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有哪些方法可以區別不同的細菌

有哪些方法可以區別不同的細菌

發布時間:2024-07-14 10:34:58

『壹』 細菌的分類方法有哪幾種

細菌分類學(taxonomy)是指對細菌進行分類、命名與鑒定的一門學科。它的任務是在全面了解細菌的生物學特徵的基礎上,研究它們的種類,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與其他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進而提出能反映自然發展的分類系統,並將細菌加以分門別類。它包括三個方面:分類(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和鑒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
1.細菌分類 是根據每種細菌各自的特徵,並按照它們的親緣關系分門別
類,以不同等級編排成系統。分類有兩種:①以細菌的形態和生理生化特性為依據的表型特徵分類法,包括有傳統分類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數值分類法(numerical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學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細菌大分子物質(核酸、蛋白質)結構的同源程度進行分類稱種系分類(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類(natural classfication)。
2.細菌命名 在分類基礎上,給予每種細菌一個科學名稱,使之在生產實踐、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為可能。按照細菌命名的法規,能保證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以同樣方式給予細菌命名。
3.細菌鑒定 將未知細菌按分類原則放入系統中某一適當位置和已知細菌比較其相似性,用對比分析方法確定細菌的分類地位。若與已知細菌相同即採用已知菌的名稱,不同者則按命名原則確定一個新名稱。
二、分類等級
細菌的分類等級和其他生物相同,依次為界(kingdom)、門(division)、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細菌屬於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和螺旋體。
分類等級拉丁字尾比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亞目-ineae、科-aceae、亞科-oideaae、族-eae、亞族-inae。
種是細菌分類的基本單位,將生物學性狀基本相同的細菌群體歸成一個菌種;性狀相近、關系密切的若干菌種組成一個菌屬;相近的屬歸為一科;依次類推。在兩個等級之間,可添加次要的分類單位,如亞門、亞綱、亞屬和亞種等。群和組不是正式分類等級,是泛指具有某種共同特性的某個集體,任何等級都可借用。
同一菌種的各個細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異,可再分成亞種(subspecies),亞種以下的分類等級為型(type),以區別某些特殊的特徵。例如抗原結構不同而分的血清型(serotype);對噬菌體敏感性不同的噬菌體型(phagetype);對細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細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反應和某些生物學性狀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
由不同來源分離的同一種、同一亞種或同一型的細菌,稱為株(strain)。株的建立是從一次單獨分離物的單個原始菌落傳代的純培養物,例如從10個肺結核患者的痰液中分離出的10株結核分枝桿菌。具有某種細菌典型特徵的菌株稱為模式菌(typical strain)或標准菌株(standardstrain),它是該種菌株的參比菌株。在細菌的分類、鑒定和命名時以模式菌為依據,也可作為質量控制的標准。
三、細菌命名法
《國際細菌命名法典》(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nomencluture ofbacteria)1990年修訂本(1992年ASM出版)是目前公認的命名法典,是在1975年出版的基礎上,經歷了10餘年,3屆國際微生物學會議的努力而通過的一部法典,它確認了1980年1月1日後,由國際系統細菌學雜志(IJSB)合法發表的細菌命名。
細菌的科學名稱(學名)的生物雙名式(binomen),具備拉丁化文字的形式和明確分類等級的兩個特點,即有一個屬名和一個種名構成。屬名在前,是名詞,首字母大寫;種名在後,是形容詞,不論是否為人名或地名均須小寫;兩者均用斜體表示。細菌學名的中文譯名則種名在前,屬名在後。例如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結核分枝桿菌)、Salmonellatyphi(沙寒沙門菌)。屬名也可用第一個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Styphi等。有時某些常見的細菌也可用習慣通用俗名如tuberoulosis (結核桿菌)、typhoidbacilus(傷寒桿菌)等。有時泛指某一屬細菌而不特指其中的某個細菌則可在屬名之後加上sp,如Mycobacteriumsp,Salmonellasp,即表示分枝桿菌屬和沙門菌屬細菌(sp代表菌種species,復數用spp);如果使用1個亞種的名稱,則在種名後再加亞種名如Klesbsiella penumoniae subspecies pneumoniae。
命名法典規定,新的細菌名稱必須在IJSB發表後,經過世界公認的國際細菌命名裁定委員會公布,菌名批准目錄刊登後正式應用。凡有關細菌研究的學術論文必須使用上述正式命名的細菌學名。
細菌分類方法
細菌的分類是在對細菌的大量分類標記進行鑒定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用作細菌的分類標記有形態學、生理生化學、免疫化學和遺傳學等方面的性狀。近年來,應用各種現代化技術和設備研究細胞的化學結構和化學組成,分析它們的來源關系,為發展細菌分類學開拓了前景。

『貳』 菌種鑒定常用的分離方法有哪些

菌種質量檢測的目標包括菌絲形態、菌落特徵以及子實體形態等方面。質量檢測常用方法如下:

