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古詩的過程和方法怎麼寫

古詩的過程和方法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4-03-27 18:42:19

Ⅰ 詩歌的寫作方法有那些

,但無定法。詩歌創作的過程可劃分為「發現」——「構思」——「表達」三個步驟。我們只有深入生活,用心觀察和體味,才能在平凡的世界裡發現詩意。發現詩意只是詩歌創作最初的階段,接下來我們要仔細謀劃和構思詩歌的篇章結構,將散漫的詩情集中起來。詩歌創作的最後階段是表達,也就是將詩情語言化的過程。概括起來,詩歌寫作應該掌握的基本要求是:

(一)、注意觀察生活,敏銳捕捉瞬間感受和體驗。

生活是多麼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這是詩人何其芳在《生活是多麼廣闊》里寫下的詩句。可以說,是生活的寬廣博大和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與細致觀察觸發了何其芳蓬勃的創作靈感。如海洋般廣闊的生活不僅處處有快樂和寶藏,而且處處充滿了詩情和詩意。不過,這詩情詩意只有善於觀察生活的眼睛才能發現,只有異常敏銳的心靈才能捕捉。詩人艾青說:「生活實踐是詩人在經驗世界裡的擴展,詩人必須在生活實踐里汲取創作的源泉,把每個日子都活動在人世間的悲、喜、苦、樂、憎、愛、憂愁與憤懣里,將全部的情感都在生活里發酵,醞釀,才能從心的最深處,流出無比芬芳與濃烈的美酒。」 很顯然,艾青把生活實踐看作詩歌創作重要的源泉。當然,對於詩歌創作來說,「生活」的含義應該是廣義上的,不僅包括社會實踐,而且包括內心生活,二者的配合才構成了詩人的全部生活內容。在生活中,我們必須注意敏銳地捕捉瞬間的感受和體驗,及時將它積淀在思維的信息庫中,以備日後的詩歌構思和詩歌創作之用。藏克家《歇午工》寫道:「睡著了,/鋪一面大地,/蓋一身太陽,/頭枕著一條疏淡的樹蔭」 ,可以說,沒有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厚積累,是寫不出這樣的詩句來的。

(二)、注重靈感的培育和意象的提煉

古今中外,人們對於創作靈感的解釋是很多的。柏拉圖認為靈感是附著在詩人身上的神力,蘇格拉底把靈感解釋為詩人天生特有的稟賦。美學家朱光潛認為,靈感有兩個重要的特徵:第一,它是突如其來的;第二,它是不由自主的。對於詩歌創作來說,靈感的意義是非凡的,靈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艾青所說:「靈感是詩人對於外界事物的一種無比調協、無比歡快的遇合;是詩人對於事物的禁閉的門的偶然的開啟。」「靈感是詩的受孕。」 靈感盡管很重要,但它並不能輕易獲得,只有長期積累才可以偶爾得之。所以,詩歌創作要注意靈感的培育,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錘煉詩思,集聚生活感受和生命體驗,只有做到了這些,詩歌靈感才會在我們的創作活動中不期而至。

同時,還要重視對詩歌意象的采擷與提煉。詩情表達必須藉助典型的意象,而典型意象的得來必須依靠我們平時對生活的觀察與積累。春夏秋冬,時序更替,天南地北,空間轉換,在不同的時間與不同的空間中,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各自不同,我們對於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也迥然有別,優秀的詩人都善於在不同的時空里提取獨特的意象,把自己對於世界與自我的獨特認識與理解用語言來物化。比如詩人李金發,從1919年(當時他年僅19歲)起開始離開祖國,到法國求學長達5年,出於對異域生存的深刻理解,他擇取了許多獨具個性的意象來寫自己的生命境遇,他以「棄婦」隱喻自己卑微的人生地位,以「寒夜」來寫周圍的環境,以「可死的生物」交代自己孤苦的靈魂,等等。對意象的詩化采擷和0心提煉,使李金發的詩歌達到了很高水平,具有突出的審美價值。

以超常化的語言構造來呈現意象

意象在詩歌中的呈現需要藉助超常化的語言,一般來說,呈現意象的語言方式包括下列幾種情形:

1,動詞0選

對於詩意呈現來說,動態的意象比靜態意象作用更大,它能使詩歌更顯得情緒流溢,力度擴張,意蘊生動,充滿飽滿的內在張力。動態意象還能抓攫住讀者的閱讀視線,撩發他們豐富的審美聯想與想像。一個恰切的動詞會讓詩歌意象變得靈動鮮活,從而使整首詩歌的藝術水準躍升到更高層次。如陳敬容的《哲人與貓》:「雨鎖住了黃昏的窗,/讓白日靜靜凋殘吧」 ,「鎖」這個動詞形象地點化了大雨的滂沱和給人的心靈造成的陰影,白日因這雨的緊「鎖」而靜靜凋殘;藏克家的《難民》:「日頭墮到鳥巢里,/黃昏還沒溶盡歸鴉的翅膀。」 「溶」字准確而生動地寫出了夜幕慢慢降臨的情形;還有「濃雲把悶氣寫在天上。」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寫」與「扣」也極為傳神,富有表現力。
2,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在詩歌作品中是相當平常的現象。詩歌中的詞類活用一般是名詞、動詞和形容詞之間相互的詞性轉換,通過活用,擴大了現代漢語詞彙的意義空間,充分挖掘了詞語的表達潛能,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審美表現力。「田畝已荒蕪了——/狼藉著犁翻了的土地」 ,「請停下來,停下你疲勞的奔波」 ,「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朧」 ,「但它的生命內部/卻貯滿了這么多的芬芳」 ,其中「狼藉」、「奔波」、「朦朧」、「芬芳」都屬於詞類活用,表意效果很明顯。

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一語雙關,這也是詩歌創作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我們知道,古詩中常用自然之「絲」來表達心理之「思」,以天氣之「晴」暗示情感之「情」,以「折柳」的動作行為來喻示對朋友的依依難舍和百般挽留。新詩中的一詞多義現象也不少,如吳曉的《給奏琴的少女》中有這樣的詩句:「籠罩我的琴面的/是月光一樣輕柔地灑落的/你的凝視/我的弦因幸福而綳得緊緊/一顆渴望歌唱陽光、花朵、溪流的心/在你芳香的呼吸的撫摸下/剎那間明朗地開放」 ,詩句表層上寫「琴」和「弦」,深層的意思是指「情」和「心弦」,戀愛中的款款深情,捧手可掬。
再如卞之琳的《無題一》:「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過你一絲笑影而去的,/今朝你重見了,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後好一片春潮」 ,「無題」一般用於愛情詩的寫作,這里的「小水」,既是自然界的細雨,也是詩人所沐浴的愛情的雨水,這里的「春潮」,既是季節的實寫,更是詩人春心盪漾的描摹。
詩人又如何來抗禦這些狂風暴雨、驚濤駭浪的呢?詩中沒有交代,一筆帶過,省略後所造成的意義空白,由讀者自己去填充。再如顧城《弧線》:「鳥兒在疾風中/迅速轉向//少年去撿拾/一枚分幣//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觸絲//海浪因退縮/而聳起的背脊」 詩人的詩情是跳躍的,「鳥兒」、「少年」、「葡萄藤」與「海浪」彼此並不搭界,它們的情態從四個側面反映了「弧線」帶給人的審美思考。

近比與遠比

朱自清在評價以李金發為代表的象徵詩派時,將詩歌中的比喻分為「近取譬」和「遠取譬」兩種類型,即「近比」與「遠比」,並認為李金發的詩歌屬於後者。他說:「所謂遠近不指比喻的材料而指比喻的方法;他們能在普通人以為不同的事物中間看出同來。他們發現事物間的新關系,並且用最經濟的方法將這關系組織成詩。」 也就是說,所謂「近比」,是指構成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相似關系極為明顯,讀者讀後可以馬上接受,如「當我的生命嫩的像花苞,/每樣東西都朝著我發笑。
把「嫩的生命」比作「花苞」,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所謂「遠比」,是指本體和喻體之間相似性不明顯,二者跨度很大,讀者粗看起來一時難以接受,這種比喻陌生化效果強烈,給讀者帶來的審美刺激也更大。例如「0神世界最深的沉思象只哀愁的手。」 「沉思」與「手」之間的差別很大,用「手」比喻「沉思」,顯然屬於「遠比」。有時,為了詩歌表達的需要,詩人往往會把「近比」和「遠比」結合起來使用,如舒婷《致橡樹》:「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不難看出,第一個比喻是「遠比」,第二個則是「近比」。

