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凍菌的種植方法

凍菌的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24 06:46:30

❶ 怎樣種植凍菌,求全過程

凍菌是俗稱,學名叫做元蘑。現在介紹有關技術給你參考。
一、概 述
元蘑(Hohenbuehelia sertina)又稱凍蘑、冬蘑、黃蘑,元蘑塑料袋人工栽培生物轉化率為90—120%,元蘑是東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據報道該菌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因此代料栽培元蘑對於提高農業產業結構、改善人民的身體健康和食品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二、形態特徵
元蘑在野生條件下呈覆瓦狀,疊生在榆樹、椴樹、樺樹等闊葉樹上,菌蓋呈半球型或扇型,表面黃綠色,濕度大時有粘液,靠近基部有短絨毛,邊緣平滑,菌肉白色厚、實,菌褶稍密,白色至淺黃色,寬延生,菌柄側生,很短或無,孢子印呈白色,孢子小,臘腸形,4.5-5.5×1-1.6um,無色光滑,囊狀體梭形,中部膨大29-45×10-15µm。
1、營養特性及生態條件
元蘑是一種木腐性菌類,在自然界中,多生長在枯死的倒木、枯枝上。木質化的組織是其重要的營養來源,在椴木上較多發生。元蘑能有效地分解木糖、葡萄糖和蔗糖,利用1%的豆粉及30%木屑浸汁作為氮源及生長因子,菌絲的生長良好。
2、溫度條件
元蘑屬典型的低溫型食用菌,菌絲在10~30℃,均可生長,但以22~25℃條件下生長最好,溫度過高菌絲體宜變黃,影響出菇,出菇期間3—22℃之間均可生長。以8—16℃最為適宜,元蘑屬於穩溫結實性菌類,溫差刺激對元蘑的出菇沒有促進作用。溫度過高宜使形成的實體色澤變黃,菌肉疏鬆。
3、水 分
元蘑在野生狀態下,基質含水率往往在70%以上,故而極宜使長成的菇體脫皮,實踐證明元蘑出菇期間基質含水率在50—70之間均可生長,但以65—70%最為適宜,空氣相對濕度在菌絲體生長期間與大多數食用菌沒有區別,但在出菇期間則需要充分的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85—95%之間最為適宜。空氣相對濕度低於70%則不易產生子實體,形成的子實體也極易痿蔫。
4、空 氣
元蘑屬於好氣性真菌,營養生長期間有充分的氧,有利於菌絲體的快速生長,反之則生長速度緩慢,在生理生長期間如果通風不良則菌絲易痿縮,不能分化子實體,尤其是在溫度高濕度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菌絲體即會死亡,並形成褐色斑點,直至腐爛,元蘑子實體生長期間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才能確保子實體的形成。
5、光 照
元蘑在菌絲體生長期間不需要光照。否則容易形成菌被影響出菇,在出菇期間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方能促進元蘑的分化和菌蓋的形成。
6、PH值
元蘑對PH值的適應范圍較寬,在3.5—9.0之間,均可生長但以PH5.0為最適宜,但在人工栽培時往往要使基質PH值略高些,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雜菌滋生,且不會太影響菌絲體的正常生長。
三、栽培方法
元蘑的人工栽培沒有成熟的經驗報道,沒有專業的書籍進行過詳實的介紹,我們經過十幾年的經驗摸索參閱一些相關的技術資料,並結合我們的實踐,形成了以下技術措施。
