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足外翻的運動治療方法介紹
足外翻的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每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都是有很多的,這主要是由於每個疾病的症狀表現是不同的,症狀情況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由於患者的年齡大小不一樣,其治療方法同樣不盡相同。對於足外翻的治療也是如此,除了手術治療以外,北京麥瑞骨科醫院足踝外科專家介紹,運動療法對於足外翻的恢復也是很有效果的。那麼足外翻的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
足外翻的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麥瑞足踝外科專家講解足外翻的運動療法:
1、足外翻的運動治療方法首先是蹲起訓練。這主要是需要下蹲時膝關節屈曲9度,站立時膝關節應為140-160,足外翻的治療方法要避免膝過伸。
2、足外翻的運動治療方法還包括負重治療訓練,這樣做有利於提高膝關節穩定性,增加本體感覺每日兩次。
3、爬行訓練同樣是足外翻的運動治療方法之一。膝關節屈曲位,進行爬行的'足外翻的治療方法,這樣做有利於糾正膝反仲,同時增加膝關節控制能力,協調其運動能力,膝關節屈伸是背屈的訓練,提高伸肌力量,協調拮抗肌能力。
4、對於足外翻的運動治療方法的搭橋訓練,可以增強伸肌力量,促進髖關節伸屈,矯正軀干前屈。家長對這運動治療足外翻的方法要忍心。
5、俯卧位小腿屈伸訓練,也是足外翻的運動治療方法的一種,組要是為了提高胭繩肌張力,增加膝關節其中穩定性單雙腿跪立位訓練,這樣的足外翻的治療方法有利於提高膝關節控制能力。
Ⅱ 如何訓練由於肢體無力導致的平衡障礙
訓練原則
平衡訓練可以加強關節的本體感覺,刺激姿勢反射,常用於因神經系統或前庭器官病變而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礙者。
①從靜態平衡到動態平衡:患者訓練平衡要從靜態平衡開始,然後逐漸給予外力刺激,改變患者的靜態平衡,讓患者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自己的平衡狀態。
②支撐面由大到小:可以先訓練患者的坐位平衡,然後訓練站立位下的平衡,從雙足站立到單足站立。
③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通過改變患者的體位訓練來變換身體的重心高度。
④先睜眼狀態下訓練,逐步過渡到閉眼狀態下訓練。
⑤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
⑥平衡訓練的順序:可以系統的有順序的進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雙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從容易的做起,如最穩定體位-----最不穩定體位;人體支撐面積由大到小;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靜態平衡訓練-----動態平衡;睜眼下訓練-----閉眼下訓練;無頭頸參與到有頭頸參與。
1、仰卧位平衡訓練患者屈髖、屈膝、足支撐在床上,讓患者在臀部抬起姿勢下保持平衡,待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在臀部抬起後再抬起一側下肢,保持單足支撐。
2、坐位訓練患者採取坐位,雙手握拳,肘關節伸直,向兩側前方伸出,讓患者保持不動,然後可讓患者伸手向不同方向抓握或觸摸一件物品,改變靜態平衡,然後患者通過調整自身的位置保持平衡。治療師可在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後,從患者的前面、後面、左右兩側用手推動患者肩部,使患者傾斜,訓練坐位的動態平衡。
3、手膝位平衡訓練此法適用於運動失調症、帕金森綜合症等協調功能障礙的患者。
4、跪位平衡訓練跪位平衡訓練除了具有頭與軀乾的控制能力外,還增加了軀干與骨盆的控制能力,訓練可以從雙膝跪位到單膝跪位平衡,再到單膝平衡。
5、立位平衡患者面對鏡子,可以矯正自己的不良姿勢。患者應先訓練立位靜態平衡,然後逐漸縮短雙足間的距離,兩眼直視前方。
6、使用器械訓練①平衡板訓練:平衡板可以先置於平衡杠內,治療師雙手調整患者姿勢並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重心轉移,然後用雙足緩慢地搖動平衡板以破壞身體平衡,誘發其頭部及軀乾的平衡反應。②傳球訓練:治療師與患者相對站立,治療師向患者各個方向拋球,讓患者改變自己的姿勢,然後維持自身的平衡。③平衡儀訓練。
Ⅲ 腦卒中患者的步態康復訓練
臨床上,步態訓練有如下幾點要求:
1.患肢能夠負重達到體重的2/3以上;
2.動態平衡3級以上;
3.患肢要具有主動屈\伸膝,屈\伸髖的功能
