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壤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有哪些
一、對不同土壤的合理利用
我國地域遼闊,土壤資源十分豐富,在不同的氣候帶和不同的地形,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土壤。各種土壤都有各自的特性,而葯用植物的種類也多,生物學特性各異。因而各地在栽培或引種葯用植物時,應根據各地區土壤和氣候特點及葯用植物的特性,合理安排葯材生產,建立葯材生產基地,以做到地盡其用。例如:在我國南方氣候較冷涼多雨的高山區,因氣溫低,作物生長緩慢,產量又低,不利於一般農作物的生長,而栽種一些喜冷涼的葯用植物則很適宜,如黃連、當歸、天麻、湖北貝母、川黨參及杜仲、厚朴、黃柏等。南方山地多為紅、黃壤類土壤,有森林植被覆蓋,土壤腐殖質含量高,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多呈酸性反應,很適合這些葯用植物的生長。再者,這些葯用植物經濟價值較高,是開發山區,發展山區經濟的有效途徑。低山區可種植川芎、丹參、何首烏、鬱金等。丘陵地帶可適當安排種植葛根,丘陵坡地土層深厚,利於根的生長,採挖也很方便。
我國西北、華北地區如新疆、內蒙古的鈣質土壤,很適於一些耐旱的葯用植物如甘草、麻黃的種植,特別是近年來由於盲目採挖,甘草野生資源日益枯竭,產量大幅度下降,供應奇缺,急需進行人工栽培,以解決葯源。若能把這些適宜甘草生長的土壤利用起來建立甘草生產基地,將能迅速地解決甘草葯源。
對鹽鹼地,可選種適合於當地氣候條件而又耐鹽的葯用植物,結合改土措施,逐漸降低其鹽分濃度。周曙明曾對濱海鹽漬土地區67種葯用植物的耐鹽程度進行過調查,這里僅摘錄一部分列於表5—2,該地區土壤特點為:土壤鹽分組成與海水基本一致,以氯化鈉為主,約占總鹽量的70—80%,其次為硫酸鹽,重碳酸鹽最少。
表5—2 部分葯用植物耐鹽性調查
註:+表示可以生長。
據調查,葯用植物栽培種類中枸杞和金銀花有較強的耐鹽性。枸杞在土壤含鹽量0.3%,甚至1%和pH10的條件下也能生長,但生長較差,產量低,一般土壤含鹽量在0.2%以下,pH為8—8.5,較肥沃的土壤,管理得當仍可獲得高產。枸杞的適應性強,在內蒙古作為草原造林的優良樹種,因其根系強大,長達150cm,能穿過鈣質層,並能穿透板岩石片,延伸達下層的紅膠土中。不怕旱,又能抗風固砂。金銀花也是較耐鹽的植物,據1985年張同順等的研究報道,山東禹城縣在鹽鹼地上種植金銀花,只要增施有機肥料,加強水肥管理,合理剪枝,5年生金銀花畝產達200kg左右。並對當地種植金銀花壤土的含鹽量進行分析,如表5—3,土壤可溶性鹽含量在2‰。以上,為硫酸鹽氯化物型鹽鹼土,pH7.5— 8.5,地下水深1.2—1.5m。土壤有機質含量0.5—0.6%,水解氮30—40ppm,速效磷低於5ppm。可見,土壤瘠薄是造成土壤板結,嚴重返鹽的原因之一。
表5—3 後王莊大隊鹽鹼地金銀花土壤化學成分
金銀花對鹽鹼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隨著鹽鹼程度的加重,生長也受到一定影響,當土壤鹽分含量小於0.3%時,生長發育正常;當土壤鹽分含量為0.3—0.5%時,生長發育受到影響;當土壤鹽分含量大於0.5%時,生長發育則受達抑制(表5—4)。
表5—4 土壤鹽分對金銀花生長發育的影響
從上看出,枸杞和金銀花有較強的耐鹽性,並且適應性也很強,是開發鹽鹼土地區經濟理想的葯用植物。
此外,葯用植物有種類多、需要量少,有些還具有觀賞價值等特點。適於零星種植,田邊、地角及庭院內外都可充分利用,如庭院附近可種植一些具有觀賞價值的葯用植物像牡丹、芍葯、菊花等,也可種植一些藤本葯材如金銀花、栝樓等,可作為籬牆或搭架作為蔭棚,既美化環境,又增加經濟收入。
二、農田土壤的改良和利用
一般農田原屬良好土壤,但對某些葯用植物來說卻屬「不良土壤」,不宜種植。如人參、西洋參、黃連等長期生長在山區的森林土壤上,形成了對這種土壤的適應性。用一般農田種植常生長不良,病害嚴重,產量低,品質差。由於長期的砍林種植,不僅嚴重破壞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同時還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氣候和生物群落的變化,已引起社會的關注。在廣大葯農和科學工作者的努力下,研究了對農田改造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時對遮蔭條件也進行相應的改革,從而開辟了農田栽人參、黃連的新路。在新產區,甚至平原地區,也取得顯著的效果。如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原葯物研究所試驗場)於1956年開始在北京引種人參以來,採用農田配土栽參的方法,至今效果都較理想。