(1)建立標準的培養和觀察方法

對於一個栽培品種各菌種的質量檢測,實際上是以該品種典型的生物學特性(包括形態特徵、生理生態特性、栽培習性)為參照標准進行比較,以檢驗菌種是否存在品種退化、菌種老化、病菌侵染、雜菌污染和品種混雜等質量問題。同時,菌種質量檢測不僅要考慮從哪些方面來評價一個菌種的質量優劣,也要考慮用怎樣的標准方法對菌種質量進行評價的問題。因為一定的結果來源於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條件。方法和條件不同,結果就失去了可比性,也就無法鑒別,因此,需要建立標准。這些標准包括:培養基、培養條件(溫度、濕度、pH、光照等)、菌種的菌齡等。

(2)連續觀察

在菌種生長過程中,要連續觀察,一切不正常的現象只有在生長過程中才能表現出來。而當菌種長滿培養基表面後,其不正常現象往往會被菌種的過齡而掩蓋。

(3)宏觀檢查

對食用菌母種、原種及栽培種的宏觀檢查要根據其培養特徵來進行(參見前述有關內容),這是菌種生產者及使用者普遍使用的方法,簡單易行,但需要有多年的從業經驗與技術沉澱。如被檢菌種表現出菌落生長速度不一致、氣生菌絲變稀疏或出現扇變菌落、菌落上過早出現色素、或不同特徵的菌落混雜共存、或菌落上出現黑褐色、青灰色、黃褐色或紅色的孢子堆,均可以確定該菌種存在質量問題。優質菌種外觀菌絲潔白、密集粗壯,生長速度一致,齊發並進。

在生產實踐中,廣大菇農和專業工作人員總結出「純、正、壯、潤、香」的質量檢查方法。這種應用感官識別菌種優劣,是經驗的總結,能大致、快速地鑒定出菌種的優劣。具體方法是:

「純」指菌種的純度高,無雜菌感染,無斑塊、無抑制線,無「退菌」、「斷菌」現象等。

「正」指菌絲無異常,具有親本正宗的特徵,如菌絲純白、有光澤,生長整齊,連結成塊,具彈性等。

「壯」指菌絲發育粗壯,長勢旺盛,分枝多而密,在培養基上恢復、定植、蔓延速度快。

「潤」指菌種含水量適中,基質濕潤,與瓶壁緊貼,瓶頸略有水珠,無干縮、鬆散現象。

「香」指具該品種特有的香味,無霉變、腥臭、酸敗氣味。

通過檢測各種食用菌菌絲生長的色澤、速度、均勻度等特徵是否正常,來判斷菌種生長是否正常、是否可用,但辨別不了是否優質高產。

(4)顯微鏡檢查

對菌絲體進行顯微觀察,可以確定菌絲粗細、分枝、隔膜、鎖狀聯合等特性是否均一,是否與該栽培品種的典型特徵一致(參見前述相關內容)。具有不同形態特徵的菌絲體存在於同一菌種體中,表明該菌種存在質量問題;如果出現菌絲體重寄生現象,常表現出不同特徵的菌絲體相互纏繞,或菌絲體中空變細,或在寄生點出現吸器等不正常現象。

鏡檢的方法是:挑取少量菌絲,置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上,用解剖針或接種針撥散,蓋上蓋玻片,也可加碘酒或美藍等染色後進行鏡檢。正常的菌絲一般透明、分枝狀,有橫隔和明顯的鎖狀聯合;異宗結合的食用菌,如僅有單核菌絲,不具結實性,不宜作菌種用;雙核菌絲中,鎖狀聯合多而密,則結菇力強,一般可認為是好菌種。如:

①雙孢菇 觀察雙孢菇單孢子萌發後的菌絲生長形態。凡菌絲潔白、健壯,保存時間較長時菌絲顏色不變,較耐28℃以上氣溫,生長在基質上平貼培養基表面,氣生菌絲不多的,為同化能力較強,產量較高的菌株。相反,菌絲生長初期好,很快變黃變稀,如蜘蛛絲一樣,長出培養基表面菌絲較多的菌株產量較低。

②香菇 觀察香菇的雙核菌絲,在斜面培養基上生長速度達到1.2厘米/天以上的,菌絲不十分粗壯和潔白,鎖狀連合頻繁,鎖狀連合在菌絲間相距較近,且在觀察面上分布均勻,一般均是高產和抗雜能力較強的菌株。香菇出菇的密度與鎖狀連合有一定關系。

③草菇 觀察草菇菌絲,發現菌絲分枝角度大的,出菇率高,產量高。菌絲分枝角度小、平行排列的,產量低。

各種食用菌的菌絲生長是否正常、是否可用,一般都以色澤、速度、均勻度等特徵加以檢測,但這並不能說明其是否優質高產。

(5)拮抗試驗

也稱對峙反應。同一種食用菌,經分離或雜交,將選育出許多不同的菌株,這些菌株的菌絲在形態上很難區別。如不同編號的香菇菌種,都是白色絨毛狀菌絲,鏡檢時均具有鎖狀聯合等。在當前菌種管理工作尚不十分健全的情況下,「同名異種」、「同種異名」的現象普遍發生,要識別異同,可採用「拮抗試驗」加以區別。具體方法是:

用1支20毫米×200毫米的無底試管,中央部位裝入長 5~7厘米的木屑麩糠培養基,兩端壓平並蓋棉塞,滅菌後,兩端各接入兩株受檢的菌種 1小塊,25℃左右條件下培養,當兩端菌絲往中央生長並相互接觸後,把試管移至20℃、約300勒克斯的漫射光下繼續培養,觀察菌絲接觸區有無對峙反應。若無褐色的帶線出現,表示兩個受檢菌株的基因極相似或相同,是相同的菌株,僅編號不同,即同種異名。如果受檢菌株間形成帶線,則表示是不同的菌株。

用平板進行拮抗試驗測試,方法是在無菌的PDA培養基平板上各接入2個或多個被檢菌株的菌種,在上述條件下培養,觀察菌絲相接觸部分有無帶線,以區別相同或不同的菌株。也可用菌種瓶(袋)進行拮抗測試(圖2-11)。

圖2-11 拮抗現象

(6)菌絲長速測定

在適宜的條件下,若菌絲生長迅速、粗壯有力、濃密整齊,一般為優質菌種。若菌絲生長緩慢、中斷或長速極快、稀疏無力、參差不齊和易枯黃萎縮,則為不良菌種。菌絲生長速度測定,可在PDA平板中心接種培養,測量菌落兩個直交直徑,取其平均值。同理,還可在原種、栽培種瓶(袋)壁上劃線測定。

(7)菌絲生長量測定

將等面積的菌苔接入無菌的液體培養基內,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搖床振動培養,經過一定時間後,過濾收集菌絲,反復沖洗干凈後置容器內,80~100℃烘箱中烘乾至恆重後稱重。凡菌絲增殖快、重量重的為優質菌株,而增殖慢、重量輕的為不良菌株。

(8)耐高溫測定

以雙孢菇為例,把菌種置於20~22℃下培養,待菌絲長到1/2試管斜面時,每一菌株取出2~3支試管,置於35℃溫度下,經24小時作抗熱性試驗,然後放到22~23℃下培養,觀察菌絲恢復情況。若菌絲恢復萌發快,仍健壯、旺盛生長,則表明該菌株具有耐較高溫的優良性狀;如果菌絲生長緩慢,出現發黃倒伏,萎縮無力,則為不良菌株。

(9)均一性測定

將母種接種於標准培養基的平板上,並置於標準的環境條件下,每批做30~50個重復,進行長勢和長速的連續觀察記錄。均一性好的品種,每個重復之間長勢和長速幾乎沒有肉眼可見的差異。如果長勢和長速不一,則表明原始的母種的遺傳均一性不良,不宜作生產用種。

(10)純度測定

菌種純度高低是鑒定菌種質量好壞的關鍵環節。優質菌種要求同一管、瓶或袋內只含有所需要的菌種菌絲體,而不能含有其他種類的雜菌。這里所說的雜菌包括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各種黴菌,以及含有兩種食用菌菌絲體或同一種食用菌的兩個品種菌絲。凡是被雜菌污染的菌種都是不純菌種,必須予以淘汰。在三角瓶內裝入淺層液體培養基,滅菌後接入經搗散的菌種,25℃條件下培養,約1周觀察,若有氣泡和菌膜發生,並具酸敗味,說明菌種不純,混有雜菌;如果無上述現象則菌種純正無雜。

(11)長勢測定

菌絲長勢包括菌絲生長的狀態和速度。凡是菌絲生長迅速、整齊濃密、健壯有力的菌種為優良菌種。如果菌絲生長緩慢,或長速特快、稀疏無力、參差不齊、易於衰老,則表明是劣質菌種。在鑒別菌絲長勢時,必須注意,在不同培養基上、不同培養條件下,同一種食用菌菌絲的長勢不同,因此,判斷食用菌的菌種長勢,應採用相同的培養基,這樣,結果就可靠一些。在外界環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菌絲生長旺盛、生長量多、生長速度快的要好於菌絲生長弱、生長量少、生長速度慢的菌種。還有一種方法是在三角瓶內裝入淺層液體培養基,滅菌後接入經搗散的菌種,25℃條件下培養,約1周觀察浮在液面的菌種。如果菌絲向旁邊迅速生長、健壯有力、邊緣整齊,且不斷增厚,說明該菌株生長勢強;若表面生長慢、稀疏、菌絲層薄,說明長勢弱,不宜用於生產。

(12)抗霉性測定

以木耳為例:制備平板,在平板的一邊分別接入不同的木耳菌株,每一菌株3個重復,在26~28℃下培養。待木耳菌絲長到平板一半左右時,在平板的另一邊接上木黴菌絲,繼續培養。之後注意觀察木黴菌絲與木耳菌絲的交界處,出現拮抗線的表示木耳菌株抗霉能力強,木黴菌絲無法長過去,為抗霉能力強的菌株。如果木黴菌絲很快蓋過木耳菌絲,說明這個木耳菌株的抗霉能力差或沒有抗霉力。

