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古詩的方法有哪三種
學古詩的方法
一、緊扣詩題,了解內容
有些古詩,詩題便是內容的眼,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中主要寫了夏夜詞人在黃沙道上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書所見》,這首詩寫詩人夜晚在船上的見聞。學習這類古詩時,應先理解題目,然後緊扣題目,讓學生猜想內容,在猜想過程中了解詩人寫作的內容。
二、圍繞詩句,猜想主題
由於古詩短小、精悍,因而留給我們聯想的空間極為廣闊,也正因為詩歌以極簡略表現極豐富,所以讀詩時難免靠「猜想」,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把握住有限的詩句,去了解詩歌的主題:或反映民間疾苦,或抒發個人胸臆,或痛斥朝政腐敗,或自憐悲慘身世……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面是寫殘花並不是無情的,到來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養、保護花朵,其實是在暗喻自己,雖然遭到迫害,但理想與信念是不會變的。這一點是需要學生去猜想的.。
三、把握重點,品味意象
中國古代詩歌形象,往往是藉助客觀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現主觀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還應透過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內蘊的情感。如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何「煙」會「直」?為何「長河」會「圓」?其實這詩句寫出了邊塞烽煙的堅毅、勁拔之美,同時「圓」字給人以親切而略帶蒼茫的感受,這也是當時被排擠出京城的王維的內心感受。
2. 璇誨彜璇楃殑鏂規硶
銆銆璇鏂囧彜璇楀︿範錛屾垜浠鏁欏笀搴旇ラ噸瑙嗗煿鍏誨︾敓鐨勯槄璇昏兘鍔涖備粖澶╋紝鎴戜負浣犲甫鏉ヤ簡璇誨彜璇楃殑鏂規硶銆
銆銆璇誨彜璇楃殑鏂規硶鏄浠涔
銆銆絎涓姝ワ紝鎶婃彙璇楄瘝鍐呭癸細
銆銆1.緇嗚繪爣棰樺拰娉ㄩ噴;
銆銆2.鍒嗘瀽鎰忚薄;
銆銆3.鍝佸懗鎰忓;
銆銆4.鑱旂郴浣滆呫
銆銆絎浜屾ワ紝寮勬竻鎶宸э細
銆銆1.鎶婃彙褰㈣薄鐗圭偣;
銆銆2.杈ㄦ瀽琛ㄨ揪鎶宸;
銆銆3.璇存槑琛ㄨ揪浣滅敤銆
銆銆絎涓夋ワ紝璇勪環鍐呭硅傜偣錛
銆銆1.姒傛嫭涓繪棬;
銆銆2.鑱旂郴鑳屾櫙;
銆銆3.鍒嗘竻涓繪;
銆銆4.鍏ㄩ潰璇勪環銆
銆銆璇昏板彜璇楃殑鍏縐嶆柟娉
銆銆1.鐞嗚В璁板繂娉
銆銆涓棣栧彜璇楄瘝錛岃佺悊瑙h繖棣栬瘲璇嶇殑鍐呭癸紝浜嗚В璇楄瘝鐨勬濇兂銆傝繖浜涘唴瀹歸兘鏈変竴瀹氱殑閫昏緫鎬э紝浣犲皢璇椾腑鐨勬剰鎬濊儗璁頒笅鏉ワ紝鍒扮敤鐨勬椂鍊欙紝鍐嶈繕鍘熸垚璇楄瘝鐨勮璦錛岃繖鏍峰氨姣旇緝濂借頒簡銆
銆銆渚嬪傦細“鐪勭潗浠ラ傛剰錛屽紩棰嗛仴鐩稿笇”榪欏彞璇楋紝濡傛灉浣犱笉鐞嗚В瀹冪殑鎰忔濓紝鏄寰堥毦璁頒綇鐨勩傝繖鍙ヨ瘲鐨勬剰鎬濇槸錛氬湪鏃犲彲濂堜綍鐨勫績鎯呬腑錛屽彧鏈変幾闀塊堝瓙榪滄湜瀵勬剰銆
銆銆2.鎯呮櫙鎯寵薄娉
銆銆鎵璋撶殑鎯呮櫙鎯寵薄娉曪紝灝辨槸鍙戞尌鎯寵薄鍔涳紝鏉ユ兂璞′笅璇楄瘝涓鎻忚堪鐨勬櫙鑹叉垨浜虹墿鐨勫師璨岋紝榪欐牱甯鍔╄板繂銆
銆銆渚嬪傦細“閲囪強涓滅變笅錛屾偁鐒惰佸崡灞”錛岃拌繖棣栬瘲鐨勬椂鍊欙紝浣犲彲浠ユ兂璞℃湁涓浣嶈。鐫瑜磋涳紝浣嗘偁鐒惰嚜寰楃殑鑰佷漢錛屽湪涓鎺掔圭辨梺嬈h祻騫墮噰鎽樼潃鑿婅姳錛屼粬韜鍚庢槸杞寤撴竻鏅扮殑鍗楀北銆傝剳嫻鋒兂璞″嚭榪欐牱鐨勪竴騫呭浘鐢伙紝閭d箞榪欓栬瘲鍦ㄤ綘鑴戞搗閲屽氨鏈変笉鍙紓ㄧ伃鐨勫嵃璞°
銆銆3.闊佃剼璁板繂娉
銆銆鍙よ瘲閮芥湁涓ユ牸鐨勯煹寰嬶紝榪欐槸鍙よ瘲瀵圭編瀛︾殑涓縐嶅洖褰掋傚湪鑳岃板彜璇楃殑榪囩▼涓錛屽彲浠ラ噸璇婚煹鑴氥
銆銆渚嬪傦細“鑺辮阿鑺遍為炴弧澶╋紝綰㈡秷棣欐柇鏈夎皝鎬?”榪欏彞璇楃殑闊佃剼鏄闊墊瘝“an”錛屽洜姝ゅ湪璁板繂鐨勬椂鍊欙紝鍙浠ヨ頒綇闊佃剼鐨勫瓧錛屼粠榪欎釜瀛楁潵鎵╂暎鍒拌繖鍙ヨ瘲錛屽姞娣辮板繂銆
銆銆4.璇佃昏板繂娉
