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飼養對蝦的方法有什麼
對蝦具有養殖范圍廣、市場價格高、發張潛力大等特點。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對蝦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1清污整池:收蝦之後,應將養成池及蓄水池、溝渠等積水排凈,封閘曬池,維修堤壩、閘門,並清除池底的污物雜物,特別要清除雜藻。沉積物較厚的地方,應翻耕曝曬或反復沖洗,促進有機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將池中污泥攪起,直接沖入海中。
2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後,應清除對蝦的敵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攜帶病源的中間宿主。常用生石灰進行清池除害,將池水排至30~40厘米後,全池潑灑生石灰,用量為1000公斤/公頃左右。
3納水繁殖基礎餌料:清污整池消毒結束1~2天後,可開始納水,培養基礎生物餌料。
4肥料使用:肥料使用應遵循下列原則:
①應平衡施肥,提倡使用優質有機肥。施用肥料結構中,有機肥所佔比例不得低於50%;
②應控制肥料使用總量,水中硝酸鹽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
③不得使用未經國家或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化學或生物肥料,有機肥應經過充分發酵方可使用。
四、放苗要點
1放苗環境:放苗時,池水深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達40厘米左右。大風、暴雨天不宜放苗。
2苗種規格:南美白對蝦苗0?7厘米以上,中國對蝦苗1厘米以上,斑節對蝦苗1?3~1?5厘米以上。
3放苗密度:灘塗大面積養蝦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頃為宜;高密度精養方式的養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頃為宜。
4水溫:放養中國對蝦苗水溫應達14℃以上,放養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苗水溫應在22℃以上。
5鹽度:池水鹽度應在1~32。蝦苗培養池、中間培育池和養成池水鹽度差應小於5,池水鹽度相差大於5時,可通過馴化蝦苗使之適應鹽度的變化,通常24小時內逐漸過渡的鹽度差小於10。
五、養成管理
1水環境控制:
①進水水質管理。放苗前,向養成池注入清潔或經消毒清野處理的養成用水。在放苗後,養成用水要經過蓄水池沉澱、凈化處理。
②水量及水交換。養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達1米以上,保持水位。養成中後期,根據水質情況,如透明度過低(低於20厘米),或透明度較大(大於80厘米),有害的單細胞藻過量繁殖時,酌情換水,採取緩慢換水的方式,調節水質。
2飼料管理:
①飼料品質。配合飼料質量和安全衛生應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規定。
②飼料投喂量。常規配合飼料日投喂率為3%~5%,鮮雜魚日投喂率為7%~10%。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對蝦尾數、平均體重、體長及日攝食率,計算出每日理論投飼量,再根據攝食情況、天氣狀況,確定當日投喂量。投飼後,繼續觀察對蝦攝食情況,對投飼量進行調整。
③配合飼料的投喂方法。放苗後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後隨著對蝦增長,投飼料量加大,調整每日投喂次數,下午以後的投喂量約佔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養成初期,對蝦活動范圍小,應全池均勻投喂。隨著對蝦的生長,可選擇對蝦經常聚集處投喂。
3測定:每日測量水溫、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鹽度等水質要素。經常檢測池內浮游生物種類及數量變化,有條件者可檢測氨、氮等其他水質要素的變化。每5~10天測量一次對蝦生長情況。可測量對蝦體長,也可測量體重,每次測量尾數應大於50尾。定期估測池內對蝦尾數,室外大型養蝦池,可用旋網在池內多點打網取樣測定。
