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層總和法與應力面積法的分層原則不同。分層總和法採用盡可能小的薄層而應力面積法則一般採用土層的天然分層(地下水位處也有分層)。
(2)使用的變形參數(壓縮模量或壓縮系數)有區別。分層總和法一般取對應薄層的荷載下的變形參數,而應力面積法採用的則是平均壓力下的計算參數(工程中通常使用E1-2)。
(3)地基沉降計算壓縮層深度的確定不同。分層總和法採用附加應力與自重應力比值確定,而應力面積法則採用試算方法確定。
B. 計算地基沉降的方法有哪些
1、分層總和法
在地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劃分為若干層,計算各分層的壓縮量,然後求其總和。計算時應先按基礎荷載、基底形狀和尺寸、以及土的有關指標確定地基沉降計算深度,且在地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進行分層,然後計算基底附加應力,各分層的頂、底面處自重應力平均值和附加應力平均值。
2、有限元法
適用於連續介質。從計算方法上來說,由於其計算參數多,且需通過三軸試驗確定,程序復雜難以為一般工程設計入員接受,在實際工程中沒有得到普遍應用,只能用於重要工程、重要地段的地基沉降的計算。
3、規范法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 7-89)所推薦的地基最終沉降量計算方法是另一種形式的分層總和法。它也採用側限條件的壓縮性指標,並運用了平均附加應力系數計算,還規定了地基沉降計算深度的標准以及提出了地基的沉降計算經驗系數,使得計算成果接近於實測值。
(2)計算最終沉降量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地基沉降的監測
1、監測點布置
沉降監測採用精密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定布設於建築物上測點的高程,通過監測測點的高程變化來監測建築物的沉降情況,在周期性的監測過程中,一旦發現下沉量較大或不均勻沉降比較明顯時,隨時報告施工單位。
2、控制點布設
由於控制點是整個沉降監測的基準,所以在遠離基坑比較安全的地方布設2個控制點。每次監測時均應檢查控制點本身是否受到沉降的影響或人為的破壞,確保監測結果的可靠性。
C. 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計算方法
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計算方法較多,有粘彈性理論計演算法、彈性理論計演算法和經驗方程計演算法等。目前,國內對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採用分層總和法計算。
在一維固結條件下,水位下降或恢復時土層中孔隙水壓力分布規律與太沙基一維固結方程的理論曲線基本相似。因此,結合穩定流和非穩定流的滲流理論,可與基於一維固結理論的分層總和法,構成計算基坑抽水地面沉降計算的耦合模型。
1.粘性土層、粉土層
1)分析建築基坑地基土的地層結構、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
2)根據上面的分析。選擇合適的穩定流公式,計算基坑抽水影響半徑內,任一點的水位降深。也可採用非穩定公式,計算基坑抽水影響半徑內,任一點、任意時刻的水位降深。
3)利用(5-19)式,計算某一水位差下的地面最終沉降量。
基坑降水設計
式中:S降∞——某一水位降深范圍內的土層引起的地面最終沉降量(mm);
Δpi—第i層土平均附加自重應力增量(kPa);
基坑降水設計
γw——水的重度(kN/m3);
hi—第i層土厚度(m);
n——水位降深范圍內劃分的土層數(隨水位變化);
Esi—第i層土的壓縮模量(MPa)。
4)計算某水位降深作用下、某時間的沉降量St。
基坑降水設計
式中:St——某時間某水位降深條件下的沉降量(mm);
Ut——某時間t時的固結度,它是時間t的函數,可按公式5-11或圖5-4計算。
5)將每一時間段水位差作用下的沉降量按時間疊加,求得該時間段內的總沉降量。
2.碎石土、砂土層
碎石土層、砂土層滲透性良好,孔隙水壓力可迅速消散,不必考慮孔隙水壓力消散的滯後效應問題。因此,可應用一維固結理論公式計算沉降量。
基坑降水設計
式中:ΔS降——砂層的變形量(mm);
Δh——地下水位變化值(m);
h——砂層的原始厚度(m);
Es——體積壓縮模量,水位回升時取回彈模量E′s(kPa)。
基坑降水設計
式中:e0—土層初始孔隙比;
av——土層壓縮系數(1/kPa);
as——土層回彈系數(1/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