銆銆鍦ㄧ數瑙嗕腑鐪嬭佽繃鍙や唬鐨勮諱功浜鴻諱功鏃訛紝鎽囧ご鏅冭剳錛屽皢璇佃誨唴瀹歸煶璋冩媺寰楀緢闀跨殑鏍峰瓙錛屽緢澶氫漢閮藉繊淇婁笉紱侊紝涓嶈繃榪欑殑紜鏈夊姪浜庤板繂銆傚洜姝ゅぇ瀹惰儗璁拌瘲璇嶇殑鏃跺欙紝鍙浠ラ傚綋鏀炬參閫熷害錛屽敖鎯呬綋鍛寵瘲涓鐨勬剰鍚戝姞娣辮板繂銆
銆銆5.鍒嗘瀽璁板繂娉
銆銆鍒嗘瀽鍙浠ュ姞娣辮板繂錛屽鉤婊戣岀嫭絝嬬殑浜嬬墿鏄寰堥毦鍦ㄤ漢鐨勫ぇ鑴戦噷鐣欎笅鎸佷箙鍦板嵃璞$殑銆傚傛灉閫傚綋鐨勪嬌璁板繂鐨勪笢瑗垮拰榪囧幓鐨勮板繂錛屼環鍊艱傚緩絝嬭仈緋伙紝閭d箞灝卞硅板繂榪欎歡浜嬬墿璧峰埌寰堝ソ鐨勪績榪涗綔鐢ㄣ
銆銆渚嬪傦細“浜洪棿鍥涙湀鑺寵彶灝斤紝灞卞烘冭姳濮嬬洓寮銆”榪欐槸澶ц瘲浜虹櫧灞呮槗銆婂ぇ鏋楀烘冭姳銆嬩腑鐨勪竴鍙ャ傜湅瀹岃繖棣栬瘲錛屼笉濡ㄥ垎鏋愪笅銆傝瘲浜轟負浠涔堣村洓鏈堢殑鏃跺欏北澶栫殑鑺卞効閮藉紑灝戒簡錛屽北涓婄殑妗冭姳鍗村垰鍒氱洓寮銆傚洜涓哄北涓嬪拰灞變笂鐨勬皵娓╀笉涓鏍鳳紝鍥犳ゆ冭姳寮鐨勬椂鑺備篃涓嶅悓銆傚傛灉紼嶇敤鍦扮悊鐭ヨ瘑鍒嗘瀽錛屽氨鐭ラ亾錛岃繖鏄鑷鐒跺甫鍒嗗竷涓鐨勫瀭鐩磋嚜鐒跺甫錛屽硅繖鍙ヨ瘲鐨勮板繂鑲瀹氭繁鍒匯
銆銆6.瀵逛粭璁板繂娉
銆銆寰堝氬彜璇楋紝灝ゅ叾鏄寰嬭瘲鏄闈炲父璁茬┒瀵逛粭鐨勶紝瀵逛粭鏄榪欎簺璇楁瓕鐨勪竴縐嶈勫緥銆傚湪璁板繂鏃訛紝浣犲彲浠ヤ袱鍙ュ規瘮鐫璁幫紝榪欐牱鍙浠ュ厠鏈嶈板繂鍗曞彞鐨勫洶闅俱
銆銆渚嬪傦細“涓や釜榛勯籙楦g繝鏌籌紝涓琛岀櫧楣涓婇潚澶┿”榪欎袱鍙ヨ瘲瀵逛粭姣旇緝宸ユ暣銆備袱涓瀵逛竴琛岋紝榛勫圭櫧錛岄潚瀵圭繝絳夛紝榪欐牱鍙浠ュ規瘮鐫璁板繂錛屽緢瀹規槗璁頒綇銆
鐚滄偍鎰熷叴瓚o細
1. 鍙よ瘲鏂囪瘲姝岀殑鏈楄墊柟娉
2. 涓夊勾綰у彜璇楄瘝瀛︿範鏂規硶
3. 鍙よ瘲璇嶈板繂鑳岃電殑鏂規硶
4. 鐜頒唬璇楁瓕鐨勬湕璇墊柟娉
5. 鍙よ瘲鏂囪佃繪暀瀛
6. 濂藉彛鎵嶇諱笉寮瀛︿範鍙よ瘲璇
7. 鏍煎緥璇楃殑鏈楄繪妧宸
8. 璇誨彜璇楄瘝涓鴻瘽棰樼殑浣滄枃
3. 古詩詞吟誦方法
1 根據悶滾曲調,由聲入境吟誦區別於朗誦的主要之處就在於:吟誦是有曲調的。
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第一步就應該明確吟誦的曲調。教師在教學時先要作吟誦示範,一句一句的地交給學生帶基本調子的吟誦,直到學生能夠獨立吟出模仿的調子來。
這樣一來,先是第一時間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通過聲音的感染力,把學生帶入了古詩詞的意境中去。吟誦雖有曲調,但不同於唱歌,因為吟誦的曲調是不固定的。
也就是說,同一首詩可以用不同的曲調來吟誦。現有傳統吟誦、現代吟誦、自成曲調三種方式。
在學習吟誦的最初階段,我們可以先模仿現有的吟誦曲調。在模仿的過程中,再漸漸感受其中的情感、發掘其中的規律:比如,回環往復——吟誦的曲調大都比較簡單,每句都是同一個調,句句如此,消罩派回環往復;再比如,依字行腔——根據詩句中每個字的讀音的高低起伏來拉長聲腔,以此來形成簡單的曲調。
吟誦得多了,自然就會感受到其中的規律。在學生基本掌握吟誦的曲調之後,應要引導學生通過聲音走進作品的意境、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老師應帶領學生一起展開想像,一邊吟誦,一邊引導學生去想像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去想像作者當年創作詩歌時的情景。音樂很容易左右人的情緒,當學生們用著或低回沉鬱或高亢嘹亮的曲調吟誦時,作品所蘊含的感情會更深的鐫刻在他們心中,讓其感同身受。
2 字正腔圓,感受韻味在小學階段,要保證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還是要從基礎抓起。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謂的「字正」,再通過拖音,使聲腔飽滿,做到所謂的「腔圓」,字正腔圓是對吟誦的基本要求,以此來感受詩歌的韻味。
教學將分為以下兩個步驟:2.1 吟准音節,吐字清晰小學階段,對字詞的掌握屬於重點教學內容。在用吟誦教古詩時,教師以普通話吟誦為主,帶領學生吟准字音,使學生通過吟誦,掌握整首詩的字詞發音。
在吟准字音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漢字的音節是優美的,能夠准確清晰飽滿地讀出來,展現腔調的圓潤,給人以美的感受。
