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屬的冶煉方法有哪幾種
常見金屬冶煉方法
1.汞:熱分解法:2HgO(s)=加熱=2Hg(l)+O2(g);
2.銅:置換法:CuSO4+Fe==Cu+FeSO4 (濕法煉銅);
3.鋁:電解法:2Al2O3=通電=4Al+3O2(注意不能用AlCl3,因為AlCl3不是離子化合物);
4.鎂:電解法:MgCl2(熔融)=通電=Mg(s)+Cl2(g);
6.鈉:電解法:2NaCl=通電=2Na+Cl2(g);
7.鉀:原理是高沸點金屬制低沸點金屬:Na+KCl=(高溫,真空)=K+NaCl;
8.鐵:熱還原法:2Fe2O3+3C=高溫=4Fe+3CO2↑。
9.高爐煉鐵:Fe2O3+3CO=高溫=2Fe+3CO2
(1)哪些金屬用加熱分解的方法冶煉擴展閱讀:
人類從很早就開始煉鐵了。早期冶煉出的鐵叫作塊煉鐵,它呈固體,夾雜著很多非金屬雜質。當冶煉技術提高後,人類冶煉出了生鐵。與塊煉鐵相比,生鐵呈液態,可以澆鑄成型,非金屬雜質比較少,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提高。從塊煉鐵到生鐵的冶煉是煉鐵技術史上的一次飛躍。
我國的冶鐵技術大約出現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時期,冶煉出生鐵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生鐵的國家。而歐洲許多地方的古人,雖然早於我國冶煉出了塊煉鐵,卻經過了漫長的發展,直到公元14世紀才冶煉出了生鐵。
冶鐵少不了空氣的參與,鼓入爐內的大量空氣可以使爐火燃燒得更旺,也可以提高化學反應的速率,促進鐵的提純。水排是我國古代冶鐵用的水力鼓風裝置。
我國古代的鼓風器叫橐(tuó)。好幾個橐排成一排,就叫排橐。早期的排橐動力來源於馬或人,非常費力。東漢年間,南陽太守杜詩在總結勞動人民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水排。
水排的發明是冶鐵技術上的一大進步,它加大了爐內的進風量,有效地提高了冶煉溫度。同時還可以擴大爐缸,加高爐身,增加有效容積,從而大大地提高了生產能力,最終促進了生鐵的冶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