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用的豐富度統計方法
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種數目也有差別。通常把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那麼,你知道豐富度的統計方法有哪些嗎?都適合什麼范圍嗎?
一是逐個計數法,它適用於調查分布范圍較小,個體較大的種群。
二是估演算法,它適合調查分布范圍較大,個體較小的種群。比如標志重捕法,黑光燈誘捕法。黑光燈誘捕法適用於趨光性的昆蟲。
物種豐富度的調查方法有:目測估計,就是眼睛看一眼,估算多大的面積有多少數量。
物種豐富度的調查方法有記名計數,就是站在一個地方不動,然後看周圍的物種。記住名字和數量。
拓展資料:
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不同群落的物種數目有差別。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科學家研究了我國從東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豐富度,發現越靠近熱帶地區,單位面積內的物種越豐富。物種豐富度不是指某物種的數量,而是說物種的數量。
㈡ 植物物種豐富度統計方法
目測估計法,記名計演算法和取樣器取樣法(只適用於土壤小動物)
㈢ 高中生物種群密度調查方法都有些什麼
調查種群密度用:標志重捕法,樣方法,去除取樣法,直接計數法
1、標志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演算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估算種群密度。
②、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並標志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中有標志數
2、樣方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算每個樣方內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
3、去除取樣法
在一個封閉的種群里,隨著連續的捕捉,種群數量逐漸減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獲取的個體數逐漸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積數就逐漸增大。當單位努力的捕捉數等於零時,捕獲累積數就是種群數量的估計值。
4、直接計數法
通過顯微鏡利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較大單細胞微生物計數的操作方法,這是一種常用的徽生物計數方法,此種方法簡便、快速、直觀。
(3)植物種植豐富度統計方法擴展閱讀:
種群密度調查則是構建種群數量變化模型的基礎,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逐個計數法,適用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統計的結果完全符合實際值,是一種精準的方法。
但在一般情況下,由於種群個體數繁多,其大小不一,再加之因動物的穴居、隱藏和飛翔等原因,逐一計數是很困難的,這時常常只計數種群的一小部分,用來估計整個種群的種群密度,這種方法稱為取樣調查法(估演算法),這就是經常用到的另一種方法。
影響因素:
1 種群增長率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遷出率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年齡增長型的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性別比例失調,繁殖率低,種群密度將降低;若出生率大於死亡率,種群密度將增大
2 密度制約
一旦種群大小超過了環境的容納量,其個體數必將逐漸減少,要麼出生率有所回落,要麼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資源與天敵種群因素制約。
3 隨機性
在自然狀態下,動植物及微生物種群總是受到隨機過程的干擾。包括環境隨機性與災難性隨機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於所有個體,與種群大小及其他參數無關,任何環境因素都會對種群參數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其中主要是氣候因素和領地面積。
㈣ 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分別是調查群落中植物和動物豐富度的常用方法
樣方法
(1)取樣調查中的兩個概念
①樣 方: 樣方也叫樣本,從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抽取出來的部分個體的集合,叫做樣方。
②隨機取樣: 在抽樣時如果總體中每一個個體被抽選的機會均等,且每一個個體被選與其他個體間無任何牽連,那麼,這種既滿足隨機性,又滿足獨立性的抽樣,就叫做隨機取樣(或叫做簡單隨機取樣)。隨機取樣不允許摻入任何主觀性,否則,就難以避免調查人員想獲得調查屬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調查結果偏大。
③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 ,蚜蟲、跳蝻的密度等。
(2)常用取樣
①點狀取樣法
點狀取樣法中常用的為五點取樣法,如圖A,當調查的總體為非長條形時,可用此法取樣。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這種方法適用於調查植物個體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
②等距取樣法
當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如圖B,先將調查總體分成若乾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後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例如,長條形的總體為100 m長,如果要等距抽取10樣方,那麼抽樣的比率為1/10,抽樣距離為10 m,然後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內進行取樣,樣方大小要求一致。
樣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①確定調查對象;
②選取樣方:必須選擇一個該種群分布較均勻的地塊,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③計數: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
④計算:取各樣方平均數。
在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時,一般多採用標志重捕法(捉放法)。就是在一個有比較明確界限的區域內,捕捉一定數量的動物個體進行標志,然後放回,經過一個適當時期(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後,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樣本中標志者的比例,估計該區域的種群總數,可計算出某種動物的種群密度。
標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相等。
在標志重捕法中,標志技術極為重要,在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標志物和標志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對於壽命和行為的傷害。如選用著色標志時,要注意色素無害而溶劑可能有毒如果用切趾、剪翅等方法標志動物時,不能影響被標志動物正常的活動或者導致疾病、感染等。
2.標志不能過分醒目。因為過分醒目的個體,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有可能改變樣本中標志個體的比例而導致結果失真。
3.標志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能消失。
標志重捕法的應用比較廣泛,適用於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
與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相比,動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要困難得多,而且又費時間。如果要學習這種調查方法,而條件又不允許時,則可以試一下「模擬捉放法,其原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