(13)出菇試驗

對引進或分離的同一品種的若干菌株進行出菇對比試驗,必須是在各級菌種的培養基成分、培養溫度、培養時間及栽培條件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進行。出菇試驗可按菇類的常規栽培方法進行,數量可少些。為使試驗准確,每一菌株設3~4個重復,以避免試驗的偶然性。在位置排放上盡可能按菌名拉丁文排列,以相同的措施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對環境因子的變化、管理措施及生長歷程、品種本身性狀等要詳細全面記錄。以香菇為例記載內容如下:

①母種菌絲生長情況,如菌絲濃淡、生長快慢、菌苔韌性等。

②原種、栽培種中菌絲生長情況,如菌絲萌動、吃料、生長快慢;菌種表面有無菌皮或菌皮厚薄,白色顆粒狀物有無或多少;培養基轉色情況等。

③栽培階段應記載:菇木轉色快慢、顏色深淺;出菇快慢、菇生長密度;子實體經濟性狀,包括菇的大小、厚度、色澤、圓整程度、菌柄長度、粗細等;轉潮快慢;對水分的敏感程度;產量及產量分布;出口菇比例等。

通過對記載資料分析,選出綜合性狀符合要求的菌株,供大面積生產或出售。

出菇試驗因季節推遲或其他原因,可採用一種較簡單的方法來彌補,即直接將接有各菌株並已發好菌的瓶(袋)裝菌種,小心地敲破瓶頸或打開塑料袋口,使培養料外露(如果是雙孢菇,則要覆土調好土粒的濕度),置最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進行出菇(耳)管理,觀察記載各項指標,最後進行評比。但這種方法的結果只能提供參考。

(14)栽培指標

採用一定的栽培規模,通過不同地區、不同原料、不同栽培方式,進行多次反復栽培觀察,詳細記錄、評比後,具有優質、高產、高抗、高效和遺傳性、穩定性強的菌株,才是優質和可推廣的品種。其鑒定的內容、方法和指標有:

①吃料能力鑒定 將菌種接入最佳配方的原種培養料中,置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培養,1周後觀察種菇(耳)菌絲的生長情況。如果菌種塊能很快萌發,並迅速向四周和培養料中生長伸展,則說明該品種的吃料能力強;反之,菌種塊萌發後生長緩慢,遲遲不向四周的料層深處伸展,則表明該品種對培養料的適應能力差。對菌種吃料能力的測定,不僅用於對菌種本身的考核,同時還可以作為對培養料選擇的一種手段。

②成活率 將菌種接在適宜的培養基上,若菌絲能很快恢復、定植和蔓延生長,成活率很高,是質量好的菌種;反之,接種後恢復慢,成活率不高是質量差的菌種。

③出菇快慢 一般說,高溫型的出菇快,低溫型的出菇慢,中溫型的介於兩者之間。而以菇的質量來說,高溫型的質量差,低溫型的質量好。但同一溫型食用菌品種的不同菌株,其菌種接種後若菌絲分解培養料能力強,培養前後培養料失重大,出菇快而多,總產高,即是好菌種;否則為劣質菌種。

④菇峰間隔 在一個生產周期中,子實體發生可分數潮次,產菇最多時稱菇峰,最低時稱菇谷,每個菇峰和菇谷構成一潮菇。凡菇潮多,間隔時間短,說明菌絲分解能力強,供子實體發生的養分積累多,因此轉潮快,是好的菌種;反之,菇潮間隔時間長,或不明顯,零星出菇,產量低,即為劣質菌種。

⑤乾燥率 鮮菇經干制後乾燥率高,說明轉化率高,子實體含水分低,為優質菌種。

⑥生物學效率 生物學效率,指每100千克乾料可產多少千克鮮菇。生物學效率高,則菌種質量好,反之為劣質菌種。

(15)經濟指標

高產不一定高效、豐產不等於豐收,要佔領市場,獲得較高利潤,還必須具備商品的要求,如產品的色、香、味、形,檔次,上市時間,貨架期和保質期等。凡是鮮菇上市時間早,產量高、品質好、檔次高、含水量低,不易變色、變質、破碎、失重,無農葯殘毒、殘臭,符合食品衛生標准和得到的利潤高等,均表示經濟指標高,則為優質菌株;而上市有效時間短,易變色、變味、變質,含水量高,失水嚴重,易破碎,利潤低的菌種均為劣質菌種。如香菇以大小適中、肉厚、色深、邊緣內卷,柄短細為優良;雙孢菇以色白、子實體大小適中,菌柄短,不易開傘等為優良;銀耳以色白、開片好、蒂頭小、松泡率高為優良等。

