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牡丹江的海林是到底怎麼樣
北方木業地板加工基地
【海林自然狀況】
海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距省會哈爾濱290公里,距牡丹江市僅12公里,距綏芬河口岸175公里,距東寧口岸220公里,距牡丹江國際空港20公里。濱綏、圖佳鐵路穿越全境,並貫通全國六大鐵路干線,可直達天津、北京、大連等地。201、301兩條國道貫穿全境,是黑龍江省東出海參崴、南下圖們江的途經城市。地貌特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行政區總面積8817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66.7萬畝,轄8鎮1鄉、123個行政村。境內有36個中省直駐市單位、3個森工林業局和2個國營農場。總人口4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佔55.4%。市區面積9.3平方公里,人口10.2萬人。有朝鮮、滿、回、蒙等19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2.5%,其中朝鮮族佔8%。海林市作為黑龍江省經濟熱點區域之一,靠近國家一類口岸,自然資源富集,經濟環境寬松,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及投資商的關注。
【海林地理】
海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脈張廣才嶺東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稱。地理座標為北緯44°02'~45°38',東經128°03'~129°57'。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地貌特徵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境屬牡丹江水系。東與牡丹江市、林口縣接壤,南與寧安市毗鄰,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連方正縣,西南一隅與吉林省敦化市相連。境內南北寬、東西狹,由東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彎曲,形如卧蠶。地勢西高東低,最高西南部老禿頂子海拔1687米,最低東北部木蘭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為400-500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9-3.6℃之間,年日照2300-2600小時,無霜期85-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1000毫米。
【海林歷史】
海林歷史悠久。遠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海浪河流域生息繁衍。境內已發現14處自商周時期以來的歷史遺跡、遺址。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和漢、滿民族特點的融合,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文化,鑄就了海林人俠義正直、性格豪爽、粗獷奔放、熱情忠厚的品格。
海林縣制幾經更迭,1948年9月新海縣與五林縣合並成立海林縣,隸屬松江省,1954年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撤銷縣制,1962年10月恢復縣制,1992年撤縣設市。現轄8鎮,123個行政村,有36個中省直駐市單位。
【海林資源】
海林自然資源豐富,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林木資源富饒,境內林地面積89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6.6%,高於全國近40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6000萬平方米。林木樹種繁多,主要有紅松、水曲柳、柞、樺等針闊葉樹種約20科120多種。動植物資源富集,主要有虎、鹿、熊、貂、獺、獐、鷺等野生動物;盛產木耳、蘑菇、榛松籽、薇菜、刺嫩芽等野生食用菌類、野果、山野菜等100餘種;有山參、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葯200多種。礦產資源多樣,有金、鐵、水晶、白雲岩等金屬、非金屬礦藏36種。水利水能資源充沛,有大小河流144條,水能蘊藏量達500萬千瓦。已開發利用56萬千瓦,其中蓮花水電站裝機55萬千瓦,並在境內形成133平方公里的蓮花湖。
【海林交通】
海林區位條件優勢,交通通迅便利。西距省會城市哈爾濱286公里,東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綏芬河口岸175公里,南距琿春口岸274公里。鐵路有濱綏、圖佳、牡長線穿越境內,公路有301國道橫貫東西。距牡丹江國際航空港29公里。全市通迅設施發達,光纜已連接全市城鄉,各種數據通迅可滿足用戶國內國際通訊需要。
【海林發展】
海林的30年也經歷了不平凡的歷程。1983年,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改革全面展開,拉開了我市改革發展的序幕;隨後,改革開放的重點由農村轉移到城市,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轉變。這期間,我市的一系列改制、改革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1988年,海林縣被省委確定為城鄉綜合改革試點縣,當年就實現了財政收入、工商稅收「雙超億」,成為全省第一個「雙超億」的縣份。1992年,以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為標志,我市全面進入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期,也就在這一年的10月18號,海林正式撤縣建市,標志著我市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邁出新的步伐。1993年,海林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特別是1992—1995年海林連續4年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十強之首」。1995—1997年伴隨國有企業改革,工業城市特有的結構性、體制性、機制性矛盾集中顯現,企業兼並破產、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等成為當時十分重要的任務。