1、備料:元蘑的人工栽培與其它食用菌相比較,栽培工藝可謂簡單易行,只需要有充分的雜木屑,玉米芯作為基本培養基即可用於生產,我們掌握的基本配方為
(1)木屑80kg,稻糠25 kg,黃豆粉2kg,石膏1kg,過磷酸鈣1kg,玉米粉5kg,石灰0.5kg,水份60%,PH值自然。
(2)玉米芯85kg,稻糠20kg,黃豆粉1.5kg,石膏1kg,過磷酸鈣1kg,玉米粉3kg,石灰0.5kg。水份65%,PH值自然。
2、拌料:裝袋 以上配方任選一個,按量稱取各原料,除過磷酸鈣以外,其餘均干拌均勻,將過磷酸鈣用適量水溶解後澆潑於拌好的培養料當中,直至加足水份,並適當悶料30分鍾—1小時,然後即可裝袋。
裝袋應選擇17×33×5c聚丙烯或高密度低壓聚乙烯折角袋進行裝料,並用無棉蓋體封蓋。裝袋方式與栽培黑木耳、猴頭菇一樣。由於栽培元蘑是在夏季高溫季節,因此應注意盡量在拌料後8小時內將料袋裝完,並及時滅菌,以防因溫度過高導致培養料泛酸致使營養流失,出菇減少,因此在配製培養料和裝袋時應盡量快拌料,抓緊時間裝袋。料袋要求上緊下松,玉米芯培養料在料袋中間可不打眼。
3、滅菌:裝完的料袋應盡快裝鍋滅菌,滅菌鍋最好是用0.3cm厚鐵板焊製成的簡易常壓滅菌鍋以節約水份,便於大批量生產,並結合用周轉筐裝鍋,以利出鍋裝鍋,減少破損,提高工作效率。裝鍋後,封好鍋蓋,及時滅菌,待燒開鍋,鍋內蒸汽達到100℃時開始計時,維持8—10小時,並悶3—6小時,即可趁熱出鍋。
4、冷卻接種:滅菌後的料袋要連同周轉筐一起出鍋,並放入冷卻室冷卻,待料袋溫度降至30℃以下時即可進行接種。
接種時最好採用負離子發生器進行接種,這樣有利於提高接種速度,減少污染率,防止葯物對操作人員造成的危害或不適。減少葯物在生產中的殘留,由於負離子是在直流強電離子高壓下產生的O3,O3遇空氣後迅速轉變成O2,故此有氣肥效果,對於提高菌種接種後的成品率大有益處,接種速度也比使用接種箱提高工效,節省時間和人力,是值得推廣的新方法,一般情況下,每瓶二級菌種可接元蘑栽培袋25—30袋,接種完後,直接放置到培養架上,進行菌絲培養就可以了。
5、養菌:元蘑菌絲體在剛接種完後,由於機械性損傷的原故,其再生能力較緩。故菌絲體定植期較長,此時溫度不宜過高,最好維持在25~27℃左右為宜,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左右為好。如果地面較乾燥可適當噴酒2%石灰水或2‰高錳酸鉀以保持空氣濕度,如濕度過大可在地面撒些石灰粉以吸潮控濕。
四、出菇
元蘑整個發菌期從接種到出菇約需要70天左右的時間方可,在正常情況下我地區栽培在6月上旬制袋即可,8月中下旬開始劃口出菇,最好採用保護地出菇,以利保濕,便於管理,(即採用簡易塑料大棚),一部分吊袋,一部分地擺,可充分利用空間,並能很好地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劃口方式以「V」字形劃口為好,每袋劃6個「品」字形排列的口,劃口後即進入出菇管理階段。
出菇管理階段應注意以下問題:1、通風條件要好 2、空氣相對濕度要保持在85%左右。 3、光照應充足 4、溫度要相對穩定。由於元蘑屬低溫型菌類,在選擇出菇時間上要選擇在氣溫降至22℃以下才劃口出菇,故此,劃口後的氣溫往往不是很穩定,且由於秋季氣溫乾燥,易導致不發生子實體的現象,故此劃口後一定要保持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確保原基正常形成,原基形成後要根據其生長情況適量噴水,並給予充足的散射光,一般從子實體原基分化到子實體形成。約需要15—20天左右的時間。元蘑子實體成熟的標準是,子實體菌蓋顏色由深黃綠色向黃白色轉變,菌蓋邊緣微微上蹺,採收時一般要求整袋全采,元蘑不存在采大留小,均需一次性採收完畢,採收後要將料袋稍加整理,並適當養菌,約經15—20天還可長出第二朝菇。

