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有哪些歷史學習方法總結
學習方法
(一)抓好預習環節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准備過程。有些學生由於沒有預習習慣,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老師叫干什麼就干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似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1.預習的好處
(1)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2)有利於聽課時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裡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
(3)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於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松、有味,思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高。
(4)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復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2.預習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鑽深,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但對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估計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滅「攔路虎。」
(2)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嘗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4)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學習由預習、上課、整理復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缺了預習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環節的順利運轉。這些學生必須作好在短期內要多吃點苦的思想准備。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一點時間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也就會改變,就再也不需加班加點了。
3.預習的要求
(1)要注重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能顧此失彼。預習一般要安排在新課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這樣,印象會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重點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講授新課的科目進行預習,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預習。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授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2)預習的任務是通過初步閱讀,先理解感知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義、公式、論證方法等),為順利聽懂新課掃除障礙。具體任務是:①復習、鞏固和補習有關已學的舊知識,找出新課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②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什麼?並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費解的地方。③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的重要內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應該認真想一想;需要記的就應該記下來。思:指有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准備工作以及對課本後的練習題要進行嘗試性的做一做。問答題答一答。不會做,不會答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教師在授課時集中注意聽講或向老師提出。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這樣做能使自己對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聽課環節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邊聽邊記,基本上能把教師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有的邊聽邊劃邊思考。思考時,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
⑵ 評價歷史人物方法技巧總結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呢?評價歷史人物要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評價。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評價歷史人物 方法 技巧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評價歷史人物
第一,要有歷史的觀念——時空觀念。
學習歷史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時空觀念。評價歷史人物時,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時空(背景)下進行評價。這是評價歷史人物的最基本觀念。因為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 文化 、生活習俗、思想觀念對人都有深刻的影響,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局限性。人物的歷史活動不可能超出時代的局限性,所以評價者要置身於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去評價歷史人物。
第二,要有科學的思維——辯證思維。
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要全面地了解他一生做過的事,他做的事體現著他的思想和價值追求,是評價人物的重要依據。對人物所做的事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像哥倫布發現美洲,我們要站在歐洲人的角度看他,也要站在美洲人的角度去看他段模兆,還要站在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角度來看他。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上,不能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我們要看到他所做的事件的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弊端。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半好一半壞呢?不能這樣簡單地下結論,這就涉碼凱及到評價人物的第三個方面,評價標准。
第三,要有統一的標准——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是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人類社會的進步有時看上去是很殘酷的。在握租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但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極低。當私有制出現以後,階級社會產生了,一部分人開始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另一部分人,但從生產力發展水平來看,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因為這個時期,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比原始社會時期明顯增強了。英國的圈地運動,用暴力手段使農民與土地分離,看上去是十分殘酷的,但為英國發展資本主義提供了自由勞動力,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要看他所做的事,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人民的長遠利益,是否有利於民族團結,總之看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第四,要有正確地表述——史論結合。
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做到史實與結論相結合,有理有據,結合人物所做的事件逐項進行評價,做到事實清楚,邏輯正確,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離開史實的評價是空談,沒有說服力;離開結論的評價是漫談,沒有深度。
二.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總原則及答題範式為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三確定原則——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階級屬性、在歷史上的作用。對各個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的評價要與歷史人物所處的特定歷史背景(如時代潮流或階級屬性)相結合。是否順應歷史潮流,是否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一分為二或分階段評價人物,全面客觀地進行評價,既要看到積極一面,也要看到不足一面。
應從歷史人物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要看主流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正確認識歷史人物與人民群眾、社會之間的關系,不可誇大歷史人物的作用。
三.各類歷史人物評價側重點
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圍繞其政治主張、 措施 ,以及對當時社會各方面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一般可從四個方面把握:對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對民族關系(民族融合、民族團結等)的影響;對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影響;對加強中外關系或各地區交往的影響等。
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主張、措施或行動:對反舊勢力、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獨立的作用(近代社會革命任務即反帝反封);(思想文化層面)對西學的傳播發展有何作用;(經濟層面)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有何作用;對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強國富國之路有何作用。近代史人物需特別注意對縱向線索的把握,即該人物在上述幾個方面比之前人的進步之處。
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主張、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家、本民族歷史發展的作用;(橫向把握)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縱向把握)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的作用。
四.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作用
傑出人物是一定歷史事件的倡導者和發起者,引領社會的發展;是重大事件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推動社會的重大歷史變革,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推動歷史發展的進程,加速歷史任務的解決
評價歷史人物方法技巧總結相關 文章 :
★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八種解題方法
★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 高考歷史評價歷史人物的一般模式、原則和方法
★ 關於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6篇
★ 近代歷史人物評價大全
★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
★ 近代歷史人物評價1500字
★ 歷史人物評價:康熙大帝
★ 高考歷史12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