北京地區土壤為褐潮土,一般有機質含量較低,只有1.6%左右,質地較粘緊,粉砂較多為粉壤土,不適於人參生長,改土後土壤變疏鬆,理化性質得到改善。其配土方法是,用腐熟的豬圈糞和草炭各30%、砂10%及農田耕作層土30%(按體積計),於每年春季堆積成堆,搗碎拌勻,夏季澆水使其濕潤,促進發酵腐爛,8月間再翻開拌搗一次,作畦前篩去雜物,當年秋季或翌年用來栽參,以堆放一年效果較好。近年來逐漸改進,採用摻砂配合施肥改土的方法也取得一定效果。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於得榮報道,1958年開始在吉林省左家等地,進行農田改土栽參試驗,近年來逐漸推廣也取得顯著效果,大面積平均產量達1.15kg/m2,最高達2.5kg/m2。農田育苗也達到0.92kg/m2的產苗量,都達到林土栽參的水平。方法如下:
1.休閑整地、熟化土壤
栽參前一年種植蘇子、豆類等綠肥作物,當年耕翻壓青,第二年休閑,並進行多次翻耕,9月份作畦,秋季或翌年春栽。採用此法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容重和增加總孔隙度,據分析分別為:5%,1.2%和49%,而不休閑的土壤分別為:3%,1.29%和46%。
2.摻砂改良土壤
農田土質地粘重,可適當摻砂改良,一般摻1/3砂拌勻,可改善土壤三相容積比及機械組成,1mm以上的顆粒比原農田土增加2.4%,透水能力提高2%,並提高人參出苗率18.62%,增產11.7%。
3.增施肥料,改良土壤
施用有機肥料可就地取材,肥料需充分腐熟,每平方米一般施10—20kg。農田土增施有機肥料後,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狀,從而大幅度提高產量(表5—5、6)。
表5—5 增施有機肥對農田物理性狀的影響
表5—6 增施有機肥對農田栽參產量的影響
三、合理輪作改良土壤
多數葯用植物忌連作,需間隔的時間有短有長,短者1—3年,長者幾十年才能再種。連作常使植物生長不良,病蟲害加重,產量降低。不宜連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某種病原菌的繁殖累積;某些營養元素的缺乏;或土壤理化性質變壞等等。所以種植某種葯用植物後需進行換茬數年後才能再種這種葯用植物,一般多與禾本科作物或綠肥作物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效果更好。由於各種葯用植物對前茬作物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要注意選擇適宜的作物進行輪作。下面列舉三個例子:
(一)當歸
連作會引起根腐病發病嚴重,生長不良,且連作時間越長,病害越嚴重,植株生長越差(表5—7)。一般種完當歸後可改種小麥、油菜、麻類或綠肥作物等2—3年後才能再種當歸,而不宜與馬鈴薯、豆類作物輪作。
表5—7 不同連作地塊當歸病情比較
(二)黃連
連作普遍出現幼苗發根慢,新根少,甚至不發根,有的死苗缺株,黃連苗生長差,產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物理性狀變壞是主要原因之一。四川楊業修(1983)的調查指出:生荒地土壤物理性狀優良,表層土壤厚一般9—15cm,十分疏鬆,有機質含量達10%,多為團粒結構,表層土壤的孔隙度保持在80%左右,0.5—3mm的團粒占干土重的52.9%,而栽黃連後疏鬆的表土層變薄,一般僅3—4cm,有機質含量降低,若栽黃連,需再翻土整地,將堅實的底土上翻,大塊的生土翻到表層,土壤板結,10mm以上的大塊生土增加到70%左右,而0.5—3mm的團聚體降為13.6%,土壤的通透性極差。採用輪作的結果,使土壤結構逐漸得到改善,也有利黃連幼苗的生長(表5—8、9),連作地栽苗後15天發根還很少,栽苗後20天只有65%發根,新根數目少而短,部分秧苗甚至不發根,引起死苗,而輪作地黃連苗的生長逐漸接近於生荒土栽黃連的生長情況。顯然,合理輪作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黃連產量的有效措施。試驗證明:採用玉米、馬鈴薯或飼料綠肥輪作2年後栽連,連苗的生長也得到很大改善,產量可提高到生荒土栽連的水平,畝產量高達190kg。
表5—8 黃連土壤的物理性狀及其變化
表5—9 不同土地栽黃連與秧苗發根情況
(三)人參
最忌連作,連作地人參常表現「燒須、病多、產量低」,產區都有種參後棄荒還林習慣,一般要還林幾十年以後才能再種人參。老參地再種參問題是長期以來一直沒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原因很復雜,說法不一,如土壤結構破壞、病原菌累積、營養物質缺乏,以及參根分泌物和代謝產物的影響等。但單從改善土壤結構,消滅病菌或增施肥料等方法是無法解決老參地的再利用問題的。許多科學工作者認為:以輪作為主,配合葯劑消毒滅菌、施肥等綜合措施,是解決老參地再利用的有效途徑。王韻秋認為,老參地不能再栽參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如下:
1.老參地不能栽參的原因分析
(1)老參地土壤物理性狀變壞
由原來質地疏鬆透氣變粘重、板結、通透性差。隨著種參年限的延長,土中砂粒減少,而粘粒卻有增加的趨勢。>0.01mm的砂粒:四年生為80.91%,五年生為78.92%,六年生為67.12%;<0.01mm的粘粒:四年生為19.09%,五年生為21.08%,六年生為32.88%。土壤容重變大,孔隙度減少,固、液、氣三相失調(表5—10),所以土壤越來越板結,通氣、透水性能變差,是造成老參地產量低的原因之一。
表5—10 老參地和新林土的比重、容重和總孔隙度測定
(2)老參地化學性狀失調
隨著人參栽培年限的延長,土壤有機質大量被消耗,有機質減少,團粒結構受破壞,質地變粘;營養物質的供應不平衡,磷、鉀減少,C/N比下降,引起土壤增氮;土壤膠體吸收性能變壞,代換性鹽基降低;微量元素硼、銅、鋅、鐵、錳等均有減少的趨勢,而硼的減少最明顯,老參地只佔新林地硼含量的3.8%,削弱了人參的抗病能力。
(3)病原微生物增多
老參地存在最突出的問題是病原菌明顯增多,據調查,老參地的銹腐病危害最嚴重,其次是鐮刀菌、菌核病和疫病。
2.施行輪作,配合施肥、調水、葯劑消毒
老參地經種植綠肥後,積累了有機質,恢復了土壤肥力,人參的出苗率和保苗率都有提高(表5—11)。
表5—11 老參地經綠肥輪作後栽參對人參生育的影響
輪作後的人參產量也大有提高,如輪作6年紫穗槐後,每平方米產參1.5kg,一、二級品占總根重88.4%;輪作6年胡枝子(笤條)後每平方米產參1.6kg,一、二級品占總根重的85.9%。
在輪作的基礎上配合施有機肥、微量元素及葯劑消毒等效果更好,都能提高人參產量,減輕發病率。輪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如林參輪作、糧參輪作與經濟作物、綠肥作物輪作等,其中以綠肥作物輪作效果最好,時間短,經濟效益高。綠肥作物以紫穗槐、胡枝子和蘇子等為好。10年左右即可再種人參。
四、不良土壤的改良和利用
(一)鹽鹼土的改良和利用
鹽鹼土是鹽土類、鹼土類、鹽化鹼土和鹼化鹽土的總稱。鹽土類:含有大量易溶性鹽,土壤中所含易溶性鹽的總量>0.1%(開始輕微地影響作物生長)時,稱鹽漬化土壤,當土壤含鹽量達到作物致死程度(一般>1.0%左右)時稱鹽土;鹼土類:土壤中含鹽量不高,而代換性鈉的含量較高,當代換性鈉>5%時,土壤呈鹼性反應,pH>8.5。當代換性鈉>15%或>20%時,稱強鹼化土或鹼土,鹽類以鹼性鹽Na2CO3和NaHCO3為主。
改良利用措施:
1.排水
田間開排水溝,將土壤中由於灌水、降雨所淋下溶於水中的鹽分,隨水排出。
2.灌水洗鹽
灌水可使土壤中的鹽分溶解在水中,隨之進入下層,或經排水溝排走。
3.平地深翻
地面不平是形成鹽斑的重要原因,平整土地可改變中小地形水鹽運動的狀況,為脫鹽創造條件。合理深耕可疏鬆耕作層,打破原來的犁底層,切斷毛細管,提高土壤透水保水性能,因而有加速淋鹽和防止返鹽的作用。同時可把含鹽鹼多的表土翻到底層,含鹽鹼少的底層翻到表層,改變鹽分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狀況。
4.增施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加強淋鹽作用,減少蒸發,抑制返鹽。對重度鹼化土壤應配施石膏,鹼土中的碳酸鈉為石膏置換形成石灰和中性鹽硫酸鈣,消除了土壤的鹼性。同時鈣離子可以代換土壤膠體上的鈉離子,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
5.種植綠肥
種植綠肥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鞏固和提高脫鹽效果,又能培肥土壤。
6.植樹造林
建立護田林網,不僅可以進行生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減輕地表鹽分積累,還能防止風沙危害,改善田間小氣候,抑制土壤返鹽。
7.種植耐鹽的葯用植物
根據各鹽鹼地區的氣候情況,選擇相應的耐鹽葯用植物先行種植,邊種邊進行改良。
改良鹽鹼土必須採用綜合措施,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二)砂土和粘土的改良利用砂土質地粗,疏鬆漏水漏肥,養分貧瘠。粘土質地細,板結,透水透氣不好,都不利於葯用植物的生長。改良利用方法:
1.對上砂下粘或上粘下砂的土壤,進行深翻混合,拌成二合土(壤土)。
2.客土法,即往砂土地里摻粘土,往粘土地里摻砂土。