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為全國縣級綜合改革試點市,正是這一機遇,我們全面加快企業改革步伐,以股份制、整體出售、破產、兼並為主要形式,對全市90%的鄉(鎮)及鄉(鎮)以上企業進行了所有制改革,實現了調整中發展向發展中調整的重大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自2002年海林經濟開發區正式闢建到2005年,我市經濟開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實現了恢復性增長。2006年12月,市四次黨代會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追趕跨越,振興崛起」,以「速度改變海林、項目振興海林、作風成就海林」,突出抓招商促投入、建環境上項目、正作風樹形象,強勢推進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各項工作呈現出加速提速、領跑爭先的強勁態勢。
——國民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改革開放初的1978年,海林經濟總量只有2.74億元,財政收入只有1770萬。預計今年,經濟總量達到70.3億元,財政收入達到7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25.6倍和39.5倍,年均增長11.4%和13.1%;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6100元。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顯著提高。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三次產業發展也更加協調。到2007年,三次產業比重由1978年的23.9:61.5:14.6轉變為22.25:48.9:28.85,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旅遊、清潔能源等產業開發逐步加快,並日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海林知名度日益提高,城市形象顯著提升。順應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不斷擴大開放,「林海雪原」、「威虎山城」、「中國雪鄉」、「中國虎鄉」、「中國猴頭菇之鄉」已成為海林的城市名片,先後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城市計劃試點市、全國經典旅遊景區、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8首屆「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和全國「十大誠信開發區」等多項殊榮,海林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更集聚了財氣和人氣。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面貌顯著變化。30年的發展,主城區面積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40%提升到58%,城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一大批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新老城區全面對接,城區棋盤式道路骨架全面拉開,實現了通鄉公路硬質化,明年將實現村村通硬質路。特別是今年城市建設投入資金達12億元,是過去10年的總和。昔日封閉落後的「小山城」,如今已初步成長為「舒適、干凈」和初具中等城市雛形的現代城市,正向著建設北方生態明珠城的目標邁進。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全市科教文衛事業明顯進步。城鄉中小學校結構日趨合理,初步構建起以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為基礎,以在職教育、老年教育為補充的城市教育體系。民主法制建設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和扶貧工作不斷加強,「平安海林」建設卓有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計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0200元、6200元。
——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執政水平顯著提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著力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扎實開展了「三講」教育、「三個代表」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系列學教活動,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幹部,著力打造了與眾不同的海林作風,各級黨組織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不斷加強,政治生態不斷優化,為加速振興崛起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特別是通過連續三年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形成了全市上下空前團結、發展氛圍空前濃厚、發展熱情空前高漲的大好局面。
【黑龍江海林經濟開發區簡介】
黑龍江海林經濟開發區位於海林城區北側,緊鄰301國道,距牡丹江市僅12公里,處於東北亞經貿大通道中心地帶和全省重點打造的哈—牡—綏(東)對俄經濟帶上。該園區始建於2002年6月,2005年底通過國家審核成為省級開發區,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里。
開發區內規劃有「十二縱四橫」的道路框架,按功能劃為東、中、西三個分區。東區為對俄出口加工基地,重點發展食品、葯品等出口產業;中區為商服、居住、行政辦公和配套服務區;西區為海林國際木業城,重點發展木業產業。
2004年7月,海林市政府引進北京泛華集團作為戰略合作夥伴,採取BOT方式建設經營開發區,實現了政府職能公司化運作。市政府與泛華集團共同組建新城區經濟開發公司,由泛華控股,公司代表泛華從事融資和投資工作,進行征地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政府給予其10年的經營期,以土地經營收入和入區企業稅收地方分成部分返還作為公司收入。通過政企合作建立起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建設經營機制,加快了開發區的開發建設步伐。
