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養生保健方法都有那些
養生是歷代人類追求的目標,以追求延年益壽、強身健體、駐顏美容為養生目的。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陰陽平衡、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氣化萬物、穩態調節、調中求和。中醫養生方法:
第一、順應自然界變化,主動適應自然界,采大地之精華,避免自然界對人體的影響;
第二、飲食調養,利用食物養生、食物防病、食物治療;
第三、情志調護;
第四、勞逸養生,包括體力、腦力、房室均要適度;
第五、運用中葯、針灸、按摩、氣功等方法,通過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後防復發及後遺症這一系列的辦法來達到養生的目的。
B. 中醫養生方法有哪幾種
人們常常把養生分為生理、心理、哲理養生三個層次。對於一般人,注重身體的健康,接觸最多的就是生理養生。那麼,其他的兩種養生方式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益處呢?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下三大中醫養生法。
三、心理養生
一是調攝情志,二要修養德行。因為人的情志活動和道德修養,對人的身心健康關系極大。
所謂“情志”,就是中醫所說的“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環境各種刺激所引起的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疾病,但過於激烈或持久,或自身過於敏感,都會導致疾病。如喜傷心、思傷脾,怒傷肝,悲憂傷肺,驚恐傷腎,所以要重視調攝情志。
C. 有哪些中醫養生的實用方法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陽氣旺
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脊柱神經和臟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鬆,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勞損,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加速背部皮膚新陳代謝。
面宜多擦氣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發陽氣。方法為兩手搓熱後,用手掌擦面部數十次,或用雙手輕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鍾,每日2-3次。因經絡系統中足三陽經都起於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並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將兩手搓熱,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帶動其他手指,擦到額部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像洗臉一樣,擦10餘次。經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紅潤,少生皺紋,防止面部神經麻痹,同時還具有消除疲勞,振奮精神的作用。此時有助於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環。
目宜常運眼不花
中醫稱眼球轉動為運眼。將眼閉上,眼球自左向右轉動6-10次,然後再自右向左轉動6-10次。眼球轉動要慢,然後閉目片刻,再突然睜開眼睛。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作2-4節拍。此法對於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適,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陽氣,是中醫經絡督脈及膀胱經所在之處,常暖可使陽氣運行並暢達全身經脈,防病治病。日常可採用按摩、曬太陽等法。保護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腎強腰。中老年應加強背部的鍛煉與調養,晚年起床時給背部的鍛煉與調養,晚間起床時給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時經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脹,有助於食物消化。仰卧在床,兩腿伸直,腳尖朝上,兩手搓熱,兩手相疊,用掌心在臍部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轉摩12次。
肢體常搖筋骨壯
四肢經常活動,不僅鍛煉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動,增強體質。兩手握拳,連同兩肩,向前輪轉,先由里向外下方轉再由外向里上方轉,然後再反方向轉,各轉20次,也可先左後右。
皮膚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膚,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經絡,活躍氣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將兩手搓熱,常搓摩周身皮膚,像洗澡一樣。一般從頭頂百會開始,順次面部,兩邊肩
D.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在人們工作壓力大,有時候不注意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問題,人生的`路還很長,我們需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下面我就來分享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宜常搽:每天清晨,搓熱雙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搽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可反復10餘次,至面部輕輕發熱為度;可以使面部紅潤光澤,消除疲勞。
發宜常梳:用雙手十指伸入發間,用手指梳頭;從前到後按搓頭部,每次梳頭50—100次,可流通氣血,清醒頭腦。
目宜常運:將眼球自左至右轉動10餘次,再自右至左轉動10餘次,然後閉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耳宜常凝: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頭腦清凈,驅除雜念;常做這種動作,可去頭眩之疾。
齒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之時,把牙齒上下叩合,先叩臼齒30次,再叩前齒30次;可令人牙齒堅固不痛。
口宜常閉:每日經常閉口調息,舌抵上顎,呼吸均勻和緩。
津宜常咽:每日清晨,以舌抵上顎,或用舌尖舔動上顎,漱津滿口時,分數次咽下,有助於消化功能。
氣宜常提:在吸氣時,稍用意用力,提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後,在緩緩呼氣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於氣機升降。
心宜常靜:每天抽出一定時間,排除各種雜念的干擾,靜心安神,從而使氣血平和,思維敏捷。