3.種綠肥,增施有機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
4.砂土地要植樹造林固砂,引水灌溉,放淤壓沙。粘土地要整修排灌系統,做到能灌能排,降低地下水位,結合深耕曬垡,加速土壤熟化。
5.砂土地可選用較耐旱的、深根系的葯用植物種植。粘土地也可選擇相應的葯用植物種植。
葯用植物與其它農作物一樣,在栽培過程中,為提高產量和品質往往運用施肥這一栽培措施。而植物營養特性是作物施肥的理論依據;土壤施肥是施肥的主要方式,是調節植物營養,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重要手段;土壤是植物的賴以生存的場所。因此,植物、土壤、肥料三者之間總是不停地變化著,相互影響著。本章主要論述葯用植物的營養、葯用植物的土壤營養和葯用植物的施肥。
② 淤泥土怎麼改良能種植
1、增施有機肥。通過加大有機肥施用量,將砂土凝結成小土團改變砂土鬆散、無結構的不良狀況,提高養分的吸收儲存;將黏土粘結的大土塊碎裂成大小適中的土塊,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彌補土壤質地過砂、過粘帶來的缺陷。
2、摻雜客土,改良土質。將質地過砂、過粘的土壤(客土)摻和到過粘或過砂的土壤(本土)中去改變本土質地,改良的深度范圍為土壤耕作層。沙土摻黏的比例無明確要求,而黏土摻沙要求沙的摻入量比需要改良的黏土量大。
3、翻淤壓砂,翻砂壓淤。當某地的底層與耕層土壤差別較大時,可以通過耕翻,將底土作為客土,翻動起來與耕層土混合,達到調節耕層質地目的。
4、引洪漫砂。洪水中所帶的淤泥來自於地表肥沃的泥土,將洪水有控制的引入農田,可以通過沉澱,增加砂土的土層厚度,改良質地,肥沃土壤。
5、不同土質,不同措施。砂土整地時,畦低一些,壟寬一些,播種深一些。播種後要鎮壓接墒,肥料少量勤施;粘土整地時候,要求畦高壟窄。盡量冬耕曬田,多放水曬田,播種淺一些,以利出苗。
③ 泥土種不出蔬菜能用什麼改善土質
泥土種不出蔬菜能用什麼改善土質
泥土種不出蔬菜能用什麼改善土質,隨著種植時間的延長,土壤出現了各種問題,如土質變差,土地結板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的,以下是關於泥土種不出蔬菜能用什麼改善土質.
1、合理輪作
蔬菜種植和大田作物相比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蔬菜種植茬口很多,*壤幾乎沒有修養的時間。但是為了讓*壤得到修復,所以我們種植蔬菜要進行輪作,至少要使不同*層的*壤能夠交替使用。首先深根系和淺根系的蔬菜輪作倒茬,避免同一*層*壤養分被過度消耗。其次不同科屬的蔬菜輪作防止*傳病害。
2、深翻*壤
設施蔬菜翻地太淺,隨著使用表層*越來越淺,底層*越來越硬,導致蔬菜根系下扎困難。深翻耕可以將深層的緊實*壤變為疏鬆細碎的*壤,增加*壤孔隙度,促使*壤中潛在養分轉化為有效養分,有利於作物根系伸展發育。
3、生石灰調節
使用生石灰調節*壤酸度,首先檢測*壤pH值,6以下進行調酸,按照pH值每提升0.7~1.0使用100kg/667m生石灰要求,以調整達到pH值6.5為標准計算調酸的667m用石灰量
將確定的石灰用量分成2份,分2次撒均勻後翻耕到整個耕作層。同時改善*壤環境條件,實施三溝配套、深溝高畦、加深耕作層,要求深度達到17cm以上。
4、*壤消毒
對*壤進行消毒可以減輕連作障礙。在夏季,利用高溫天氣進行*壤消毒。夏天在持續陽光照射下,覆膜後地表溫度可達50-60攝氏度,可以有效殺滅地表蟲卵、細菌和多數對作物生長有害的病毒等微生物;在冬季到來之前對*壤進行深翻,使埋藏在地表下的害蟲、蟲卵暴露在地表,利用冬季低溫凍殺害蟲。
5、多施有機肥
多施有機肥可以改善*壤板結,有機肥可以利用作物的秸稈及畜禽糞便來發酵,在有機肥料的使用中要注意有機質的含量,高有機質含量的肥料,對改良*壤效果顯著,使*壤板結得到改善。秸稈對改良*壤的效果比較好,農作物秸稈包括小麥秸稈、粉碎的玉米秸稈等都是非常好的有機肥資源。
用作物秸稈鋪灑在*壤上後,灌上充足的水、蓋好大棚進行悶棚,這種做法對改良*壤也有非常好的效果,並且能夠很好消除*壤里的次生鹽漬化。
6、科學施肥
施肥要防止氮肥過量,氮肥過量會導致蔬菜養分吸收不平衡,生長較慢。鉀肥不足時,植物抗逆性差,病蟲害嚴重。所以在施肥時氮、磷、鉀都要科學施用,才能調節好*壤中的養分元素,減少蔬菜病害的發生。
以上就是關於設施蔬菜*壤改良的方法介紹了,在設施蔬菜*壤的改良中,必須對*壤性質進行明確分析,合理的應用科學方式方法,發揮科學施肥的關鍵改良作用,充分減少*壤的鹽分,預防病蟲害發生。
土地深耕
不同的作物耐鹽性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種植戶耕地深度只有10厘米!這樣耕地是不對的,長期這樣耕地會導致土壤耕作層變淺、耕地土壤逐漸板結,土地保墒性、透氣性差,降低農作物產量!
