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_古詩教學六個步驟
傳統的古詩文教學往往過於注重文字知識的本身,效果不夠理想。那麼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文教學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詩詞的 教學 方法 ,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更多教學方法相關內容推薦↓↓↓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區別
教學方法的種類和手段有哪些
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結合語言理解和言語習得,促進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
所謂「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 經驗 ,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致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1、古詩詞內容理解:
結合課後注釋理解;結合圖片或音、視頻形象感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去體會;以今識古;知識類化;詩文對照等方法,均可指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語言。
2、古詩詞言語形式習得:
教師應逐步滲透相關古詩詞這一文體的相關知識,引領學生逐步了解古詩詞這一文體的特點和魅力,並循序漸進地嘗試運用古詩詞語言,甚至是創作詩詞。
如《水調歌頭●中秋》這首詞中,「 水調歌頭」為詞牌名,詞的內容共95個字,是一首「長調」。同時,這首詞分為上、下闋,詞前有序,按其語言風格當屬「豪放派」典範。詞的上闕賞月奇想,下闕則望月懷人,將蘇軾「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特點展現地淋漓盡致。
趙志祥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的《畫雞》一詩,趙老師就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小問題:
1這首詩一共幾句?
(4句)每句有幾個字? (7個字)
2在古詩中,一個字叫「一言」,那麼,每句話有五個字的詩就叫(五言),有七個字就叫(七言)。
3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五個字的詩就叫「五言絕句」,簡稱「五絕」。那麼,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七個字的就叫(七言絕句或七絕)。
二、體味詩詞意象,促進思維發展與提升:
學生在 語文學習 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 邏輯思維 和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
古詩詞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形簡意繁:用最少的文字,表達出最意味深長的情感。也正是基於此,古詩詞教學不能做理解意思,體會情感」這樣簡單的處理,我們應該讓古詩詞教學課堂充滿靈氣。
如何讓古詩詞課堂教學充滿靈氣呢?其中一個關鍵的要素就是「意象」。(它是一個個真實可感、鮮活可愛的物象,同時也是意境構,情思表達的組件。而之所以將其稱為「要素」,是因為古詩詞不能沒有意象,古詩詞教學不能沒有意象!
體味意象的幾種常見教學策略:
1、反復誦讀悟「象」。
2、音樂渲染造境。
3、結合插圖入境。
4、了解背景或延伸閱讀,豐富意象。
三、在詩詞誦讀中學習審美鑒賞與創造: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構建起來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與審美品位,以及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誦讀,不是為了簡單、機械地記憶詩詞內容,而是通過誦讀將自己融入到高遠的意境中,將詩詞深刻的,詩人的情感通過有感情的吟誦讀出來。
《水調歌頭.中秋》格律對照: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平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四、推進 文化 傳承與理解: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繼承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 , 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意識和文化自信態度。
學習古詩詞,不僅僅是為了理解、積累,以及適當的時候加以運用,更重要的,應該是一種「文化傳承」。
當然,學生學習古詩詞,我們應重視其「獨感」——即讀出自己的理解。但,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印記的「古詩詞」教學,我們更應關注「共感」——即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
古詩詞教學簡單的來說,就是:口中有聲、目中有象、心中有情、胸中有人。
古詩詞教學策略簡單的說,就是:語言、審美、文化、傳承。
小學古詩文的教學方法
一、反復誦讀,體會
誦讀古詩文是我國優秀的 教育 傳統,多讀精背是一直以來人們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些 名言 充分說明了誦讀古詩文的重要性。誦讀是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詩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它包括朗讀和背誦。《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而且在課程目標中分學段提出了「背誦優秀詩文」的具體要求,低、中年級各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高年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小學生 記憶力 強,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古詩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短時間內學生就能背誦,完成規定的背誦任務並不難。
由於年代久遠,古詩文給學生的理解帶來很大的語言障礙。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把課堂教學以教師串講為主,變為以學生誦讀為主,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吟詠詩文,逐步形 成語 言的感悟能力。教師首先要進行范讀,讓學生在琅琅上口、優美動聽的朗讀中初步領略古詩文的語言美、意境美,產生聽覺上的愉悅感,沉浸於美好的藝術享受中,引起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多讀才能克服語音障礙。讀古詩文最基本是讀准字音,理解句意,教師要幫助學生掃清語音上的障礙,特別是與現代漢語中不同的讀音。如《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讀「xiàn」而不讀「jiàn」。
二、創設情景,感受意境
