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生兒黃疸怎麼治療
許多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但是大多數能自然消退。如果黃疸嚴重則會對嬰兒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傷。首先應該查出黃疸引起的原因,可能是膽道阻塞或者新生兒溶血,然後對症治療。對於已經出現的黃疸我們一般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消除。希望您採納
寶寶出生後,家長會注意到寶寶的皮膚發黃,別擔心,新生兒皮膚發黃是正常現象。事實上,所有新生兒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只是有些寶寶的黃疸不是很明顯。那麼,新生兒黃疸吵滾的治療方法都有哪些呢?
1、光照療法
將新生兒,置於紫外燈下照射。可以選擇單面接受光照射,也可以兩面同時接受照射。治療時,需要將眼睛遮蔽避免傷害視網膜,另需將生殖器和肛門用尿布遮住。
在紫外線的作用下,身體內多餘的膽紅素將轉化為某些水溶性物質,隨尿液外排。該法可使新生兒膽紅素含量回落到7毫克/公升。或用毯式黃疸治療儀(形似一張毯子)包住新生兒周身來接受光照治療,可達到相同效果。
2、換血療法
此為嚴重溶血性黃疸患兒之急救措施。該療法的機制:
(1)可以將體內免疫抗體排除體外;
(2)使血液中膽紅素水平降低;
(3)改善因溶血而產生的一系列不良作用,如貧血、供氧不足等。
3、阻止膽紅素再吸收法
通過給予新生兒母乳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消化道益生菌群。這些益生菌群可以將膽紅素分解並使之由糞便排出體外。或給予新生兒口服活性碳來防止膽紅素的再吸收,此法宜與光照療法聯用。
4、酶誘導劑療法
典型的酶誘導劑,如,可以激發肝細胞的功能,使膽紅素由游離狀態轉化為結合狀態,與可拉明聯用療效更佳。注意:如果黃疸時間較長,病情較為嚴重時,應考慮病理性黃疸之可能,應接受激孫光照療法,並帶嬰兒做進一步的體檢。
5、白蛋白
白蛋白可吸附血液中的游離膽紅素,阻止其與大腦細胞結合。該療法對治療核黃疸有良好效果。
6、腎上腺皮質激素
該類產品阻礙抗原和抗體相結合,進而減少溶血。同時加強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加速膽紅素的葡萄糖醛酸化。可口服強的松,或靜滴氫化可的松。因有諸多副作用,故病勢一旦好轉,應予以減停。不建議與光照療法合用。鑒於該類葯物的抗免疫作用,故感明碰鏈染者謹慎使用。
7、中葯
如消黃利沖劑、三黃湯等葯劑。 通過上述介紹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相信家長朋友們應該都有所了解和掌握了。新生兒黃疸大多數都會有,可以給寶寶喂點葡萄糖水,很快就會下去。讓寶寶多曬曬太陽,避免小兒感冒。如果出現膚黃過早或逾期不退者和黃疸逐漸加重者,或黃疸退後復出者,應該特別注意及時就診。
3. 新生兒黃疸高怎麼處理
新生兒黃疸高怎麼處理
新生兒黃疸高怎麼處理,一般來說,新生兒出生兩三天後,皮膚會經歷一個變黃的過程,我們稱之為黃疸。黃疸正常情況下是會自然退散的,而如果黃疸高就要想辦法處理了。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兒黃疸高怎麼處理,感興趣的朋友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新生兒黃疸高怎麼處理
1、藍光治療
新生兒黃疸高,目前比較公認的治療方法為:藍光治療。
將新生兒置於有一定光強度的藍光環境中,通過一連串復雜的光化學反應,將膽紅素排出體外、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記住雙眼要用黑色眼罩保護,以免損傷視網膜;會陰、肛門部用尿布遮蓋,其餘均裸露。用單面藍光或雙面藍光照射,持續24--48小時(一般不超過4天),等膽紅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
2、換血治療
換血能有效地降低膽紅素,換出已致敏的紅細胞和減輕貧血。但換血需要一定的條件,亦可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故應嚴格掌握指征,一般用於光療失敗時。
3、葯物治療
應用葯物減少膽紅素的產生,加速膽紅素的清除或抑制膽紅素的腸肝循環。葯物治療也分為中葯和西葯。西葯治療方法是通過供應白蛋白,糾正代謝性酸中毒。中葯治療方法則主要以利濕退黃為主,採用祛濕劑,如茵梔黃一類。
4、勤喂水
寶寶如果屬於生理性黃疸,多喂水有利於退黃,但每次水量不宜多,可分多次喂,建議2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20ml左右,以白開水最佳!多喝水可以加速小便頻次,即可以加速黃疸的排出!