正確的耕地深度應該是20-30厘米!這樣的土地深耕才能讓土壤通風透氣,改善耕層構造,起到對板結化的抑制效果。
合理選肥
種植戶合理地選肥很重要!常用化肥的致鹽能力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氯化銨>氯化鉀>硝酸銨>硫酸鉀>尿素>三元復合肥>二元復合肥。由此可見, 含氯化肥的致鹽力較強,其次是硝酸鹽、硫酸鹽肥料,大棚土壤施用時要特別注意!
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經過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後,會轉化形成腐殖質,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土壤鹼性。另外,有機肥在分解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有機酸,這樣就能酸鹼中和,起到緩解鹽漬化的目的。
種植戶需要注意一點,使用有機肥時,如果是使用糞肥,一定要用 徹底腐熟的糞肥!不然會引起種子不發芽、燒苗、燒根,土壤鹽漬化將越來越嚴重!
增施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中的 有益菌可以加速土壤有機質的分解,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從而打破土壤板結,調節和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透氣性能,讓土壤更適合作物生長。
不過,種植戶需要注意,微生物菌肥 不能和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稻草灰)和過酸或過鹼的肥料等混用,不能在高溫乾旱,零下溫度條件下施肥,不能把菌肥和未腐熟的農家肥混用, 這些情況都很容易殺死菌肥中的生物菌。
多用腐殖酸類肥料
腐殖質是形成團粒結構的主要成分,而腐殖質主要是依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質得來的。因此, 向土壤直接補充足量的腐殖酸可以大大提高團粒結構形成的數量,從而改善土壤板結問題。
種植戶要注意施用時的溫度,一般溫度在18度以上,但不能高於38度,腐植酸類肥料在天冷的情況下見效慢,而溫度過高,就會降低干物質的積累,效果也會不好。
秸稈還田
作物秸稈直接還田後,在其腐解的過程中,可吸附、利用土壤的礦質元素,同時作物還田又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改善了土壤透氣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促生了土壤有益微生物,可謂一舉多得。
尤其是針對7-10年的棚室,秸稈的效果非常好,比單獨使用有機肥效果更好。現在很多菜農還在使用未腐熟的糞肥作為有機肥,危害比較大。不管是雞糞、牛糞,使用時可以通過加入秸稈腐熟發酵。
以雞糞為例,裡面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及氮磷鉀, 一層雞糞加一層秸稈,堆在一起腐熟發酵,既能把雞糞里的鹽分降下來,還能把更多的有機質腐熟出來,同時高溫發酵可以消滅一大部分病原雜菌。土壤鹽漬化嚴重的地塊,可以大量使用秸稈,秸稈腐熟的過程能吸收一部分鹽分,降低土壤的鹽漬化。
種草
種植戶可以通過種植一些草,來減少水分的蒸發,以此緩解土壤中鹽分上升。比如,果園可以種 鼠茅草、紫花苜蓿等。
不過要注意在種草的時候,草的根系不可過長,防止與果樹搶奪生長營養。也要注意長勢,不可讓其長得過高,否則對果樹下部果實的生長將會造成較大影響。
輪作倒茬
輪作倒茬種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土壤的鹽漬化。這種方法 比較適合鹽漬化程度較輕的地塊,以此來起到緩解效果。
拿蔬菜來舉例,種植戶要根據緩解土壤酸鹼度、平衡土壤肥力的原則安排茬口。如種植馬鈴薯、甘藍等會提高土壤酸度,而種植玉米、南瓜等會降低土壤酸度。
對於土壤鹽漬化,我們還可以有2個方法:
種植耐鹽性強的作物
種植戶可以在鹽漬化的田地里種植一些耐鹽性強的農作物。例如枸杞、沙棗、南瓜、甘藍、菠菜、大蒜、蠶豆、韭菜、芹菜、芥菜等等都是適合輕度鹽鹼地種植的農作物。
以水壓鹽
俗話講,「鹽隨水走」,因此我們也可以通過大水漫灌的方法,來解決土壤鹽漬化問題。以水壓鹽可以將土壤中的 各種鹽離子稀釋並帶到土壤耕作層以下,可防止鹽離子在耕作層聚集,影響作物生長。
種植戶用水的時候需要注意,最好用深層井水。
特別提醒
因為土壤改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家千萬不可急於求成,沒看到成效就放棄治療土壤,這樣到最後,病害越來越多,土壤越來越壞,有可能啥都種不出來了。
一、為什麼種植蔬菜的土壤容易變差,而種植大田作物相對好很多
這主要是因為蔬菜消耗養分比較多造成的。
在所有的作物中,蔬菜算是對養分消耗比較多的,比同是園藝作物的果樹、花卉施肥都多,比大田作物施肥也多,因為蔬菜生長快產出也多。
蔬菜中除了速生葉菜,大部分生育期很長,期間不斷生長不斷採收,需要有大量的養分吸收,所以種植這種長季節的蔬菜,我們常常多次追肥。
多是追施化肥,化肥雖然肥效快,但是會對土壤環境產生不好的影響,降低腐殖質的含量,破壞土壤團粒結構,肥沃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降低,等等。化肥尤其是氮肥對土壤的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
施肥不對或者施肥不足均會導致蔬菜對土壤過度消耗,表現土壤的有機質減少、透氣性變差。
二、在蔬菜種植日常管理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3點進行土壤改良
1、化肥減量