如何種植冬菇

種植冬菇的方法是:

【1】菇場的設置

較好的菇場應是避北風、向陽地、資源好,水源近,有樹蔭,多石礫,偏酸性的緩坡地。

清理場地

① 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蔭蔽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於操作管理和場地的通風。

② 清除場地的枯枝落葉、樹皮、樹根,以及場外圍數米內的腐朽之物,鏟除雜菌、害蟲孳生地。

③ 根據地形平整地,開壁人行行通道,清溝排漬等設施。

④ 自然蔭蔽不足時,搭蓋蔭棚(高2m),或種植、種瓜,以利將來遮蔭。

⑤ 菇場清理的最後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蟲防蟻,抑制雜菌蔓延。

【2】菇樹選擇及段木准備

1)菇樹選擇可以用來栽培香菇的樹木不少於200種,絕大多數是屬於殼斗科、樺木科和金縷梅科的闊葉樹。菇樹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 不含芳香油物質;

② 樹皮厚薄適中,不易脫離,利於調溫調濕,減少雜菌侵染的機率;

③ 木質適當堅實,邊材多,心材少,利於香菇菌絲體充分分解利用。

2)樹徑和樹齡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選用過粗和過細的樹木,一般以直徑12-20cm較合適,樹齡10-25年為宜。樹皮較薄的樹,樹齡可以大些;樹皮較厚的樹,樹齡可小些。薄皮樹出菇快,但產菇菌蓋薄,菌肉鬆泡;厚皮樹出菇慢,但產菇質量好。幼齡木心材小,接種後出菇早,所產香菇較薄較小,且菇木易腐,持續產菇年限較短。

3)段木准備:主要包括砍樹、原木乾燥和截枝等工作。

① 適時砍樹提倡葉黃砍樹,也即是進入休眠階段。此時貯存養分最豐富,樹皮與木質部結合緊密,搬動時不易脫皮。已經砍伐的菇木稱原木。

② 適當乾燥讓原木乾燥,實際上是調節段木的含水量,以利於接種後菌絲體定植和生長發育。不同樹種的含水量不同,因而乾燥的時間也不一致,常以乾燥後沒有萌芽御臘力為度,或者以接種打洞時樹液不滲出為宜,此時的含水量約為40-45%。

③ 截枝原木經適當乾燥後(當原木截面出現幾條短的裂紋時),就應及時剃枝截枝。截枝後的原木稱段木褲岩。段木長度以1.0-1.2m為宜,如有小枝丫,可在分叉處保留3-5cm切除枝丫,不可平切,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積,增加感染機會。截枝後應盡快用5%新鮮石灰乳塗刷截面,防止雜菌從傷口侵入。

品種選擇

⑴ 品種栽培的品種主要有鎮純滑: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號、香菇867.香菇937等。

⑵ 人工接種接種期:一般在氣溫為5~20℃均可接種。以月平均氣溫10℃左右的最適宜。一般情況下,長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進行段木接種,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華南地區可在11月至翌年1月進行,最適接種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接種工具接種木屑菌種或棒形木塊菌種,均可用手電筒鑽或4-6磅重的鍾形打孔器打接種穴。

接種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般以行距6cm左右,穴距12厘米左右為宜。近兩端的穴,至少應距離斷面5cm,以防止雜菌入侵。穴直徑1.2-1.5cm,深1.5cm左右。穴要打成梅花形,過細的段木可採用螺旋式打穴。

接種

穴打好後,要把菌種盡快接入,以防穴壁乾燥及雜菌侵入。一般要求當時打穴,隨時接種,每穴的接種量為穴深的80%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種。

接種後,立即用蠟塗封,或用與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塊蓋上,用錘敲平,防止雨水和雜菌蟲害侵入,減少穴內水分蒸發,保護菌絲生長。

