦的電阻率最低,磁鐵礦矽卡岩屬低阻體,通常可引起復合聯合剖面的正交點;打鼓嶺的絹雲母片岩和絹雲母粉砂岩的電阻率及極化率均較高,而花崗岩、大理岩以及變質砂岩的電性差異不大。

2.電法異常解釋

1)打鼓嶺區:通過復合聯合剖面法和激發極化法,明顯地反映該區存在3個不同的電性層。測區南部普遍而有規律地反映為高阻層,曲線跳躍變化較大,是該區電阻率最高的一層,為大片晚侏羅世中粒黑雲母花崗岩出露地帶;第二電性層位於測區中部,曲線穩定,為該區電阻率最低一層,並被大片第四系所覆蓋,厚度可能較厚;第三電性層位於測區北部,電阻率介於上述兩電性層之間,屬中阻層,為石炭系下統石磴子組大理岩的反映。

2)山仔下區:該區只在鐵帽分布地段布置了電法剖面工作,採用激電、聯合剖面法。在引起磁異常的含磁黃鐵礦、含銅黃鐵礦的鵝公吉區出現激電異常和聯合剖面的正交點。

(二)羅湖-深圳水庫電法普查

1.電性特徵

1)岩石電阻率特徵:普查區主要地層岩石為下石炭統、元古宇變質岩、第四系等,應用小四極露頭法,獲得元古宙條帶狀混合岩電阻率常見值1678Ω·m;下石炭統片岩、千枚岩、片理化砂岩電阻率常見值2265Ω·m;砂岩、凝灰岩電阻率常見值2881Ω·m。

2)斷裂破碎帶電阻率特徵:斷裂破碎帶的電性特徵有兩種情況,一是由於破碎帶含水而形成低阻體;二是由於破碎帶被硅化岩脈貫入形成的高阻體。

3)地層視電阻率特徵:聯合剖面視電阻率在元古宙地層中,由西部中阻區到中部黃貝嶺至深圳水庫堤壩附近為低阻區,再往東下石炭統躍變為帶狀、台階狀的高阻區,至東面蓮塘附近第四系覆蓋區又呈現為低阻區。

2.電異常解釋

通過復合聯合剖面法普查和電測深剖面測量,大致圈定了4組視電阻率低異常帶,大致呈北東和北北東向展布,並推斷為含水構造破碎岩帶所引起。另外根據聯合剖面視電阻率曲線正反交點、拐點和同步升降點連結軸,初步解釋了羅湖斷裂帶13條北東向斷層、兩條北西向斷層的分布位置。

(三)羅湖橋-南頭電法測量普查區

1983年,該區開展的1∶2.5萬比例尺的水文及工程地質電法普查,面積約100km2。通過電測深、復合聯合剖面、自電、激發電位等方法試驗後,確定以復合聯合剖面法為主、電測深為輔的工作方法。因該項工作當時還在進行中,詳情可查閱該普查報告。

四、淺層地震勘探和大地電磁陣列探測

2008年在進行「深圳市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中,採用淺層地震探測方法,笫一期的探測目標主要有:橫崗-羅湖斷裂束、石井嶺-田螺坑斷裂組、丹竹頭(觀瀾圩)斷裂。應用美國勞雷公司生產的NZXP型24道地震儀、採用人工錘擊震源。完成38條淺層地震測線,總長度10.469km。探測結果表明:橫崗-羅湖斷裂束是一系列走向北東的斷層組成,傾向以北西為主,局部地段傾向南東,總體表現為逆斷層,部分地段為正斷層;石井嶺-田螺坑斷裂組(原報告稱蓮塘斷裂)走向北東、傾向北西,為正斷層;丹竹頭(觀瀾圩)(原報告稱溫塘-觀瀾斷裂)為走向北西、傾向南西的平移正斷層。

另外,採用大地電磁陣列方法首次在深圳城市中心地帶進行高密度點位的系統測量。應用了遠參考道觀測、數據處理採用人工選圖和robust數據處理技術,獲得優良級別的視電阻率曲線。根據大地電磁二維電性結構模型以及一維反演結果,結合地質情況分析:推測隱伏基底中元古代地層電阻率總體在100Ω·m,泥盆紀鼎湖山群地層、電阻率總體100~1000Ω·m,石炭紀測水組地層電阻率為10~400Ω·m,侏羅紀吉嶺灣組火山岩電阻率為10~100Ω·m,第四紀沉積物電阻率為10Ω·m,白堊紀花崗岩體相對應的電阻率最高,總體在1000Ω·m以上。對斷裂帶探測,發現了4處區域性斷裂和9處局部斷裂。從北東向斷裂構造在深部帶狀展布以及電性異常帶在淺層位向局部集中的特徵,可能反映了測區主幹斷裂在淺表分支、而深部趨於復合的展布特徵。北西向斷裂在仙湖段向南西緩傾斜而在石樟坑水庫附近,則向北東陡傾斜。根據各剖面的一維反演結果,發現深部較普遍地存在低電阻率層,低阻層埋深一般在10~30km,局部可達更深層。

