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人用到的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
1、結繩計數:古時由兩條繩組成,每條繩上有兩個結,再將兩條繩結在一起,通過增加繩結的數量來實現計數,這是較為原始的計數方法。
2、書契:相較於結繩計數稍晚發明,其作用是替代結繩計數。通過在竹、木、龜甲或骨頭、泥版上刻畫痕跡,形成「記」號,以達到計數的目的。
3、算盤:作為中國傳統的計算和計數工具,珠算盤因其運算便捷、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
4、用「正」字計數:中國人在計數時,常用筆畫「正」字。一個「正」字有五畫,代表數字5,兩個「正」字代表10。這種計數方法簡單易懂,深受許多人喜愛。據說,這種方法最初是戲院司事們用於記賬的。在統計選票、清點財物等情況下,許多中國人仍然保持著使用「正」字和團計數的習慣。
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使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的一定長短、粗細的小棍子,用於計算數目。不使用時,將這些小棍子放在小袋子中保存或攜帶。算籌是我國古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其出現年代難以確考,但據史料推測,至遲在春秋晚期戰國初年時已出現。算籌製作規范、體積小、便於攜帶,更利於精確計算,作為一種計數方式,顯然比結繩計數和刻痕計數成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