古詩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詩不離畫,畫可賦詩。根據詩的內容去畫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是古詩詞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白樸的小令《天凈沙·秋》,曲中寫到,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順著它遠遠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在學這首小令時,應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把此曲變成一幅優美的 風景畫 ,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後,再引導學生體會 句子 的意思,讓曲中的景物在學生面前立體化起來、活起來,並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曲中沒有寫出而生活中有的聲音動態想像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內容,使學生能感受到曲中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畫面美,幫助學生更好地加深對曲文的理解。
三、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興趣是求知的先導。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融入詩文特定的情境氛圍中。現代心理學表明「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而多媒體手段應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
如在教學《望天門山》這首詩時,先告訴學生今天將帶大家作一次愉快的秋遊,感受一下天門山的美麗景色,學生頓時興致盎然。在播放圖像的同時,又用語言描述詩人描寫了什麼,詩人又抓住什麼特點按什麼順序把這些景物集於一幅畫面上的,然後通過精讀引發學生的聯想。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時導引出一幅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盪迴旋的壯麗景象。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則在學生眼前呈現一幅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長江江面的遠景,以及動態的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 使人感覺夾江對峙的天門山,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致淋漓。最後又浮現出有層次的畫面出來,一片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目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學生從形象的畫面中得到美的愉悅,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將古詩詞教學的作用顯著發揮出來,確立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使學生在接受教師開展更好的古詩詞教學中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開拓自身視野。
古詩教學六步步驟
一、激趣導課,揭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 故事 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
二、介紹背景,知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三、自主學習,明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 學習方法 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其次是巧妙地「扶」。當學生對古詩有了整體上的感知後,通過集體交流了解到學情,根據學情,來決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該「扶」,又該怎麼「扶」。通過「扶」,讓學生初步體會在感知時可能出現的偏差,進一步深化對全詩的理解,為體會詩情,進入詩境做好了准備。老師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語更是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華,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像誦讀,悟詩情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的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今天這兩節課在朗讀環節兩位教師就是這樣層層深入地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五、創設情境,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在上一環節,學生已經在老師的指導朗讀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馬老師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孫老師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遷移運用,創詩文
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古詩的學習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詠。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無定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古詩的教學結構可以多樣,教學方法千變萬化。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相關 文章 :
★ 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整理
★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古詩課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古詩詞有哪些教學方法
★ 幼兒園古詩實用的教學方法
★ 關於古詩詞教學經驗總結
★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談
★ 小學語文背誦古詩教學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㈡ 小學語文古詩怎樣教學
古詩教學在小學階段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那麼小學語文古詩怎樣教學?一起來跟我了解下吧。
小學語文古詩怎樣教學