五、重力測量

據1997年前《香港區域構造背景:新重力模型的意義》一文的報道,毗鄰香港地區進行過區域重力測量,其讀數與1971年國際重力標准網相連。通過布格重力異常圖的計算得2.62×103kg/m2的還原密度,代表著已知的岩石類型並接近於不同花崗岩體所測的平均密度。大於-30mGal最低重力異常值出現在元朗的南部和西部,大於-20mGal的低值帶穿過香港北西部。在香港東南部,一個南東走向的陡傾負異常梯度帶發育於沙田和港島之間,最西端可以追蹤到大嶼山,異常等值線向南突出,重力異常值向海面持續升高,並在港島東南15km處達最高值5mGal。在香港北部,顯示出低重力梯度區的局部變化,如在元朗西部可見到一條北北東向異常脊,而北東向的異常脊則出現在沙田北部,其餘北北西向和東西向異常脊也有所顯示。

應用歐拉反褶積技術,無需事先知道地質構造資料或岩石的物理特徵,即能判定源區的位置和深度。根據該區重力測量數據求得的歐拉解形成了線狀、弧形和「S」形等異常。當構造系數取值1時,顯示的異常最為清晰,並給出深度解范圍為1~8 km;當構造系數取值2時,一些異常拉長了,並明顯出現新異常。線性異常的長度變化范圍通常為2~10km,寬度可達500m。這些線性異常一般被認為代表中地殼頂部和上地殼中的斷層,4組近平行的主幹線狀異常被釐定為北東向組、南北向組、北西向組及東西向組。其中部分異常位於或臨近地表顯示的斷層帶,說明斷層陡立地穿入上地殼;有些異常不與地表顯示的斷層帶相對應,可能是代表未切至地表的斷層。以線狀異常組之間的交切關系分析,東西向斷層最老,然後是北東向斷層,北西向和南北向斷層是最新的。北西部清晰的「S」形異常或許起因於北東向走滑斷層之間的逆掩斷層。

香港地區建立的地殼模型,下部由狹長的北東向長英質中下地殼組成,兩側為更富鐵鎂質的太古宙及元古宙岩區;上部則被約6km厚的中生代花崗岩、火山岩及顯生宙所覆蓋。這個構造模型與上述重力資料相吻合,並從岩漿岩的鋯石中識別出顯生宙至新太古代的殘留年齡而得到證實。例如:九龍、沙田及針山一帶的花崗岩具有最多的幔源組分和最少的地殼混染;而其北西的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具強的太古宙特性,而東南部的花崗岩則顯示出漸強的元古宙特徵。太古宇與元古宇之間的不連續面起到了通道的作用,使到幔源岩漿上侵至上地殼,並周期性地切穿上覆地層,表現在拉伸型花崗岩體的侵入,破火山口的發育及寬脈狀雜岩的定位。

中下地殼的北部存在一個不連續面,基本位於深圳斷裂帶之下,歐拉異常表明該邊界斷裂走滑變形下延至可觀的深度。該不連續面認為與華夏地塊內的主幹剪切帶有關,粵東蓮花山斷裂帶是中下地殼北東向主幹剪切帶在地表的出露,其形成時期最大可能是中生代至新生代。由於作用在華夏地塊邊緣的區域應力影響,該斷裂帶反復活動,對中國東南部的地質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閱讀全文

與區域測查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研究光路可逆時用到的是什麼方法 瀏覽:850
車厘子治療鼻炎的方法 瀏覽:798
怎麼自釀青葡萄酒的方法 瀏覽:742
簡便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125
定量定向的研究方法 瀏覽:700
拯救者電腦設置u盤啟動方法 瀏覽:391
研究方法有影視鑒賞法 瀏覽:72
用快捷鍵恢復出廠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0
形體分析法和其他識圖方法 瀏覽:421
簡單的內功修煉方法 瀏覽:689
生態酒鑒別方法 瀏覽:422
競猜答案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54
冠心病中醫治療方法養生堂 瀏覽:14
59乘以49哪種方法更簡便 瀏覽:403
常用的去魚腥的方法 瀏覽:72
腰肌腱炎鍛煉方法 瀏覽:406
手機膠刀修復方法 瀏覽:938
有什麼可以使人快速醒酒的方法 瀏覽:322
甲狀腺超聲檢測方法 瀏覽:386
敦煌壁畫風化解決方法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