Ⅱ 學習寫古詩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學習詩詞創作幾個步驟:
一、先辨別平仄
學詩不可不知平仄,一開始可以先從新韻學起。簡單說普通話的一聲、二聲是平,如,詩、時;三聲、四聲是仄,例如:使、是。
什麼一定要知道平仄呢?因為最簡單的古體詩也對平仄有要求。
二、古體詩學起
最早學詩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對平仄格律深入研究,有一部分人很可能會被搞得頭昏腦脹,然後知難而退。因此最早作詩不妨從不需要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開始學起。
1、先學押韻
古體詩其實也有要求,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押韻不要押錯。例如平聲韻的詩,在二、四句一定是平聲收尾,
例如: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第二句,去,第四句,處,韻腳平仄一致。第一句要求不嚴。
2、從古絕句學起
古絕句,就是四句齊言(齊言:每句字數一樣)的古體詩。因為絕句短小,所以比較簡單。可以作為入門的練習。
三、再學格律
古體詩除了雙數句的韻腳要求特別嚴以外,幾乎就是自由體的詩歌。
但是格律詩不同,格律詩又叫做近體詩,近體詩都是齊言詩,沒有雜言詩。近體詩的句式是固定的模式,不能夠隨意改變平仄的組合。
1、近體詩的基本句式
五言近體詩的絕句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七言近體絕句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學習五律、七律 練習對仗
五七律變成了八句,除了平仄、黏連、押韻外,中間四句要求兩兩對仗。
例如李商隱七律《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上聯: 春蠶到死絲方盡,下聯:蠟炬成灰淚始干。
上聯:曉鏡但愁雲鬢改,下聯:夜吟應覺月光寒。
四、學習古韻
今古韻的區別是學習古詩詞的一大障礙,沒有其他辦法,多讀、多記、多練習。不懂古韻,可能會誤解很多古詩詞不押韻或者出律,只有懂古韻才能讀懂古詩。
例如很多人就誤以為《登幽州台歌》不押韻: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五、學習填詞
懂了格律和古韻,就可以學習填詞了,其實所有的詞都可以看作符合格律要求的古體詩。唐宋人作詞,一開始都是按照曲譜,後來曲譜遺失了,後人依照前人作品制訂了詞譜,改為依譜填詞。
以上是詩詞入門的簡單步驟, 入門以後還要學習句法變化、章法的安排、字法的修煉、還有各種修辭手段.........