2.2 運用腔音,感受韻味中國古典詩詞,除了節奏鮮明之外,還要押韻。押韻不僅使古詩詞讀起來整齊、好聽,還可以使古詩詞充滿風韻。
古詩詞的韻味體現在韻尾發音時可以引起鼻腔和胸腔的共鳴,讓人有一種盪氣回腸的感覺。在吟誦時,通過對韻尾拖腔的處理,可使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韻味、體會到詩人在創作時的情感,餘音裊裊,回味無窮。
3 根據節奏,培養語感在詩歌中,節奏能顯示語言的頓挫。節奏的停頓、延長等能夠表達不同的語義,語氣的急劇、舒緩又能表達不同的感情。
吟誦的「誦」字,本來就是指有節奏地讀,可見在吟誦時必須掌握好節奏的規律。在吟誦時,把握住不同的節奏規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體會詩句的情感,也能逐漸幫助學生培養語感。
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增強學生對詩句語言的感受力。漢語的音節本身由於聲母、韻母和聲調的不同,就有長短、高低、輕重、急徐等不同的節奏;其次,古典詩詞作為體現漢語節奏美的典型,也會因語義的群集、情感的波動等產生不一樣的停頓,凸顯出抑揚頓挫的節奏。
因此,在教學生吟誦時,主要需掌握每個字詞音節的節奏和每一句詩句停頓的節奏。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為平聲調,「上、去、入」為仄聲調。
現代漢語則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小學階段稱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把古代漢語中的「入聲」,歸到了「去聲」當中。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
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簡言之,平聲平緩而悠長,仄聲猛烈而急促。
這就是幾位吟誦大家們所提出的「平長仄短」的規律。·平仄與聲調有關,與韻無關。
現在是「平上去入」四聲,秦漢時聲調更多。· 分四聲法平聲平道莫低昂, 字例:山、川、船、夫 →平上聲高呼猛力強。
字例:孔、水、語、上 →仄去聲分明哀遠道, 字例:送、意、處、會 →仄入聲短促急疏藏。 字例:(沒講) →仄4 通過吟誦,領悟詩意,體驗情感教育家葉聖陶曾對吟誦做出過以下要求:「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一遍一遍地讀來入調,一遍一遍地體會親切。
自然拿賀達到熟練地境界。」當代著名語文教師陳琴也創建了「素讀經典」教育法,指的是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將其反復誦讀,爛熟於心的讀書方法。
以上例子均證明在進行古詩詞吟誦教學時,需要讓學生反復地吟誦。學生通過反復地吟誦,可以不斷地想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不斷地加深對整首詩的理解,逐漸的感悟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還可加深對作者創作情境的體會。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地吟誦,自然可以達到領悟詩意、體驗情感的效果。其一,吟誦的曲調就是整首詩的感情基調;其二,音節的頓挫、節奏的鏗鏘,又讓人感受到詩人情感的波動與變化;其三,腔音的運用,詩人在餘音繞梁中體會詩歌的韻味,品味詩人的感情。
所以,在古詩詞教學的最後,教師需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在反復的吟誦中想像詩人創作時的情境,由此來領悟詩意。
當今東南一帶吟誦所採用的調都是唐文治的唐調。
·吟誦體現了讀者與古詩之間的平等關系(有別於以前的批判、分析),容易獲得「同情之了解(陳寅恪語)」
·吟誦基於中文的音樂性:聲韻和聲調。
·郭紹虞著有《中國語調中的聲音美》。
·律詩成熟於唐代,因此吟誦應該用隋唐音。故現在只能用「擬音」( 參照標准為方言),不能用普通話(普通話源自元代)。