一、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 正如《老子》中所說的這句話,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教給學生們打開古詩寶庫的鑰匙。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析詩題與知詩人:分析詩歌題目,了解作者寫作風格及創作背景。這對掌握所學古詩基調,了解所學古詩內容,體悟所學古詩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學好一首古詩的基石。
2、讀詩文與曉詩意:通過學生預習,能夠讀通詩文,在此基礎上,能夠讀出古詩的韻律美和音樂美。通過結合注釋、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詩中重點字詞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讀詩文是了解詩意的重要方法,曉詩意能促發學生更好地讀詩文,不能將這兩點割裂開來。
3、入詩境與誦詩情:在理解了古詩意思之後,教師就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及年級班級特點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們進入詩歌的情境。
二、把握好詩人的思想感情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必須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加強思想教育,發展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都是從孩子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編選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和美麗風光的;2、描寫自然景物和吟詠天成之美的。如駱賓王的《鵝》。其中“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一句,寥寥幾字將鵝的外貌、優雅的在水中游動的身姿描繪得栩栩如生,從而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小動物的品質;3、歌頌勞動和勞動人民的;4、抒發愛國主義情感和親情、友情、鄉情的,如:李白的《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感情,這些古詩的教學,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和熱愛親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三、讀懂詩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
品味語言,首先讀懂詩句。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美,教師應抓住重點字、詞,讓學生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引導學生理解語言,了解大意。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這首詩,學生通過“日出”、“江花”、“江水”這幾個詞的理解,很快學生就能把握到:平靜的江水,美麗的江邊景色,使人既感到胸襟開闊,真的江山如畫!課文將學生帶進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與作者一起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用日出的景色將畫面覆蓋,形成渾然一體的悠閑的意境。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咬文嚼字,認真推敲,體會詩人練字遣詞的技巧。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古詩學法,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學生悟法用法。
四、學古詩要“讀、背、寫、畫”結合
古人讀書從小就要背誦幾百篇文章,這是古人幾千年來學習漢語的經驗。三國時代有一個董遇,他有一句有名的話,叫做“讀書百遍,而義自見”,這是古人信奉的讀書法。杜甫有兩句有名的詩,叫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自然寫得出好詩文。這是古人信奉的作文法。那麼,背誦古詩有哪些方法?
1、引領法。有些背下來的詩,突然想不起來,這時,教師或同學提示一下領頭的字、詞、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下來。
2、熟讀成誦法。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盡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朗讀過程耳、腦、口、眼協調活動,琅琅出聲地讀,讀多了,自然就背下來了。
3、提問法。教師根據各學段的學生特點以及詩的內容,用提問的方式,幫學生記憶。
小學語文如何理解詞語語境
一、依託文本,豐富詞語內涵
引導學生對詞語理解、感悟時,不能僅僅停留於表層內容、意思的理解,而要依託文本,將詞語納入文本的具體語境進行品味推敲,感悟詞語潛在的、隱含的深層意思,領略作者的精妙用意。如教學《灰雀》(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結尾處“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隻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中的“歡蹦亂跳”一詞時,我先引導寫生讀讀句子再想一想句子里“歡蹦亂跳”是什麼意思?當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時,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在課文里找哪些句子能幫助我們看到那隻歡蹦亂跳的灰雀?
學生便通過朗讀找到了課文第一自然段中說“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這句話就是描寫歡蹦亂跳的灰雀的。我進而追問:哪些詞語能讓你體會到灰雀的“歡蹦亂跳”?學生又通過朗讀這句話找到了“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這幾個詞都是說灰雀在很高興地唱歌跳舞。對“歡蹦亂跳”一詞的理解,我將之放在全文語境中,引領學生通過聯繫上文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的確,對文章中關鍵詞句的理解在課文中便有相關的句子可以解釋,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整體入手,找到關鍵語句以便理解文章中的關鍵詞句。
二、創設情境,理解詞語含義
語文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情境,不但有助於對詞語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如教學《爭吵》一課,對“挨”字的理解:教學這部分時,我創設情境,“我“與克萊蒂爭吵後想到父親的話心情怎樣,彼此對對方說“我在外邊等著你”心情怎樣,再引導學生找到“畢竟我心裡有事,老師講的功課我一句也沒有聽進去”這句話想像當時我的心理,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挨”字的用法: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我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特定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通過角色體驗,在生動的言語實踐中真正進入文本世界,詞語所表達的內在意思只需稍加點撥,便能儲存於學生的大腦中。學生不但輕松理解“挨”的意思,還能體會到同學之間友誼的珍貴。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時,“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的向外走去”理解“趔趔趄趄”引導學生想像當時我漂流失事時的處境,身體上傷痕累累,筋疲力盡,飢腸轆轆體力不支的情境。