上堆發菌

接種後的段木應及時放到室內或室外選好的菇場上堆放,段木上堆後,應保持堆放場的溫度為10-15℃,段木的含水量為50-60%。

堆放的方式。

⑴直立式:木接種到定植成活階段,約需20-30天可採用直立式,並於冬春季節進行。

⑵井疊式:宜於多雨季節或場地較濕的環境。

⑶蚣式:宜於在乾熱季節或偏乾的情況下採用。

⑷瓦式:通風較差的多濕場地,或菇木較少而場地坡度較大時採用。

菇木堆放

菇木堆放後,需要加強管理,創造一個適合香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良好條件,堆放期間的管理是決定香菇栽培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關繫到菌絲的成活率和第一批菇發生的遲早,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⑴ 保濕保溫接種後,由於菌絲被弄碎,使菌種的生活力突然下降,對環境適應力也有所減弱,為使受傷的菌絲迅速恢復生長,盡快伸入到菇木中,必須進行保溫保濕。如發現菇木樹皮開裂翹起,甚至菇木開裂,應盡快增加蔭蔽度,澆水保濕。要求空氣濕度60-70%,溫度為15-25℃。

⑵ 檢查菌種成活率堆放兩周左右,已見菌絲從接種穴裂縫中長出,形成一個白色圈,表示菌絲已成活定植,如一個月內還未出現白圈,必須揭開接種蓋觀察菌絲情況,採取補充水分或加強通氣或提高溫度來促進菌絲成活,如發現死穴需補種。

⑶ 翻堆由於各層菇木所受溫度、濕度不同,含水量容易發生變化,如果不翻堆, 就會使菌絲生長不均勻。因此,接種後,每隔2-3周要進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里外互相調換一次位置。在翻堆時,還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雨量多少及樹皮厚薄,相應改變堆放形式,以利菌絲生長。同時,乾旱時應結合翻堆進行澆水保濕。

⑷ 遮蔭菇木堆放好後,必須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進行遮蔭,避免陽光直射,藉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時還需做好防濕工作,勿使菌絲淹死。

⑸ 防止雜菌和蟲害在自然條件下栽培香菇,要盡量防止雜菌和害蟲的為害,需要採取相應措施,減少其發生。如結合翻堆進行菇場消毒,除去周圍的雜草,調節空氣和水分等,以保證香菇菌絲的迅速生長,而不利於雜菌的繁衍為害。

子實體產生

⑴ 起架時間

段木接種後,菌絲的生長速度因菇木大小、樹種、堆放和管理情況不同而有差別。在溫暖地區,一般冬末春初接種的,經過春、夏、秋三季,約8-9個月,菌絲基本發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區或者菇木過大,菌絲要經過兩個夏天,才能發育到出菇的程度,約在立冬前後(11月7號前後),當氣溫下降到月平均14-16℃時,菇蕾才相繼出現,這時應將菇木移到適於子實體形成的場所(應具有6-7成蔭蔽,空氣相對度以75-90%為宜),把菇木起架,讓其出菇。

架木要適時,如果架木過早,氣溫過高,濕度太低等管理不善,菇木容易乾燥脫皮;架木過遲,會影響子實體產生,降低產量。

一般地用刀背或手指敲打菇木樹皮時,發生的聲音為濁音或樹皮組織松軟、粗糙不平或瘤狀突起、皮下呈黃色或黃褐色,且有香菇味者,表明菇木內菌絲發育成熟,已具有子實體產生的基礎,應及時轉入出菇場,同時將長有雜菌或長出新枝的菇木剔去。

⑵起架方法

先打好木樁,離地65cm左右放上橫木,菇場環境潮濕的可架高些,環境乾燥可架低些。橫木長短隨地形而定,兩側呈人字形,交錯排列,菇木間距10cm以上,便於子實體形成和採收。

⑶ 出菇期間管理

菇木散放後,菇木含水量減少,冬天往往雨水少,濕度低,難以滿足出菇所需的水分。因此,在架木前,應先補足水分,然後起架,這時因為菇木集中,給水也方便,還可以減少水分流失。菇木的補水有浸水和噴水兩種方法。