化肥對農業的影響雖然是不可忽視的`、巨大的,因為化肥作物產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由高產再向高效和高質轉變。生產出高品質的蔬菜,是需要有良好的土壤環境的,如果土壤條件足夠好,相應的肥料和農葯投入就會減少。
所以在實際種植中,要降低對化肥的依賴,減量使用化肥,施用有機肥。很多種菜的朋友不喜歡施有機肥,原因無非是見效慢,價格相對貴。其實有機肥的施入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麻煩。有機肥也不單是糞肥,還有廄肥、土雜肥、餅肥等都是有機肥。
秸稈還田也是一種有機肥的施入方式,秸稈腐熟能夠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我們見得比較多的是大田作物秸稈還田,現在也有了蔬菜植株粉碎機,把要拉秧的植株直接粉碎到地里,翻地後施入,能夠很好的改善土壤環境。
2、合理輪作
蔬菜種植和大田作物相比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蔬菜種植茬口很多,土壤幾乎沒有修養的時間。但是為了讓土壤得到修復,所以我們種植蔬菜要進行輪作,至少要使不同土層的土壤能夠交替使用。
首先深根系和淺根系的蔬菜輪作倒茬,避免同一土層土壤養分被過度消耗。大部分果菜比如茄果類蔬菜、瓜類蔬菜的根系都比較深,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層,能夠吸收深達一米土層的養分和水分;
而大部分葉菜根系都比較淺,主要分布在0-20cm的淺土層。不同蔬菜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是不同的,果菜主要吸收利用氮磷鉀等各種元素;葉菜主要吸收利用氮素,少量吸收磷鉀元素。
其次不同科屬的蔬菜輪作防止土傳病害。蔬菜上的病蟲害比較多,如果同一種蔬菜長期種植,會產生同一病菌的和根系分泌物質的積累。
根系分泌物會對同一科的蔬菜產生毒害,而富集的病菌則會導致各種土傳病害。所以蔬菜種植要進行不同科屬的輪作,比如茄果類蔬菜種植一茬後,需要接著種植瓜類蔬菜、豆類蔬菜、葉菜等,至少種植其他科蔬菜3茬後再種茄果類的。
3、深翻土壤
露地蔬菜可能還好,大棚蔬菜翻地太淺,隨著使用表層土越來越淺,底層土越來越硬,導致蔬菜根系下扎困難。
深翻耕可以將深層的緊實土壤變為疏鬆細碎的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使土壤中潛在養分轉化為有效養分,有利於作物根系伸展發育。
④ 改良土壤常用的方法有哪三種
1. 改良土壤
改良土壤 改良土壤方案
改良土壤有三種途徑:水利措施、農業生物措施、化學改良措施 1、水利措施:包括排水、灌溉、放淤; 2、農業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種植耐鹼作物與綠肥; 3、化學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化學改良劑。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針對土壤的不良質地和結構,採取相對應的物理、生物或化學措施。改善土壤的性狀,提高土壤的肥力,從而增加作物的產量,從而改善人類生存土壤環境的一個過程。
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會根據各地的自然和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並逐步實施,來達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產性狀和環境條件的目的。 【土壤改良的兩個階段】 ①保土階段,採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的流失量控制在容許的流失量范圍之內。
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也無法進行。所以對於耕作土壤,首先要進行農田基本建設。
②改土階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
改土措施主要是種植豆科綠肥或多施農家肥。當土壤過砂或過黏時,可採用砂黏互摻的辦法。
中國南方的酸性紅黃壤地區的侵蝕土壤磷素很缺,種植綠肥作物改土時必須施用磷肥。
土壤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請輸入您的回1.有計劃地輪作換茬。
合理安排不同蔬菜,並盡量考慮不同蔬菜的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及分泌物的酸鹼性等。 2.定期進行土壤消毒。
(1)葯劑法。可用福爾馬林拌土或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殺菌。
(2)日光法。夏季閑茬時期,撤掉棚膜,深翻土壤,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菌。
(3)高溫法。高溫季節,灌水後悶棚,也可採取給土壤通熱蒸汽的方法殺蟲滅菌。
(4)冷凍法。冬季嚴寒,把不能利用的保護地撤膜後深翻土壤,凍死病蟲卵。
3.改良土壤質地。(1)蔬菜收獲後,翻土壤,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至層與表土充分混勻。
(2)適當增施腐熟的有機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3)對表層土含鹽量過高或pH值過低的土壤,可用肥沃土來替換。
(4)經濟技術條件許可者,可進行無土栽培。 4.以水排鹽。
(1)閑茬時,澆大水,表土積聚的鹽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2)夏季蔬菜換茬空隙,撤膜淋雨或大水浸灌。
使土壤表層鹽分隨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層。 5.科學施肥。