『叄』 細菌鑒定辦法有哪些, 常見細菌的鑒定辦法就可以~

一 澱粉水解試驗
(一)實驗原理
細菌對大分子的澱粉、蛋白質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須靠產生的胞外酶,如澱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將大分子物質分解.胞外酶能分泌擴散到細胞外,將物質分解成小單位如糖、氨基酸、甘油與脂肪酸.這些小單位的物質能被細菌吸收和利用.水解過程可通過底物的變化來證明,如細菌水解澱粉的區域,用碘測定不再產生藍色;水解明膠可觀察到明膠被液化;脂肪水解後產生脂肪酸改變培養基的pH,其中的中性紅指示劑使培養基從淡紅色變為深紅色.
(二)實驗方法
將澱粉培養基溶化後,冷至45℃左右,以無菌操作製成平板.
取18-24h的純培養物點於平板上,每皿可點種3-5個菌株,適溫培養2-4d,形成菌落後,在平板上滴加盧戈氏碘液,以鋪滿菌落周圍為度,平板成藍色.如果菌落周圍有無色透明圈出現,說明澱粉已經被水解,實驗為陽性,否則為陰性.透明圈的大小一般說明水解澱粉的能力.
(三)實驗試劑的配製
肉湯蛋白腖瓊脂成分:蛋白腖10g,牛肉膏3g,氯化鈉5g,瓊脂17g,蒸餾水1000mL,pH7.2.
澱粉培養基製法:在肉湯蛋白腖瓊脂中添加0.2%的可溶性澱粉,校正pH值至7.6,分裝三角瓶,121℃ 20min滅菌備用.
盧戈氏(Lugol)碘液:碘片1g,碘化鉀2g,蒸餾水300ml,先將碘化鉀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將碘片溶解在碘化鉀溶液中,混勻,定容.
二 糖發酵試驗
(一)實驗原理
單糖發酵是將葡萄糖,乳糖或麥芽糖等分別加入蛋白腖水培養基內,使其最終濃度為0.75-1%.並加入一定量酚紅指示劑及小倒管,製成單糖發酵管,接種細菌經37℃培養18-24小時,若能分解糖產酸則酚紅指示劑由紅變黃,若能分解甲酸有CO2和H2等氣體形成,小倒管內則聚集有氣泡;不分解,則指示劑不變色.
(二)實驗材料
1.菌種:大腸桿菌,傷寒桿菌18-24小時瓊脂斜面培養物.
2.培養基:葡萄糖發酵管,乳糖發酵管等.
(三)實驗方法
1.將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按照液體接種方法分別接種於葡萄糖及乳糖發酵管內.
2.置37℃孵箱培養18-24小時.
3.觀察結果:由於一些細菌能分解某種糖類產酸,所以培養基中pH下降到7.0以下,在酚紅指示劑的顯示下,培養基顏色由紅變黃.產酸者以「+」表示,如果同時產生氣體,則培養基中小倒管內有氣泡出現,此乃產酸又產氣,以「♁」表示,不分解,則指示劑不變色,用「-」表示.
(四)實驗結果
傷寒桿菌 大腸桿菌
葡萄糖 + ♁
乳 糖 - ♁
(五)實驗試劑的配製
1.單糖發酵管的制備: 成分:蛋白腖水培養基 100ml ,0.2%酚紅 1ml ,所需糖(葡萄糖或乳糖)0.75-1g
製法:
(1)將上述成分溶化,混勻分裝於內含有倒置小玻璃管的小試管中,每管約2ml,加塞.
(2)小倒管排氣,滅菌(8-10磅,20-30分鍾),貯存備用.
用途:供單糖發酵試驗用.
2.0.2%酚紅配製法
酚紅(phenol red)0.2g ,0.lmol/LNaOH 8ml ,蒸餾水 92ml
將酚紅入研缽徐徐加入0.lmol/LNaOH研磨,再補足蒸餾水即成.若需長時間保存,可高壓滅菌後貯存備用.
三 甲基紅(M.R)試驗
(一)實驗原理
某些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分解葡萄糖產生丙酮酸,繼而分解為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養基pH值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紅指示劑呈紅色,此為陽性反應;若產酸量少或產生的酸進一步轉化為醇、醛、氣體和水等,則培養基的酸鹼度仍在pH 6.2以上,加入甲基紅指示劑呈現黃色,為陰性反應.
(二)實驗材料
1. 菌種:大腸桿菌,產氣桿菌18-24h瓊脂斜面培養物.
2. 培養基: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
3. 試劑:甲基紅試劑.
(三)實驗方法
1. 分別將大腸桿菌,產氣桿菌接種於兩支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中.
2. 置37℃培養2-3天取出,分別滴加甲基紅試劑2-3滴,混勻,觀察結果.
(四)實驗結果
大腸桿菌:+,產氣桿菌:-.
(五)實驗試劑的配製
1.甲基紅試劑的配製
甲基紅 0.04g, 95%酒精 60ml , 蒸餾水 40ml .
先使甲基紅溶解於酒精中,再加入蒸餾水,混合,搖勻即成.
2.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物
成分:蛋白腖5g 葡萄糖5g
製法:
(1)將上述成分溶解於蒸餾水中.
(2)調節pH至7.6,用濾紙過濾除渣.
(3)分裝中試管,每管約3-4ml,滅菌後備用.
用途:供甲基紅及V-P試驗用.
四 產吲哚(indole)試驗
(一)實驗原理