目前,已完成15平方公里總體規劃,累計投入4.2億元,完成征地6平方公里,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七通一平」,建成了四縱三橫的道路骨架和鐵路物流專用線,年內力爭完成12平方公里道路建設和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全配套。已引進企業34戶,合同引資額21.6億元。達產後可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稅收2—3億元以上,創匯能力1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開發區將建成海林的新城區,新增稅收4—5億元,城市建設和商飲服及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新城區人口規模達到5萬人以上,建成以木業加工為主的北方製造業名城,建成生態優良、經濟繁榮、功能齊全、景觀優美的海林新城區。2006年4月15日,省委書記錢運錄到海林視察工作時,給予開發區建設充分肯定,稱贊其「起步早、機制好、定位準、潛力大」,並指示要以開發區建設為龍頭、為牽動,帶動海林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實現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
【楊子榮烈士陵園】
楊子榮烈士陵園是楊子榮的安葬地,始建於1966年,佔地面積8.5萬平方米,由紀念園區、植物園區、碑林園區三部分組成,每年接待全國各地謁陵群眾7萬多人次,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AAA級景區。
楊子榮烈士紀念館是楊子榮陵園的核心。為緬懷先烈、激勵後人,2003年,海林市委、市政府決定重建紀念館。新館建築面積2760平方米,總投資1080萬元,為依山半地下建築,館碑相映,渾然一體,造型壯觀,獨具一格。館內設序廳、陳列廳、多功能廳、4D影院及觀眾休息室、貴賓室等。新館在省內外、軍內外、各相關單位踴躍捐款和大力支持下,歷時兩年半,於2005年8月1日正式落成,成為歷史上修建楊子榮烈士紀念館社會各界參與程度最高、投資規模最大、展陳內容最權威、布展水平最高的一次,達到省內同類館一流水平。
目前,子榮陵園已經成為海林對外開放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東北地區剿匪文化重點展區和全省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景點。
【中國.海林山產品綜合交易市場簡介】
海林市山市鎮屬於深山區和淺山區交匯處,周邊市縣及接壤省份吉林省也多屬深山區,森林覆蓋率90%以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山產品資源豐富。轄區內駐有山市種奶牛場及山市、奮斗、密江、青嶺子四大省直森工林場及地方林業局所屬四個林場。共有紅松果林2.9萬公傾,產果林2.4萬公傾,近年來,通過退耕還林新栽植紅松果林6300畝,採取嫁接方法可新增紅松果林4200畝。每年紅松果林可產松籽5000噸。轄區廣闊的山林、荒坡等地帶,每年自然生長大量的蘑菇、蕨菜、猴頭、黃花菜、黃瓜香、刺嫩芽等20多個品種山野菜。年產蕨菜600噸以上,黃花菜300噸,刺嫩芽等其它種類山野菜達1000噸,蘑菇產量1500噸以上。人工地栽木耳1000萬袋以上。滑菇800萬袋以上。為我們創辦山產品交易市場提供了原材料的基礎保障。
多年以來,山市鎮已形成了一支頗具實力的山產品經紀人隊伍,他們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以其獨特的營銷方式,和廣泛的市場空間與外界保持著緊密的信息聯系,在國內一些大中城市佔有著大量的市場份額,根據市場需求,近幾年也創建了部份山產品的深加工企業,由於條件限制,始終以小規模大群體的較為原始的方式經營,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要。這支隊伍進入大市場,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經營,將會給我鎮經濟發展,農民增收開辟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山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和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必將推動大市場的迅速成熟。
目前,山市鎮的山產品已經在全國許多城市建立了銷售網點,同時也佔有這些市場的大量份額,以黑木耳,蘑菇為例,據統計,北京市市場80%以上的黑木耳來自山市,其餘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島、威海、大連、沈陽等城市的黑木耳市場,山市鎮也擁有40%以上的份額,如此巨大的市場佔有率和原材料供給渠道,將會為市場運營的產業化發展提供可靠保障,並且由粗放型經營,轉化為精深加工,創建山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實現加工增值,佔有市場先機。
山市鎮交通便利,濱綏鐵路從鎮中心穿過,省級通鄉公路全線貫通,鎮址內主幹道建成白色水泥路面。
中國海林山產品綜合交易市場位於海林市山市鎮內通鄉公路南側,鐵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設計有50-200平方米的不同戶型68戶,分為交易區、加工區、倉儲區、綜合管理區四個部分,是集山產品、農副產品交易、加工、儲藏、綜合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市場。
市場將於11月投入使用,建成後將實行集中供暖,統一物業管理,並將工商、稅務、衛生等一切面向業戶收取的費用合為一費制收取,將最大限度的降低業戶經營成本。
目前,黑龍江地區同等功能的市場只此一家,將成為影響省內,輻射東三省的山產品交易加工基地。
【海林食用菌】
海林市食用菌生產已有多年基礎,遍布全市各鄉鎮,形成了較為穩固的一批種植大戶。2005年初,我市將其列為全市農業重點產業之一。通過政策扶持、強化培訓、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食用菌協會、加強龍頭企業建設、為菌農提供全方位服務等措施,促進了食用菌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栽培菌類已發展到猴頭、黑木耳、滑子蘑、平菇、香菇、榆黃蘑、雞腿菇等十多個菌類,全市食用菌發展到1.44億袋(椴)。2006年全市栽培總量為15969.7萬袋,約1.6億袋。2007年全市栽培總量為25089萬袋,約2.5億袋。2008年全市栽培總量預計為3.28億袋。平均每年以31.2%遞增.