(1)根據土壤養分狀況、肥料種類及蔬菜需肥特性,確定合理的施肥量或施肥方式,做到配方施肥,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合理配施氮磷鉀肥,化學肥料做基肥時要深施並與有機肥混合,作追肥要「少量多次」,並避免長期施用同一種肥料,特別是含氮肥料。(2)科學選肥,注意生理酸性肥料與生理鹼性肥料的交替搭配。
當土壤已經酸化或必須施用酸性肥料時,可在肥料中摻入生石灰來調節;當土壤酸化嚴重並想迅速增加pH值時,可施加熟石灰,但用量為生石灰的1/3~1/2,且不可對正在生長植物的土壤施用。(3)提倡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不會造成土壤破壞。(4)慎施微肥。
一般情況下,要用有機肥來提供微量元素,如施用微肥一定不要過量。 6.種耐鹽作物。
蔬菜收獲後種植吸肥力強的玉米、高粱、甘藍等作物,能有效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和酸性,若土壤有積鹽現象或酸性強,可種植耐鹽性強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茄子等或耐酸性較強的油菜、空心菜、芋頭等,達到吸收土壤鹽分的目的。答。
如何改良土壤
不同性質的貧瘠土壤改良方法不同。
(1)瘠薄黏重土壤的改良
這類土壤一般黏性較大,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強,易積水,潛在養分含量高,有機質分解慢,易積累,肥勁長,晝夜溫差小,不易耕作,宜耕期短,耕作質量差,土壤結構差。
改良方法:一是重施有機肥料。施入的有機肥料易於形成腐殖質,從而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土壤結構及耕性。一般每年每畝地施有機肥15~20噸,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菜田。二是壓沙降低黏性。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每畝地施入河沙土20~30噸,連續兩年,配合施有機肥料,可使黏重土壤得到改良。
(2)低窪鹽鹼土壤的改良
低窪鹽鹼土壤一般易於積水,鹽分含量高,其pH在8以上,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改良方法:一是增施有機肥料,促進有機質含量的提高。改良鹽鹼土的最基本方法是切斷表土與底土的毛細管的聯系。有機肥料轉化成的腐殖質,可促使表土形成團粒結構,起到壓鹽的作用。所以,深耕結合大量施入有機肥料是有效措施。二是農業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種植耐鹼作物與綠肥。三是化學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土壤改良劑。四是大水洗鹽壓鹼,挖排鹼渠系。五是種稻改鹼,水旱輪作。
(3)沙質土壤的改良
沙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現為過分疏鬆,漏水漏肥,有機質缺乏,蒸發量大,保溫性能低,肥勁短,後期易脫肥。
改良方法:一是大量施用有機肥料。這是改良沙質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種廄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時翻入土中。由於有機質的緩沖作用,可以適當多施可溶性化學肥料,尤其是銨態氮肥和磷肥能夠保存在土中不流失。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這也是改良沙土的好方法。如每年每畝施河泥4~10噸,結合耕作,增施有機肥,使肥土相融。例如,在日光溫室新建過程中,由於富含有機質的表層土大多被取走,故新建溫室首要的問題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土壤有機質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養分和提高養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強土壤的保肥性能和緩沖性能的作用。幾年後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過度疏鬆、漏水,漏肥的情況將有所改善。三是在兩季作物間隔的空餘季節,種植豆類蔬菜,間作、輪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和氮素肥料。四是對沙層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壓沙,使底層的黏土與沙土摻和,以降低其沙性。
改良土壤的方法
土壤改良技術主要包括土壤結構改良、鹽鹼地改良、酸化土壤改良、土壤科學耕作和治理土壤污染。
土壤結構改良是通過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劑(如腐殖酸類、纖維素類、沼渣等)和人工土壤改良劑(如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來促進土壤團粒的形成,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保護土壤耕層,防止水土流失。
鹽鹼地改良,主要是通過脫鹽劑技術鹽鹼土區旱田的井灌技術、生物改良技術進行土壤改良。
酸化土壤改良是控制廢氣二氧化碳的排放,制止酸雨發展或對已經酸化的土壤添加碳酸鈉、硝石灰等土壤改良劑來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氣性。
採用免耕技術、深松技術來解決由於耕作方法不當造成的土壤板結和退化問題。
