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蟲草參的介紹
給大家科普下蟲草參的知識,想了解關於更多蟲草參種植的,可以到蟲草參聯合種植網了解
山中之王
蟲草參
蟲草參是一種地下莖長5—6厘米的肉質環形參,屬唇形科草本植物,株高50—70厘米。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耐濕、耐熱,適宜在向陽、濕潤、土層深厚的土壤中種植,也可以套種於果樹行間。其形似蟲草粗如手指,潔白脆嫩營養豐富,既可炒食、油炸、涼拌,又可製成各種風味食品或罐頭食品。
據傳,蟲草參食用已有數百年歷史,主產於雲南劍川縣石寶山麓的沙溪壩子一帶,屬野生食物。經有關方面研究表明,地參具有人體所需的20多種微量元素,還具有抑制食道癌細胞擴散和減肥的特殊療效,享有「山中之王」的美稱。因此,它又屬名優滋補食品。在1993年大理州「三月街」民族節上,榮獲土特產品金花獎。
2春吃葉秋吃根
蟲草參
蟲草參,春夏可採摘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主要食用晚秋以後採挖出的潔白脆嫩的環形肉質參。地參根莖觀之潔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湯、腌漬、醋泡、糖浸、蜜餞、做醬菜均可,尤其香酥油炸地參,風味獨特、脆香無比,堪稱菜中一絕,食之口味清香,與一般油炸食品不同,這道菜的獨特之處在於不上火,反而祛火。且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效。
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地參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20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酚類、糖類等多種營養成分,功能可與冬蟲夏草相當,經常食用地參有抑制癌細胞擴散和減肥的特殊療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稱。
3吃出健康美麗
蟲草參
《中草葯大辭典》等權威資料記載,地參含有多種葯用成分,其莖葉曬干後即是名為名貴中草葯。全草可提取揮發油和單寧。全草入葯,具有活血、利尿、通經、滋陽、潤燥、調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腫、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等症。《中華本草》詳細介紹地參不但能作為蔬菜食用,而且曬干後入葯,功能與冬蟲夏草相當。
1、降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
2、調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膽固醇,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對心腦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療效。
3、幫助消化,調理和改善消化系統的不良狀況,因地參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顯著的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不僅能消除便秘,還可防治下痢,是腸胃道疾病的剋星。最神妙之處還在於它是腸內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於生活節奏緊張,過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雙歧桿菌等腸內有益菌減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統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帶入人體內的環境污染物,是腸胃的清道夫和保護神。
4、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可減少或避免結石症的發生。
5、具有清肝解毒,降火降血壓的功效,是有效的防治面痘、暗瘡,是養顏美容的天然保健品。
地參另含有20多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和鈣、鐵、鉀、硒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經常食用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強身壯體的功效,也是男子壯陽增強性功能的天然食品。地參是當今吃出健康,吃出美麗的新潮健康品。
4蟲草參防癌
常食地參有預防惡性腫瘤發生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主治婦內衄,中風余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金瘡癰腫。
《日華子本草》:消撲損淤血,治鼻洪、吐血、頭風目痛。臨床常用治絨毛膜癌、葡萄胎、肺癌等癌瘤中屬淤血阻滯者。
1、治絨毛膜癌、葡萄胎:地參莖葉、當歸、穿山甲各9g、茯苓12g、丹參15g、露蜂房6g、山楂18g,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劑。
2、治肺癌:地參莖葉、全蠍、五味子、橘核各9g,紫草根、蒲公英、海藻、昆布、卷柏、生地黃、半枝蓮、露蜂房各30g,白茅根60g,芙蓉花、地榆、熟地黃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
神草助藏民過雪災
在西藏流傳著一個關於白蟲草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年春天暴雪封山,牧民儲存的糧食和牧草已經吃光了,新牧草才剛剛透出草芽,飢餓難耐的牧民和牲畜哀號一片,眼看著就要被餓死。這時,佛祖顯靈把地上嫩黃的草芽都變成了白草。牧民和牲畜採食之後,發現吃幾顆就可以整天不餓,牧民們就依靠這些白草熬過了雪災。這種白草就是白蟲草。在西藏被稱為天賜神草,和白氂牛一起被公奉為西藏的兩大神物。[1]
5蟲草參的誘惑
蟲草參
1、香酥地參
製作:選擇圓潤飽滿蟲草地參,清洗干凈,參面切花,以便入味。雞蛋清加入濕澱粉打成糊。將地參炸泡呈金黃色時撈出,待涼後,放入蛋糊穿衣復炸。撈出裝盤,撒上椒鹽上席。
2、地參粥
原料:地參200g,枸杞、冰糖少量,粳米100g
做法:將地參洗凈切成長條狀。同時放入砂鍋,慢火文煮。
功效:此粥晶瑩剔透、口感細膩圓潤。適用於氣血雙虛,精神疲乏、四肢無力、食慾減退、脾胃虛弱、貧血頭暈。尤適婦女產後食可和血養陰治瘀血不盡,心腹疼痛;衄血、吐血。常食桃面盈腰、精氣神旺。
『貳』 我想了解一下地參種植,和經濟效益。誰能幫回答,謝謝!