不贊成對偏癱患者做減重訓練,原因是負重可刺激下肢抗重力肌的收縮,提高患側的本體感覺。減重訓練對患側負重和重心轉移不利,如果負重不夠,可先做負重練習。
減重可以不同程度地減少上身體重對下肢的負荷,在理論上有利於支撐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進行各種步行訓練:
1.有利於改善和加大下肢關節的活動范圍,身體重心的分布趨於對稱,從而提高患者步行的穩定性;
2.有利於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動,雖然患者下肢肌力不到3級;
3.有利於提高了步行速度,因為減重平板訓練後患側髖關節的伸展活動范圍增大,步幅相應加大;
4.有利於促進正常步態恢復,提高步行能力,避免和緩解下肢伸肌協同運動異常模式、足下垂、內翻等病理性步態;
5.有利於提高患者安全性(在減重裝置的保護下),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緊張和恐懼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療師的治療。
傳統康復治療已採用減重的方式進行早期步行訓練,例如利用水的浮力進行水中步行,利用各類拐杖或助行器減少下肢負重等。正是PWS針對無步行能力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步行訓練,臨床上常常有佳效。
對於偏癱患者什麼時候開始練習步行的問題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如果病人病程比較短,功能狀況和運動控制還可以,並且對康復治療的反應也很好(進步比較快)的患者,在治療的時候應該以正常或接近正常步態行走為遠期目標,對這樣的患者應該按部就班的進行訓練,不鼓勵他們過早行走,至少是要達到患側能負重3/4,有一定的動態平衡能力(患側負重時健腿能比較自如地向各個方向邁步),患側能夠比較輕松的向前邁步(當然屈髖、屈膝不一定要很充分,踝背屈不行的話建議盡早用AFO),如果沒有達到以上指標的話還是以墊上的基礎訓練、平衡訓練、患側負重訓練和邁步前的准備訓練為主,待達到指標再開始聯系步行和步態矯正。
2)如果病人功能情況較差,如持續肌張力低下、持續比較嚴重的痙攣、持續平衡功能障礙等,對這樣的病人就不能不能用所謂的3原則了。如果對這樣的病人用3原則的話,他可能這輩子也走不了路了。對這樣的病人就要盡早採取補償措施,如用拐杖、採用特殊的步行方式等,不管用什麼方法讓病人先能夠走起來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再來談步態的問題可能更符合實際。如果病人連步行的能力都沒有,那麼哪裡還有什麼步態的問題呢?
當然臨床上碰到的問題都是具體的、復雜的,以上只談一點自己的看法而已,僅供大家參考。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任何病人都要先進行仔細的檢查和評定,然後根據具體情況給病人確定一個合適的目標。
建議如下順序:
1.訓練患者的單,雙腿負重;
2.平衡訓練:靜態,自動;
3.訓練站立位屈伸髖,膝,踝,以及髖外展;
4.骨盆控制;
5.簡單步行訓練;
6.日常生活中的步行
Ⅳ 怎樣才能改善有感統失調的孩子
觸覺感統失調訓練方法:1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通過輕柔按摩臉部、手臂、腳部、腹背等刺激觸感;2-3歲時需要通過各種形狀、質地不同的物品,幫助孩子了解物品的特性,比如玩具;4-6歲的孩子需要為學齡期做准備,可以適當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自己吃飯、穿衣穿鞋、收納玩具等。
前庭覺感統失調訓練方法:可以通過旋轉、平衡、跳躍性、搖晃、姿勢反應、位置距離等方式的訓練,達到刺激前庭覺的目的,例如騎自行車、盪鞦韆、蹦床、平衡木、旋轉椅、滑梯等,都是比較常見且孩子感興趣的訓練方法。
本體覺感統失調訓練方法:本體覺訓練主要培養孩子運動企劃能力,嬰兒期主要訓練翻身、爬行、翻滾等,幼兒期訓練孩子拍球、滑滑梯等,兒童期可以做一些運動較大的訓練,例如跳繩、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
聽覺感統失調訓練方法:經典的聽覺訓練游戲有:「拍拍手」,家長說數字,孩子按相應數量拍手回應;「辨動物」,先讓孩子了解並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再通過聽聲音分辨是哪種動物的叫聲;「悄悄話」,找幾個小孩子一起做游戲,按順序排排坐,家長先告訴第一個小朋友,然後一個傳一個,最後可以比較哪個小朋友說的最准確,可以適當給一些獎勵和表揚。
視覺感統失調訓練方法:可以通過記憶動作來訓練,先做出一些量慣性的動作,注意動作之間的連貫性,讓孩子重復練習,舞蹈也是訓練視覺的一種方式;通過畫畫來鍛煉孩子的視覺,畫人、畫物甚至給圖案上色,都是比較好的方法。
感統訓練方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