·《廣韻》反應了唐宋的實際語音狀況。分為206部。各部字數多少不一。後人為了寫詩方便,整理成為只有106部的《平水詩韻》。在實際的詩歌創作中,106部的某些部中字是可以與其他部中的字通用。
·平仄與聲調有關,與韻無關。現在是「平上去入」四聲,秦漢時聲調更多。
· 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字例:山、川、船、夫 →平
上聲高呼猛力強。 字例:孔、水、語、上 →仄
去聲分明哀遠道, 字例:送、意、處、會 →仄
入聲短促急疏藏。 字例:(沒講) →仄
一、讀詩題。
古詩詞,除一部分詞、曲只有詞牌、曲牌外,多數是有標題的,它們或標明寫作對象,寫作重點,或表現感情基調。如《春夜洛城聞笛》就交代了時間、地點及引發情感的事件。
《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釋義:吹笙的聲音如隔著彩霞從天而來),扣「吹笙」;「不知牆外是誰家」(釋義:不知牆外究竟是哪一家),扣「鄰家」。「疑是碧桃千樹花」(釋義: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樹的桃花),仍是扣題,即笙聲產生的幻覺(注意「疑」字),並非描寫庭院美景。
二、讀「明示」。古詩詞表達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蘊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但也有些詩詞中個別詞句明示著思想情感傾向,閱讀時對這些可貴的信息應圈點出來,結合全詩加以體會。如唐代:趙嘏《江樓舊感》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釋義:我獨自一人來到這江邊的高樓,我思緒紛然好像有滿腹的憂愁。
我看見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我還記得我們曾經一同來望月,而如今同來的你們又在哪勾留?要知道這江樓水光相接的風景,和去年所見一樣幽美一樣輕柔。
起句「獨上」,表現了詩人孤單的身影,孤獨的情感,第三句「同來」與之呼應。「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悵惘的情思。
這種情思產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唐代: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釋義:一片平遠的樹林之上飛煙繚繞有如穿織,秋天的山巒還留下一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
暮色已經映入高樓,有人獨在樓上心中泛起陣陣煩愁。她在玉梯上徒勞無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鳥兒飛回棲宿多麼匆急。
什麼地方是你回來的路程?一個個長亭接連一個個短亭。「傷心」、「愁」觸景傷懷,孤獨生愁;表現全詞感情基調;「空」表現苦等無果;「歸程」明確表達思歸之情。
高考所選詩歌,大都是絕句律詩。絕句一般是「卒章顯志」。
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見下渝州」(釋義: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春夜洛城聞笛》「何人不起故園情」(釋義: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等。
律詩一般是一二聯寫景敘事,三四聯議論抒情,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登岳陽樓》等。三、讀形象。
詩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較穩定的含義,如楊柳、春草、殘荷、禾黍、菊、梅、竹、杜鵑(子規)、沙鷗等等。