5、勤曬太陽
生理性黃疸,多曬太陽也屬於光療,有利於黃疸恢復。每天可以曬1-2次的,每次10-20分鍾左右的,可以在早晨8-9點鍾曬一次,下午4-5點曬一次,顏面部不要暴曬的,主要肢體和腹部,後背可以曬的。
6、加強喂養
通過加強喂養,勤餵奶,促進寶寶大便排出。通俗地說,讓寶寶多吃多拉,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縮短治療時間。這個在新生兒黃疸早期特別有用。
7、時刻觀察寶寶黃疸情況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系,是黃色就要注意了。只要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院檢查。
8、溫馨提示
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黃疸是不用擔心的。但是,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因為沒有採取任何治療措施控制黃疸,而且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可能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傷害。極少數發生黃疸的'新生寶寶發展成一種叫做核黃疸(也叫膽紅素腦病)的疾病,這種病會導致寶寶耳聾,發育遲緩或出現一種腦性癱瘓。
新生兒黃疸怎樣治療
1、光照療法
這種方法是治療黃疸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治療費用不高。首先讓寶寶躺在光療箱內,將雙眼、生殖器官遮蓋,其餘部分裸露在外。然後用藍光照射,持續照射2-48小時,但一般不超過4天,直至膽紅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療。
2、換血療法
換血是新生兒黃疸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但換血對醫療技術要求較高,費用也比較貴,並且不是每一個黃疸寶寶都適合換血療法,而且這種療法也有可能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所以這種療法主要用於患有重度的病理性黃疸的寶寶。
3、葯物療法
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可以治療病理性黃疸,但一定要在醫生的醫囑下服用。
4、中葯療法
此外,媽媽們也可以通過用中葯給寶寶擦拭和洗澡的方式,來治療寶寶的黃疸病。取50克黃梔子,放進1000克的水裡煮20分鍾,等煮好的黃梔子水冷卻後,就可以用它來給寶寶擦拭臉部和眼睛,也可以用這水給寶寶洗澡。等到寶寶的黃疸消退後,再給寶寶洗三天黃梔子水就可以了。食療方面,用白蒿和去核的紅棗煮水給寶寶喝,也可以治療黃疸。等到寶寶滿月後,媽媽們還可以抱寶寶到室外曬曬太陽,因為太陽光中也含有微弱的藍光,可預防黃疸的復發。
4. 新生兒黃疸怎樣治療最好
在亞洲地區,大部分剛出生的寶寶都會得黃疸,他們在出生24小時以後出現皮膚開始泛黃的情況。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表面,導致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可是, 新生兒黃疸怎樣治療最好 ?