六、病害防治
1巡池:養蝦人員應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養蝦池周圍的蟹類、鼠類,注意發現病蝦及死蝦,檢查病因、死因,及時撈出病蝦、死蝦進行處理。觀察對蝦活動及分布,觀察對蝦攝食及飼料利用情況。
2切斷病原:不得納入其他死蝦池及發病蝦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帶有病原的餌料。
3病原生物檢測:定期對蝦池中的病原生物進行檢測。
4葯物使用:葯物使用應符合NY5071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則:
①使用的漁葯應“三證”(漁葯登記證、漁葯生產批准證、執行標准號)齊全;
②應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葯物,建議使用生態制劑。不得使用含有有機磷等劇毒農葯清池消毒。
七、養成收獲
採取排水收蝦的方法,也可使用定置的陷網或專用的電網捕撈。
一、 場地的選擇
選擇進排水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淡水資源豐富、交通方便、供電充足、飼料供給方便、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區域建場。
二、 池塘設計
池塘長方形或近圓形,面積10畝-20畝,最高水深2米,池壁以水泥板或地膜鋪設,池底建成坡度為3左右的鍋底形。在靠近池塘中心的邊灘區域用磚塊或石塊圈起,其上鋪10厘米左右厚的細沙,作為日本對蝦的棲息場所,大小約為池塘面積的40%。每口池塘配置底部增氧設備或水車式增氧機。建立蓄水池,占養殖總面積的20%-30%。
三、 品種搭配
養殖前期,單養日本對蝦。待其體長達到5-6厘米時根據實際情況搭配濾食性的海灣扇貝或其他貝類品種,使池水透明度升高。過早放養濾食性貝類品種,容易導致水體中的浮游生物比例失衡影響日本對蝦養殖前期生長。
四、 投喂技術
日本對蝦喜食新鮮的動物性餌料,若全以之投喂容易導致水質惡化、病害頻發,而目前對蝦飼料大多不能完全滿足對蝦的生長需求。可以用新鮮野雜魚和配合飼料按3:7食用。採用早間、夜間投喂投喂配合飼料,傍晚時投喂新鮮野雜魚的方法,發現池塘底質良好、水質穩定、病害發生顯著減少,效果明顯。在餌料投喂過程中,結合天氣及平時的觀察,適當調整頭餌量,保證對蝦進食八分飽為最佳,切忌將餌料投放對蝦的棲息場所。
五、 水質管理
池塘用水應先進行消毒處理,等葯效失去後方可進塘。養殖前期以緩慢加註新水為主,中後期適當加大換水量,定期使用光合細胞、硝化細菌等微生物制制劑改善底質和水質,發現浮游生物比例不協調時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調節。
六、 病害防治
定期在配合飼料里添加水產用多維和免疫多糖增強對蝦自身免疫力,定期對對蝦進行檢查,發現對蝦白天漂浮在水面,行動呆滯、體色暗淡、腸道空、體表不幹凈無光澤、鰓發黃發黑時應特別注意,結合水色、底質以及天氣等因素分析原因並及時採取措施以免發生重大損失。
『貳』 如何飼養對蝦
觀賞蝦
三、飼養方法
要養出優質的觀賞蝦,最關鍵的還是水質。觀賞蝦對水質的要求都比較高,它們不同於一般觀賞魚,它對水質非常的敏感一般情況下,飼養觀賞蝦的缸內水的PH值在5-8之間, KH值(水的相對硬度)在1-6之間。而且PH值6.2-6.8,KH值1-2的條件是比較合適的。【飼養的時候還是要根據不同觀賞蝦的不同需求來調整魚缸的水質標准】
觀賞蝦對水溫的要求也比較高,對水溫的變化也非常的敏感,因此在飼養的時候,在溫度控制上也有較高的要求。嚴格來說,觀賞蝦不適合高溫飼養,正常情況下將水溫控制在22-24攝氏度之間是比較合理的。當觀賞蝦處於繁殖期的時候,還應該將水溫合理的提高1-2度。當水溫達到25攝氏度的時候,就是其孵卵的最佳溫度。
要養好觀賞蝦,餌料還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蝦是雜食性的,基本上以「素」為主,偶爾也可以吃吃葷的。粒糧、片糧、紅蟲、豐年蝦、苔蘚、水藻、水草、泥中礦物質、淡水蝦專用糧、有機波菜等,都可以成為觀賞蝦的食物。其中菠菜可能是蝦比較受歡迎的一種食物。在喂養觀賞蝦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其食物的營養豐富和均衡。要合理的搭配食物來喂養觀賞嚇死,長期單一的飲食這對蝦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觀賞蝦比較脆弱,養殖過程中最好不要用手去觸碰,因為手上的細菌很多,很可能讓觀賞蝦生病,還有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觀賞蝦在脫殼時都會被別的蝦攻擊,應注意隔離。