前者把菇木浸在水中8-12小時即可,此法省水省時,出菇整齊,但勞動強度大,且菇木損耗大,浸水時不宜用流水浸,以避免養分損失;後者需連續補水4-6天,每天間歇性噴灑3-6小時。

注意事項:

① 菇木補足水分後,如遇氣溫偏低(10℃以下),必須保溫在20℃左右,保濕在85%以上,進行催蕾,待菇蕾大量長到黃豆大小時,才散堆架木。

② 補充水分時不要選在氣溫十分乾燥的時候,最好是一次補足。當第一批菇採收後,不能馬上補水,讓菇木乾燥一段時間(1-2個月),再補水進行第二次催蕾,這樣可使菌絲受到刺激,促進分化。

采菇後管理

段木栽培香菇具有一次性接種,多年出菇的特點。出菇多在春、秋兩季。當菌傘尚未完全展開,即菌蓋邊緣尚稍內卷,菌膜剛破裂時,是採收的最適期。其產量可達10-15斤/m3。

菇木經過幾個月的子實體生長發育,原來積累的營養物質大多發育成香菇。為了第二年生產高產優質的香菇,需繼續恢復生長積累物質。因此,在香菇採收期結束後,盡快地恢復菌絲長勢,積累營養物質。在菇木採收完後,將菇木移回堆放場,重復前面的過程,即堆放、補水、起架等。

採收及分級

⑴ 採收一般待菇蓋展開70-80%時,菇蓋的邊緣仍然內卷,菌褶下的內菌膜才破裂不久就得採收,此時菇形、菇質、風味均較優。若待菌蓋90%展開才採收,由於香菇採收後的後熟較明顯,菇蓋仍會展開,影響香菇等級。如待菌蓋全展開,烘烤後菇蓋邊緣出現向上翻卷,形成薄菇,菇柄纖維增多,菇質較差。

⑵ 分級菌絲一經形成子實體,即使處於較高或較低的溫度均能生長發育,但品質有所不同。如在20℃以上較高的溫度下,香菇生長雖然快,但肉薄、菌蓋易開,菌柄較長,品質差,俗稱「香信」。

溫度較低,香菇生長較慢,但肉厚,菌蓋難開,菌柄較短,品質較好,特別是在12℃以下,香菇生長緩慢,一般形成柄短肉厚的「冬菇」。

子實體形成的初期,如遇天氣乾燥或霜凍的襲擊,一般不會繼續生長,甚至死亡,但子實體長到約2cm以上,再遇上上述環境條件,菌蓋表面會龜裂成花紋,這樣的香菇品質最好,稱為「花菇」。

低溫或變溫對子實體的形成起著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在快要出菇前,遇上0℃左右的低溫(下雪更為理想),然後轉暖,或天氣忽冷忽熱,以15℃為中心,每日溫度在5-20℃之間上下變化,或日間溫度較高(20℃),夜間溫度較低(10℃),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都會形成優質的花菇或冬菇。

‍從生產的角度來言,溫度最好在15-18℃,或日間20℃,夜間10℃,這樣的溫度生長既快,產量高,質量也好。

閱讀全文

與凍菌的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關注不顯示解決方法 瀏覽:661
契爾氏藍精靈使用方法 瀏覽:924
權純雨的訓練方法 瀏覽:679
測量液體黏度的方法 瀏覽:987
ora01034解決方法 瀏覽:85
打開三星小窗口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5
皮草毛領的鑒別方法 瀏覽:592
白醋泡苦瓜的正確方法 瀏覽:490
手工剝玉米皮根部快速方法 瀏覽:297
液體中壓強的簡易測量方法 瀏覽:700
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原則 瀏覽:263
增加糖耐量的最佳方法 瀏覽:70
x1到2y的計算方法 瀏覽:192
雷區取水時間計算方法 瀏覽:927
形容想出好方法的成語有哪些 瀏覽:951
財智賬戶卡登錄企業手機銀行方法 瀏覽:754
bim構件連接方法 瀏覽:872
如何用物理方法恢復散光 瀏覽:685
外螺紋加工方法有哪些 瀏覽:145
蜂保溫最佳方法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