從而體會到身體歪斜,走路不穩當,東倒西歪的樣子,就叫“趔趔趄趄”。再如,《媽媽的賬單》“過了一會,他懷著一顆怦怦直跳的心,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理解“躡手躡腳”一詞,我們可讓學生想像小彼得當時羞愧萬分的心理。他的動作一定很輕、很慢,懷著忐忑的心走近媽媽。從中體會到走路時小心謹慎、腳步放得很輕的樣子就叫“躡手躡腳”。
三、鏈接生活,觸摸詞語情感
鏈接生活情境,是指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利用學生生活中有過的經歷和體驗,打通詞語和生活相聯系的通道,喚起學生頭腦中與詞語相關的表象和情感,使詞語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對應,引領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詞語。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理解“迫在眉睫”這個詞語時,先引導學生想像小女孩當時的處境:小姑娘傷得最重,如果不及時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這時我補充了一些人因為失血過多而休克或死去的資料,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會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刻不容緩。從而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當學生通過閱讀資料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的意思,同時也觸摸到詞語所蘊含的獨特情感,並產生全身心的體驗時,詞語的理解便也在學生的個性解讀中被打上了鮮明的烙印。
四、替換詞語,彰顯詞語本義
根據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把不理解的詞語換成自己理解的詞語,如仍能講得通,符合語言環境的特定意思,那麼這個替換的詞語就可以作為不理解的詞語的解釋。在學習《月球之謎》“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對“”遐想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多讀幾遍這段話,邊讀邊想,把“驟然”換一個詞,看是否能講得通,這樣學生會很自然地想到“想像”、“幻想”,問題就解決了。
五、理清脈絡,挖掘詞語蘊含義
依據文章脈絡理解詞義,有些詞語單獨理解頗為費事,如果依據文章脈絡思考,便能順當理解詞義,因為詞義往往就隱含在上下文中。例如,《可貴的沉默》一文中,“孩子們會感受愛了,但這並不夠。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這段話中的“極為珍貴的東西”一詞學生不易理解,如果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學生們先是異口同聲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爸爸媽媽知道你們的生日在哪一天嗎?”說明學生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再閱讀後面老師提出的問題,可以懂得老師也想通過這一節課讓學生懂得回報父母的愛,因此這“蘊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就是:老師想讓學生懂得關心父母,回報父母的愛。
㈢ 古詩詞教學中幾種常用的方法
(一)以讀促悟
以讀促悟指的是以讀圖為主讀詩為輔,讀生活貫穿於讀圖和讀詩之中。
(二)以演入境
古詩詞教學中的「演」應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領會進行表演,從而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境,表演的時候學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全部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
(三)以找促思
「以找促思」其實就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引導學生找相同主題的詩歌進行比較學習,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詩歌主旨。這里的「找」不僅是指教師找還指學生的找。
(四)以評促升華
以評促升華主要是在學習古詩詞時讓學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觀點的碰撞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五)以寫促悟
所謂「以寫促悟」是指教師在授完整首詩歌的時候,給一定的時間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以散文或者以現代詩的方式寫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㈣ 小學古詩教學五步法是什麼
小學古詩教學五步法:
一、了解背景
我們分析鑒賞古典詩歌,一般要聯系其寫作背景,才能從深層次准確地把握主題。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談心。
學生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作者個人經歷和思想感情有了一個較為細致地了解,才能更加全面而具體地了解詩歌的內在意蘊。
二、誦讀,悟情感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而這項基本功對目前的中學生來說,卻嚴重缺失。相信不少語文老師,對此深有感觸。學生將詩文讀得結結巴巴、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因此,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和培養想像能力,這也是古詩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誦讀指導,讓學生放開朗讀,盡情投入;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古詩詞的節奏。
三、析詩題,知內容
詩題是詩文之眼。詩題可以直接反映詩歌的主要內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我們可以由詩歌題目判斷詩歌的題材,總體把握情感傾向。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送友人》等,題目中都有「送」字,從題材上講,這三首詩歌都屬於贈友惜別詩,這類詩歌除了極個別的有勸勉和勵志之意外,大部分是表現對朋友的祝福、安慰以及作者自己難舍難分的依依惜別之情。不管是什麼題材的詩詞,把握住題目,其實就已經把握住情感。
四、品意象,准確把握