『叄』 目前對蝦的主要養殖方式有哪些
(1)港溫養殖國原始、傳統的粗放養殖方式,是依靠天然生產力提供產品的生產模式。北方稱港養,南方稱「魚_」,即利用沿海港灣、海汊、荒灘、窪地,加以人工築堤,建閘、開溝、劈灘,以貯存海水,利用潮汐漲落,引潮納苗、魚蝦蟹混養。管理十分簡單,不清池,不投餌,產量低。從十幾千克到數十千克,以廣種薄收獲得利潤。近年來,這種養蝦方式已逐漸為池塘養殖所代替。
(2)人工生態系養殖在港_養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依靠天然生產力養成的基礎上,不斷加強人工干預,如通過消除有害生物、施肥、移植餌料生物,或補充投餌等方法,努力培植起一個適於對蝦生存和生長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群落和水質環境),在較低的養殖密度下,努力發揮水體的自然生產力,大大減少了水體污染和蝦病發生。維持水體中合理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在少投入、低成本的運作中獲得較穩定的養殖效益。國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在數十公頃乃至數百公頃的大型養魚港對蝦養殖中,採用這種方式。隨著養蝦生產的發展和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已改造成中小型池塘養殖。近年來由於蝦病的暴發,半精養池塘廢棄甚多,在這些廢棄閑置的池塘上部分地採用、完善和發展這種養殖模式,也是對抗蝦病,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
(3)中型池塘半精養在潮間帶或潮上帶修建面積為數公頃的長方形池塘,以潮差納水或機械提水,或兩者兼而用之的方式供水,以人工投餌為主,施肥繁殖或移植生物餌料為輔的養殖方式。中國用這種方式養蝦,每公頃已達1500千克左右,高者可達3000千克。
(4)網堤式養殖也稱半蓄水養殖,屬半精養類型。即在潮差大、風浪小、底質硬的潮間帶(一般在低潮區),修築1~1.5米高的石砌壩或混凝土壩,壩頂撐有高出大潮最高水位線的尼龍攔網,拼成半堤半網的池塘、投餌養殖對蝦。其優點是可利用潮差自動換水,水質好,節省提水動力,缺點是清池難操作,投餌易流失,安全程度差。該種養殖方式在日本天本縣天草地區最為盛行,每公頃產日本對蝦4500千克左右。中國青島嶗山1987年也曾以土壩代替混凝土壩建成半堤半網的蝦池,每公頃產對蝦4500千克,但因安全問題未堅持下來。
(5)小型池塘充氣養殖屬精養式的低等形式,即利用面積多在1公頃以下,水深2米以上的小型室外土池,採用機械提水,增氧機充氣或循環流水等方式保持較好的水質,主要依靠人工投餌養殖。投入大、產量高,一般每公頃產蝦3000~7500千克。該種方式在中國台灣省、東南亞(如泰國、印度尼西亞等)進行較早,近年來,國海南、廣東、山東、天津等地結合當地特點,進行了創造性的發揮,取得了較高的產量和效益。如山東省東營市、濱州市自1998年開始,在鹽鹼地結合造田,挖地築池,利用滲出高鹽水,加入淡水調配,充氣養蝦,使蝦病減少,產量每公頃最高達4500千克以上。
(6)工業化養殖集約化程度很高的精養方式,也稱超精養。指在水體較小的水泥池中,利用先進的工業調控手段,進行高密度養殖的一種生產方式:如日本鹿兒島式,系在潮上帶建造圓形水泥池,單池面積為1000~2000米2,雙層底,上底鋪設20厘米厚的砂層,供日本對蝦潛居。海水由池表面切向進入,推動池水旋轉流動,多餘的海水由池底滲出。並定時經過池中央的圓柱形排水網,由其下面與之相連的排污孔排出池底污物。這種養殖方式產量高,可達1.5~3千克/米3。美國的跑道式養蝦池和國曾利用對蝦育苗池試養對蝦皆屬此類。2001年,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參照日本鹿兒養殖模式,利用面積為500米2的水泥池,上蓋塑料大棚,增設渦流設備和增氧設施,養殖南美白對蝦、藍對蝦,取得了37500千克/公頃的高產。由於超精養模式投資大,耗能高,技術要求高,目前在國尚未大面積推廣開來。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綠色發展 綠色植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