某些細菌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腖水培養基中的色氨酸,產生靛基質(無色吲哚),再與歐立希試劑(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應,形成紅色化合物—玫瑰吲哚,即為陽性反應.
(二)實驗材料
1. 菌種:大腸桿菌,傷寒桿菌18-24小時瓊脂斜面培養物.
2. 培養基:蛋白腖水培養基.
3. 試劑,歐立希(Ehrlich)試劑(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三)實驗方法
1. 分別將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接種於兩支蛋白腖水培養基中.
2. 置37℃培養2-3天後,每管沿管壁各加歐立希試劑0.5-1ml於培養液面上,待1-2分鍾後觀察結果:在交界面出現玫瑰紅色環即為吲哚試驗陽性,無紅色環即為陰性.
(四)實驗結果
大腸桿菌:+ ;傷寒桿菌:- .
(五)實驗試劑的配製
1.蛋白腖水培養基的制備
成分:蛋白腖10g 氯化鈉5g 蒸餾水1000ml
製法:
(1)先用少量蒸餾水將蛋白腖和氯化鈉相混合溶解,再加足蒸餾水量.
(2)調節pH至7.6、用濾紙過濾.
(3)分裝中試管,每管約3-4ml,加塞滅菌後備用.
2. 歐立希(Ehrlich)試劑的配製
對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4g
95%酒精 380ml
濃硫酸或濃鹽酸80ml
三種成分混合即成,瓶口要嚴密,以免揮發.
五 硝酸鹽還原試驗
(一)硝酸鹽還原試驗原理:
硝酸鹽還原反應包括兩個過程:一是在合成過程中,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和氨,再由氨轉化為氨基酸和細胞內其他含氮化合物;二是在分解代謝過程中,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代替氧作為呼吸酶系統中的終末受氫體.能使硝酸鹽還原的細菌從硝酸鹽中獲得氧而形成亞硝酸鹽和其他還原性產物.但硝酸鹽還原的過程因細菌不同而異,有的細菌僅使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如大腸埃希菌;有的細菌則可使其還原為亞硝酸鹽和離子態的銨;有的細菌能使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還原為氮,如假單胞菌等.硝酸鹽還原試驗系測定還原過程中所產生的亞硝酸鹽.
(二)培養基:
硝酸鹽培養基.
(三)試劑:
甲液(對氨基苯磺酸0.8g+5mol/L醋酸100ml);乙液(α-奈胺0.5g + 5mol/L醋酸100ml).
(四)方法:
被檢菌接種於硝酸鹽培養基中,於35℃培養1~4d.將甲、乙液等量混合後(約0.1ml)加入培養基內,立即觀察結果.
(五)結果:
出現紅色為陽性.若加入試劑後無顏色反應,可能是:①硝酸鹽沒有被還原,試驗陰性;②硝酸鹽被還原為氨和氮等其他產物而導致假陰性結果,這時應在試管內加入少許鋅粉,如出現紅色則表明試驗確實為陰性.若仍不產生紅色,表示試驗為假陰性.
若要檢查是否有氮氣產生,可在培養基管內加一小倒管,如有氣泡產生,表示有氮氣生成.
(六)應用:
本試驗在細菌鑒定中廣泛應用.腸桿菌科細菌均能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銅綠假單胞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等假單胞菌可產生氮氣;有些厭氧菌如韋榮球菌等試驗也為陽性.
(七)實驗試劑的配製
硝酸鹽液體培養基
蛋白腖5.0g,KNO3 0.2g, 蒸餾水1000 mL,pH7.4,每管分裝4-5mL,121℃滅菌15-20min.
六 產氨實驗(尿素分解實驗)
(一)實驗原理
某些細菌如變形桿菌,具有尿素分解酶,能分解尿素而產生氨,氨溶於水變成氫氧化銨,使培養基變鹼而呈紅色即為陽性.
(二) 實驗材料
1. 菌種:變形桿菌,傷寒桿菌18-24小時瓊脂斜面培養物.
2. 培養基:尿素培養基.
(三) 實驗方法
1. 分別以斜面接種法將變形桿菌,傷寒桿菌接種於兩支尿素斜面培養基上.
2. 置37℃培養18-24小時.
3. 取出觀察結果,培養基變為紅色,即尿素分解試驗陽性,若不變色,即為尿素分解試驗陰性.
(四) 實驗結果
變形桿菌:+ ;傷寒桿菌:- .
(五) 實驗試劑的配製
1.尿素培養基的制備
成分: 蛋白腖1g 、氯化鈉5g、葡萄糖1g、蒸餾水900ml、瓊脂15-20g 、0.1%酚紅 12ml 、20%尿素水溶液(無菌)100ml .
製法:(1)除尿素、瓊脂和酚紅外,其餘成分溶於水中,加熱溶化,矯正pH至6.8-6.9.
(2)加入瓊脂和酚紅,115℃磅滅菌10min.
(3)冷卻至60℃後加入無菌尿素溶液,搖勻.
(4)分裝中試管(無菌),每管3-4ml,置成斜面備用.
說明:(1)尿素不耐熱,也不能久存,只能用濾器除菌.
2.無菌尿素溶液制備:稱取尿素20g,混合於100ml蒸餾水中,充分搖勻,用G6濾菌器過濾除菌,以達到無菌的目的.
七 檸檬酸鹽利用試驗
(一)實驗原理
本試驗用於檢測細菌利用檸檬酸的能力.細菌利用檸檬酸鹽的能力不同,如各種腸細菌可利用檸檬酸為碳源,而大腸埃希氏菌則不利用檸檬酸鹽.因此,能否利用檸檬酸鹽是一項鑒別性特徵.培養基中含有檸檬酸鈉時,如將檸檬酸分解為CO2,則培養基中由於有游離鈉離子呈鹼性,使培養基中酚紅指示劑(pH6.8-8.4,黃→紅)由淡粉紅色變為玫瑰紅色以識別之.