1、用葯物治療
葯物治療也分為中葯和西葯。西葯治療方法是通過供應白蛋白,糾正代謝性酸中毒,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靜脈使用免疫球蛋白。西葯以酶誘導素或糖皮質激素為主,中葯治療方法則主要以茵陳蒿湯為主。
2、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是一種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只要是各種原因引起的間接膽紅素上升都可以進行光療,尤其確診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時,適合使用光照療法。
將新生兒卧放在光療箱中。記住雙眼要用黑色眼罩保護,以免損傷視網膜;會陰、肛門部用尿布遮蓋,其餘均裸露。用單面藍光或雙面藍光照射,持續24--48小時(一般不超過4天),等膽紅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
3、換血療法
換血療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膽紅素,換出已致敏的紅細胞,減輕貧血。不過這種方法的實施需要一定的條件,且也會生一些不良反應,所以用時要嚴格注意掌握指證。
1、注意寶寶大便顏色
要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突然胡啟又黃起來,就必須帶給醫生看。這是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會由膽管到腸道後排泄,糞便因此帶有顏色,但當膽道閉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則會造成肝臟受損,這時必須在寶寶兩個月內時進行手術,才使膽道暢通或另外造新的膽道來改善。
2、時刻觀察寶寶黃疸情況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襲春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系,是黃色就要注意了。只要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院檢查。
3、多讓寶寶接觸自然光照
寶寶出院回家之後,盡量不要讓家裡太暗,窗簾不要都拉得太嚴實,白天寶寶接近窗戶旁邊的自然光,電燈開不開都沒關系,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在褲禪如醫院時,寶寶黃疸指數超過15mg/dL,醫院會照光,讓膽紅素由於光化的反應,而使結構改變,變成不會傷害到腦部的結構而代謝。回家後繼續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長都有,照光或多或少會有些幫助。而且家中太暗對寶寶吸收維他命D有影響,但不要讓寶寶直接曬到太陽,怕會曬傷,而且也怕紫外線帶來傷害。
4、最好勤喂母乳
如果證明是因為餵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餵食物,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會愈多,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吃不夠或因持續黃疸,就用水或糖水補充。不知道寶寶是否餵食充足的媽媽,可以觀察尿尿的次數,一天尿6次以上,以及寶寶體重持續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夠。但還是要觀察寶寶後面的情形變化,如果黃疸退了又升高就絕對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新生兒黃疸預防
1、准媽媽如果曾經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葯。
2、准媽媽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黃疸嬰兒者,產前宜測定血中抗體及其動態變化,並採取相應預防性服葯措施。在分娩時應加強監護,產後也應對嬰兒進行嚴密的監護,一旦出現症狀及時治療。
3、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應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並在嚴密監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症的發生。
4、嬰兒出生後就應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及時了解黃疸的出現時間及消退時間,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5、新生兒注意保暖,早起開奶。
6、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精彩推薦:
新生兒肺炎症狀
新生兒吐奶
新生兒濕疹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回奶的方法
5. 嬰兒黃疸的治療方法
嬰兒黃疸的治療方法
嬰兒黃疸的治療方法,黃疸是大部分寶寶剛出生時就會有的一種症狀,許多新手寶媽看到初生嬰兒患有黃疸都會非常的擔心,其實黃疸是一種很平凡的症狀,寶媽們無須擔心過多。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關於嬰兒黃疸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
首先,如果寶寶患上的是生理性黃疸,那麼一般不需要接受專門治療,發病一周左右之後發黃現象就能自行消失,家長也可給寶寶餵食葡萄糖水以加快黃疸消退。此外,可提前早開奶,以加速胎便的排出,這樣對黃疸的預防和消退也有幫助。
但當出現病理性黃疸時,就必須接受治療,不然會留下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治療病理性黃疸主要有光照療法、換血療法和葯物治療三種。
光照療法:該療法是治療黃疸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讓寶寶躺在光療箱內,將雙眼、會陰和肛門遮蓋,其餘部分裸露在外。然後用單面光和雙面光照射,持續照射2-48小時,但一般不超過4天,直至膽紅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療。
換血療法:換血是治療膽紅素過高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但換血對醫療技術要求較高,並且不是每一個黃疸患者都適合換血療法,而且這種療法也有可能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所以這種療法主要用於重症的病理性黃疸患者。
葯物療法:選擇合適的葯物可以治療病理性黃疸,但一定要在醫生的醫囑下服用。中葯方面,以茵陳蒿湯為主。
食療方面,取冬瓜皮和玉米葉各3g煎水服用,也能緩解黃疸症狀,但不能徹底把新生兒黃疸治好,所以媽媽們還是應該及時帶寶寶到醫院看病,遵照醫囑吃葯。
降黃疸最有效的方法
黃疸通常表現為全身皮膚為黃色,這是很明顯的症狀,而降黃疸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呢?