土壤重金屬污染主要是採取生物措施和改良措施將土壤中的重金屬萃取出來,富集並搬運到植物的可收割部分或向受污染的土壤投放改良劑,使重金屬發生氧化、還原、沉澱、吸附、抑制和拮抗作用。
科學改良土壤的方法6種
改良土壤的六種主要方法:
1.有計劃地輪作換茬。合理安排不同蔬菜,並盡量考慮不同蔬菜的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及分泌物的酸鹼性等。
2.定期進行土壤消毒。
(1)葯劑法。可用福爾馬林拌土或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殺菌。
(2)日光法。夏季閑茬時期,撤掉棚膜,深翻土壤,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菌。
(3)高溫法。高溫季節,灌水後悶棚,也可採取給土壤通熱蒸汽的方法殺蟲滅菌。
(4)冷凍法。冬季嚴寒,把不能利用的保護地撤膜後深翻土壤,凍死病蟲卵。
3.改良土壤質地。
(1)蔬菜收獲後,翻土壤,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至層與表土充分混勻。
(2)適當增施腐熟的有機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3)對表層土含鹽量過高或pH值過低的土壤,可用肥沃土來替換。
(4)經濟技術條件許可者,可進行無土栽培。
4.以水排鹽。
(1)閑茬時,澆大水,表土積聚的鹽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
(2)夏季蔬菜換茬空隙,撤膜淋雨或大水浸灌。使土壤表層鹽分隨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層。
5.科學施肥。
(1)根據土壤養分狀況、肥料種類及蔬菜需肥特性,確定合理的施肥量或施肥方式,做到配方施肥,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合理配施氮磷鉀肥,化學肥料做基肥時要深施並與有機肥混合,作追肥要「少量多次」,並避免長期施用同一種肥料,特別是含氮肥料。
(2)科學選肥,注意生理酸性肥料與生理鹼性肥料的交替搭配。當土壤已經酸化或必須施用酸性肥料時,可在肥料中摻入生石灰來調節;當土壤酸化嚴重並想迅速增加pH值時,可施加熟石灰,但用量為生石灰的1/3~1/2,且不可對正在生長植物的土壤施用。
(3)提倡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不會造成土壤破壞。
(4)慎施微肥。一般情況下,要用有機肥來提供微量元素,如施用微肥一定不要過量。
6.種耐鹽作物。蔬菜收獲後種植吸肥力強的玉米、高粱、甘藍等作物,能有效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和酸性,若土壤有積鹽現象或酸性強,可種植耐鹽性強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茄子等或耐酸性較強的油菜、空心菜、芋頭等,達到吸收土壤鹽分的目的。
如何改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特徵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養分低,有機質低於1.5%,嚴重缺有效磷)、「粘」(土質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為紅、黃、紫色).在這些土壤上種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產量低品質劣.改良培肥方法是:一、增施農家肥,培養土壤肥力 在作物種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並以農家肥為主,藉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根際微生物活動,敦促土壤中難溶性礦質元素變為可給態的養料,達到改善耕性和培肥地力的效果,以及提高單產和增加效益的目的.二、種植耐酸作物,邊利用邊改造 耐酸作物有綠豆、紅茹、油菜、蕎麥、紅蘭花草子和水稻,通過整地、施肥、管理,使土壤活化,加深耕層,調整酸度,適應作物良好生長.三、實行水旱輪作,改善理化性狀 實踐證明,酸性土實行水旱輪作(2年—3年—換)既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狀,又能有效消滅雜草和病蟲害,同時又利於有機質的積累,提高單位面積的整體效益.一般輪作田比沒有輪作田增加效益達20%以上.四、適時增施石灰,定向進行改良 酸性田在整地時,頭年施石灰40公斤,第二年施20公斤,第三年施10公斤,直到變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這項方法是改良酸性土的關鍵措施.五、改進栽培技術,防止水土流失 栽培中實行播後蓋膜,雨後適墒中耕,調整復種方式(如肥—稻—稻,改為油—稻—稻或麥—瓜—稻)、選用鹼性肥料(如碳銨、磷礦石粉、氨水).。
⑤ 怎麼修復土壤,讓土壤恢復肥沃有哪些措施
土壤是作物生產之母,要讓土壤發揮最大效用,就要要去了解自己耕作的土壤有哪些缺點或者限製作物生長的因素,再加以改善這些缺點和消除不利因素,使成為肥沃的土壤。從認識土壤到了解缺失因素,從保育到增進土壤肥力,都是確保作物增產及品質的基礎。
以上所常見的八大問題,不是所有的土壤都會存在,因此,必須先了解土壤的特性,確定是哪裡出了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土壤的肥力自然會改觀,有了健康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作物。只要勤於管理,保持土壤肥沃,作物高產就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