(二)材料
檸檬酸鈉 2g、K2HPO4 1g、NH3H2PO4 1g、NaCl 5g、MgSO4 0.2g、瓊脂 1.5 2g、1%溴麝香草酚藍(酒精溶液)或0.04%苯酚紅 10ml、水 1000ml
將上述各成分加熱溶解後,調PH6.8,然後加入酚紅指示劑,搖勻,用脫脂棉過濾.製成後為黃綠色,分裝試管.121℃滅菌20min後製成斜面.
(三) 實驗內容
1.將試驗菌在斜面上劃線接種,適溫培養3-5天.
2.若該菌能利用檸檬酸鹽,則可在此斜面上生長並將培養基由原來的淡粉紅色變為玫瑰紅色,此為陽性;顏色不變者為陰性.
八 油脂水解試驗
(一)原理
某些細菌能夠分泌脂肪酶(胞外酶),能將培養基中的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所產生的脂肪酸,可通過預先加入油脂培養基中的中性紅加以指示[指示範圍pH6.8(紅)~pH8.0(黃)].當細菌分解脂肪產生脂肪酸時,培養基中出現紅色斑點.
(二)實驗內容
1.將裝有油脂培養基的錐形瓶置於沸水浴中融化,取出並充分振盪(使油脂均勻分布),再傾入培養皿中,待凝固後製成平板.
2.翻轉平板使底皿背面向上,用記號筆在其背面玻璃上劃成兩半.一半用於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為陽性對照菌,另一半用於接種實驗菌大腸桿菌或產氣腸桿菌.接種時用接種環取少量菌在平板兩邊各劃線接種.
3.將接種完的平板倒置於37℃恆溫箱中,培養24h.
4.觀察結果時,注意觀察平板上長菌的地方,如出現紅色斑點,即說明脂肪已被水解,此為陽性反應.
(三)培養基配製
油脂培養基:蛋白腖10g,牛肉膏5g,氯化鈉5g,香油或花生油10g,中性紅(1.6%水溶液)約0.1ml,瓊脂15-20g,蒸餾水1000mL,pH7.2,121℃滅菌20min.
九 接觸酶試驗
(一)實驗原理
本試驗用於檢測細菌是否具有接觸酶活性.接觸酶又稱為過氧化氫酶,是一種以正鐵血紅素作為輔基的酶,能將過氧化氫分解為水和氧.一般好氧細菌與兼性厭氧細菌(除某些鏈球菌、乳酸桿菌等外)都能產生接觸酶,而厭氧細菌不產生接觸酶,這是用以區別好氧和厭氧菌的方法之一.
(二)材料
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3%過氧化氫.
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牛肉膏 0.3g、蛋白腖 1g、氯化鈉 0.5g、瓊脂 2g、自來水 100mL、pH 7.0~7.2 、滅菌.
(三)實驗內容
1.接種試驗菌,適溫下培養18-24小時.
2.將3%的過氧化氫滴於斜面菌苔上(或塗有菌苔的載玻片上),靜置1-3分鍾後,如有氣泡產生即為陽性.不產生氣泡者為陰性.
(四) 應用
革蘭陽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產生過氧化氫酶,而鏈球菌屬為陰性,故此試驗常用於革蘭陽性球菌的初步分群.
十 革蘭氏染色
(一)實驗原理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後,在細胞壁內形成了不溶於水的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革蘭氏陽性菌由於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層次較多且交聯緻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脫色處理時,因失水反而使網孔縮小,再加上它不含類脂,故乙醇處理不會出現縫隙,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仍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且交聯度差,在遇脫色劑後,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的溶出,因此通過乙醇脫色後仍呈無色,再經沙黃等紅色染料復染,就使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二)實驗方法
革蘭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脫色、復染等四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是:
1.塗片固定.
2.草酸銨結晶紫染1分鍾.
3.自來水沖洗.
4.加碘液覆蓋塗面染約1分鍾.
5.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數滴,並輕輕搖動進行脫色,20秒後水洗,吸去水分.
7.蕃紅梁色液(稀)染2分鍾後,自來水沖洗.乾燥,鏡檢.
[染色的結果]:革蘭氏正反應菌體都呈紫色,負反應菌體都呈紅色.
(三)應用
其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於:1.鑒別細菌 2.選擇葯物 3.與致病性有關::革蘭氏陽性菌能產生外毒素,革蘭氏陰性菌能產生內毒素,兩者的致病作用不同.