但又不能機械地理解,如「楊柳」一般用來抒寫離情別緒,但在「楊柳青青江水平」(釋義: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月上柳梢頭」(釋義: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柳暗花明又一村」(釋義: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一個山村)等句中的「柳」則不諧音「留」,與離情別緒無聯系。意象應聯系起來看,多個意象組合起來,形成意境。
如有的學生看到「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釋義:竹林里筍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筍,還沒有人注重它們,剛剛孵出的小水鴨子,在沙灘上依偎著母鴨甜甜地睡著)。就將「無人見」、「傍母眠」片面地理解為杜甫的孤獨寂寞。
聯系其它意象如「糝徑楊花」(釋義: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點溪荷葉」(釋義:點綴在溪上的嫩荷)等看,詩人描寫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機和意趣,表現的是喜愛之情,並無孤獨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寫客體的形象,如「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釋義:蜀僧懷抱著綠綺琴,來自遙遠的峨眉山。
為我隨意揮手一彈,如同聽到萬壑松聲)」。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詩人)的形象,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釋義: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表現的是抒情主人公(詩人)玉潔冰清的情懷。
四、讀注釋。注釋有交待寫作背景的,有解釋疑難字詞的,有揭示典故含義的。
它們對理解詩詞具有一定的作用。如:高考天津卷《聽蜀僧濬彈琴》,提供了三條注釋。
「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釋義:傳說豐山有九口鍾,霜降時發出聲音)」。
這三條注釋分別寫到了名琴,聽者的感受以及琴聲與鍾聲的交融。據此可推測理解本詩的基本內容。
五、讀「有無」。無中見有,有中見無。
古詩詞言簡意賅,是濃縮的作品,有很多空間需要讀者去合理填補。如:「西出陽關無故人」(釋義: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無中見有:再見不到故人,只見到黃沙、西風、夕陽殘照,只有綿綿無盡的思念之情…… 「唯見長江天際流」(釋義: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有中見無:只見流向天際的長江水,而極目遠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隨舟遠逝,思念逐水而來。「山圍故國周遭在」(釋義:圍繞在石頭城四周的山依然如舊),「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華已不復存在。
類似的還有「國破山河在」(釋義: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空有姑蘇台上月」(釋義:只有明月空掛姑。
《水龍吟》詞牌的格律
水龍吟又名《龍吟曲》、《庄椿歲》、《小樓連苑》。一百零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定格】
仄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中仄(增韻),仄平平、中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
--------------------------------------------------------------------------------
【變格】
