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基坑支護常用的支護方法有哪幾種
1、排樁支護
開挖前在基坑周圍設置砼灌注樁,樁的排列有間隔式、雙排式和連續式,樁頂設置砼連系梁或錨樁、拉桿。施工方便、安全度好、費用低。
2、土釘牆支護
天然土體通過鑽孔、插筋、注漿來設置土釘(亦稱砂漿錨桿)並與噴射砼面板相結合,形成類似重力擋牆的土釘牆,以抵抗牆後的土壓力,保持開挖面的穩定。也稱為噴錨網加固邊坡或噴錨網擋牆。
3、錨桿支護
適於較硬土層或破碎岩石中開挖較大較深基坑,鄰近有建築物須保證邊坡穩定時採用。
4、擋土灌注樁與土層錨桿結合支護
樁頂不設錨樁、拉桿,而是挖至一定深度,每隔一定距離向樁背面斜向打入錨桿,達到強度後,安上橫撐,拉緊固定,在樁中間挖土,直至設計深度適於大型較深基坑,施工期較長,鄰近有建築物,不允許支護、鄰近地基不允許有下沉位移時使用。
5、鋼板樁支護
當基坑較深、地下水位較高且未施工降水時,採用板樁作為支護結構,既可擋土、防水,還可防止流砂的發生。板樁支撐可分為無錨板樁(懸臂式板樁)和有錨板樁。常用的鋼板樁為U型鋼板樁,又稱拉森鋼板樁。
6、地下連續牆支護
先建造鋼筋砼地下連續牆,達到強度後在牆間用機械挖土。該支護法剛度大、強度高,可擋土、承重、截水、抗滲,可在狹窄場地施工,適於大面積、有地下水的深基坑施工。
7、擋牆+內撐支護
當基坑深度較大,懸臂式擋牆的強度和變形無法滿足要求、坑外錨拉可靠性低時,則可在坑內採用內撐支護。它適用於各種地基土層,缺點是內支撐會佔用一定的施工空間。常用有鋼管內撐支護和鋼筋砼構架內撐支護。
新型的預應力魚腹式鋼支撐,佔用空間相對於普通鋼支撐和砼支撐更小,工期更短,具有極其優秀的應用前景。
⑵ 簡述基坑支護的方法
基坑支護,是為保證地下結構施工及基坑周邊環境的安全,對基坑側壁及周邊環境採用的支擋、加固與保護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對基坑支護的定義如下:為保護地下主體結構施工和基坑周邊環境的安全,對基坑採用的臨時性支擋、加固、保護與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常見的基坑支護形式主要有:
⒈排樁支護,樁撐、樁錨、排樁懸臂;
⒉地下連續牆支護,地連牆+支撐;
⒊水泥擋土牆;
4.土釘牆(噴錨支護);
5.逆作拱牆;
6.原狀土放坡;
7.樁、牆加支撐系統;8.簡單水平支撐;
9..鋼筋混凝土排樁;
10.上述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方式的合理組合等。
⑶ 基坑支護常用哪幾種方式
一、常見基坑支護形式
1. 自然放坡
(1)土方邊坡自然放坡
在基坑(槽)開挖時,如果地質條件、周圍條件允許,可放坡開挖;但在建築密集的地區施工,常受場地的限制無法放坡,則需支護。
自然放坡可做成直線形、折線形或階梯形,自然放坡坡度一般在設計文件上有規定,若設計文件上無規定,可按照《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第6.2.3的規定執行如表1.3 。
2. 土釘牆支護
天然土體通過鑽孔、插筋、注漿來設置土釘(亦稱砂漿錨桿)並與噴射砼面板相結合,形成類似重力擋牆的土釘牆,以抵抗牆後的土壓力,保持開挖面的穩定。也稱為噴錨網加固邊坡或噴錨網。
3. 土層錨桿支護
在立壁土層上鑽(掏)孔至要求深度,孔內放入鋼筋,灌入水泥砂漿或化學漿液,使之與土層結合成抗拉錨桿,將立壁土體側壓力傳至穩定土層。
4. 灌注樁支護
開挖前在基坑周圍設置砼灌注樁,樁的排列有懸臂樁支護、雙排樁支護和咬合樁,樁頂設置砼連系冠梁或腰部設置腰梁。施工方便、安全度好、費用低。
5. 灌注樁+錨桿支護
樁頂不設錨樁、拉桿,而是挖至一定深度,每隔一定距離向樁背面斜向打入錨桿,達到強度後,安上腰梁,張拉鎖定,在樁中間挖土,直至設計深度。
6. 鋼板樁支撐
當基坑較深、地下水位較高且未施工降水時,採用板樁作為支護結構,既可擋土、防水,還可防止流砂的發生。板樁支撐可分為無錨板樁(懸臂式板樁)和有錨板樁兩大類。
二、常見支護方法適用范圍
1. 放坡:
適用條件:
1)基坑周邊開闊,滿足放坡條件;
2)基坑周邊土體允許有較大位移;
3)開挖面以上一定范圍內無地下水或已經降水處理;
4)可獨立或聯合使用。
不宜使用條件:
1)淤泥和流塑土層;
2)地下水高於開挖面或未降水處理;
2. 土釘牆:
適用條件:
1)岩土條件較好;
2)基坑周邊土體允許有較大位移;
3)已經降水處理或止水處理的岩土;
4)開挖深度不宜大於12m。
5)地下水位以上為黏土、粉質黏土、粉土和砂土;
(3)岩石力學支護設計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現在大樓越建越高,基坑也隨之越挖越深。據《摩天城市報告》數據顯示,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樓中有87%在中國,5年後,中國的摩天大樓總數將超過800座,是現在美國總數的4倍。
例如進入前期報建的湖南長沙「天空之城」, 以838米的設計高度暫列第一,是中國迄今為止最為霸氣的摩天大樓,它比當今「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還要高10米,投資90億元,設計使用壽命長達500年,據稱可抗9級地震。在建的上海中心,總高度為632米,武漢綠地中心也高達606米,共有124層。甚至河北邯鄲也傳出消息,擬建338米高的國際文化創意大廈。
伴隨著這些宏大工程的實施,深基坑工程的設計施工技術也取得了長足進步。近年來國內建築業的迅猛發展,已在全國不同地區、不同的地質條件下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在一些技術上甚至達到了國際水平,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
由於深基坑工程常處於密集的中心城市,周圍有建築物、地鐵隧道或人防工程等,稍有不慎,危及基坑本身安全不說,很可能還會殃及到臨近的這些建構築物、道路橋梁和各種地下設施,造成重大損失。
正因為如此,人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並將現代科技用於深基坑工程的研究與監測中,以信息化設計和動態設計的新思想,結合施工監測、信息反饋、臨界報警、應變(或應急)措施設計等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制定了相應的設計標准和應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