利用太陽中的藍光和綠光來治療減輕寶寶的黃疸,這是最常見也是最直接的治療辦法。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一種簡便、療效好、見效快的方法,就是通過照光,能讓體內的膽紅素轉換成其他物質,使得體內不斷堆積的膽紅素找到另一個出口,黃疸症狀就能逐步改善,最終全部消退。
其實,在病理性黃疸中,有一種特殊的類型,那就是母乳性黃疸。母乳中含有一種酶,如果活性過高的話,會讓寶寶體內已經被排出到腸道的`膽紅素再次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從而造成黃疸。這種黃疸的寶寶,通常吃奶、長重、精神都好,而且醫生檢查後也找不到引起黃疸的其他病因。因此,為了輔助診斷,有些醫生會建議寶媽暫停母乳喂養3天,觀察寶寶的黃疸是不是會下降。
新生兒黃疸怎麼退的快
新生兒的黃疸需要及時消退,不然的話很容易有生命危險,那麼新生兒黃疸怎麼退的快呢?
有一種情況,醫學上稱之為母乳喂養相關的黃疸。寶寶出生後的一周內,如果媽媽母乳不足,導致寶寶吃不飽、不能及時排泄,降低了代謝速度,也會造成黃疸。這種黃疸發生幾率還很高,幾乎2/3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會出現。但這種原因的黃疸,不僅不能停母乳,反而要增加母乳喂養量和喂養頻率來緩解,而且這種黃疸一般也不會造成腦損傷。
據調查顯示,有50%~60%的足月新生寶寶及80%以上的早產兒,在出生後都有可能出現生理性黃疸。主要症狀是:出生後第二三天時開始出現黃疸,四五天時達到高峰,主要集中在面部,寶寶雖然看著也很「黃」,但是精神狀況沒有影響,能吃能睡,生理性黃疸一般7~10天自然消退,但是少部分早產兒寶寶可持續3~4周。
病理性黃疸怎麼治療
1、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特點:
新生兒黃疸常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後消失復現並進行性加重。黃疸顏色多呈近金黃色,出現的位置可遍布全身,手掌和足底較為明顯。重症的黃疸可以合並核黃疸。除此以外,由於發生原因不同,常會有引起黃疸的原發病的伴隨症狀。
2、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治療方法:
(1)光療:是安全而療效顯著的方法,可給予24-48小時,必要時重復照射。注意光療時患病的寶寶應裸體,但要注意保護寶寶的眼睛及生殖器。
(2)激素療法:激素療法可增加肝酶活力,促進葡萄糖醛酸與膽紅素結合,並阻止抗原抗體反應,可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也可以口服。
(3)輸血漿或白蛋白:血漿蛋白可與間接膽紅素結合(1g白蛋白可結合15mg膽紅素),因而可減少間接膽紅素與腦細胞結合,這樣可以降低核黃疸的發病率。
(4)【苯巴】比妥作為酶誘導劑可激活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加速間接膽紅素葡萄糖醛酸化,劑量5毫克/千克體重/天,口服。
(5)中葯治療:菌陳黃(黃連、黃苓、黃柏、梔子、菌陳、大黃)或菌陳蒿湯口服。
6. 新生兒黃疸如何治療
目前臨床針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三種方法即葯物治療、光療及換血療法。
首先,葯物治療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適用於輕中度新生兒黃疸;光療的使用在臨床上有一個「光療納入標准」作為考量,適用於中重度黃疸患兒;
而換血療法屬於一種有創方式,適用於重度黃疸患兒。而三種方法歸根結底都是在通過不同的途徑幫助新生寶寶消除體內過量的膽紅素。
光療可使血液中的膽紅素結構發生變化,原本脂溶性的膽紅素經藍光照射後分解為水溶性的光致異構體,後經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同時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黃疸都需要光療。醫生將根據胎齡、是否存在高危因素以及生後日齡-膽紅素水平等因素綜合判斷,達到光療標准時方可採取此方法治療。
葯物治療在臨床上廣泛用於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比如靜脈輸注白蛋白以及一些口服葯。對於新生兒黃疸這一病症的作用機理可總結為兩方面:抑制膽紅素的產生、促進膽紅素的代謝排泄。
「換血療法」在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手段中屬於一種有創的治療方式。一些診斷明確的新生兒溶血症患者或出生後12小時內膽紅素急劇升高的患兒,或是已經產生了嚴重高膽紅素血症或已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的患兒醫生將會選擇這種「不得不為」的方式進行治療。很多時候,除卻遺傳因素,當我們做好了前端有效疾病管理的時候,完全是可以避免走到「換血」這一步的。
2、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護理方法
既然新生兒黃疸的直觀原因是由於膽紅素在體內堆積、無法及時排泄,而各種治療方式的原理均屬於協助新生寶寶完成膽紅素的體內代謝之路。因此,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光療還是口服葯物治療,對寶寶的關注和護理是尤為關鍵的。