『肆』 形態染色相似的腸桿菌科細菌通過什麼手段進行鑒別和區別

這個問題要回來答內容很長,腸桿菌科細菌鑒定專著早已經有了,看看這本書問題就解決了,你只給5分,我要化個把鍾頭打字不值,你懸賞50分,我明晚來詳細講給你聽.
先經SS瓊脂分離,種克氏雙糖鐵,18-24h後做OF和氧化酶試驗,
發酵葡萄糖,氧化酶陰性的為腸桿菌科細菌
氧化葡萄糖,氧化酶陽性的為非發酵菌
發酵葡萄糖,氧化酶陽性的為孤菌科細
菌腸桿菌科細菌的鑒定方法:
1,取雙糖斜面上的腸桿菌做玻片凝集試驗,
A-G群沙門氏菌O多價診斷血清鑒別沙門氏菌.陽性者用沙門氏菌因子血清分型。
四種志賀氏多價和鮑氏多價診斷血清鑒別志賀氏並用志賀氏分型血清分型。
2生化反應分屬:進行下述生化反應:
靛基質,甲基紅,V-P,枸椽酸鹽,流化氫,尿素酶,KCN,動力,明膠液化,賴氨酸脫羧酶,精氨酸雙水解酶,鳥氨酸脫羧酶,苯丙氨脫氨酶,丙二酸鈉,葡萄糖產氣,乳糖,蕉糖,甘露醇,衛矛醇
水楊苷,側金盞花醇,肌醇,山梨醇,阿拉佰糖,棉子糖,鼠李糖,
椐以上反應可將腸桿菌科的細菌分為14個屬。
這14個屬的細菌是
艾希氏菌屬
志賀氏菌屬
沙門氏菌屬
枸椽酸鹽桿菌菌屬
克雷佰氏菌屬
腸桿菌菌屬
哈夫尼亞菌屬
沙雷氏菌屬
歐文氏菌屬
愛德華氏菌屬
變形桿菌菌屬
摩根氏菌屬
普羅菲登氏菌屬
耶爾森氏菌屬
各菌屬中的細菌再按種的特性鑒別到種。
沙門氏菌的生化反應:
H2S 靛基質 Ph7.2尿素 KCN 賴氨酸脫羧酶 結果判定
+..... — .....—....... — .........+.......傷寒沙門氏
+.....—..... — ........—..........+ ..亞利桑那,沙門氏菌
—... — ..... — .......— ........ +.. 甲型副傷沙門氏菌

志賀氏菌屬的生化特性
動力 H2S 苯丙氨酸 賴氨酸脫羧酶 枸椽酸鹽 葡銨
..—..—..... — ........— ..........— ........—

符合上述反應時再作群生化反應:
分群 ...........5%乳糖 甘露醇 棉子糖 3%甘油 靛基質
A群痢疾志賀氏菌...—........ —........— .....—......—
B群福氏志賀氏菌 . —....... +........ + ..... — ....+/—
C群鮑氏志賀氏菌 . —.......+......... — .....+ ....+/—
D群宋內氏志賀氏菌 + ........+ ........ + .....D .....—

傷寒副傷寒沙門氏菌的抗原結構
副傷寒甲沙門氏菌 O:2 , 12 H:a;1、5
副傷寒沙乙門氏菌 O:4[5],12 H:b;1、2
副傷寒沙丙門氏菌 O:6,7 H:c;1、5
傷寒沙門氏菌 O:9,12[VI] H:d;/

實在沒辦法打表格,還是自己去查書本吧!習慣的腸道致病菌從含鐵雙糖培養基上結合OF,氧化酶,賴氨酸脫羧酶, 尿素,枸椽酸鹽,半固體等把非發酵菌和孤菌排除後,作沙門氏 菌\志賀氏菌\大腸艾希氏菌\變形桿菌\克雷佰氏菌等作出初步鑒別後,用編碼法作出診斷.請你購腸道菌編碼培養基,附有方法說明書,用起來很方便.我在疾控中心工作,現在我們購進法國生產的全自動化細菌鑒定儀分離到純培養後,把菌液滴入培養管內4-8小時就出結果,20餘種主要生化反應通過電腦軟體給你打出,如果有疑問還會提醒再作幾個生化,把補充結果或血清試驗結果輸入後就准確列印出細菌名稱。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方法可以區別不同的細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住樓房如何冬儲大白菜的儲存方法 瀏覽:400
黃金馬桶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48
夜釣草魚調漂技巧及方法 瀏覽:452
450除以45簡便方法怎麼寫 瀏覽:657
狗肺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25
顱腦增生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365
老人睡不著覺有什麼治的方法嗎 瀏覽:398
聯想電腦與顯示器的連接方法 瀏覽:402
小米5s的mac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11
led電子屏安裝方法 瀏覽:803
如何找到學習方法 瀏覽:132
扁蓄食用方法 瀏覽:817
牛肚如何腌制方法 瀏覽:988
古典概型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瀏覽:336
雞腸道發育的最佳方法 瀏覽:619
手機音量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8
101乘以88的簡便方法 瀏覽:457
塑身機使用方法 瀏覽:682
代購郵費的計算方法 瀏覽:437
班主任教學方法的好處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