Ⅲ 古詩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一、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二、表達技巧:二、表達技巧:
(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下面兩首詞都是情與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當時范仲淹被派經略延安,鎮守邊陲,防禦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塞下,具體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將軍和征夫。他們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飲濁酒,愁不能寐。詞中所寫的悲涼凄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讀者體會到這些在邊疆衛戍的人的情懷。
另看一首寫樂景的詞:
風入松(題酒肆) (宋)俞國寶: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鞦韆。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得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這里寫春光明媚時,在杏花和綠楊中,遊玩的人帶了坐船游,飲酒,歌舞。使讀者充分感覺到春遊的愉喜。
現在看下面這首七絕《題金陵圖》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六個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時間短暫。六朝以奢侈豪華著名。到唐朝時,六朝已經過去,其豪華已衰敗,因此唐朝詩人到南京弔古,總是為六朝哀傷感慨。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台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並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虛實相生或虛實結合。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藉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雲:「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雲:「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今夜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再看看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下面兩首詞都是情與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當時范仲淹被派經略延安,鎮守邊陲,防禦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塞下,具體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將軍和征夫。他們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飲濁酒,愁不能寐。詞中所寫的悲涼凄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讀者體會到這些在邊疆衛戍的人的情懷。
另看一首寫樂景的詞:
風入松(題酒肆) (宋)俞國寶: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鞦韆。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得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這里寫春光明媚時,在杏花和綠楊中,遊玩的人帶了坐船游,飲酒,歌舞。使讀者充分感覺到春遊的愉喜。
現在看下面這首七絕《題金陵圖》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六個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時間短暫。六朝以奢侈豪華著名。到唐朝時,六朝已經過去,其豪華已衰敗,因此唐朝詩人到南京弔古,總是為六朝哀傷感慨。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台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並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虛實相生或虛實結合。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藉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雲:「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雲:「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今夜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再看看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三、修辭方式法:"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寄託)
(一)烘托:本是中國畫中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詩歌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託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託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
(二)聯想和想像: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採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像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嚮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的神來之筆。
(三)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等,詩人藉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四)比喻象徵:本是一種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詩詞當中經常運用這一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效果。如唐代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巧借新婦拜見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滿希望的心理,寫自己應試前緊張而又希望得到賞識的心態。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早春新葉萌發,詩人在一陣驚喜中忽發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雙靈巧的手,擺弄那富有靈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細葉的吧!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了,情感更濃郁了。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徵。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鵬、天馬、雄劍及高山大河,來寄託他的理想,象徵他的才能;喜歡選取高潔美好的事物如明月、鳳凰、松柏、美人等,來象徵報的人品節操;又常選取遭摧殘、受拘羈的人物事件來比喻他的經歷和處境。
(五) 誇張:即故意地對事物進行誇大或縮小的描寫,藉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合理的誇張雖不符合事理,卻符合情理。在浪漫主義詩歌中,誇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嶽為輕來誇張俠客然諾之重;「輕言托朋友,面對九凝峰。」(李白《箜篌謠》)用山峰來誇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
古詩詞中還常用對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雙關、比擬等用法,特點、作用類似於一般文章中運用的辭格,此不再贅述。另外,古詩中常見的一些「藝術辯證」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時,常把遠與近、動與靜、聲與色、實與虛等相結合,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Ⅳ 如何創作古詩

詩詞創作很簡單,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難。以我個人的學習經歷為例,一共有如下要點:
古詩創作:
1:掌握格律。古詩的格律很重要,分為七言、五言(一句話7個字和一句話5個字)以及律詩、決絕(一共8句話和一共4句話,一個逗號為一句)。
2:注意韻腳。古詩創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押韻。雙數句子末尾及開頭第一句必須押韻,押韻及每一句最後一個字的韻母必須相同(這種說法不算太准確,因為有些韻母不完全相同,比如hen和hun也是同一個韻腳,但韻母卻不同。詳細分類請參考網路。)
3:虛實相對。虛對虛,實對實。及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顏色對顏色……諸如此類。不過,這一條不需要太刻意去遵守,如果有比較好的構思,虛實不相對也是可以的。
古詞創作:
1:選擇詞牌。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格律,寫作之前務必先選擇一個詞牌,如「醉花陰」。
2:按照詞牌的格律填寫。每一句的字數,必須和詞牌相同,韻腳也必須按照詞牌的要求填寫。
3:填寫規律。初學者建議直接選擇一首古人的詞,然後自己分析那一句的韻尾是相同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陰》上闋只有1、2、5句韻腳相同,韻母都是ou。然後在填寫的過程中,只要按照此法填寫,一般就不會出錯。
以上均為個人經驗,不屬於正規模式。但是個人認為,詩詞之屬條框甚是復雜,如果樓主只是想大概抒發胸臆,並非想深入研究,只要依照我所說的方式去練習即可。
以上均為肉打,如有不正確的地方,請諸位高手多多指教……TAT,樓主如果真的很喜歡詩詞,可以HI我,大家共同討論,相互學習,以求進益~O(∩_∩)O~

Ⅳ 學習古詩的方法及步驟

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首先,學習古詩要了解所學古詩的歷史背景,了解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樣有助於了解本詩的思想感情。
其次,學習古詩要緊扣詩題,了解內容,學習古詩時,要學會理解題目,然後緊緊扣住題目,這樣才能想到作者想寫的內容。
最後,學習古詩要自己反復朗讀,自己體會作詞中的詩意,這樣在體會到詩詞詩意的基礎上,朗讀出詩句中的感情並理解作者為什麼寫這首詞或詩並體會作者寫這首詩時的感受希望採納。

