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般抒情手法有哪些
抒情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間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大聲疾呼,抒發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陸游《示兒》一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開頭兩句,以議論開篇,表達詩人至死不忘恢復中原的愛國情懷。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根據作者抒情時所借用的對象,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三大類。
詩人藉助多種藝術技巧,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情景交融、借景襯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贈汪倫》和劉禹錫的《竹枝詞》,都是在敘事的基礎上採用間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來比喻「汪倫送我情」,後者巧用諧音雙關「道是無晴卻有晴」,將戀人之間若明若暗的愛情表現得真切動人。
(1)古詩鑒賞的抒情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最典型的如《詩經·採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之時!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托物言志
是詩歌散文中經常運用的表現手法,即作者藉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操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借梅議政,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願望。
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就是通過刻畫餐風飲露的秋蟬的形象來表明自己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
借史抒情
如張可久的《[中呂] 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這首曲慨嘆秦漢時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和各民族間的戰爭,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意識到項羽失敗是歷史的必然:「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蘇軾的《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如此。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如此。
㈡ 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一、寫景抒情詩。
寫景抒情詩主要描繪的是山水名勝、唯美的自然風光,其寫景手法通常採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反襯、對比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寫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簡要概況一下詩中呈現出的景象和寫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詩人抒發的是何種感情,有的是贊揚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僅是抒發對眼前美景的喜愛,有的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反襯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這主要從寫景手法和詩人當時所處的背景展開論述。
二、詠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主要描繪所詠之物的形與神,以此寄託詩人高尚的情懷,表現詩人的志向。這類詩主要是狀物,描寫手法包括比喻、誇張、擬人、反襯、正襯、對比、欲揚先抑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是將詩人所狀之物的形給概括的描述出來;第二步將形反映出來的神加之於詩人身上,可結合詩人歷來的形象和所處的背景來綜合判斷。
例如,陶淵明詠菊,菊花可能並不能給人帶來淡泊名利的神韻,但是結合對詩人的了解可知,陶淵明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綜合判斷詩中所傳之意。
三、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主要通過緬懷歷史英烈或描述歷史典故,來表明詩人的立場和情感。這類詩主要是繪史,描寫的方法最常見的有對比和襯托。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點明詩人所描繪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第二步就是要結合作者寫詩當下的時事背景,兩者加以比較;第三步就是道明詩人的主觀看法和抒發的情感,這類詩多半是借古諷今,亦或是抒發滄桑巨變、物事人非的悵然之情。
四、邊塞征戰詩。
邊塞征戰詩主要通過描繪邊塞壯麗的風光和將士們的軍旅生活,來表現將士們的思鄉之情。這類詩的繪景通常大氣豪邁、恢弘壯麗,故而多採用誇張、比喻等手法。
在賞析時,第一步簡要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和邊塞將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和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第三步就是以詩人的立場表達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對將士們的敬意。
五、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主要描繪自然風光和農家生活,詩境大多清新淡雅,寧靜雋永。這類詩一般融合寫景和記事,手法多變,詞藻優美。
在賞析時,第一步描繪自然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發詩人對恬靜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結合詩人背景,考慮是否還表達了詩人想要歸隱田園的隱居之意。
㈢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哪幾種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兩種: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四種。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
(1)例: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湖南卷)
示長安君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雨,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詩中表現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逐聯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2)答案示例:頸聯中「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作者藉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湖海」久隔,「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
2、間接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1)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鷓鴣天·送人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2)答案示例:兩句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翹首遠望,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難,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
(3)古詩鑒賞的抒情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古詩抒情方法細分:
1、借景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2、借古抒情
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3、情景交融(寓情於景)
即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
㈣ 古詩鑒賞中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方法都有哪些具體點哦!
寫作方法就是寫作手法,又稱表現手法,可分為如下幾種: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古詩鑒賞的抒情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古詩的敘事方式
順敘法
順敘是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敘述事情,這就跟事情發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一致,所以易於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運用順敘,要注意剪裁得當,重點突出。
倒敘法
倒敘並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而採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
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
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敘法
插敘是為了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時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的追敘;有時是對出場人物的情節作注釋、說明。使用插敘一定要服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在插入敘述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不能有斷裂的痕跡。
補敘法
補敘主要用於對上文的敘述補充說明,一般是片斷性的、簡要的,不具備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釋或說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補敘的作用,一般不發展情節、事件,只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
分敘法
分敘的作用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有條不紊。分敘可以先敘一件,再敘另一件,也可以幾件事情進行交叉地敘述。採用分敘時要根據文章內容和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確立敘述的線索,還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發生和發展的時間。
詳敘法
詳敘一般用在對每件事發展變化過程的具體敘寫。詳敘時要抓住人物的特徵或事情的細節進行詳盡、細致的描敘。作文時,與中心思想密切相關的部分,要詳敘。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大,而又與也須交代的,則幾筆帶過。否則文章會出現無中心或多中心,顯得繁瑣。
略敘法
略敘的作用是在於交代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詳敘的內容。它與詳敘相結合,便整個敘述有詳有略。略敘一般用於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與中心思想關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㈤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哪幾種分別有何表達效果
在古代詩詞中,詩人通常通過寫景、敘事、抒情等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此一一舉例說明。
一、直抒胸臆。是一種直接對景象、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可強烈而率真地表達作者的思想。如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幽幽,獨滄然而涕下。」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這首詩對其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絲毫未加掩飾,你會強烈而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
二、觸景生情。或稱緣事生情,即因為見到某一現象而有所觸動,引發某種感情,一般先寫景,而後轉抒情,情和景之間多有很密切的聯系。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闕「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寫的是詞人一天之內所做之事,所觸之景:清秋季節,獨自泛舟,上西樓,見回雁,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誰寄」錦書,自然是無人寄錦書,表達的是她對丈夫趙明誠的相思,盼望其錦書而望斷天涯的愁苦之情,下闕以「花自飄零水自流」承上啟下,以花落水流之景比喻人生、愛情、年華、離別的無可奈何之感,從而觸動作者所有情思,往後5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轉為完全的抒情,最後三句尤其精巧別致,在全篇景物描寫的烘托下,只覺其愁思在眉頭心間流動盪漾,有了更大的藝術吸引力。
三、寓情於景。即把自己的情感寄託於景物中,間接而含蓄地抒發。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就是於一片美好的景緻中,寫出了一個詩意的離別:李白把朋友送上船,目送帆影遠去直至消失在碧空的盡頭,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流向遠方的水天交匯之處。這看似寫景,而在寫景中,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寄寓於長久的注視中,而他的心潮起伏,卻也似這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這些情感雖未點明,卻顯得含蓄而有深意。又如秦觀的《踏莎行》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一句,寫的是寂寞孤館,料峭春寒,杜鵑啼血,日暮斜陽,而這些景緻里無不透著強烈的落寞和凄婉,在這重重的凄厲中,詩人貶官失意,所不堪忍受的悲苦和無奈雖不著一字,卻通過此情此景泄露,讓人讀來倍覺心酸。 四、融情於事。即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把褒貶抑揚、喜樂之情寄寓於敘事之中。如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句,表面上說的是歌女在衰世之年,還彈唱著這曾使南朝滅亡的靡靡之音,實則諷刺的是那座上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他們才是真正「不知亡國恨」的人,作者沒有明寫,卻意味深長,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又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中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句,不明說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正如吳喬《圍爐詩話》所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