對於新生寶寶來說,提高喂養效率(母乳喂養/人工喂養均可)可有效促進體內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同時觀察寶寶的排便情況是否正常,大便顏色往往可以反應膽紅素的代謝水平。家裡光線不要太暗,包被以及寶寶衣服以淡色為主,避免影響觀察。
7. 出生嬰兒黃疸怎麼治療
方法如下:
1.促進幼兒多吃多排。嬰兒黃疸值偏高是由於母親在懷孕的時候,身體里子宮會產生一些排泄物,而排泄物沒有得到及時的排出,會在嬰兒體內進行堆積,從而引起嬰兒出黃疸。嬰兒出生以後通過喝母乳和大小便的排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黃疸排出體外。
2.葯物輔助。醫院中一般會先給嬰兒開一些促進排黃疸的顆粒。這種顆粒制劑味道偏甜,嬰兒喝起來會比較容易接受。這種顆粒制劑一般建議喝三天然後去醫院復查,如果黃疸值降低,則不用繼續吃葯,如果黃疸值持續偏高,那麼應繼續去醫院診治。
3.日常嬰兒多曬太陽。太陽光的照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嬰兒黃疸值。如果光線不強烈時,可以適當開窗,讓嬰兒接受太陽光的直曬。如果太陽光線比較強烈那麼可以隔著玻璃進行照射,但是這樣效果一般比較差。
拓展資料:
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疸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機制而言可以分為五類:
1.膽紅素生成過多
這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溶血)後,非結合膽紅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運輸至肝臟,必然使肝臟(肝細胞)的負擔增加,當超過肝臟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與結合能力時,則引起血液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導致的貧血,使肝細胞處在缺氧、缺血的狀態下,其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必然會進一步降低,結果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
2.肝細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細胞量減少
這是由於肝臟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於晚期肝硬化、或暴發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內殘存有功能的肝細胞量很少,不能攝取血液中的非結合膽紅素,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也是由於這個原因。
3.肝細胞破壞結合膽紅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於肝細胞發生了廣泛性損害(變性、壞死),致使肝細胞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結合發生障礙,故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損的肝細胞仍能繼續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使其轉變為結合膽紅素,但其中一部分結合膽紅素未能排泌於毛細膽管中,而是經壞死的肝細胞間隙反流入肝淋巴液與血液中,導致血清中結合膽紅素濃度也增高而出現黃疸。這時病人轉氨酶多會升高。
4.肝內型膽汁郁積性黃疸
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時因肝細胞變性、腫脹、匯管區炎性病變以及毛細膽管、小膽管內膽栓形成,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泄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出(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還有一些病人是由於毛細膽管、小膽管本身的病變,小膽管內膽汁栓形成,或毛細膽管的結構異常,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泄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出(或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也有些病人非全由膽管破裂等機械因素所致(如葯物所致的膽汁郁積),還可由於膽汁的分泌減少(分泌功能障礙)、毛細膽管的通透性增加、膽汁濃縮、淤滯而致流量減少,最終導致膽管內膽鹽沉積與膽栓的形成。
5.大膽管的梗阻引起的黃疸
肝內、肝外肝膽管、總肝管、膽總管及乏特壺腹等處的任何部位發生阻塞或膽汁郁積,則阻塞或郁積的上方膽管內壓力不斷增高,膽管不斷擴張,最終必然導致肝內小膽管或微細膽管、毛細膽管發生破裂,使結合膽紅素從破裂的膽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而發生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