學習古詩從以下方面入手。
那麼我們在學習、鑒賞古詩時就應有條理、有步驟地去解析古詩,領會詩中蘊含的意思。
一、緊扣詩題,了解內容
有些古詩,詩題便是內容的眼,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中主要寫了夏夜詞人在黃沙道上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書所見》,這首詩寫詩人夜晚在船上的見聞。學習這類古詩時,應先理解題目,然後緊扣題目,讓學生猜想內容,在猜想過程中了解詩人寫作的內容。

二、圍繞詩句,猜想主題
由於古詩短小、精悍,因而留給我們聯想的空間極為廣闊,也正因為詩歌以極簡略表現極豐富,所以讀詩時難免靠「猜想」,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把握住有限的詩句,去了解詩歌的主題:或反映民間疾苦,或抒發個人胸臆,或痛斥朝政腐敗,或自憐悲慘身世……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面是寫殘花並不是無情的,到來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養、保護花朵,其實是在暗喻自己,雖然遭到迫害,但理想與信念是不會變的。這一點是需要學生去猜想的。

三、把握重點,品味意象
中國古代詩歌形象,往往是藉助客觀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現主觀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還應透過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內蘊的情感。如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何「煙」會「直」?為何「長河」會「圓」?其實這詩句寫出了邊塞烽煙的堅毅、勁拔之美,同時「圓」字給人以親切而略帶蒼茫的感受,這也是當時被排擠出京城的王維的內心感受。

四、了解作者、歷史背景
許多古詩的創作與作者的身份及歷史背景有相當關聯。如文天祥寫作《過零丁洋》時,正值宋兵被金兵圍攻,宋軍面臨著兵敗的危險,看到這一切,作為接觸愛國將領的文天祥,發出「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嘆。可是,由於朝廷的腐敗無能,他眼見報國無望,最後以一句流傳千古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來表達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反復誦讀,悟出詩情
俗話說「熟讀百遍,其意自見」。讀對於小學古詩教學來說應該是個關鍵。一首詩,首先要將它讀通,這是基礎。然後在理解詩句大致內容的基礎上讀出感情,這是重點,也時古詩課堂學習的最後一個環節。

怎麼寫古詩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古典詩詞,也開始嘗試寫格律詩詞。但很多人因為不得法,寫出的格律詩詞總是差強人意。下面以本人創意的一首格律詩詞《七絕 咖禪一味》為案例,極簡地介紹一下填制格律詩詞的幾個必要步驟。

注意事項

  • 一)押韻錯誤:這是寫格律詩詞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比如該押韻的地方不押韻,該押平聲韻的押了仄聲韻,等等。

  • 二)平仄錯誤:也是創意格律詩詞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寫完之後一定要藉助於韻書或網路仔細檢查!

  • 三)擇韻錯誤:要麼通篇用古韻,要麼通篇用中華新韻,而不能新舊兩韻在讀一首詩詞里混用!

  • 四)對仗錯誤:按規定律詩的頸聯、頷聯應該對仗而沒有對仗,或對仗不整齊的。

  • 五)其他錯誤:重字、重意,整首詩詞意境不美等等,這些恐怕就要通過多讀、多練,增強自己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等,來慢慢解決了。

  • 閱讀全文

    與古詩的過程和方法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紙尿褲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10
    蘋果5通知鈴聲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
    酶活性檢測方法 瀏覽:377
    手感應燈安裝方法 瀏覽:495
    技術都有哪些方法 瀏覽:789
    高血壓的運動治療方法 瀏覽:771
    灌甲醇正確方法 瀏覽:113
    修房子水管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50
    吐槽沙子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141
    鈑金工連接方法 瀏覽:655
    製作方程的簡單方法 瀏覽:986
    瓷磚櫥櫃鋁立柱安裝方法 瀏覽:65
    什麼方法腌肉不老 瀏覽:332
    自製肛塞方法圖片 瀏覽:270
    蘋果懸浮球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99
    木傢具有蟲子咬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627
    角磨機底部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21
    vivo觸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
    私密洗液使用方法 瀏覽:975
    如何哄老婆開心五個方法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