海林猴頭菇的特點:毛短、單個重量大、內部實心硬實、口感好、無苦味、營養豐富。
近年來我市主打猴頭菇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科技投入。2005年制定了海林猴頭菇標准化栽培技術規程,2006年在海林標准基礎上制定了牡丹江猴頭菇標准化栽培技術規程。
海林猴頭菇憑借其優良品質享譽全國,2005年被國家標准委員會定為國家級猴頭菇標准化示範區;2007年海林市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認定為「中國猴頭菇之鄉」,境內海林鎮被評為「猴頭菇特產鎮」。產品銷往全國,出口日本、韓國等地。
2008年政府投入100萬元,個人投入270萬元新建一個猴頭菇標准化示範區,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已租地6萬平方米,完成水、電、路建設,同時建設30棟標准化菇棚,9月中旬可投產。預計2009年二期工程投資500萬元,建30棟標准化菇棚,一座菌種廠;2010年三期工程投資1500萬元,建100棟標准化菇棚,一座食用菌科普館。同時正在進行猴頭菇有機產品認證及海林猴頭菇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蓮花湖】
蓮花湖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境內東北部,是國家重點工程蓮花電站建成後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被列為黑龍江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湖面133平方公里,全長99.9公里,平均水深40米,景區控制面積1900平方公里。
蓮花湖風景區以森林、湖泊島嶼和峰崖石壁為主體蠊觀,景區內有三大峽谷、四大湖灣、五大蠊區、七島嶼和三十多個主要蠊點。百里長湖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橫卧在崇山峻嶺之間。蓮花湖兩岸峰巒疊嶂、石壁峻峭、林木森森。鷹嘴峰、神龜石等鬼斧神工的自然蠊觀為蠊區增添了靈性與神韻。山中平湖碧波如鏡,水中群山倒影搖搖,波光山影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絢麗多姿的山水畫卷。
蓮花湖四季風光各異,蠊色宜人。春日,峰嶺鵝黃,山花萬點,相映成趣;入夏,山水雍容,林波同碧,生機盎然,是消夏避暑、療養怡情的絕好去處;金秋,霜崖秋山,層林盡染,山珍與湖鮮並出,為旅遊、美食佳季;隆冬,雪原林海,銀裝素裹,是觀賞北國風光和冰雪游樂的理想勝地。
景區內植物豐茂,喬、灌、藤、草等各種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有松、椴、柞、樺、水曲柳等林木,有山參、北芪、五味子等野生中葯材,有薇菜、蕨菜、松籽等山珍野果。在巍峨蒼茫的群山中繁衍生息著大量的走獸、飛禽,有虎、豹、貂、獺、狍、鹿、獐等珍貴的野生動物和鷺、雉、斑鳩等野生鳥類。世界最大的東北虎養殖基地——橫道河子野生動物飼養場,現存虎70餘只,林中觀虎,舉世罕有,獸王神威,近在咫尺。省級保護鳥類——蒼鷺,現有4000餘只,在青山碧湖之間,風姿優雅,翔飛翩翩。湖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著名作家曲波所著《林海雪原》中的威虎山、河神廟、老道廟、鍋盔山、奶頭山、猴石等蠊觀均處於風景區內。威虎山、夾皮溝等地留下了英雄金代江東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歷史文化遺跡依然尚存。風景區交通、通訊發達,與濱綏、牡佳、牡圖三條鐵路和301國道比鄰相接,距牡丹江機場和牡丹江市區僅50 公里和40 公里,牡丹江至群力碼頭旅遊專線1998年全線開通。有兩條環湖公路貫通、環繞全湖,程式控制電話延伸到各蠊區、蠊點。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旅遊開發軟、硬環境良好。 威虎山下創偉業,蓮花湖畔繪宏圖。誠邀各界朋友和有識之士到蓮花湖旅遊觀光和開發建設。美麗溫馨的蓮花湖恭候您,淳樸好客的海林人民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