詩歌的創作十分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藉助具體的景物來含蓄的抒發自己的感情。詩歌中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我們可稱之為意象。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五、抓詩眼,品感情
「詩眼」即詩詞中的關鍵字、詞、句。面對一首新的詩詞,學生往往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體驗與感悟。詩眼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
在古詩教學中,要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從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領悟作者文章中所寄託的思想感情。運用這種方法不但降低了學生理解古詩的難度,而且加深了學生思考的深度,課堂上還不時迸發出思維碰撞的火花。
㈤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有幾種
(一)以讀促悟
以讀促悟指的是以讀圖為主讀詩為輔,讀生活貫穿於讀圖和讀詩之中。經過實踐,本人發現詩歌從讀圖入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全詩的內容,更好的領會詩歌的精髓;再以讀詩為輔,在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體會用自己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在讀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普通話,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家鄉話,只要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握詩歌中的韻味即可。而這些都是要建立在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先好好地備一下學生,在必要的時刻還要好好的體驗一下農村生活,這樣能夠在授課的時候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
(二)以演入境
傳統教學中的「演」就是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詩歌里所寫的全部內容,這樣的表演注重的是學生的模仿表演能力,學生表演得像就行了,但我們知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是帶著自己的個人體驗的,因而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演」應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領會進行表演,從而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境,表演的時候學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全部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如學生覺得詩歌中最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心情,那麼學生可以加入現代的元素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回歸古代,回歸詩人當時的生活情境,這對於小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既然生活在現代,我們為什麼不讓學生用現代的元素把詩歌的精華給表現出來呢?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以找促思
「以找促思」其實就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引導學生找相同主題的詩歌進行比較學習,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詩歌主旨。這里的「找」不僅是指教師找還指學生的找。
(四)以評促升華
以評促升華主要是在學習古詩詞時讓學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觀點的碰撞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對他人的觀點、看法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心靈的訴說,而這正好是農村學生的最大弱點,因為他們不會評也不敢評,而這種評也是鄉村教師經常忽視的。
(五)以寫促悟
所謂「以寫促悟」是指教師在授完整首詩歌的時候,給一定的時間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以散文或者以現代詩的方式寫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實踐證明,這樣的寫作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詩歌主旨,更深入地感悟到古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㈥ 小學古詩的教學方法
小學古詩的教學方法:第一,足夠的詞彙量,以及對這些詞彙的正確理解和正確使用。 語文詞彙散見於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廣泛的閱讀和細心的積累可以提供幫助。 第二,精讀文章的能力。 讀一篇文章不僅僅要讀懂內容,還要讀懂文體、結構、技巧、主旨。不能總是讓自己成為讀者,而應該從創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說了什麼,他怎麼說的,他用了哪些技巧,他想表達他對於世界的什麼認識和觀點。 第三,對於古代語言和文化的基本了解。 掌握古代語言基本詞彙和特點,讀懂淺易的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常識、古人的觀念和追求。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也是對傳統文化的思考。追根溯源,才能傳承發展。 第四,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足夠多的古詩文,對古代知名作家有基本的了解。 小學凡是要求背誦的古詩文最好能熟讀成誦,理解深刻,經久不忘。對於知名作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最好能讀一下相關傳記。一方面有利於理解其作品,另一方面有利於理解古代社會和文化。 第五,觀察、體驗、閱讀、思考、表達是一體的。 沒有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不可能有對世界的感性認知,沒有廣泛的閱讀不可能加深對世界的理解。這里的廣泛閱讀不僅僅局限於文學作品,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哲學、心理等方面的著作都可涉獵,他們不僅可以增廣見識,還能提供認識世界的不同角度,提供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 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是我們表達的基礎。沒有對這些問題的個性化思考就只會人雲亦雲。作文考試考查的不僅僅是語言表達能力,而是對整個語文能力的綜合考察。沒有體驗、閱讀、思考,空洞的表達是打動不了人心的。作文雖有技巧,但一切技巧的前提是實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