地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蟲草參、銀條菜。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效。春夏采其嫩葉,晚秋採挖環型肉質參。是典型的葯食同源集多功能於一體的保健植物品種。相傳,康熙微服私訪,借宿農家,偶食此參,食後贊不決口,堪稱菜中珍品。見其生於土、形如參,故賜名地參。民間有詩曰:地參頌----狀如蟲草形如參,補虛活血稀世珍。清火敗毒又瘦身,通竅養氣賽山珍。珍饈送酒亦解酒,玉齒留香到明晨。食療滋補能健身,老少皆宜樂人心。
地參,已有數百年歷史,但由於人類不合理的開發、自然條件惡化以及農葯的大面積的使用,傳統地參早已面臨絕跡。現在栽植的地參是山東省鄆城綠思源生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歷時多年從傳統地參中優選提純、無性繁殖壯大的一個新品種。具有產量高、口感好、長勢強壯、抗病蟲、適應性強等特點。
地參可做菜、煲湯、涮鍋、油炸、蜜餞、燉肉;可入葯:中葯典籍記載其具有降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之功效。宋.《嘉佑本草》載:產婦可作蔬菜食,佳。《中華本草》詳細介紹地參不但能作為蔬菜食用,而且曬干後入葯,功能與冬蟲夏草相當。可泡酒、泡茶保健養生。經現代醫學研究考證:地參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元素、維生素、β-胡蘿卜、18種氨基酸。還含有澤蘭糖、半乳糖、鞣酸、酚類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能量,還具有較高的保健功能。其中鈣的含量是牛奶的4倍(每百克地參中含有397mg)堪稱植物中的高鈣片。此外,從地參中提取的水蘇糖,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二十一世紀最佳保健品,能增加體內雙歧桿菌,調節胃腸功能非常顯著,而且還有活血利尿的作用,對降低和穩定血糖、血脂、血壓等有顯著的效果。另外地參兼備綠化、美化、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生態效應,做為我國西部荒漠化治理特色生態資源,頗具典範。在園林綠化中可點綴花園、可林下間作、可凈化水源;可在「農家樂」及農業觀光園中種植供遊客採挖、既陶冶情操、又增加了收入。享有植物珍品之稱的地參作為一種多用途植物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希望它能早日進入尋常百姓餐桌。
地參是一種多用途的保健植物品種,全身都是寶,地上部分莖葉可以作為蔬菜食用、亦可做茶葉飲用。一年可收割數茬;地下部分為植物的核心,也就是文章中介紹的主角地參了。地參作為蔬菜,適合大眾口味,在倡導健康飲食的今天,地參作為一種原生態、純綠色的保健蔬菜自投放市場以來,深受消費者厚愛,目前很多地方把地參當作招牌菜,招攬客人,市場價格自然不菲。日前在高端市場的鮮品零售價可達40元一斤。地參,形如蟲草、營養成分與之相當,賣相與賣點好、營養與保健功能明顯,受眾多、市場份額大,深受消費者歡迎。
隨著地參種植面積的擴大與產量的增加,出現了地參食品加工廠,構成了地參產業化體系。目前地參已加工成干品、片、沖泡粉、茶飲、膠囊,深加工潛力巨大、市場前景看好。
地參採收後的初級干制加工流程即∶
鮮地參肉根-→清洗-→精選-→浸泡-→濾干-→蒸煮-→晾曬-→干品(收藏待用)。
食品加工廠經過配料熟化精加工成營養食品,基本工藝流程為∶
干品地參原料-→分級去劣-→配料-→蒸煮-→烘乾-→-磨粉→裝袋封塑-→復檢加外包裝璜、標簽-→成品。
地參適應性和抗逆性強,且耐寒、耐旱、耐貧瘠、不受氣候、土壤影響,不與糧食作物爭地,適應區域廣,全國各地均可種植。可以利用農耕旱地和「四荒」地塊種植。如農耕地頭、庭院、河邊等,還可與經濟林果間作、套作,是林下種植模式的先鋒作物。地參以根莖為繁殖方式,北方3-7月份栽植,南方地區四季均可。地參平栽與起壟栽培均可。667施農家肥3~5m2,優質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50kg,深耕細耙。按行距50cm、株距40cm、深度8cm定植,667m2需要種參3000株左右,栽後10天出苗。幼苗期及時鬆土、鋤草。苗高10cm時追肥一次,在生長過程中,如遇乾旱及時澆水,在我處種植多年,未發現病害。晚秋收獲,667m2可產鮮地參2000kg,(種植與收獲時節與農業上的「春耕」和「三秋」大忙季節錯開,從種植到收獲的全過程,每667m2隻需投勞10個工日左右,生長期間一般不需施肥和農葯防治,且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獲多年。每667產值依據現今市場價計2000kg×20元/kg地參每畝收入在4萬元左右,投入成本2000元左右。(含種苗、人力、肥料)。如果作為種源,收入將更高。將來普及後2000kg×4元/kg=8000元。生長期間一般不需要施肥和打農葯,一次種植可連續多年收獲,不失為各地農村脫貧致富的一條途徑。
地上部分曬干作為中葯銷售,僅莖葉收入超過種植玉米、小麥。如果創辦綠色食品加工廠開發成精品包裝產品、拓寬銷售渠道、效益更加可觀。
地參作為一種高蛋白質營養的原汁原味綠色食品,是農業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典範,是農業經濟作物中的佼佼者。充分利用農耕旱地和「四荒」,大力發展地參栽培,隨著無公害蔬菜的暢銷,優質蔬菜品種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地參易栽植、全生育期無需施葯,適口性好、保健功能明顯,消費群體廣泛,用途廣、市場需求量大,易達到有機食品標准。加之投資少、效益高、生產規模靈活,適合大面積種植,前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