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古代曾用哪些方法計時

古代曾用哪些方法計時

發布時間:2023-12-19 21:25:13

1. 中國古代四大計時方法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日晷:「日晷」是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在晷面上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但是這種方法在陰天或夜晚就不太方便了。

2、水運儀象台:宋代蘇頌製造了水運儀象台,水運儀象台的計時機械部分可以按時刻使木偶出來擊鼓報刻,搖鈴報時,示牌報告十二個時辰等。

3、刻漏:又稱漏刻、漏壺,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受水型是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4、大明燈漏: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復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鍾、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日晷和刻漏是古代最常用的計時方法,除了上面幾種,民間還廣泛使用香漏、香篆、田漏、沙漏、蠟燭鍾等方法進行計時,只是精確度就沒有那麼好了。

2. 古代計時方法有哪些

1、地支計時法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子時就相當於現在的23點至1點,依此類推。

2、十二時段計時法

即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灶腔每個時段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各時段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呋、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夜半相當於子時,就是23點至1點,以此類推。

3、更點計時法

這種計時法出現較晚,專用於夜間計時。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一個時辰即一更,一更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一更是晚上7點至9點,二更是9點至11點……以此類推。三更半夜租辯辯就是由此而來。古時為計時准確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劃分為五個「點」。

4、漏刻

漏刻,是指漏壺和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組合成的計時工具,不僅古代中國在使用,而且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都使用過。漏刻的發明年代已不可考,據弊缺史書記載,西周時就已經出現了漏刻。

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的工具,也可參考今天的沙漏。相比起強烈依靠太陽的日晷等工具,漏刻的限制更少,故而應用更為廣泛。

5、鍾表

古巴比倫人很早便發明了水鍾,東漢時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鍾。

北宋時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台,已運用了擒縱機構。故而我國古代是有機械鍾的計時存在的,只是不夠常用而已。

3.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1、時

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

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歷法漸密, 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 這些計時名稱常常出現。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滴血猿哀鳴。」「旦暮」就是指平旦與黃昏的時 候,也就是清晨和晚上的意思。

2、刻

古代使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如《西遊記》第九 回:「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三更兩點」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點」就是指 凌晨04:12。

(3)古代曾用哪些方法計時擴展閱讀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當地時間半夜零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當地時間凌晨二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當地時間凌晨四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當地時間早晨六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當地時間上晝八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當地時間上晝十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當地時間中午十二時。中午一詞,為十時辰制、十二時辰制的時間節點連用。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當地時間下晝二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當地時間下晝四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當地時間傍晚六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當地時間晚上八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當地時間晚上十時。



4. 古代有哪些計時方法

古代的計時方法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機械計時器等。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古代典籍《周禮》中就有關於使用土圭的記載,可見圭表的歷史相當久遠。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桿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

日晷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在機械傳入中國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計時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運行,晷針的投影像酒的指針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為普遍。

機械計時器單純利用水的流動來計時有許多不便,人們逐漸發明了利用水做動力,以驅動機械結構來計時。

公元前117年,東漢的張衡製造了大型天文計時儀器——水運渾天儀,初步具備了機械性計時器的作用。中國沒能做到這一點,最終機械酒還是從西方引進。

除上述幾種主要的計時器外,還有其他一些計時方法。
如,香篆、沙鍾、油燈鍾、蠟燭鍾等。

(4)古代曾用哪些方法計時擴展閱讀:

計時方法(記時方法)是因應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來的。記時方法包括日期規劃和時間規劃。日期規劃,就是編制行事歷明確日期;時間規劃,就是明確日內時間的描述方法。明確日內時間的描述方法,是編制行事歷的基石;同時編織行事歷的方式,同樣反作用於時間的規劃。本次條主要討論時間規劃。

歷史上,中國古人的記時方法,主要有十六時辰制、十時辰制、百刻制、十二時辰制、以及隨佛教傳入的六十點法等。這里說的"時辰",指的是時段。

閱讀全文

與古代曾用哪些方法計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5歲男生怎樣快速長高的方法 瀏覽:437
績效改進中分析問題的常見方法 瀏覽:726
dna無創檢測方法 瀏覽:626
管理理論基礎的研究方法 瀏覽:399
單相水泵的密封圈安裝方法 瀏覽:299
顯示器好壞的鑒別方法 瀏覽:428
臉上毛孔粗大怎麼解決的土方法 瀏覽:197
企業擴大內部晉升有哪些方法 瀏覽:867
約分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117
冬季養殖水質檢測方法 瀏覽:258
現代文閱讀加點詞作用方法和技巧 瀏覽:963
復雜實物圖的連接方法 瀏覽:77
如何控制切菜的長度的方法 瀏覽:838
創維電視軟體安裝方法 瀏覽:730
6snfc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19
企業績效分析方法 瀏覽:241
純音測聽檢測方法 瀏覽:305
分數乘法口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44
非事務方法中的資料庫連接 瀏覽:639
軸承拆解的方法傘形軸承怎麼拆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