中平平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韻)。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中仄(增韻),仄平平、中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
蝶戀花,商調曲;原唐教坊曲名,本採用於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 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於宋。雙片六十字,前後片各四仄韻。
雙調,上下片同調,押仄聲韻。共六十字,前後片各四仄韻,其規范格律如下:
正體,上下闋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古代詩詞朗讀講究韻律美,但由於唐宋以來,語言的變化,許多的字音已經面目全非,故有人提倡用地方方言依聲律朗讀
當今東南一帶吟誦所採用的調都是唐文治的唐調。
·吟誦體現了讀者與古詩之間的平等關系(有別於以前的批判、分析),容易獲得「同情之了解(陳寅恪語)」·吟誦基於中文的音樂性:聲韻和聲調。·郭紹虞著有《中國語調中的聲音美》。
·律詩成熟於唐代,因此吟誦應該用隋唐音。故現在只能用「擬音」( 參照標准為方言),不能用普通話(普通話源自元代)。
·《廣韻》反應了唐宋的實際語音狀況。分為206部。
各部字數多少不一。後人為了寫詩方便,整理成為只有106部的《平水詩韻》。
在實際的詩歌創作中,106部的某些部中字是可以與其他部中的字通用。·平仄與聲調有關,與韻無關。
現在是「平上去入」四聲,秦漢時聲調更多。· 分四聲法平聲平道莫低昂, 字例:山、川、船、夫 →平上聲高呼猛力強。
字例:孔、水、語、上 →仄去聲分明哀遠道, 字例:送、意、處、會 →仄入聲短促急疏藏。 字例:(沒講) →仄。
古詩詞的規矩最重要的是押韻、平仄和格律。此外,律詩的表現形式還要求對仗,詞則要講究詞牌。
古詩詞是詩歌的一種,押韻是必需遵守和沿襲。即便是現代詩歌也要考慮押韻,別說古詩詞了。詩不押韻,那隻算文。
古詩詞的平仄變化也是詩音樂性的節奏性的體現。只觀不賞,那就不是觀賞了。吟誦是觀賞古詩詞很重要的一環,不了解平仄變化,不單吟誦不好,也阻礙了讀者的觀賞,無從深入體會詩者所寄託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如果說押韻是詩歌欣賞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平仄就是古詩詞欣賞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對於古詩詞作者,有句老話叫眼高手低,大部分人欣賞水平都高於創作水平。眼高手不一定低,但眼不高手肯定也高不了。古詩詞作者的如果連欣賞古詩詞水平都不高,詩基本也好不了。所以平仄不遵守和沿襲,貌似也不行。
單單只學古體詩的話,只講究押韻平仄不講究格律沒問題。如果想學好古詩詞,那還包括律詩和詞,那格律就很重要了。把律詩當古體詩,詞當古詩歌也是可以的,不過最精華的妙處你不欣賞,那再談欣賞水平就未免心虛了。格律是律詩和古體詩最大的的區別,也是對詩歌的藝術美更高更嚴格的追求。有人說律詩毛病多了就當古體詩,那畫小鳥還能出好畫家,沒聽過把鳳凰畫成小鳥的是好畫家。
律詩出韻、中間不對仗是犯大毛病,不粘不對拗而不救是犯小毛病。大毛病要從嚴,為了內容和內涵的更高要求不得不犯點小毛病可以從寬。有如畫鳳凰少根羽毛,可以說那是缺陷美,少個翅膀那可就畫殘廢了。
詞的詞牌也規定了格律和曲調,更注重音樂性。什麼樣的內容可以用什麼樣的詞牌,就如喜劇不能用哀樂一樣,用好了是美,用壞了就是悲劇。
古詩詞的規矩最重要的是押韻、平仄和格律。此外,律詩的表現形式還要求對仗,詞則要講究詞牌。
古詩詞是詩歌的一種,押韻是必需遵守和沿襲。即便是現代詩歌也要考慮押韻,別說古詩詞了。詩不押韻,那隻算文。
古詩詞的平仄變化也是詩音樂性的節奏性的體現。只觀不賞,那就不是觀賞了。吟誦是觀賞古詩詞很重要的一環,不了解平仄變化,不單吟誦不好,也阻礙了讀者的觀賞,無從深入體會詩者所寄託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如果說押韻是詩歌欣賞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平仄就是古詩詞欣賞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對於古詩詞作者,有句老話叫眼高手低,大部分人欣賞水平都高於創作水平。眼高手不一定低,但眼不高手肯定也高不了。古詩詞作者的如果連欣賞古詩詞水平都不高,詩基本也好不了。所以平仄不遵守和沿襲,貌似也不行。
單單只學古體詩的話,只講究押韻平仄不講究格律沒問題。如果想學好古詩詞,那還包括律詩和詞,那格律就很重要了。把律詩當古體詩,詞當古詩歌也是可以的,不過最精華的妙處你不欣賞,那再談欣賞水平就未免心虛了。格律是律詩和古體詩最大的的區別,也是對詩歌的藝術美更高更嚴格的追求。有人說律詩毛病多了就當古體詩,那畫小鳥還能出好畫家,沒聽過把鳳凰畫成小鳥的是好畫家。
律詩出韻、中間不對仗是犯大毛病,不粘不對拗而不救是犯小毛病。大毛病要從嚴,為了內容和內涵的更高要求不得不犯點小毛病可以從寬。有如畫鳳凰少根羽毛,可以說那是缺陷美,少個翅膀那可就畫殘廢了。
詞的詞牌也規定了格律和曲調,更注重音樂性。什麼樣的內容可以用什麼樣的詞牌,就如喜劇不能用哀樂一樣,用好了是美,用壞了就是悲劇。
4. 學習古詩詞有哪5種方法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作背景。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
三、明確意象的象徵意義。古典詩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徵意義,比如松、梅象徵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徵富貴;柳象徵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徵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於發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5. 怎樣讀古詩
(一)怎樣准備詩句的朗讀:
1.要進行朗讀,首先應該弄明白什麼是朗讀,什麼不是朗讀。現在,朗讀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在相關院校里進行教學。當然,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大多數應試人都不可接受專門的朗讀系列訓練,在測試朗讀項時出現一些朗讀技巧方面的失誤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有些問題,只要你稍加註意、稍加學習就可以很好地解決。
(1)一種情況是,沒有朗讀經驗的人往往容易把朗誦理解為當然也處理為念書,測試時就用這種念書腔,念起來沒有輕重緩急沒有抑揚頓挫沒有態度情感,乾巴巴的,聽起來沒有美感,這算不了朗讀。
(2)另一種情況是,一些受過朗誦之類語言藝術熏陶而不得其法的人可能會把朗讀理解為處理為朗誦,讀起文章來拿腔拿調誇張造作甚至裝腔作勢,顯得極不真實極不自然。這也算不了朗讀,至少不是好的朗讀。
2.詞典上說,朗讀就是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當然,從朗讀學科的角度講,這一種解釋尚不夠全面周到,但說出了朗讀的基本特點。朗,就是清晰響亮的意思;讀,就是看著文字念出聲音。這里最為關鍵的是要做到清晰、響亮。筆者認為,要做到清晰,有三個要點:
(1)一是發音要准確到位,測試中有些人由於連讀倉促致使字詞發音不到位,甚至因為心裡緊張語速過快造成吃字,都直接影響到朗讀的清晰程度。
(2)二是表達層次清晰,首先應該做到語氣連貫停連適當。有些人完全沒有句調分辨意識,讀任何句子都是同一個調,前後沒有語氣連接。最起碼應該學會區分完成句與未完成句(書面上的句號和逗號)、陳述句與疑問句這些基本的句調。
(3)其次是試圖揣摩重音、停頓的處理。運用恰當,就能更清晰地表達意思。最後,能根據文意處理語速、把握節奏、表明態度,進而動用感情,就做到有聲有色了。所謂響亮,就是朗讀的聲音應該有一定的響度。測試時應該控制好響度,不要聲音太小,讓測試員聽得太費力。當然,也不能太大,讓人聽得不舒服,因為應試人與測試員畢竟是面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